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敦煌,走出石窟

2022-08-15 06:59小康郭玲
小康 2022年22期
關鍵詞:展示中心敦煌研究院洞窟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郭玲

成績斐然 依托文物數字化成果,敦煌研究院舉辦了“敦煌石窟藝術展”“飛天神韻·莫高精神”等展覽,實施了“窟內文物窟外看”智能化虛擬體驗項目,相繼推出《敦煌歲時節令》《字在敦煌》等數字媒體品牌。攝影/郭玲

在被譽為“沙漠中的美術館”的敦煌莫高窟的眾多洞窟中,藏經洞是最著名的一個。1900年,敦煌藏經洞石破天驚。在不足7平方米的洞窟中,出土了公元4世紀至11世紀的五六萬件文獻。有著“國際顯學”之稱的敦煌學,就是以這些以漢文、藏文、吐蕃文等文字寫成的佛經典籍和社會文書為重要研究資料。因為歷史原因,這些珍貴文獻后來流散到世界各地,以致大部分人無緣窺見其真貌。6月15日,作為敦煌研究院在數字化領域的又一次嘗試,由敦煌研究院和騰訊聯手打造的文化遺產數字創意技術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雙方將在線上構建一個全真的數字藏經洞。

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敦煌藏經洞及其出土的五六萬件文獻有望“重現”于世人面前。

“活”起來的敦煌

球體和線條混搭的建筑拔地而起,黃色的外觀和周遭的戈壁渾然一體,這就是游客來到敦煌莫高窟的第一站—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在實地參觀莫高窟之前,游客們都會先在這里觀賞《千年莫高》《夢幻佛宮》兩部高清電影,與莫高窟進行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建設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的構想,來自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

自上世紀40年代開始,幾代莫高人堅守大漠,保護和研究敦煌石窟。735個保存下來的洞窟、2000多身彩塑、4.5萬平方米壁畫、數萬件藏經洞文物,共同構成了輝煌絢爛的敦煌藝術文化。

作為我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雙重影響。如何在滿足游客對敦煌壁畫認識和了解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好文物,減少人類活動對彩塑、壁畫的傷害?這一問題始終敦促著莫高人不斷思考。

上世紀80年代末,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的樊錦詩提出“數字敦煌”構想,即利用計算機數字化技術永久且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畫和彩塑的珍貴資料。

在2003年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樊錦詩提交了《關于建設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務中心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建設數字影院和球幕影院等現代化多媒體演示場所,向觀眾全面展示莫高窟的歷史文化背景與石窟藝術經典。

2014年8月,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建成啟用。在前期借助技術掌握了眾多數字化資料后,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將數字化資料制作成影片供游客欣賞?!皵底终故局行牡某闪?,切實降低了游客參觀游覽活動對石窟文物以及遺址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提高了莫高窟的游客承載能力,同時也豐富了游客的參觀方式和內容?!倍鼗脱芯吭合嚓P負責人說。

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武瓊芳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敦煌莫高窟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不可移動文物,“我們不可能把石窟搬到別的地方給大家看,所以只能想盡辦法把它復制出來。早年是用老藝術家們的臨摹品,后來有了‘數字敦煌’,我們可以用更多樣的方式把高清采集的壁畫和彩塑呈現出來?!?/p>

2016年4月29日,“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第一期正式上線,首次向全球發布敦煌石窟30個經典洞窟的高清數字化內容及全景漫游節目。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經完成采集精度為300DPI的洞窟近200個以及110個洞窟的圖像處理、140個洞窟的全景漫游節目制作工作?!啊當底侄鼗汀Y源庫建設,是傳統文化資源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典范。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融合文化遺產資源的文化信息,構建跨區域的文化資源庫,尤其是石窟圖像資源和文獻資源,能夠讓人們更多地了解敦煌文化資源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科技價值和藝術價值?!倍鼗脱芯吭罕Wo研究部部長吳健說。

敦煌莫高窟現有洞窟735個,其中保存完好、存有壁畫和彩塑的洞窟492個。近年來,敦煌研究院已經完成了莫高窟最精美、價值最高的250多個洞窟壁畫圖像攝影的采集。采集完以后,后面大量的工作是對整窟的壁畫進行拼接和處理,目前已經完成了160多個洞窟壁畫圖像的處理,140多個洞窟的窟型,以及大遺址三維的重建等。在經費充裕的情況下,再有5年時間就能將莫高窟所有的洞窟全部采集完成。

此后,敦煌研究院在數字化探索的道路上邁出更大步伐。例如對外展覽方面,過往面臨實物重、運輸貴、保護難的問題,就連不少臨摹品都是不便移動的珍貴文物,一年組織2至3次外地展覽已屬不易。后來,無論是3D打印出洞窟框架、1:1還原莫高窟真實場景,還是利用數字化投影,動態展示壁畫效果,“活”起來的敦煌都受到參觀者們的交口稱贊,組織外地展覽的次數也增加至每年十余次。

出圈的嘗試與年輕的受眾

一場疫情為眾多景區按下暫停鍵。2020年1月24日,敦煌研究院發布公告,景區因疫情原因暫停開放。在這期間如何滿足游客需求?三周后,敦煌研究院給出了答案。當年2月20日,由敦煌研究院和騰訊聯手打造的“云游敦煌”小程序正式上線,上線第一天就有200萬人次參觀訪問,目前日均訪問量已經超過10萬人次。2021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九,600萬用戶通過“云游敦煌”小程序,用手機點亮星空下的莫高窟,讓晚唐燃燈盛景以數字方式重現,這是雙方一次出圈的數字化嘗試。

“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學術優勢與技術優勢的結合,將更好地推出滿足社會文化需求的創意作品?!倍鼗脱芯吭涸洪L蘇伯民表示。

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創新,“數字敦煌”項目已取得豐碩成果,不僅造就了科學、完整、系統的敦煌石窟檔案,而且廣泛運用到了考古測繪、美術臨摹、文物保護、展覽展示、文化弘揚等各個領域。借助高科技手段,“數字敦煌”讓一批敦煌藝術精品通過數字平臺、數字展覽、手機App等途徑走出敦煌。

與此同時,依托文物數字化成果,敦煌研究院還舉辦了“敦煌石窟藝術展”“飛天神韻·莫高精神”等展覽38場次,2項展覽入選國家文物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時期藝術珍品展”獲第十七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項目“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實施了“窟內文物窟外看”智能化虛擬體驗項目,相繼推出《敦煌歲時節令》《字在敦煌》《一事一生·一人一窟》等數字媒體品牌,2020年全媒體平臺游覽量達2.35億人次,訪客覆蓋120個國家(地區)。

“敦煌文化看似傳統,距現代社會很遠,實則不然。壁畫記錄了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朝的作品都體現著當時最時尚、最新穎的東西。很多東西放在現在也毫不落伍?!倍鼗脱芯吭狐h委書記趙聲良相信,傳統文化歷經一代代人的傳承與守護,蘊藏非常豐富,關鍵在于如何傳播,令年輕人喜歡。

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俞天秀表示,數字技術能夠打破時空界限,讓人們了解敦煌?!澳呖呙磕曜疃嘟哟慰?00余萬人次,但在互聯網上,這些內容能瞬間產生上千萬的瀏覽量,對增強文化自信很有意義?!?/p>

不僅如此,敦煌研究院還將目光投射到更加遙遠的海外。2017年,敦煌研究院便曾經啟動“數字敦煌”資源庫英文版上線,將數字資源庫的30個洞窟高清圖像進行全球共享?;跉v史原因,敦煌有大量文物流失海外,通過類似模式助力文物“數字化回歸”,所有人抱有期待。

猜你喜歡
展示中心敦煌研究院洞窟
2014年第22屆APEC會議展示中心:國際會都 輝煌印記
“空降建筑”的科幻景觀——智慧網谷小鎮展示中心
洞窟驚魂
洞窟驚魂
《麥積山石窟初期洞窟調查與研究》介評
敦煌研究院與大英博物館首簽合作備忘錄
深圳安巒公館展示中心
建設全國一流的科技創新展示中心——中關村展示中心工程項目管理側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