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視域下“1+X”模式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以“綜合英語”課程為例

2022-07-22 07:39曉,王
關鍵詞:思政模塊語言

王 曉,王 彤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廣州 510430)

2020 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在育人過程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并指出:“課程思政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對此,如何讓專業課蘊含的思政資源有機融入課程內容,實現顯性和隱性教育;如何實現課程思政滲透教學各環節,提高課程思政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成為開展課程思政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基于文化自信視域,以“綜合英語”課程為例,提出“1+X”文化融入模式的課程思政教學實施路徑。

1 文化自信理念下“1+X”文化融入模式的可行性

1.1 “1+X”文化融入模式背景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學習的過程是文化交流的過程?!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2020 版)強調:“大學英語教材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堅守中華文化的話語權,充分體現中國特色和風格,應注重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1]作為高職英語專業基礎課的“綜合英語”,涉及語言、友誼、環保、科技等日常生活的熱門話題,并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同時課時多,開設時間為一年,這些均賦予該課開展課程思政的優勢。因此筆者嘗試在“綜合英語”課程中通過跨文化對比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培養文化自信,融入中國文化的思政元素,從而潛移默化地達到教學目的?!?+X”模式中,“1”指以文化自信為核心,“X”指在教學中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通過中國文化與其他文化的對比,加強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1.2 國內相關研究概況

1.2.1 文化自信與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及文化自信樹立一直受到學界關注。其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傳統文化在教學設計中的運用和對策。如徐天蘭等肯定了茶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2]二是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途徑。如陳惠提出從課程文化內涵、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和中國文化輸入四方面構建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策略。[3]祝愛華等從母語文化疏離的角度對教材內容、顯性課程、校園文化、師生主體提出文化自信培育路徑。[4]這些研究證實了文化自信和英語教學有契合點,兩者對培養外語人才文化素養的目標具有同向同行的作用。

1.2.2 文化自信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李丹[5]表示學者普遍接受“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6]張麗[7]認為文化自信是文化主體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價值的充分認同,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集中體現,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創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涵的根源。劉燕[8]認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了中華民族的靈魂和根基,能促進文化自信建設和文化軟實力的發展。這些觀點肯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文化自信的來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內容。

1.2.3 文化自信與多元文化

文化自信的培養離不開“三個關系”的處理:一是馬克思主義與多元文化的關系;二是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三是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9]文化自信是指在多元文化交鋒時,文化主體對自身文化表現出堅定的認同感。[10]可見,文化自信離不開對自身文化的肯定和認識,也離不開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目前,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研究角度包括新媒體視角、多元文化視角和傳播視角,[11]這再次證明多元文化視角是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之一。

綜上所述,“綜合英語”課程基于文化自信視域,在跨文化對比背景下融入中國文化內容,使課程思政內容的選取具備理論依據,可為外語教學改革中有效運用思政元素提供啟發和思考。

2 “1+X”文化融入模式的教學實踐

本文基于重慶大學出版社《綜合英語教程》(第一冊)內容,在“1+X”文化融入模式的教學設計中,以文化自信為核心,將思政元素按“X”的輻射方式嵌入教學設計各環節,以聚焦中國文化為課程思政切入點,通過跨文化對比,幫助學生領悟中國文化,從而樹立文化自信,自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2.1 教材內容中的思政元素

該教材共八個主題單元。教師通過構建和呈現各單元的交際場景,幫助學生完成語言產出任務。設計思路強調以課程為依托,以教學內容為載體,融入思政元素,實現思想引領。

表1 教材內容中的思政元素

2.2 教學流程

2.2.1 課前導入

課前導入學習任務,學生自主學習。要求學生收集有關思政元素的格言和名句,對其解釋和翻譯后,上傳教學平臺討論區進行展示和交流。其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以上語言學習營造文化學習氛圍;教師亦可提供相關素材進行分享并參與其中,達到示范和引導作用。

2.2.2 課中學習

課堂教學流程按技能側重點分五個模塊,以既定思政元素為切入點,按人的認知發展過程(感知--理性--實踐--新認識)安排和設計各模塊的衍生主題(見圖1)。①聽說模塊。以口頭陳述環節引入單元思政主題。如第一單元“Language”可指定學生分享優美的漢語古詩詞及其譯句,并進行語言輸出的聽說訓練;教師總結學生的線上線下分享活動,通過對比賞析幫助學生理解不同語言的差異;教師通過英語視頻介紹“漢字”的發展歷史和特點,加深學生對母語文化內涵的理解;通過完成教材相關話題的聽說練習,幫助學生思考造成語言差異的原因并進行相關討論。②閱讀模塊。通過觀看相關主題視頻、精讀文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掌握重點單詞、短語和句子的表達。如第六單元“Youth”,采用中國特色詞匯系列視頻之一————“五四青年”,引入文章“Visionary Generation”(有遠見的一代),在掌握重點詞匯和句型表達的基礎上,教師對比不同國家、年代的青年形象和特點,培養學生樹立和形成正確的人生目標和使命擔當。③語法與寫作模塊。選用和主題相關的思政素材進行教學設計。如第二單元“Failure or Success”,學生在觀看科學家屠呦呦事跡視頻后,完成命題作文“How should we read failure in our life”,加深其對人生挫折的辯證思考。④翻譯模塊。要求學生對相關主題材料進行翻譯,開展相關話題的拓展思考,并通過小組合作、頭腦風暴、思維導圖等方式提出看法和建議。⑤綜合運用模塊。學生完成課后練習后,需就主題進行幻燈片展示匯報或錄制視頻作品,并完成綜合運用模塊。如第四單元“Friendship”為學生提供有關中西方友誼觀的翻譯素材,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中國“和”文化友誼觀在生活中的體現,并完成匯報展示。這有助于在提升學生語言輸出技能的基礎上實現課程思政教學。上述五模塊的主題選擇和安排,均結合單元主題的語言知識和技能要求,緊密依托教材內容和語言知識這一載體,使思政元素和語言產出活動相契合,并最終服務于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這一教學目標。

圖1 課堂教學流程設計

2.2.3 課后反饋

為初步了解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筆者借網絡教學平臺對兩個班該課教學形式進行了簡單的問卷調查(見圖2)。調查顯示,專業課中“案例故事”學習對學生價值觀影響最大,最受學生歡迎,兩個班的比例分別為“27.4%”和“25.8%”;而對其他如“理論知識”、“課堂活動”、“教師點評”、“課堂討論”等形式的選擇比例略有不同,其中“課堂討論”不太受歡迎,兩個班的比例分別為“14.5%”和“18%”?!鞍咐适隆毕啾绕渌问礁妆粚W生接受,對此教師備課時要注意收集豐富的案例。

圖2 課程思政教學活動形式調查反饋

3 結語

外語課程思政教學要有效融入文化自信理念,須改變被動消極心態,有意識地將思政元素貫穿教學各環節,運用多元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效果?;谖幕孕爬砟畹摹熬C合英語”課程思政“1+X”文化融入模式,結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在教學設計上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提高語言職業技能的基礎上強調其文化底蘊的塑造,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民族使命感,達到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同時要求教師加強學習、積極思考,提升自身課程思政建設意識和能力,開發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猜你喜歡
思政模塊語言
28通道收發處理模塊設計
“選修3—3”模塊的復習備考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語言是刀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我有我語言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進氣模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