?

新課程改革下對課程評價的幾點思考

2022-07-07 00:06馮雅菲
黑龍江教育·小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終結性評價課程評價課堂評價

馮雅菲

摘 要:建立新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式是落實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新的評價體系以課程核心素養為本,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有效引領教師完善教學過程,提高評價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

關鍵詞:課程評價;課堂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

新課程改革強調基于“課程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標準”的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和課程不斷發展??茖W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式不僅是落實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保障,也對有效實施課程具有重要導向作用。

一、目前課程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評價內容偏重學科知識,特別是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程度,忽視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科核心素養。

評價主體處于消極的被動地位?;旧蠜]有形成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共同參與、相互作用的評價方式。

評價方法單調,以紙筆考試為主,對其他評價方法和評價方式不夠重視,沒有發揮評價的提高、改進和激勵作用。

評價重心過于關注學業成績,忽視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步和努力以及有效提高,沒有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進步的作用。

評價標準過多強調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忽略課程評價要與學科素養保持一致性,評價結果與實施策略和措施的一致性。

新課程從有利于核心素養發展的角度,倡導新的評價方式。評價不僅僅是教學、考試之后的一個環節,而是整合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教學與評價互相促進、有機結合。

二、新課程倡導的評價實施建議

1.評價內容綜合化原則

倡導促進學生全面素養發展和課程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內容重點由“可見知識”向“內隱素養”轉變,如是否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精神、積極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素養的發展。

2.評價主體多元化原則

評價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多種評價主體共同參與。學生自我評價、小組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等不同角色在評價中起到的作用。對教師的各個教學環節進行學情反饋;每學期就教學成績、民意調查、作業布置與批改、單元檢測等因素進行全面考核;加強教師的自我評價和總結,促進教師自覺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3.評價方式多樣性原則

課程的評價要采取多樣性的評價方式。評價要綜合運用定性和定量的評價方法,增強評價結果的全面性和科學性。要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單項評價與整體評價相結合,紙筆測試與非紙筆測試相結合,綜合利用各種評價方式,發揮評價促進教學、評價促進學習、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

4.評價重心過程化原則

課程評價具有診斷、促進、調整和檢測的功能。要注重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適時調整教學進程,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形成性評價,完善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記錄、分析及結果應用,利用數據分析形成基于證據的評價。

5.評價標準目標性原則

實施評價的目的是評價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課程核心素養水平。因此評價目標與學科課程目標要保持一致。課程評價不僅考查學習目標,而且更要關注評價目標的達成度,起到反饋教師教學和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

三、有效落實課堂教學與課堂評價方式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重要的不只是知識,而是從更高的認知層面上對教學規律和特征進行更為深刻的描述。因此探索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進行課堂教學評價以及適用于核心素養的評價方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課堂評價是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診斷評價。課堂評價要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表現出來的素養水平。在學習態度及能力方面,要評價學生是否樂于參與課堂活動,能否準確進行言語表達,能否恰當運用學習策略,學生發展水平與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等。在學習行為及方式方面,要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摒棄不合理或不合適的學習方式和思維習慣,幫助學生分析產生的原因并實施有效的指導策略。在學習活動及表現方面,要通過學生學習活動的表現,評價教學方法的適切性,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在評價手段及記錄方面,采用課堂觀察、教師點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隨堂測驗、作業抽查等多種形式評價,運用描述性或等級評定式的記錄方法。

四、確保課程評價實施的有效路徑

課程評價方式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1.形成性評價

通過學習活動,依據活動目標要求,對整個活動進行監控和診斷。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意識和能力。鼓勵學生逐步做到敢于評價、勤于評價、樂于評價,并最終達到得益于評價的目的。通過活動設計,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意識和能力,通過自我評價讓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通過教學活動,教師對教學行為起到良好的反駁作用。從單純的分數評價向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合作效果轉變。

教師積極探索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實踐,確保評價是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依據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要求開展教學評價,通過形成性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顒訃@活動教學確保教、考、評融為一體。評價多元化,學生自我評價、小組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見表1)。

設計這個評價表的目的是建立學生個人學習檔案,小組學習檔案;教師建立工作檔案和教材檔案,進而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俄語課程教材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

2.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一般為學期末或者學年末的期中、期末考試,以及中考。其目的是檢測學生學習和評定教學的效果。為今后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提供反饋信息,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工作。在進行終結性評價時教師根據學生自身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設計評價學習成果。除了紙筆檢測,也可以面試檢測學生的聽說能力以及思維品質等。終結性評價以課程目標為依據進行,關注俄語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見表2)。

新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式強調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轉變評價的理念、評價的方式和手段、評價的實施過程,關注學習態度、關注學習潛能。評價的實施強調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的共同參與互動,自評與他評是一個交互的過程。

編輯/趙卓然

猜你喜歡
終結性評價課程評價課堂評價
新形勢下大學英語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研究及應用
面向卓越教師的師范生實訓課程評價研究
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比較研究
高校外語學習評價現狀及改革研究
落實“兩個關注”,促使課堂評價走向有效
云計算背景下的學生課程評價模式探究
試論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語言習得
巧用課堂評價 提高教學效率
中職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形成性評價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有效促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