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青團思想引領視域下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調查

2022-07-22 07:39曾海賓
關鍵詞:共青團中華育人

曾海賓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州 511483)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思想政治工作應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做好高校思政工作,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引領,是高校共青團的核心使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著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有重要促進作用,也是高職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當前全國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際出發,從共青團思想引領的視域,開展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十分必要。

1 調查背景及說明

思想引領是高校共青團的基本職能,共青團戰線歷來高度重視該工作。以團中央學校共青團2020 年工作要點為例,其第一要點就是:“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領青年,打牢廣大青年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2]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與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內容非常契合。正如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所強調的,“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引導青少年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3]

為研究當前全國高職院校共青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問題,我們依托團中央學校部“職業院校學生思想引領工作大綱”課題組,對全國19所高職院校發放調查問卷和展開訪談,共獲得有效學生答卷2099 份,以及包括學校黨委書記、主管共青團或思政工作校領導、團干或思政專業教師、其他專業教師和學生代表在內的訪談記錄300份,掌握了較為可靠的調查數據。

2 調查數據及分析

2.1 高職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情況

2.1.1 認知處于中上水平,程度稍有不均

調查顯示,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2 個方面的認知平均值介于3.43~3.87(見圖1),認知最低的三位是中國戲曲藝術(3.43)、中華武術(3.51)和中國民間藝術(3.51);認知最高的三位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3.87)、中國傳統節日(3.85)和中華民族精神與中華傳統道德(3.82)。依據臺灣學者吳明隆的標準:五點量表平均數1.8 以下為低等程度,1.81~2.60 為中下程度,2.61~3.40 為中等程度,3.41~4.20 為中上程度,4.21 以上為高等程度??芍斍案呗毶鷮χ腥A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處于中上程度,總體認知情況良好;但認知不夠均衡,對中國戲曲藝術、中華武術和中國民間藝術的認知稍顯薄弱。

圖1 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情況

2.1.2 普遍充滿好感,對現狀與未來有所擔憂

數據顯示,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比較喜歡的占41.1%,非常喜歡的占34.3%,一般的占19.2%,比較不喜歡的占3.7%,最不喜歡的占1.6%;且90%的學生會為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到自豪和驕傲??芍斍案呗毶鷮χ腥A優秀傳統文化普遍充滿好感。同時,學生在評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時,有66.4%認為“正在逐漸發揚光大,煥發新的價值”;22.5%認為“正在逐漸沒落,沒有多少人傳承”;11.1%認為“商業化嚴重,只繼承了一些皮毛”。在評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未來發展趨勢時,有50.8%認為“在現代社會顯現新的價值,提升中華文化的軟實力”;31.%認為“會漸行漸遠,人們對其會越發陌生”;13.1%認為“會逐漸走向世界”;4.8%表示“說不清”??梢姼呗毶鷮χ腥A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持審慎樂觀的態度,超過1/3 的學生持比較悲觀的評價,說明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十分緊迫。

2.1.3 愿意參與相關推廣活動,文化自覺性不強

數據顯示,“非常希望”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生占55%,“比較希望”的占30.9%,“一般”的占10.6%,“不太希望”和“不希望”的共占3.5%;且90%以上的學生愿意參加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活動和向外國友人推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梢娊^大多數學生希望進一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表示愿意投身相關推廣活動。另外,學生既喜歡過中國傳統節日又喜歡過西方節日,但“相比較中國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等),更喜歡過西方節日(如圣誕節、情人節等)”的學生占44.6%。同時73.4%的學生表示當發現歷史文物古跡被破壞時會“堅決制止”;17%會“勸阻,不聽就算了”;9.6%會“視而不見”??梢妼W生面對上述情況時行為選擇呈多元化,說明其民族文化自覺性不夠強烈。

2.2 高職共青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現狀

2.2.1 目標定位不清,教育停留在淺層面

調查顯示,影響學生參加學校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原因中,排前三位的是:“了解不夠,不知道做什么”(30.9%);“宣傳不到位,不知道有這些活動”(22.2%);“熱情不高,不想參加”(19.7%)??梢姴簧賹W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興趣不濃厚,學校應進一步改善教育目標及教學定位。學生對“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認知情況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40.7%);“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27.7%);“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職業素質養成”(20.1%);“辯證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7.0%);“文化主體意識和文化創新意識”(4.5%)??梢妼W生對該教育內容的理解不全面,還停留在較淺的了解、體驗層面。因此,要加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劣的鑒別能力,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認同感,自覺抵御西方文化及價值觀的滲透。

2.2.2 載體不全面,體系化育人成效未充分發揮

調查顯示,只有7.1%的學生“沒參加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外活動;其他活動情況是:“經典誦讀比賽”(50.9%)、“到敬老院、福利院開展社會關愛活動”(37.8%)、“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35.1%)、“傳統文化或國學知識競賽”(32.9%)、“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30.9%)、“擔任某項重大賽事或活動的志愿者”(24%)、“《弟子規》等傳統文化表演活動”(16.7%)。同時超過六成的高職院校成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學生組織或社團(見圖2)??梢姼呗毠睬鄨F主要依托主題教育、社團、社會實踐等活動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但如何發揮共青團育人平臺作用,建成全面的共青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有待研究。

圖2 高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學生組織或社團情況

2.2.3 缺乏激勵機制,保障支持體系未全面建立

調查顯示學生選擇所在學校有較強的從事傳統文化教學和研究的師資隊伍”占43.6% ;選擇“有,但很少”占39.5% ;選擇“沒有”占7% ;選擇“不清楚”占9.8%??梢姼呗殏鹘y文化師資隊伍還比較薄弱。同時絕大多數高職共青團對師生參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缺乏完善的激勵機制。如教師參與指導傳統文化學生社團開展活動的工作量不受認可;學生是否參加活動無差別;傳統文化“請進來走出去”缺乏配套激勵政策等。

3 思考與建議

3.1 更新觀念,科學合理設定目標內容

高職共青團要更新觀念,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設定科學合理的教育目標和內容。首先,立足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使命任務,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弘揚團結統一、愛護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為主線,以培養富有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教育目標,加強高職傳統文化教育,分年級(一、二、三年級)分類別(學生團干、團員、普通團員)合理設定人才培養目標,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次,從培育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角度遴選高職共青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思政教育不應只是單純的知識傳授,更應引導學生以理性態度、創新精神進行客觀的多角度分析,對文化精髓進行現代詮釋,賦予其富有時代特色的內涵和形式。[4]因此,既要教育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又要培養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強化文化主體意識和文化創新意識,辯證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提升多元文化包容力;既要教育引導學生完善個人修養,又要培養他們關心國家命運,自覺把個人理想和國家夢想、個人價值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堅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的理想信念;既要教育引導學生提高人文素養,又要精準把握高職人才培養要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結合起來,突出職業精神養成教育,加強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培養。

3.2 拓展載體,激發共青團育人體系作用

高職共青團要創新教育載體,充分拓展自身工作載體的深度和廣度,凸顯共青團組織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網絡育人和服務育人五大育人載體的優勢。在組織育人方面,要大力組建“國學社”、“禮儀協會”、“話劇社”、“戲劇協會”、“武術協會”、“經典讀書會”等學生社團,并發揮團委、學生會、班級等團學組織的協同組織和教育傳導作用。在文化育人方面,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共青團組織的物質、制度和精神文化中,如將學校的宣傳欄、走廊、石刻、雕塑、LED 電子滾動屏等打造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文化場”。在實踐育人方面,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重視校內外交流互動,通過組織“三下鄉”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歷史文化調研考察”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大力開展形式多樣且學生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活動,如“我們的節日”、“中華經典誦讀比賽”、“傳統文化展演”及主題演講、知識競賽、文藝匯演等。在網絡育人方面,充分利用團屬微信、微博、網站等新媒體,立體化宣傳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開設網絡“道德論壇”、“經典美文鑒賞”、“名家講壇”等,運用學生喜愛的交流方式和話語體系,制造學習熱點,激發學生興趣,引起自由討論,積極對“網絡一代”青年展開網上教育引導。在服務育人方面,善于從“服務幫助困難學生”、“服務幫助就業創業學生”等活動中挖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在“挑戰杯”、“創青春”、“展翅計劃”、“青年之聲”等解決學生實際需要的活動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主題及內容。與此同時,要注重共青團五大育人載體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統籌協調,統一規劃設計,聚焦核心問題,凸顯優勢、共同發力、高效實施。

3.3 加強保障,建成完備的共青團激勵機制

一要加強黨的領導。高職院校要將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作為學校、院(系)黨組織書記抓思政工作和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傳統文化教育的強大合力,定期開展評估和督導工作。二要加強團教協同。高職共青團要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強與教務部門的溝通合作、信息交流、資源共享、陣地共建,充分調動校內實訓基地、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傳統文化教育師資等資源,共同設計和拓展共青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第二課堂活動。三要加強師資力量配備。打造一支傳統文化教育骨干隊伍,加強面向全體教師尤其是思政教師、團干部、輔導員的傳統文化教育培訓,支持教師開展相關研究,培養和造就一批傳統文化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5]四要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師生激勵機制。學生的激勵可采取學業認可(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第二課堂成績計算學分)和獎學金制(如素質拓展獎學金)相結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對教師可采取課時工作量獎勵、評獎評優、職稱晉升等措施。五要為共青團組織配備足夠的教育活動經費和場地。

猜你喜歡
共青團中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第二課:共青團的創立之時代背景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2020年警院共青團大事采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相約二零一七,遇見魅力共青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