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墻的高度與教育者的躬身

2022-07-07 02:45李崇利
黑龍江教育·小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教育者校園文化學校

李崇利

一墻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本蘊教育。文化墻在每個學校都很常見,教育者也大都以此為切入點,致力營造每一面墻壁,使之直接或間接地對教育者的辦學理念進行詮釋。盡管筆者所在學校文化墻只有一米五高,但是它受到師生的歡迎,也得到了來校參觀考察的專家、領導的肯定。文化墻的建設經歷了師生的幾番討論,更是教育者遵循躬下身來辦教育的思想結果。

“躬下身來辦教育”并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而是要不斷調整躬身的角度讓踐行具有實效性。以文化墻高度來說,我們發現,學校的走廊是學生除了教室外活動最多的空間,每天上下學以及課間的輕松時刻學生都要經過這里,但文化墻的高度卻富含深意,時時體現出是否以學生為中心,是否真正躬下身來辦教育。筆者發現,許多學校文化墻是在一米五高的墻裙以上的位置,不便于小學生觀賞、學習,這給予我們深深的啟發與思考。

在決策思維上,躬身的角度需要低一點。在文化墻建設之前,學校圍繞著“獻策——墻裙文化建設”這一主題,分別開展了“班級學生想法表達會”“學年學生意見交流會”“學生代表建議優化會”,在逐層的研討中,班長、中隊委為組織者,校領導為旁聽者,教師為記錄者。我們以參與者的身份把學生零散的意見進行分類整理,并根據這些意見,提出具有思考力的話題,如:“墻裙文化有哪些表現形式?”“多長時間更換一次比較合理?”“每次更換是否需要確立主題?”等。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們集思廣益、思維律動,分別制定出了“文化展示版塊化”“版塊更換主題化”“展示難度梯度化”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教育者的躬身程度比學生低一點,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有了綻放點,讓文化墻的表現有了生命力,也讓文化墻的背后有了難忘的故事。

在鑒賞品位上,教育者躬身的角度需要高一點。學校里的每名學生都是文化墻的創建者。為了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責任感,學校組織學生成立了版塊設計團隊,并為每一個團隊配備了一名指導教師。指導教師的職責是:要對每一份作品進行復審,在尊重小作者的基礎上,努力提高作品的表現力;要參與團隊的設計過程,給出合理化建議,提高作品的審美和藝術感染力。教育者的品位比學生高一點,是一種源于學生又高于學生的思維帶動,也是一種使學生與智者同行的心理體驗。

在視覺高度上,教育者躬身的角度需要與學生等同。在文化墻的建設中,我們著眼于細節,結合小學生的身高和視角特點,將文化墻的高度定位在以學生平視90度為標準,向下傾斜15~40度的區間中,這是學生眼睛觀察事物最清晰、最舒服的角度。把學生的關注力凝聚在平視的高度,他們無須費力抬頭就能將“美”盡收眼底。這樣,一面面墻壁,一條條走廊在學生的眼中成為了“訴說的畫”“勸導的詩”,學生們經過走廊時,腳步更輕了,聲音更小了,他們在尋找榜樣、享受藝術、接受洗禮。這些隨處可見的視覺沖擊,為學生們的童年留下了珍貴的記憶。

為什么一定要躬下身來辦教育?原因有三。第一,躬下身來辦教育,讓教書不再是“一味的灌輸”。使教師放下權威走下講臺,以學生的視角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和學生一起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困難的突破過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主動學習、樂于學習、善于學習,用優秀的學習品質和終身學習的態度,凸顯教與學的最佳效果。第二,躬下身來辦教育,讓育人不再是“變式的懲戒”。事實表明,學校用規章和準則制約出來的學生,表面上可能很聽話,但內心大多充滿了惶恐與盲從。教育的本質之一應該是使受教育者在困難中表現出的自強,在挫折中表現出的自信,在言行中表現出的自律……所以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育者要試著躬下身來,與學生傾心對話,問一問“你是怎么想的”,給他們足夠的平等和合理的建議,為學生創造堅持自己,反思正誤,修正行為的寬松、健康的認知環境,充分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使他們感受成長的快樂。第三,躬下身來辦教育,讓文化不再是“美麗的裝飾”。躬身辦教育是把自己當成學生,感同身受地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創造符合學生認識能力的文化環境。使榜樣引導、活動激勵、環境熏陶的作用最大化,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迸發激情、獲得經驗、分享快樂、傳承文化。

那么,何謂躬下身來辦教育?它不僅僅是一種服務的態度,更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體現,是教育者轉換視角,換位思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符合學生需求的教育。當前的小學教育多是成人以自己的視角和想法規劃出來的樣子,而忽視了受教育者是學生,是兒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年齡差距導致教育者努力給出的,并不是受教育者所完全需求的結果。所以社會上不斷地出現“素質教育”“雙減”等一系列為學生健康成長助力的呼聲。靜定深思,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教育者躬下身來辦教育。校園無小事,處處皆教育。透過文化墻的微視角看校園文化,我們會發現,“躬下身來辦教育”方法需要系列化、系統化。

從微觀上看,學校是人類傳承文明的有效途徑,它承載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使命。所以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教育者“躬下身來”用輕柔的雙手觸摸學生的心靈深處。如:在各個班級的黑板一角,讓學生用稚嫩的筆觸,書寫彰顯風格的班風班訓,學生抬頭可見,清晰明了,時刻的警醒成為了無聲的行為準則;還可以在每層教學樓和每個班級都設置圖書角,觸手可及的圖書和高度恰當的座椅,為熱愛讀書的學生提供“補氧”樂園;在學校的操場邊緣建造涂鴉墻,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盡情揮灑,創造力和表現力得到極大程度的表現和釋放;設備齊全的功能室墻上粘貼著“文明公約”,大門不限時地開放,讓學生自主探索、盡情實踐;心理健康咨詢室向學生敞開,學生的情緒隨時可以得到宣泄和疏導;體育館在周末時間仍然正常使用,為健康打卡,體育鍛煉的熱情不會被時間束縛和間斷;洗手間的“水滴有情,滴滴珍貴”,草地上的“小草依依,腳下留情”,圖書室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每一個舉措、每一條標語都是校園文化最別樣的風景???!教育者在不經意間地躬身,為學生實現的卻是有意地指導和引領。

從宏觀上講,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要切合學生的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思維視角,吻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校園文化在體現學校理念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需求,特別是對學生的發展給予充足的伸展空間,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校園文化的背后,緊密開展的應該是以學生興趣為核心的校本系列活動。如:開設校本活動課,課程可以涵蓋思維訓練課、生活實踐課、音樂技能課、藝術活動課、體育運動課等各大領域。其內容可以從刺繡到烙畫,傳承非遺;從珠編到陶藝,培養創新意識;學習圍棋、沙畫、合唱、舞蹈等;進行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技能的訓練;參與詩社、英語沙龍等活動獲得知識;通過機器人編程、無人機操控等課程探索科學奧秘;更有烹飪這樣生活的體驗……學生們打破年級、班級界線,以自己的興趣為核心自主選修,以“走讀”為形式跳出固有的模式,組建新的課堂,再生思維增長點。校本活動課程著眼于小學生所固有的“好玩、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以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學生社團活動為載體,以美育為牽動,讓學生的自我認知、人際交往、動手實踐等綜合能力在學校有限的空間里,得到最充分地提升和發展。再如: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研學課”,鼓勵學生參觀“自來水公司”,參加“作品義賣”,爭當“交通協管員”,采訪礦工,記錄《最美歷史》等。讓學生走出校園,在實踐中廣泛接觸社會,學會觀察生活,提升情感體驗,產生對生活美的正確理解,提升感受美的能力,激發創造美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活動課程中形成的作品就是校園文化的優質資源,一幅幅學生動手繪制的美術圖畫,一句句足以影響學生一生的至理名言,一排排精致編織的手工作品,一張張凸顯特色并閃爍著幸福喜悅的活動照片,這些源于學生學習生活的素材,被有序地擺放在走廊文化墻的各個位置,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實現了“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功能,更體現了躬身教育者對學生細膩無聲的愛。

“躬下身來辦教育”不僅是結果輸出時的喜悅,更是系列化教育過程凝集成的意義。試想,我們以“歷史文化”“品行道德”“哲理思想”“節日民俗”為主題,讓學生在系列文化的搜集和整理中,學習知識、理解生活、掌握技能、端正價值觀,這樣“躬身”做的校園文化,一定會更具生命力?!秾W記》有云“親其師,信其道”。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終身的必修課,教育者的“躬身”就是以平等和尊重的姿態與學生交流、同頻思考,交換信任與愛戴。

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論”。時至今日,這仍然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話題。作為小學教育管理者,我們要不斷思考,如何讓學生接受最好的文化教育,以什么形式來進行文化教育,傳遞怎樣的文化才能形成教育?直視這一系列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躬下身來辦教育,把自己當成學生,以學生的視角審視教育,這樣帶著成人的教育思想,重回童年,一定可以幫助學生,遇見最好的自己!

編輯/李? ? 莉

猜你喜歡
教育者校園文化學校
張慧萍: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教育者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學校推介
與兩位美國音樂教育者的對話——記于“2015中國音樂教育大會”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道德教育者專長性的失落與重構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教育者應當不斷充實提高自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