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漢語動補結構的事件融合研究
——以“V回”結構表征宏事件為例

2022-08-13 08:39徐萌敏李福印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視窗語義框架

徐萌敏,李福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191)

一、引言

事件是語言學領域的重要話題,相關研究主要包括兩類:一類關注事件的結構特征(如Jackendoff 1990;Dowty 1991);另一類探討事件中語義元素表征的類型學差異(如Talmy 2000b;Slobin 2004;Bohnemeyer et al.2007)。后者以Talmy 的兩分法類型學思想為代表,核心理論包含宏事件(macro-event)理論和事件融合(event integration)。其中,宏事件作為一個語義概念,由框架事件、副事件以及二者之間的支撐性語義關系構成(Talmy 2000b:213-221)?,F有研究表明,古漢語中宏事件主要由兩個分離的動詞來表征(李福印2020),如例(1a)①文中例句均出自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料庫。,后逐漸演化為由動補結構等形式表征,如例(1b)。

(1)a.世輔大勝,引兵回夏國。

b.東風引回船。

針對宏事件的語言表征,既往研究主要討論詞匯化和類型學歸屬等,包括運動事件的詞匯化模式(如嚴辰松1998;李雪2008;闞哲華2010;紀瑛琳2019)、事件切分與表征(如鄭國鋒2014;鄧宇、李福印2015)、句法-語義接口特征(如丁萍2014;楊京鵬、吳紅云2015;吳建偉、潘艷艷2017;鄭國鋒2018)等。少數研究開始關注宏事件的語義結構(如俞琳、李福印2018;吳俠2020),但尚未闡釋事件融合的事件關系、語義維度和認知模式,對事件融合的論述存在不足。鑒于此,本文不再囿于語言類型學視角,轉而關注動補結構表征宏事件時,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發生事件融合的事件關系、語義維度和認知模式。

動補結構是表征宏事件的主要句法形式之一。補語成分附加于動詞后,指明動作的結果、程度等,形成“動補(V-R)復合詞”(丁樹聲等1961)。相較于其他動補結構,“V回”涉及物體運動的雙向軌跡,表達比單向趨向義更多的事件信息,為研究宏事件的事件融合提供了絕佳對象。已有研究多探討動補結構“V回”的語法意義(如呂叔湘1980;劉月華1998)、趨向補語“回”的語義特征(如王華、高建英2014)及語用功能(如宋暉2018)等,較少涉及動詞和趨向補語之間的事件融合。由例(2)可知,動補結構“V回”可以編碼不同的宏事件語義類型,趨向補語“回”不僅能夠表達運動事件的“路徑”語義,還可以表達狀態變化事件中的狀態變化、實現事件中的實現和行動關聯事件中的行動關聯。動詞“V”編碼副事件,趨向補語“回”編碼框架事件,動補結構“V回”將兩個事件融合,形成由單一小句表征的宏事件。本文認為,這一語言現象可能與框架事件和副事件之間的語義關系密切相關。

(2)a.李大波跑回東跨院。(運動事件)

b.以優質服務贏回了失去的市場。(狀態變化事件)

c.警方抓回詐騙的嫌犯。(實現事件)

d.他從上海請回一名面點師。(行動關聯事件)

有鑒于此,本文以宏事件理論為支撐,基于語料庫考察動補結構“V 回”表征宏事件的事件融合,并探究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發生事件融合的事件關系和語義維度,以及驅動事件融合多樣化的認知模式。具體研究問題如下:1)動補結構“V回”根據哪些事件關系、何種原則發生事件融合?2)框架事件和副事件基于哪些語義維度發生事件融合?3)認知模式如何驅動動補結構“V回”事件融合的多樣化?

二、理論框架

Talmy(2000b:213)提出,宏事件可以分解為兩個簡單事件,在語言表征層面由復合句來表征,但更傾向于被概念融合(conceptual integration)為單一事件(見圖1),用緊湊的單一小句來表征。事件融合又稱事件合成(event composition),指原來由多小句表征的事件復合體通過認知加工概念化為由單一小句表征的單元事件(unitary event)的過程。這一再概念化過程涉及概念融合和詞化并入(Talmy 2000b:215-216)。Talmy(2000b)通過分析宏事件的語義結構指出,框架事件和副事件基于特定的事件關系發生事件融合。

圖1 宏事件概念結構(Talmy 2000b:221)

事件融合主要涉及兩大語義維度,即事件性(eventhood)和施事性(agentivity)(Givón 2009:65)。事件性涉及時間融合、空間融合和指稱融合。時間融合指兩個事件同時發生或在時間上直接鄰近發生;空間融合指兩個事件共享相同的發生地點;指稱融合指兩個事件共享指稱。施事性涵蓋意向性、控制和壓制力(coercive power)(Givón 2001:44)。事件融合和小句整合(clause union)相輔相成,二者是一體兩面的過程。從概念層面來看,事件融合涉及語義融合,指由兩個單元事件及其內部關系構成的復元事件(complex event)被概念化為單一事件(見圖2,參考Langacker 1991:315)。從句法層面來看,小句整合指由多小句表征的句法結構通過句法融合(syntactic integration)合并為單一小句。原本由兩個分句表征的跨小句宏事件由一個單一小句表征,兩個謂語結構也融合為一(Givón 2001:39)。Givón(2001)進一步指出,事件融合和小句整合遵循一個主要原則,即兩個事件的語義聯結(semantic bond)越緊密,兩個分句的句法融合越深入。

圖2 宏事件的事件融合

事件融合不僅與事件關系和語義元素密切相關,還受注意分布的認知驅動。Talmy(2000a:257)提出了路徑、因果鏈、循環、參與者互動和相互關系五種事件框架?;诓煌氖录蚣?,具體事件的注意分布存在差異,驅動事件融合的多樣化。具體來說,注意焦點和注意視窗開啟(windowing)對宏事件的事件融合產生影響。注意視窗將認知場景的一個或多個部分突顯,突顯部分被視窗開啟,并獲得語言表征;其余部分被視窗閉合(gapping)和省略表征(Talmy 2000a:244)。注意視窗主要包括五種開啟模式,分別為路徑視窗開啟、因果鏈視窗開啟、相位(phase)視窗開啟、參與者互動視窗開啟和相互關系視窗開啟(Talmy 2000a:258)。

三、研究設計

本研究綜合運用語料庫研究方法和定性分析法。

(一)語料收集

在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料庫中檢索“V回”結構,選取包含動補結構“V回”的語料。該子庫總共包含“V回”的類符近50 萬例,經人工甄別,排除“能回”“會回”“輾轉回”“放假回”等非動趨結構,直至篩選出1000 例表征宏事件的例句,建立小型封閉語料庫。

(二)定性分析

首先,基于Talmy(2000b)指出的語義元素,包括“焦點”“背景”“路徑”和“方式”等,分析和統計出例句中動補結構“V回”編碼的宏事件語義類型和事件關系。其次,根據Givón(2001)提出的六種語義參數,深入考察動補結構“V 回”事件融合的語義維度和程度。最后,結合注意分布機制,探究不同的認知模式下動補結構“V 回”事件融合的類型差異。

四、結果與討論

事件的語言編碼是指概念與為表達它而激活的語言結構之間的關系 (Langacker 1991:294)。在現代漢語中,動補結構是編碼宏事件的重要形式之一。研究發現,趨向補語編碼框架事件,動詞編碼副事件,兩個事件基于不同的事件關系發生事件融合,表征不同的宏事件語義類型。下文基于語料分析,探討兩個事件發生事件融合的事件關系、語義維度和認知模式。

(一)事件融合的事件關系

研究發現,動補結構“V 回”主要基于四類事件關系發生事件融合,呈現六種宏事件語義類型(見表1)。動補結構“V回”表征宏事件時,框架事件和副事件主要包含原因、方式、基底(substrate)和構成(constitutive)四類事件關系,四類事件關系的頻數分布不均(χ2=656.416,df=3,p<0.001)?!霸颉鳖愂录P系的出現頻率最高(53.4%),“方式”類事件關系次之(34.8%),再次為“基底”類事件關系(8.0%),“構成”類事件關系的出現頻率最低(3.8%)?;谏鲜鍪录P系,趨向補語編碼的框架事件和動詞編碼的副事件相互融合,形成由單一小句表征的宏事件。動詞“V”與趨向補語“回”發生句法融合,形成整體性謂語結構“V回”。

表1 動補結構“V回”事件融合的事件關系

動補結構“V回”能夠表征六種宏事件語義類型,具有較高的能產性。首先,基于“原因”類事件關系,框架事件和副事件可以發生事件融合,形成{[框架事件]由于[副事件]}的形式,主要表征致使運動事件和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即施事致使物體運動或進入某種狀態,如例(3a)和(3b)。其次,基于“方式”類事件關系,框架事件和副事件可以發生事件融合,形成{[框架事件]以[副事件]的方式}的形式,主要表征自主運動事件和非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即物體以某種方式運動或進入某種狀態,如例(3c)和(3d)。需要注意的是,狀態變化事件可類比于運動事件,表示物體進入某種狀態,或狀態特征“進入”物體(Talmy 2000b:237-241)。再次,基于“基底”類事件關系,框架事件和副事件可以發生事件融合,形成{[框架事件]基于[副事件]}的形式,主要表征實現事件,即意圖實現,如例(3e)。最后,基于“構成”類事件關系,框架事件和副事件可以發生事件融合,形成{[框架事件]由[副事件]構成}的形式,主要表征行動關聯事件,即兩個相互關聯的行動共同展開,如例(3f)。

(3)a.他把格力高踢回房間。

b.你把水晶鐲贖回。

c.他立刻跑回了自己的座位。

d.滬指跌回2245 點。

e.德納第救回了父親。

f.他把老人引回宿舍。

本文基于語料庫數據發現,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的事件融合主要遵循兩種方式。一方面,基于共有的語義元素發生融合,疊合相同的元素,保留互補的元素。以自主運動事件“曹兵奔回陽關”為例,框架事件為“曹兵回陽關”,編碼了“焦點+運動+路徑+背景”;副事件為“曹兵奔”,編碼了“焦點+運動+方式”。兩個事件基于共有的語義元素發生融合,相同的元素“焦點”和“運動”疊合,互補的元素得以保留。換言之,副事件為框架事件提供“方式”元素,框架事件為副事件提供“路徑”“背景”元素。最終,事件融合形成“焦點+運動+方式+路徑+背景”。另一方面,語義元素之間交互限定,互相影響。需要指出的是,各語義元素并非彼此獨立,而是相互限定和補充。譬如,在表征自主運動事件時,“奔回”“跑回”等編碼有界的封閉路徑,“旋回”“縈回”等則編碼無界的循環路徑,表征動作在時間軸上的持續運動狀態。這說明方式動詞“旋”“縈”等在“V 回”結構中對“路徑”的延展結構具有限定作用,“方式”與“路徑”元素發生語義互動。由此可見,在動補結構中,“路徑”元素的語義特征不僅由表征框架事件的趨向補語限定,而且表征副事件的動詞也對其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兩個事件包含的語義元素之間具有互動性,共同決定結構的整體語義特征。

(二)事件融合的語義維度

已有研究表明,動補結構由相對松散的連動結構發展而來(吳福祥2000;石毓智2003;梁銀峰2007)。這一過程不僅僅是謂詞在句法層面的距離靠近,還與語義層面的事件融合密切相關。下文基于Givón(2001)提出的六種語義參數,進一步考察動補結構“V 回”表征宏事件時,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發生事件融合的語義維度,探究不同的宏事件語義類型中兩個事件融合的程度差異。

1.時間融合和空間融合

時間融合和空間融合是考察事件融合的基本語義維度。正如Givón(2001:44)所述,動詞及其補語編碼的兩個事件之間可能存在時間依存關系。表征自主運動事件和非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時,由于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發生在同一時空,具有同時性(co-temporality)和同空間性(co-spatiality),在動補結構表征宏事件的事件融合中,二者之間發生時間融合和空間融合,如例(4)。

(4)a.小鳳跑回三十里外的娘家。

b.體溫降回37.8℃。

致使運動事件(如“射回”“推回”)、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如“改回”“贖回”)和實現事件(如“追回”“捉回”)都包含因果關系。這類因果關系可細分為延續型因果關系和瞬時型因果關系(Talmy 2000a:498)。表征瞬時型因果關系時,框架事件和副事件共享相同的時間特征,發生時間融合,如例(5a);表征延續型因果關系時,框架事件和副事件呈現緊鄰時間關系(sequential temporality),如例(5b)。在這三類宏事件中,框架事件和副事件在時空層面具有同一性或緊鄰性。

(5)a.他一腳把球兒踢回去。

b.我就非把它一路用腳踢回家不可。

表征行動關聯事件時,施事的動作與行動者(agency)的動作之間相互關聯,框架事件和副事件之間協同發生,二者在時間和空間層面發生融合,如例(6)。

(6)他們從皇馬迎回沙欣。

2.指稱融合

指稱融合是事件性的重要維度之一。兩個事件共享的指稱越多,越趨向于融合為單一事件(Givón 2001:55)。表征自主運動事件和非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時,動詞“V”和趨向補語“回”的語義指向皆為行動者,因此所指具有同一性,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發生指稱融合。表征致使運動事件、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和實現事件這三類宏事件時,動詞“V”的語義指向施事,趨向補語“回”的語義指向受事,因此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的指稱不能完全重合。表征行動關聯事件時,動詞“V”和趨向補語“回”的語義分別指向施事和行動者,因此兩個事件的指稱也不能完全重合。

3.意向性和控制

意向性和控制與事件融合密切相關。施事的意圖和控制越強,兩個事件融合的可能性越高(Givón 2001:47)。需要指出的是,自主運動事件和非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不涉及因果關系,因此這兩類宏事件不涉及施事性相關語義參數的討論。在致使運動事件、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和實現事件三類宏事件中,框架事件皆由施事引發,因此施事的意圖和控制管轄整個事件序列。在行動關聯事件中,施事的行為具有意向性,然而施事對行動者不具備控制力。

4.壓制力

壓制力會對施事性產生一定影響。當受事或行動者具有自主性或抵抗力時,施事需要采取壓制力來完成事件(Givón 2001:49)。在上述三類包含因果關系的宏事件中,施事可能對受事產生壓制,從而引發物體位移或狀態變化,或導致施事意圖的實現。表征行動關聯事件時,盡管框架事件和副事件協同發生,但施事與行動者之間不存在壓制關系。

由此看來,動補結構“V 回”表征宏事件時,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的事件融合主要涉及時間融合、空間融合、指稱融合、意向性、控制和壓制力六個維度。表征不同的宏事件語義類型時,兩個事件的事件融合緊密度存在差異(見表2)。語義聯結越強,事件融合的緊密度越高(Givón 2001:40)。在自主運動事件和非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中,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發生了時間融合、空間融合和指稱融合,且不涉及施事性討論,事件融合的緊密度最高。相較而言,表征致使運動事件、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和實現事件三類宏事件時,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的指稱融合較少,事件融合的緊密度也相對降低。表征行動關聯事件時,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發生事件融合的語義維度更少,事件融合的緊密度更低。本文基于語料庫數據提出,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發生事件融合的緊密度連續統由緊密至松散可以概括為:自主運動事件/非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致使運動事件/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實現事件>行動關聯事件。

表2 動補結構“V回”事件融合的語義維度

(三)事件融合的認知模式

語言建構與概念內容之間存在識解關系,封閉語類可以決定注意分布(Talmy 2000a:77)。動補結構中趨向補語作為封閉語類,涉及構形結構的注意分布。動補結構表征宏事件的事件融合,不僅受事件關系和語義元素影響,也與認知層面的注意分布密切相關。我們發現,注意分布對事件融合的認知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說話人基于特定的注意焦點,將認知場景識解為不同的宏事件語義類型,注意焦點影響宏事件語義類型;另一方面,注意視窗開啟模式影響宏事件表征的詳略度。下文結合語料,探討動補結構“V 回”表征宏事件時,注意分布模式存在何種差異、如何驅動事件融合的多樣化。

觀察表3 可見,動補結構“V 回”表征宏事件主要包括單一視窗、多重嵌套視窗和多重并列視窗三種注意視窗類型。不同的事件框架對應呈現出不同的注意視窗開啟模式。具體來說,自主運動事件和非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對應單一視窗,可細分為[路徑視窗開啟][相互關系視窗開啟][相位視窗開啟]三種模式。致使運動事件、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和實現事件對應多重嵌套視窗,可以形成[因果鏈視窗開啟>路徑視窗開啟]和[因果鏈視窗開啟>相互關系視窗開啟]兩種模式。行動關聯事件對應多重并列視窗,主要為[雙路徑視窗開啟]模式。本文將每個例句僅記入一種注意視窗開啟模式,基于此對結果進行定性分析??傮w而言,動補結構“V回”表征宏事件主要存在六種注意視窗開啟模式,六種模式分布不均(χ2=489.536,df=5,p<0.001)。

表3 動補結構“V回”事件融合的注意視窗開啟模式

首先,表征自主運動事件和非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時,動補結構“V回”的注意焦點分別為運動主體和變化主體或狀態。在這兩類宏事件中,動補結構“V回”開啟單一視窗,具體包括三種開啟模式。第一種是[路徑視窗開啟],激活路徑事件框架,如例(7)。路徑視窗由初始、中間和終端三部分組成(Talmy 2000a:259)。例(7a)開啟了“中間視窗”(我經過陽臺山腳)和“終端視窗”(回到家),閉合了“初始視窗”(從家出發),呈現“中間視窗+終端視窗”開啟模式;例(7b)僅開啟了“終端視窗”(郁林閣),閉合了“初始視窗”和“中間視窗”,呈現“終端視窗”開啟模式。

(7)a.我從陽臺山腳跑回家。

b.她快步奔回郁林閣。

與此同時,“路徑”是一個內部非自治、彼此依存的概念復合體,可以形成相互關系事件框架(Talmy 2000a:288)。在此事件框架下,動補結構“V 回”開啟相互關系視窗模式,如例(8a)。例(8a)中,與“路徑”密切相關的“焦點”和“背景”是兩個相互關聯和依存的概念,然而注意視窗僅開啟了“焦點”(他的手),閉合了“背景”。

(8)a.他的手縮回去了。

b.熟悉的嗓音縈回不去。需要指出的是,表征自主運動事件時,動補結構“V回”可以編碼循環路徑,形成循環事件框架。在此事件框架下,其開啟相位視窗模式,如例(8b)?!靶薄翱M”等動詞與動補結構“V回”共現時,運動主體依次經歷初始相位、出發相位、離開相位、返回相位,再返至初始相位,首尾相位階段疊合(Talmy 2000a:279)。動作單元體重復循環,融合成連續的動作復元體,在時間軸上由有界狀態延展至無界狀態(見圖3)。此外,動補結構“V 回”也可以編碼虛擬運動事件,標記轉折或補充(如“看回來”“說回來”)。此時,注意焦點為抽象的運動實體。

圖3 動作的復元化與融合(參見Talmy 2000b:68)

其次,表征致使運動事件、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和實現事件時,動補結構“V 回”開啟多重嵌套視窗。這三類宏事件的注意焦點分別為致使客體、變化客體或客體狀態、施事意圖,如例(9)。Talmy(2000a:299)指出,一個視窗可以與其他視窗交互開啟和嵌套,兩個視窗具有相等地位或存在層級關系。例(9a)表征由施事引發的因果鏈,因果鏈視窗中嵌套路徑視窗,兩種視窗發生嵌套并同時開啟,形成[因果鏈視窗開啟>路徑視窗開啟]模式。例(9b)中,因果鏈視窗嵌套相互關系視窗,注意視窗開啟了“施事”和“焦點”,閉合了“中間視窗”和“背景”,形成[因果鏈視窗開啟>相互關系視窗開啟]模式。實現事件也包含因果關系,是運動事件的隱喻擴展,存在上述兩種視窗開啟模式,如例(9c)和(9d)。

(9)a.他們將大炮推回原位。

b.各家把牛牽回去。

c.小伙子將主犯抓回了刑警隊。

d.抓賊的兄弟連賊窩大頭也逮回來了。

最后,表征行動關聯事件時,動補結構“V回”的注意焦點為關聯的行動,開啟多重并列視窗(Talmy 2000a:261),即兩個路徑視窗同時開啟,如例(10)。由于行動關聯事件涉及兩個指稱對象,即施事和行動者,其“路徑”包含施事的運動路徑和行動者的運動路徑。兩個相互關聯的路徑構成了路徑復合體,呈現[雙路徑視窗開啟]模式。

(10)我去葉城將其迎回。

綜上所述,動補結構“V回”表征不同的宏事件語義類型時,注意焦點和視窗開啟存在差異?;诓煌氖录蚣?,動補結構“V回”表征宏事件可具體呈現[路徑視窗開啟][相互關系視窗開啟][相位視窗開啟][因果鏈視窗開啟>路徑視窗開啟][因果鏈視窗開啟>相互關系視窗開啟][雙路徑視窗開啟]六種模式。注意分布的認知差異驅動了動補結構“V 回”事件融合的多樣化。

五、結語

本文以宏事件理論為支撐,基于語料庫深入探討了動補結構“V回”表征宏事件時,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發生的事件融合,考察了兩個事件基于何種事件關系、從哪些語義維度發生事件融合,并分析了驅動事件融合多樣化的認知模式。研究發現:1)動補結構“V回”表征宏事件時,框架事件和副事件主要基于原因、方式、基底和構成四類事件關系發生事件融合,可以表征六種宏事件語義類型。事件融合遵循兩種基本方式:一是疊合相同的語義元素,保留互補的語義元素;二是語義元素之間交互限定,互相影響。2)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的事件融合主要涉及時間融合、空間融合、指稱融合、意向性、控制和壓制力六個語義維度。表征不同的宏事件語義類型時,兩個事件的事件融合緊密度存在差異。事件融合的緊密度連續統由緊密至松散可以概括為:自主運動事件/非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致使運動事件/施事性狀態變化事件/實現事件>行動關聯事件。3)注意分布的認知差異驅動事件融合的多樣化。注意焦點影響宏事件語義類型,注意視窗開啟模式影響宏事件表征的詳略度。動補結構“V回”表征宏事件語義類型時,主要涉及單一視窗、多重嵌套視窗和多重并列視窗三種注意視窗類型,可以呈現六種開啟模式,驅動具體的事件融合。

綜上,本文重點考察了宏事件表征中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的事件融合,厘清了動補結構事件融合的事件關系、語義維度和認知模式的差異,從事件融合的視角闡釋了動補結構表征宏事件的能產性。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個案研究的語料具有局限性,后續我們將結合更多實例探討事件融合的普遍性規律。

猜你喜歡
視窗語義框架
真實場景水下語義分割方法及數據集
有機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換
框架
語言與語義
動畫短視頻:知識分享和新聞解讀的新視窗
網絡平臺打開代表履職新視窗
“吃+NP”的語義生成機制研究
關于原點對稱的不規則Gabor框架的構造
我國在WYO框架下面對的貿易保護現狀及應對
漢語依憑介詞的語義范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