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2022-08-05 13:50張華東
綠色科技 2022年13期
關鍵詞:城市公園李子景觀設計

張華東

(重慶浩豐規劃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 401120)

1 引言

多元文化融合發展使得我國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不斷溝通交流。雖然全球化的推進給地域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外來文化的入侵也使本土地域文化的發展變得緩慢?;诖?,將地域文化與當代社會有機融合,能使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從而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審美文化,進而推動區域內文化、經濟的發展。景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將地域文化融入本地的景觀設計能展現當地的文化傳承、推動經濟發展,因此,在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中可以融入當地的地域文化。

2 地域文化的含義及構成

2.1 地域文化的含義

在學術界,地域文化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目前比較主流的看法認為地域文化指在中華大地某地域獨具特色,并且傳承至今的文化傳統。地域文化本身具有獨特性,包括方言文化、飲食文化、民間信仰、民間建筑等,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1]。地域文化的弘揚和發展通常與當地的自然景觀、設施項目等相結合,通過在景觀設計和設施項目建設中融入地域文化,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參觀,進而達到宣傳文化的目的。

2.2 地域文化的構成

地域文化主要由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構成,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自然要素指當地的自然情況,包括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動植物等,人文要素指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當地特色文化等[2]。合理配置和利用以上要素,能使當地的地域文化特點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展現,例如,利用當地的地形地貌、風土文化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風情建筑,不僅能吸引外地游客參觀,為本地的旅游業發展創造條件,還能弘揚當地的地域文化,使其能在多元文化融合和碰撞的今天繼續發展和傳承[3]。

3 地域文化的表達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作用

3.1 有利于文化的傳承

我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將這種財富從上一輩傳遞到下一輩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承的過程。由于歷史上各地社會結構、發展水平、資源條件等不同,各地均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燕趙文化、齊魯文化、蜀文化等。景觀作為此類地域文化的載體之一,在建筑、裝飾、民俗文物等方面均有著相應的表達[4]。例如,獨具特色、蘊含古典審美的蘇州園林,寬綽舒朗、私密適居的四合院等,雖然目前此類建筑的實際使用較少,但其能彰顯當地的地域特色,有利于文化的傳承。

3.2 滿足公眾精神文化需求

城市公園景觀的設計與城市的文化傳承及表達有著密切的聯系,其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現當地居民對文化的追求和思考。在現代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中,除需考慮景觀的觀賞性、設施的娛樂性外,還應將當地的地域文化充分融入景觀設計中,從而使公眾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5]。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應利用當地特色的地貌地形、水文條件,結合當地的人文資源,打造具有歸屬感和認同感的城市公園景觀區域,使其兼具娛樂休閑和精神寄托的功能,從而使地域文化依托城市公園景觀進行傳承[6]。

3.3 推動景觀內涵的提升

城市公園景觀是城市區域呈現的景象,反映了當地文化與地理的構成。景觀需具備基本的美學特征,展現當地特色的風光美景,同時,也應具備一定的文化內涵,使景觀的表達更富有文化意義,展現更深刻的美學思想。地域文化作為當地獨有的特色文化,不僅在城市公園景觀上有所體現,在文化傳承和審美表達上也有重要作用[7]。因此,將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能提升景觀內涵,使城市公園景觀體現更高品質的文化形象。

4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表現方法探析

4.1 地域文化在思想表達上的表現方法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思想表達可以通俗的表示為其設計理念,地域文化與設計理念的結合,首先需要考慮當地地域文化的特點與表達手法,例如,洛陽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因此,牡丹作為其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在景觀設計時可融入牡丹的元素,包括牡丹花、牡丹圖樣等;其次,應當結合本土的建筑和地形地貌,例如,蜀地地貌多為高原、山地、盆地、丘陵,部分城市依山而建,在融入地域文化的景觀設計理念中,應借助當地獨有的地形條件,建設錯落有致的城市公園景觀[8];最后,應將地域文化與現代設施有機結合,例如,城市公園通常包含休閑娛樂區,此區域會配置相應的涼亭、座椅供給游人休息,在融入地域文化的設計理念中,應將此類設施與地域文化相結合,利用廊柱、扶手等刻畫當地的特色文化圖樣,并適當配合相應的壁畫和雕塑,使整個設計理念中涵蓋了地域文化[9]。

4.2 地域文化在宏觀定位上的表現方法

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宏觀定位上,總體規劃與地域文化的結合需要對地域文化有深刻的認知和了解,明晰地域文化的發展和變革情況,并結合其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10]。例如,在某濕地公園的總體設計中,其設計者著重思考公園所在地的文化脈絡,了解當地的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觀,并依據此提出了相應的設計策略,以文明發展的順序展現了當地地域文化的特點和內容。由此可見,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的宏觀定位中,主要起到整體風格定位的作用,通過對當地地域文化的理解,明確歷史發展中地域文化中各分支文化之間的聯系,使地域文化展現在整個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風格中,從而把握設計的方向[11]。

4.3 地域文化在微觀落實上的表現方法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微觀落實主要體現在各設計節點、設計細節等局部景觀設計中。一般可以通過以下表現手法展現地域文化:第一,再現。再現是對當地特色地域符號、文化內容的表現,通??衫脧涂烫厣ㄖ?、景觀等方式實現,其能有效地使游人直觀的感受和認識當地的地域文化,例如,西安秦二世遺址公園中的雕塑作品“指鹿為馬”;第二,保留。保留是指將規劃區內的傳統建筑物或景觀保留,并進行相應的保護和修復,使其能直接展現當地的文化傳承和歷史變遷,例如,北京頤和園公園復建保留的蘇州街、景明樓、澹寧堂等古建筑,展現了我國傳統造園藝術的審美與藝術;第三,元素重組。同一地域在不同時代,受當時治國策略和時代審美的影響,通常會衍生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中,可以將同一地域不同時期的文化元素相結合,形成新的景觀體系,例如,河北園博園中的長城城墻即為將歷史上8個朝代的歷史變遷按時間組合在一起[12]。

5 實踐案例——李子壩公園景觀設計

5.1 項目概況與挑戰分析

5.1.1 項目概況

案例場地位于重慶市李子壩沿線,背靠鵝嶺,北面嘉陵江,范圍包括上清寺路210號至李子壩正街二村20~26號,全線長2.3 km,包含李子壩街至牛滴路整個片區,總面積約16萬m2。場地位于山城地貌較明顯的區域,區內高差較大,且縱向距離較短,景觀面較窄,地形多為斜坡、臺地,臺地之間多堡坎與護坡。

5.1.2 地域文化資源分析

李子壩公園作為重慶首個抗戰遺址公園,包含5組抗戰歷史文物建筑,分別是高公館、李根固舊居、劉湘公館、國民參議院舊址、交通銀行學校舊址,此類建筑展現了抗戰時期重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歷史風貌,除以上文化要素之外,還包含了嘉陵江、植物綠地等自然要素。

5.1.3 項目挑戰問題

由于場地包括大面積的棚戶區,此類房屋建筑占地5.7萬m2,其處理需大量的資金支持,且場地涵蓋多個抗戰遺址,基于此,從地域文化的角度分析,該項目面臨以下挑戰:第一,棚戶區改造問題。棚戶區C級、D級危房占比60%以上,難以繼續保障居民的正常居住,在政府“拆危建綠”的口號號召下,項目內650余戶居民搬離了危舊房區,但后續的房屋處理仍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如何處理和改造棚戶區是李子壩公園建設的重點之一;第二,民國建筑和遺址保護問題。由于此類建筑已經呈現出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破壞等問題,因此,如何處理此類建筑,采取原址重建或者破損修補方案是李子壩公園建設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

5.2 地域文化在李子壩公園景觀設計中的表達

5.2.1 思想表達——基于地域文化的設計理念

在李子壩公園的景觀設計中,為在其設計理念中融入地域文化,應根據場地的實際情況,結合其現有的地域文化資源,充分考慮李子壩公園項目面臨的各種挑戰,使公園的景觀設計能體現和表達重慶市地域文化。由于該公園的定位是抗戰遺址公園,因此,在設計中應融合大量的抗戰元素,包括各種民國舊址、建筑等,此外,在其他部分的設計與規劃中,也應以地域文化為導向,選擇具有當地特色的植物、景觀等[13]。在微觀設計中,以“生態回歸”和“文化回歸”為中心,利用合理的植被設計創造良好的公園生態環境,模擬山城重慶在城市化建設之前的生態特征,展現其獨特的生態地域文化;結合公園場地原有的相關歷史建筑,配以對應的解讀展板,延續當地傳統的地域文化,使其在現代社會展現新的生機和活力。

5.2.2 宏觀定位——基于地域文化的總體設計

在以地域文化為指向的設計理念下,李子壩公園的宏觀設計應結合城市地域文化的相關內容。根據公園的地理范圍和風格定位設計其總平面圖,如圖1所示。根據對李子壩公園的整治改造要求,將整個設計分為以下4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思路設計和改造,第二階段進行整體設計,第三階段對現有保留的歷史建筑進行規劃設計,第四階段對展現其地域文化的歷史長廊進行規劃設計[14]。

圖1 李子壩城市公園總平面

(1)解決項目挑戰中棚戶區改造問題,結合表現地域文化的宏觀定位,給出兩種解決方案,第一種是全面拆遷重建,第二種是在現狀基礎上進行整治,考慮到資金、工程改造時間等問題,選用第一種方案,并在重建的過程中建設與地形地貌相貼合的觀景平臺、城市活動空間帶等。

(2)解決民國建筑和遺址保護問題,由圖2抗戰文化遺址長廊片區分布情況所示,結合各片區的地理位置及所包含的民國建筑,建設文化長廊,以此體現重慶地區抗戰時期的地域文化,根據片區內建筑的損壞情況分析,采取遺址部分重建和修復的方式對民國建筑和遺址進行保護。

(3)考慮到公園景觀設計的生態性,對公園場地范圍內的綠地進行重建、修復,為貼合重慶市的山城地貌,結合李子壩公園相鄰的嘉陵江,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自然山水生態格局。此外,考慮到市民的休閑娛樂活動,在公園內部建設相應的臺地空間,并搭配具有地域文化特點的休息區建筑和綠植,創造更好的公園整體環境。

5.2.3 微觀落實——基于地域文化的表達策略

(1)生態回歸。 在基于地域文化的李子壩公園微觀落實中,首先應考慮作為城市公園本身具有的生態功能,優化公園內部的綠地配置,實現生態回歸,同時盡可能的模擬歷史上重慶市生態環境,使人們了解重慶地域文化中的自然元素。景觀帶和綠化帶的鋪設需考慮公園內部的地形特征,表1為李子壩公園地形高差情況(設定靠近嘉陵江由近至遠為1~5區),圖3為高差關系圖?;诶钭訅喂珗@的地形高差情況,建設不同的綠化帶,依次進行公園內原有樹木保護、臺地綠化、坡地綠化,考慮到公園的生態性,栽種抗戰時期重慶常見的銀杏、香樟、黃桷樹等喬木,從自然元素上體現地域文化[15]。

圖2 抗戰文化遺址長廊片區分布

表1 李子壩公園地形高差

圖3 李子壩公園高差關系

(2)文化回歸。 李子壩公園屬抗戰遺址公園,因此,必須以當地抗戰文化為公園設計的主體,同時,為使地域文化與公園的設計相融合,除保護和修復抗戰時期的建筑外,在公園的其他設計中也應體現地域文化。從圖1的公園總體設計規劃可看出,公園的休閑區域包括觀景平臺、濱水活動場地、休閑活動地帶等,此類區域可在道路周邊設置展現地域文化的雕塑、展牌,在座椅區通過廊柱、墻面等繪制展現地域文化的紋樣、故事繪圖,在寬闊平坦的活動場地設置LED屏,用于播放本地的宣傳片和歷史文化故事,從而將地域文化滲透到公園設計的細微處,實現文化回歸。

6 結語

我國幅員遼闊,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而城市的發展也離不開當地的文化。隨著城市公園等城市內部景觀的建設,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表現越來越多,也為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此類設計不僅能美化公園本身的環境與設計,還有助于推動和發展地域文化的弘揚與傳承,使人們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只有結合當地的環境與文化,以地域文化指導公園設計理念,并將其融入到整體的設計中,才能更好地傳承地域文化,建設更為美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園。

猜你喜歡
城市公園李子景觀設計
建筑景觀設計中色彩應用探究
李子鋪就致富“黃金路”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形式美的研究
敘事思維下的建筑設計與表達
從“城市公園”到“公園城市”
城市公園公共空間設計
我的糊涂媽媽
上海城市公園夜間延長開放服務需求與管理對策
鄭燕寧景觀設計作品
打李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