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庫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分析

2022-07-13 04:47劉偉
科技研究·理論版 2022年9期
關鍵詞:資源利用

劉偉

摘要:近年來在水庫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實施過程中技術尚未成熟,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不但沒能推動我國水庫中型灌區農業的發展,更沒有做到節能節水理念的落實。因此結合漢中市南鄭區紅寺壩水庫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闡述了當前水庫中型灌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的意義和策略,分析了水庫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產生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水庫中型灌區;節水改造;資源利用

引言

紅寺壩水庫中型灌區在漢中市南鄭區農業灌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使農業增產和發展有了良好保障。但水庫中型灌區的發展與經濟發達地區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導致在農田灌溉中出現過度浪費水資源的問題,嚴重情況下還會產生損失,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水庫中型灌區的灌溉效率。

1紅寺壩水庫中型灌區基本情況

紅寺壩水庫灌區工程設施大多始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基本建成,運行至今已近半個世紀,老化失修嚴重、無法正常運行,造成灌區供水能力不足,嚴重制約了灌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急需進行更新改造,故2004年水庫進行除險加固。目前,灌區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己完成13座,還有1座正在實施當中。完工后灌區水源工程基本可以正常運行。灌區末級渠系改造已由國家農綜開發項目連續實施多年,現已完成近一半,當前干、支渠防滲村砌成了灌區節水改造的當務之急。

紅寺壩水庫灌區為國有中型灌區,灌區骨干工程(水庫、抽水站、干支、斗渠等)屬國有水利資產,由管理局及下屬單位建設管理,田間工程(水塘、農渠、機井等)屬受益村、組集體資產,由村、組管理,灌區管理單位進行業務技術指導。運行管理實行灌區專管與灌區村、組群管相結的方式。2紅寺壩水庫灌區存在的主要問題

紅寺壩水庫灌區是在原濂水河低壩群堰基礎上,幾經改造擴建形成的,由于受當時的條件所限,工程先天不足,配套性差,經過五十多年的運行留下了許多工程隱患,存在的主要問題為:

①設計標準低、工程質量差。灌區骨干工程初建時受當時條件所限設計標準偏低,群工群籌,造成工程質量差,加之運行時間長,工程老化失修、破損嚴重。已襯砌渠道砌體普遍出現剝蝕、滑塌、錯位。渠道滑坡淤堵、決口現象時有發生,已無法滿足農作物對水的需求

②干、支渠襯砌率低、輸水損失大、水資源浪費嚴重。全灌區輸水干、支渠總長319.47km,已襯砌179.21km,襯砌率僅為56.1%,已襯砌段實際完好率只有70.5%,襯砌完好渠道只有渠道總長度的39.57%。田間渠道大多數為土渠,淤積十分嚴重,過水斷面逐年縮小。由于防滲效果差,滲漏嚴重,輸水損失很大,使灌區供水能力嚴重不足,灌溉實際保證率僅為56%,造成灌區每年都有數萬畝農田不能適時灌溉。

3紅寺壩水庫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的策略

3.1節水配套改造的必要性

由于本灌區的水利設施大多修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現已運行多年,老化失修嚴重,灌區供水能力逐年下降,已經不能適應灌區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干早缺水成了制約灌區社會經濟發展和26萬群眾致富奔小康的瓶頸。自2003年以來,每年的實灌面積已減少到10萬畝,每年都有5萬余畝農田無水插秧或后期缺水而干死絕收,還引發了部分村、組群眾集體上訪等影響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因此,盡快實施灌區節水改造工程,減少渠道滲漏損失,提高水的利用率,是灌區保障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的需要。

紅寺壩水庫灌區雖地處陜南,年降水985mm,但由于降水在年內分布不均,灌區季節性、工程性缺水十分嚴重,灌溉保證率偏低,僅為56%。特別在水稻泡田期和曬田復水期,用水缺口較大,供需矛盾突出。因此,節水改造應首先從灌溉用水抓起,這也是紅寺壩灌區可持續發展、緩解灌區水資源供需矛盾的唯一途徑。

3.2節水配套改造的可行性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關于“加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的要求,水利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方案編制工作的通知》(辦農水〔2020〕87號),為作為漢中最大的中型灌區—紅寺壩水庫灌區提供了政策和資金保障。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群眾廣泛支持。灌區內農業生產久受千早缺水之苦,群眾盼水心切,對發展節水灌溉的積極性很高,區委、區政府及灌區涉及的鄉鎮領導對灌區實施節水改造工程非常重視。已安排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連續多年投入大量資金對灌區8個鄉鎮田間渠道進行了襯砌改造,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缺水矛盾,但仍未徹底完成改造,群眾呼聲仍高。

3.3新增農產品生產能力和產值

項目的實施使水庫中型灌區的灌溉水利用系數得到了提高,由先前的44%升高至了62%,通過計算可以得出該地區每年每公頃農田可以節約灌溉水資源4110m3,對于項目所在地每年可節約灌溉用水1537萬m3不僅能夠滿足該地區農作物的灌溉需求,還能為來年儲備足夠的水資源,達到農田灌溉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對于保證農產品生產能力和產值具有重要價值。

4紅寺壩水庫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產生的經濟效益

4.1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該項目實施后,可使渠道輸水能力達到設計要求,防滲效果顯著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由0.596提高到0.65,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548提高到0.6,年可節約水量1608.4萬m3??苫謴凸喙喔让娣e0.68萬畝,改善灌溉面積4.82萬畝。隨著項目的實施,渠系水利用系數及農田灌溉保證率將顯著提高,減少了地下水過度開采,節約了水資源,同時節約的水量還可以用于改善灌區生態環境,項目區內生態環境將趨于良性循環。通過實施環保土保工程,水土流失會得到有效遏制,渠堤的綠化美化,不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對美化環境,改善小氣候將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對項目區內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為灌區農業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顯著。

4.2新增農產品生產能力和產值

紅寺壩水庫灌區通過節水配套改造項目的實施,可恢復灌溉面積0.68萬畝,改善灌溉面積4.82萬畝,預計年可增產糧食121.5萬公斤;年可增產油料及其他經濟作物23.9萬公斤,農產品增產總量達145.4萬公斤,增加產值338.6萬元,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5結束語

紅寺壩水庫中型灌區對農作物的生長至關重要,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有的灌區節水設施不能很好地滿足當前水庫中型灌區的運行模式,造成了灌區水資源的浪費。當灌區節水配套工程的信息化改造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但其建成后可在較長時間內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可提升區域經濟、環境。因此,應用信息化技術進行灌區節水配套工程的改造,可以提高灌區水資源的利用率,優化灌區輸配水配置,提高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效果,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推動現代化農業進程,可為工業水利工程的升級提供參考,推動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華維娜,楊佳佳.濰坊市大中型灌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探討[J].山東水利,2019(12):53-54+62.

[2]孫軍,孟慶剛.萌山水庫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成效[J].山東水利,2019(5):11-12.

[3]賀志馨.林皋水庫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規劃及實施初探[J].地下水,2019(1):151-152.

[4]何崗忠,馮敏,房顯強.青州仁河水庫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設計[J].山東水利,2018(1):37-38.

猜你喜歡
資源利用
以沼氣為紐帶的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系統能值分析
冶金渣生產微晶玻璃技術探討
高校圖書館資源利用現狀調查分析
森林資源保護利用存在的問題探析
幼兒教師環境資源開發和利用能力培養研究
淺析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性
初中音樂教學應當注重資源整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