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毫建盞的鑒賞*

2022-07-14 01:28葉智慧
陶瓷 2022年7期
關鍵詞:建窯釉面斑紋

葉智慧

(南平市建陽區智慧建盞瓷藝廠 福建 南平 354200)

兔毫建盞因其斑紋形似兔子的毛發,所以稱之為兔毫。它的斑紋不僅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曲有直,有清晰有模糊,還有顏色之分,不同部位的斑紋疏密程度也不一致,下部較稀疏,上部較緊密,分布不均勻,這也是兔毫建盞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兔毫斑紋整體看上去會有向下拖拽的痕跡,這是由于建盞施厚釉,在燒制的過程中釉水受到重力的作用往下流動造成的,有時也會形成釉淚,使得整個兔毫建盞更為美觀。

即使是到了當今社會,兔毫也是市面上最普遍的一種釉面,有收藏建盞的人一般都有一只兔毫建盞。

1 宋代建窯與兔毫盞的淵源

建窯是宋代福建燒造黑釉茶盞的著名窯場,它創燒于晚唐五代,歷經宋、元、明、清四代,燒瓷史長達數千年。

宋代斗茶之風盛行,上起皇帝,下至百姓,皆沉醉于斗茶,不斷提升斗茶能力,作為茶具的建盞,自然而然也就走向了興盛。宋徽宗曾說過:“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彪m然兔毫的產量頗高,但是要想達到宋徽宗所說的這種標準實屬不易。想要具備上好的兔毫品相,那么兔毫的斑紋要長、要直,立體層次感要強,斑紋邊界應清晰。

建盞中以漆黑發亮的烏金釉和變幻莫測的兔毫釉為主,尤以兔毫釉更具盛名,故又稱“兔毫盞”。建窯兔毫盞為南宋風格。盞束口、深腹、淺圈足。內外施褐色釉,外壁掛釉垂淌不及底,露深褐色胎,口沿一圈呈赭褐色,內外褐釉面密布青黃色條紋,排列規整,絲縷分明,形似野兔毛毫,兔毫流動灑脫,呈放射狀,俗稱“火焰紋”。此盞棕褐色毫斑紋理纖細,層次感強,如江流匯聚,又如星云爍光,靜逸脫俗,美不勝收。

從已經出土的老盞中或者遺址中殘存的碎片就能推斷出兔毫釉面的建盞所占比例最大,進而得知兔毫的產量也是當時最高的。古代的文人墨客提及最多的也是“兔毫”一詞,可想而知,可見當時文人墨客對兔毫建盞的喜愛。更顯現出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又以黑地兔毫盞為貴,也備受皇家貴族及文人雅士的推崇。

2 兔毫釉的燒制工藝

兔毫的經典顏色(見圖1)可分為金兔毫、棕兔毫、銀兔毫、藍兔毫等,其中銀兔毫或銀藍兔毫相對較為珍稀,燒制難度也是比較高的,往往比其他顏色的兔毫更為珍貴,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具體得看其紋路的分布均勻程度和疏密程度,以及紋路的清晰度等關鍵參數來判斷一個兔毫建盞的價值,不能盲目地根據顏色來判斷。

圖1 兔毫的經典顏色

建盞斑紋是經過1 300℃以上的高溫燒制,在強烈的還原氣氛中自然形成的,隨著窯內氣氛與溫度的不同,斑紋也會隨之變化,來去無常,難以控制。燒制過程不單單是掌握好溫度與氣氛就能燒出好的建盞。

兔毫的形成是由于在燒制過程中產生的氣泡將其中鐵質帶到釉面,在1 300℃高溫下,釉層流動時,富含鐵質的部分流成條紋。這些細條紋都閃銀灰色光澤,是冷卻時析出的赤鐵礦小晶體所致。所出的“兔毫盞”,為茶具上品。底部刻有“供御”、“進盞”等款是專為宮廷燒制的。

銀兔毫的基本特點是在黑釉上出現一排排細細的銀白色紋路,花紋形狀與上文提到的黃兔毫有所不同。銀兔毫的線條較長,但不像黃兔毫那樣光滑。銀兔毫的兔毫釉是一種少見的兔毫兔釉品種,燒制工藝較為復雜,工藝難度大,因此產量很低,傳世極少。

兔毫天目釉中仍然是鐵為呈色劑,因為它含少量的磷酸鈣,約1 000℃時燒成濕度上升,一部分釉開始融化,和坯體接觸釉層,有效地與坯體融合,表面上沒有釉和坯體接觸,因為下面的熔體流動,同時和結晶使不透明的兩個作用,導致釉面產生兔毛類型絲條紋?!昂鲶@午盞兔毛斑,打出春甕鵝山酒”就是對兔毫天目釉的贊賞。

其基本形成原理是釉層中的氣泡會把鐵帶到釉表面。在1 300℃時,含鐵部分會分流成條狀,冷卻后會形成小的赤鐵礦晶體。

3 兔毫釉盞的鑒賞

兔毫是建窯最典型且產量最大的釉色品種,宋人對于建盞釉色的喜好傾向以兔毫為主,這種傾向致使人們常以“兔毫盞”作為建盞代名詞?!巴煤痢笔窃诤谏子灾型肝龀鼍鶆蚣毭艿慕z狀條紋,形如兔子身上的毛發。兔毫又根據顏色不同,分為“棕兔亳”、“金兔毫”、“銀兔毛”、“藍兔毫”等。

雖然出土建盞中兔毫占比較高,但燒出毫紋形態、色彩、清晰度、分布俱佳的極品兔毫,難度不亞于油滴。兔毫更是宋代御用茶器建盞中名貴釉色的代表,其中彩毫、銀毫盞(見圖2)為兔毫中的極品,銀毫盞之斑紋由圓珠狀斑點串連集合而成,兔毫斑紋清晰,造型敦厚古樸,線條自然流暢,一眼看去古意盎然。

圖2 銀毫盞

宋代建盞鐵胎厚釉的沉重感和歷經千年風霜的歷史感晶體飽滿立體,泡養易出七彩,更顯炫麗奪目。用銀毫盞沏茶,閃閃銀毫斑紋與茶水交相輝映,令人愛不釋手。銀毫盞有富貴之相,傳世品甚少,傳世完整器更是十分稀有。

宋代兔毫盞在建窯建盞的體系中,應當屬于是生產產量有一定規模。一方面,宋代大量的詩詞作者在詩詞句中但凡描述點茶雅事,無不說兔毫盞,說明這些詩詞作者使用的都是兔毫建盞。

另一方面,目前存世的建盞中,在中國及世界各大博物館,尤其是日本的各大博物館,館藏的兔毫盞相對數量都比較大。與此同時,在民間收藏界,也大量收藏有兔毫盞。在建盞遺址地,兔毫紋盞碎片也大量出土。這幾大現象,驗證了宋代兔毫盞的數量相對較為客觀,所以才能保證市場供應,也才能滿足大家的喜愛。但是供銷關系在當時低下的生產能力下,肯定是供小于求。

藍毫盞相對于黃兔毫,主要是釉面多為青黑色,兔毫或白或黃,二者顏色交融。藍毫盞的氣質更給人以更加沉穩、大度之感。藍毫在宋代數量相當稀少,但比之更稀少的是銀毫盞。

總之,鑒賞兔毫盞,不僅要欣賞其釉色,通常要從長度、厚度、清晰等因素來看,再有就是分布稀疏,斑紋顏色,最好能在自然光下觀看。兔毫作為建盞的主流釉色,是窯變中的杰出之作。

4 結語

“兔毫盞”的出現,有它特定的時代意義,因為它符合當時人們生活及精神上的需求,符合宋人那種恬淡典雅,在平靜中求變化的審美情趣。優雅別致的黑色兔毫盞,襯以鮮白的茶湯,黑白分明,符合宋代追求純粹簡約的審美哲,建盞的實用性,加上在宋代它的成品率就不高,“物以稀為貴”,因此“兔毫盞”在當時就被帝王貴胄、文人士大夫及禪門僧侶所珍藏使用,成為“茶家珍之”的茶具。

經過近幾十年來陶瓷工作者的努力,如今兔毫盞也成為仿燒建盞中,數量多流通廣的建窯產品之一。兔毫盞整體的燒制成品率相對穩定,市場價格也比較適中,因此也被更多的茶友們所鐘愛。然而,如今專注于柴窯燒制的兔毫盞卻不多見,除了燒制成本較高之外,還需要很強的技術理論作為支撐,再經過無數次的反復試驗,方能燒成與宋代兔毫盞更為接近的精品兔毫盞。

猜你喜歡
建窯釉面斑紋
一種超疏水陶瓷磚及其制備方法
稀土尾礦在無光釉中的應用研究
老守衛斑紋蜂
茶之清幽 盞之玄色
提高全拋釉瓷磚釉面硬度的研究
淺析地域文化對建盞的影響
繞遠的斑紋鹿
繞遠的斑紋鹿
繞遠的斑紋鹿
建窯鷓鴣斑種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