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拌種處理對機插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

2022-07-15 01:55邵文奇紀力孫春梅鐘平莊春陳川
浙江農業科學 2022年7期
關鍵詞:秧齡成苗葉齡

邵文奇,紀力,孫春梅,鐘平,莊春,陳川

(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 淮安 223001)

水稻機插秧技術是水稻機械化種植的重要內容,機插水稻育秧是機插秧技術體系中的關鍵環節,秧苗素質直接影響稻米產量及品質潛力[1-3]。以往較多采用小苗移栽技術,由于生育期短及秧苗素質低等原因導致水稻高產難度較大?,F在生產上提出培育適栽期長、株型矮壯、抗逆能力強的健壯秧苗的實際需求[3-5]。目前生產上大規模機械化播種技術及育苗管理較為完善,通過種子處理實現長秧齡健壯秧苗培育具有高效簡便等優點,是一種常見的途徑[6-7]。種子處理有殺菌消毒、補充養分、生長調控等作用,如使用咪鮮甲霜靈拌種具有防治病蟲及生長調控等功能[8-9];精甲咯菌腈種衣劑對惡苗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增產效果明顯[10];含有微量元素的壯秧劑等可以促進秧苗生長,提高秧苗素質[4,11]。在江蘇省稻麥輪作種植模式下,茬口矛盾緊張,氣溫高秧苗生長過快易發生超秧齡問題,因此,需要考察種子處理中的相關調控技術在生產中的適應性問題及其實際使用效果。本研究以江淮地區主栽水稻品種南粳9108為供試材料,研究分析3.5%咪鮮甲霜靈拌種、62.5 g·L-1精甲咯菌腈拌種和拌種肥拌種3種不同拌種處理與不拌種所育機插秧苗的差異,對育苗效果進行評價,以期為生產上秧苗拌種方法的選擇提供參考,從而降低育苗風險。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實驗于淮安市楊廟村(N 33°48′,E 119°12′)育苗田進行,壤土,屬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所用水稻品種為南粳9108,育苗營養土所用肥料總養分含量為25.0%(N+P2O5+K2O:12-7-6),育苗床所用肥料總養分含量為25.0%(N+P2O5+K2O:10-8-7),育苗軟盤規格為內徑58 cm×28 cm。所用拌種藥劑分別為咪鮮甲霜靈粉劑(總有效成分含量3.5%,其中咪鮮胺1%,甲霜靈2.5%)、精甲咯菌腈(總有效成分含量62.5 g·L-1,其中咯菌腈25.0 g·L-1,精甲霜靈37.5 g·L-1)、拌種肥(N+P2O5+K2O≥15%,Zn≥0.25%)。

1.2 處理設計

以不拌種作為對照處理,設置3種藥劑(肥)拌種處理,分別為咪鮮甲霜靈、精甲咯菌腈、拌種肥拌種,播種量每盤均為90 g(0.055 g·cm-2,以干種子質量計),每盤用營養土4 kg。在播種前一天進行拌種處理,對照(CK)使用清水拌種,咪鮮甲霜靈處理按藥種比1∶100拌種,精甲咯菌腈處理將藥劑稀釋后按藥種比1∶300拌種,拌種肥處理按肥種比1∶8拌種。實驗處理設3次重復,露天軟盤育秧方式,5月26日播種,苗床期采用常規濕潤育苗管理方法。所有處理不追施肥料,并且不作病蟲害防治及其他藥劑處理。

1.3 測定項目

在播種后16、22、28、34 d切取10 cm×10 cm板面的秧苗,剔除其中弱苗死苗(葉片數不足正常秧苗1/2,莖稈瘦弱),記錄成苗數,并計算成苗率,成苗率=(成苗數/種子數)×100%;分別記錄各處理秧苗的葉齡、株高、苗基部寬度、根數及各完全展開葉的葉鞘高度與葉片長度;使用葉綠素測定儀(型號:KONICA SPAD 502 PLUS)測量秧苗倒1完全展開葉的葉片中部葉綠素相對含量(SPAD)值;將各處理秧苗洗凈后殺青、烘干,記錄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并計算根冠比(根冠比=根系干重/地上部干重)。使用所取秧苗測量的葉齡與株高數值,計算秧苗在不同時期(播種后16 d、22 d、28 d、34 d)的株高葉齡比[12]。

使用Excel 2010和SPSS Statistics 21統計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及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拌種處理對秧苗成苗率的影響

從不同秧齡期各處理成苗率可以看出,咪鮮甲霜靈處理成苗率表現最優,CK(不拌種)、精甲咯菌腈處理、拌種肥處理分別次之(圖1)。在秧苗適栽期后(本實驗中28 d以后),此時秧苗植株個體增大,對光溫及養分資源競爭加劇,使弱小苗增多,成苗數降低。此時咪鮮甲霜靈處理成苗率保持穩定,并顯著高于精甲咯菌腈處理與拌種肥處理。

無相同小寫字母表示組間差異顯著(P<0.05),圖2~4同。

2.2 不同拌種處理對秧苗主要性狀的影響

考察秧苗地上部形態指標(圖2)。從秧苗株高來看,相較于不拌種(CK)所育秧苗,3個拌種處理在16~28 d時秧苗株高有不同程度降低,適栽期內保持在12~15 cm的適宜高度。在22、28 d時3個拌種處理株高之間差異不顯著,但在34 d時咪鮮甲霜靈處理株高最高,并與CK(不拌種)、拌種肥處理差異顯著。從秧苗葉齡來看,除咪鮮甲霜靈處理外,其他3個處理之間差異均不顯著,但22、28、34 d時咪鮮甲霜靈處理葉齡均顯著大于其他3個處理(除28 d時拌種肥處理)。從單株莖基寬來看,16 d時精甲咯菌腈處理表現最優,34 d時咪鮮甲霜靈處理表現最優,其他時期(22、28 d)4個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從SPAD來看,在16、34 d,咪鮮甲霜靈處理顯著優于其他3個處理,22 d時拌種肥處理及28 d時精甲咯菌腈處理葉色較淡。

圖2 各處理秧苗在不同秧齡期的株型主要性狀比較

從葉片生長情況看(圖3),咪鮮甲霜靈處理的1、2葉的葉鞘高度顯著低于其他3個處理,第3葉長度顯著低于CK;秧齡34 d時,此時秧苗葉齡4.0左右,4個處理在第4張葉片的葉鞘高度及葉片長度間均無顯著差異。

圖3 各處理秧苗在22、34 d秧齡時葉片生長情況比較

2.3 不同拌種處理對秧苗生物量積累的影響

如表1所示,秧齡22 d時,拌種肥處理的百株地上部干重高于CK(不拌種)和咪鮮甲霜靈處理,且根部干重高于CK(不拌種)和精甲咯菌腈處理,但在根冠比上各處理間均無顯著差異;秧齡34 d時,咪鮮甲霜靈處理的百株地上部干重、百株根部干重及根冠比均顯著高于其他3個處理。

2.4 不同育苗方法秧苗的株高葉齡比

株高葉齡比與秧苗整體素質關系呈負相關,更低的株高葉齡比意味著更好的秧苗素質。在苗床生長期間,4個處理所育秧苗的株高葉齡比均隨著秧齡增長呈上升趨勢,即秧苗素質呈下降趨勢,尤其當秧齡在28~34 d時,秧苗素質下降趨勢加快(圖4)。四者株高葉齡比進行比較,咪鮮甲霜靈處理秧苗在各葉齡期的整體秧苗素質表現最優,全程均顯著優于CK(不拌種),并在秧苗22和28 d時優于拌種肥處理。苗床生長期內秧苗整體素質表現為咪鮮甲霜靈處理>精甲咯菌腈處理>拌種肥處理>CK處理(不拌種)。

圖4 各處理秧苗在不同秧齡期株高葉齡比的比較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稀播勻播等技術降低播種量,并對種子進行處理以提高成苗率與秧苗素質,培育適栽期較長的大苗壯苗已成為常規育苗方法,提升了水稻生產的安全性和增產增收能力[3,8,13-14]。在本實驗中,咪鮮甲霜靈處理在各秧齡期的秧苗成苗率保持穩定,表現最優,不拌種處理、精甲咯菌腈處理、拌種肥處理分別次之。拌種處理后秧苗株高降低、葉片數增加、葉色加深、莖稈變粗,能有效調控秧苗株型,控制旺長,抑制超齡問題。3個拌種處理間,咪鮮甲霜靈處理所育秧苗的株高、莖基寬、根冠比等性狀方面與精甲咯菌腈處理和拌種肥處理間差異不明顯,但在適栽期的秧齡均顯著大于精甲咯菌腈處理和拌種肥處理,特別是在葉片性狀上,出葉高度較低,葉片長度較短,葉片SPAD值較高,整體株型緊湊矮壯。拌種肥處理在秧苗地上部及根部干物質重上表現更優,這可能是其能為秧苗提供更多營養物質,能夠促進秧苗生物量積累有關[9]。從株高葉齡比來比較秧苗整體素質,4個處理所育秧苗素質均隨秧齡增長呈下降趨勢,尤其當秧齡在28~34 d時,秧苗素質下降趨勢加快,存在超齡風險。咪鮮甲霜靈處理秧苗在各葉齡期的株高葉齡比全程均顯著優于不拌種處理,并在22 d和28 d時優于拌種肥處理。結果表明,咪鮮甲霜靈處理所育秧苗整體素質表現最優,精甲咯菌腈處理和拌種肥處理次之,均優于不拌種處理。雖然各拌種處理秧苗素質有所差異,但其培育的秧苗株高葉齡適宜,株型、根系生長以及健壯程度都表現較好,均符合機插需求。

目前機插秧拌種劑多著力于殺菌防病,能有效預防病害發生,確保育苗安全[8-10,15]。壯秧劑(本研究中拌種肥)一般施用于營養土中,能夠為秧苗提供生長所需養分,并補充必需微量元素,能促進秧苗生物量積累,形成大苗[9,11,16]。在本實驗中,將壯秧劑應用于拌種處理對秧苗的某些性狀具有積極影響,但其在生產上較少使用。如何將提供養分的壯秧劑與具有殺菌防病、生長調控作用的拌種劑配合使用,來進行高素質健壯機插秧苗的培育,將是值得探討的研究內容,對于水稻生產具有積極意義。

猜你喜歡
秧齡成苗葉齡
近3成苗企難以維持!規格越大越虧,2022如何讓泥鰍賺錢?
微噴旱育不同秧齡對水稻秧苗素質及產量結構的影響
日照對安康飛播油松成苗效果的影響
2020年富島側深施肥試驗總結
“四特”晚秈稻系列組合適宜移栽秧齡和播種期探討
不同因素對早熟陸地棉離體胚成苗的影響
不同秧齡和基蘗肥配比運籌對機插稻莖蘗動態與產量形成的影響
淺談水稻葉齡診斷技術應用
論水稻生育葉齡診斷技術
不同播量和不同秧齡缽苗機插對水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