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中的“最后一片葉子”

2022-07-11 23:03卞毓方
雜文月刊(選刊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沈尹默熊十力張大千

卞毓方

君子動口不動手?非也,君子動口,也動手。否則,哪來的花花世界、朗朗乾坤?

近人熊十力和廢名,因文斗而升級為武斗的故事,膾炙人口。對此,周作人、季羨林、湯一介等均有記述,大意是:熊十力與廢名同為湖北老鄉,同為北大教員,前者精研佛學,后者也深耕梵學。一日,兩人碰頭,為佛理起了爭論。廢名說:“我代表佛,你誹謗我就是誹謗佛!”熊十力更為牛掰,直接說:“我就是佛,你反對我,就是反對佛!”話不投機,兩人竟然拳腳相向,打了起來。末了,一人落敗,氣哼哼離去。

事發地點,究竟是在熊宅,還是在廢名住所?落敗的,究竟是熊氏,還是廢名?諸家版本說法分歧。其中有一種,頗為符合我的心意:熊十力拳腳稍遜,被廢名打出家門,一邊落荒而逃,一邊扭頭大叫:“你錯了!你錯了!我的道理對!”過了一天,熊十力又來找廢名,進門就笑嘻嘻地說:“我想通了,還是你的道理對!”

前番為追求真理而各執己見,不辭不讓,舌辯無效,則怒從心頭起,改為決斗——令我動容。此番熊十力一宿醒來,恍悟自己錯了,趕緊一路小跑,登門向廢名道歉——更令我肅然起敬。

20世紀30年代,上海文藝界名流宴請張大千,特邀他的好友、京劇大師梅蘭芳作陪。

入席時,張大千恭請梅蘭芳上座。

梅蘭芳推讓:“弄反了,今天您是主客,這上座是您的,我是陪客,豈能僭越?!?/p>

張大千說:“您是君子,理應上座,我是小人,該當叨陪末座?!?/p>

梅蘭芳愕然,眾人亦愕然。

張大千解釋:“您是動口的(戲劇家嘛),所以是君子。我是動手的(畫畫哦),所以是小人。今天只能是您坐首席,由我來為大家執壺備觴?!?/p>

眾人恍然大悟,梅蘭芳亦開懷大笑。

張大千這里巧用了“君子動口,小人動手”的成語。其實,梅蘭芳何嘗不動手,他的五十三式蘭花指被譽為登峰造極的藝術。民國報刊曾載文,說梅蘭芳的一雙手,值得買重金保險。他去蘇聯演出,有戲劇專家看完他的劇目,贊嘆說:“看了梅先生的手,我們這里演員的手,簡直都應該剁掉!”至于張大千,又何嘗不動口呢,他若不是日常擅于唇掀風云、舌燦蓮花,又哪能當場即興生出如此的妙喻!

唐人崔信明有一句斷詩“楓落吳江冷”,被我無意中記住了。我覺得這是他的榮幸,因為周圍沒人聽說過他的名字,更不用說他的這句殘詩。這也是我的榮幸,因為我不僅記住了他的這一句,對,僅僅以一句入選《全唐詩》的“孤芳”,而且還牢牢記住了與之相關的一段詩壇軼話。

崔信明出身名門,宦途平平,在隋末唐初做過兩地縣令,唯以詩才自傲,目高于頂。一天,他行舟江上,巧遇另一艘客船,上面坐的是同樣出身名門、同樣自命不凡的詩家——揚州錄事參軍鄭世翼。鄭世翼客氣地招呼:“久聞你的名句‘楓落吳江冷’,卻從來沒有見過全篇,今日得便,能讓我欣賞欣賞嗎?”崔信明聞言大喜,感覺如俞伯牙碰上了鐘子期,除了對方點名要的,還把身邊歷年積存的一百多篇詩稿,統統恭恭敬敬地奉上。鄭世翼接過,先看索要的那首,搖頭,大失所望,再看余稿,略翻一翻,撇了撇嘴,不屑地說:“真是見面不如聞名??!”隨手一甩,竟把那沓詩稿扔進江水,然后乘船揚長而去。崔信明眼見自己平生的心血都付諸流水,欲救無策,欲哭無淚,只能徒呼奈何。

但一句“楓落吳江冷”,卻因這個典故,在《全唐詩》中保存了下來,成了崔信明詩歌大樹中的“最后一片葉子”,頑強地綠到今天。

而鄭世翼也因為那狂傲的、悖乎人情的一甩,躍升為唐詩中那“最后一片葉子”的“畫師”,借以留名后世。

陳獨秀是天生的革命家,他的摧枯拉朽、再造乾坤的個性是滲透在血液里的,體現在人生的方方面面。比方說書法,他筆下的一點一鉤、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都講究穩若泰山,奔如長江黃河,氣似金戈鐵馬。

陳獨秀自述他小時候,“喜歡臨碑帖,大哥總勸我學館閣體,我心里實在好笑,我已打定主意,只想考個舉人了事,決不愿意再上進,習那種討厭的館閣字做什么”。

1909年底,陳獨秀從日本歸國,來到杭州。杭州有位青年書法家,叫沈尹默,已經頗有名氣。一天,陳獨秀在友人處看到沈尹默書寫的自作五言古詩,直覺:詩臻于上乘,這個作者是有才華的;字嘛,卻甜媚有余,渾樸不足。陳獨秀動了真性情,第二天,徑直去敲沈尹默的門,見面就說:“我看了你寫的那首古風,詩作得不錯,有意境,只是,字寫得太差,說真的,簡直其俗在骨!”

當頭就給了沈尹默一棒子。

這使我想起美國電影《爆裂鼓手》,影片中魔鬼導師弗萊徹相中了19歲的天才鼓手安德魯,他的見面禮就是一個大巴掌。

沈尹默是個有大志的人,陳獨秀的批評擊中了他的要害,當下冷汗涔涔,渾身發抖,如同生了一場大病。是的,他明白,自己走的是館閣體路子,秀媚固然引外行喜歡,但在書法審美中,僅位列下品,樸拙才是上品。如果說有什么轉折,這就是轉折。如果說有什么突變,這就是突變。沈尹默自此改帖為碑,固筋強骨,一練就是十多年,終于寫出一手骨格挺拔、精力彌漫的好字。

陳獨秀在投身革命、大起大落之余,沒忘了關注沈尹默。三十年后,他在給臺靜農的信中,談到沈尹默的書法,感嘆道:“尹默字素來功力甚深,非眼面朋友所可及,然其字外無字,視三十年前無大異也?!?/p>

“字外無字”,是說他徒具字形,而別無心腸肝膽也。

這一板磚,不亞于當年初見時那一聲棒喝。

這話遲早會傳出來,沈尹默也必然會聽到。沈尹默雖說不是掀天揭地的革命家,但作為有夙慧的文化人,還是深悟脫胎換骨、涅槃重生之道。他牢記陳獨秀的兩番批評,始而入碑出帖,繼而出碑入帖,終而入帖又出帖,這才大器晚成,成為二十世紀中國帖學書法流派的開山盟主,一代舉足輕重的大師!

魯迅詩云:“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愿乞畫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睍r為1933年春,題作《贈畫師》。

春山是什么樣子的呢?

古人云:“春山澹冶而如笑?!保ㄗ⒁?,這是成語“春山如笑”的出處。)澹冶,用白話講,就是淡雅明麗。

又古人云:“春山千里供行色,客愁濃似春山碧?!北?,通常指青綠色。

又古人云:“去日春山淡翠眉?!?/p>

再又古人云:“春山愁對修眉綠?!?/p>

說來說去,離不開喜青歡綠愁碧悵黛??墒囚斞钙f“不”,他要的是粲然如火的春山。魯迅生活在一個“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的舊時代,他終生向往并為之卓絕奮斗的,是尚在地平線之外躍躍欲噴的朝陽。

魯迅不是畫家,但他以文字作畫,試看他彼時眼中的風景:“幾株老梅竟斗雪開著滿樹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為意;倒塌的亭子邊還有一株山茶樹,從暗綠的密葉里顯出十幾朵紅花來,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憤怒而且傲慢,如蔑視游人的甘心于遠行?!保ā对诰茦巧稀罚昂蘸盏脑谘┲忻鞯萌缁?,憤怒而且傲慢”,這正是他寫“愿乞”“只研”二句時的心態寫照。

初唐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今人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但在唐代,諸家選本都未予采納之;宋代,諸位選家對其亦未予關注;有元一代,仍寂寂無聞;直到明人李攀龍出場,才在《唐詩選》中破格予以收錄。從此撥云見天,名聲日顯,相繼進入唐汝詢的《唐詩解》、王夫之的《唐詩評選》、沈德潛的《唐詩別裁》等重磅選本。

證明費馬猜想,即費馬大定理,花了三個世紀;證明《春江花月夜》的美感度,則花了上千年。

時間才是最偉大的裁判。

關于這首詩的命運,張若虛生前想象過嗎?也許想的,也許沒有,此事無關緊要,因為,作品能不能流傳后世并被大眾賞識,不是由他想了算。林徽因說得好:“我們的作品會不會長存下去,也就看它們會不會活在那一些我們從不認識的人的心里……這種事情它有它自己的定律,并不需要我們的關心的?!?/p>

猜你喜歡
沈尹默熊十力張大千
張大千收藏古書畫述略
熊十力罵醒陸軍少將
張大千:“這個娃兒不贖了”
沈尹默義助李大釗之子
沈尹默義助李大釗之子李葆華
談錢的友情才是真友情
沈尹默的獨特“拜師”法
此公字很值錢
我的最牛老爸
馬一浮不回熊十力的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