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兩化融合到數字經濟

2022-08-23 11:07孫杰賢
中國信息化 2022年7期
關鍵詞:工業化數字化數字

文|本刊記者 孫杰賢

7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新聞發布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表示,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始終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已數年穩居世界第二。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同比增長16.2%,占GDP比重達到39.8%

2012年以來,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占GDP的比重不斷提升,數字經濟年均增速顯著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穩固、支撐作用更加明顯,已成為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王建偉介紹,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搶抓機遇、銳意進取,持續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夯實數字根基,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融合應用,推進產業數字轉型升級;瞄準重點領域,推動數字產業化創新發展;激發數據潛能,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加強數字治理,營造良好發展生態;深化交流合作,拓展數字經濟合作空間。

水到渠自成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指通過數字化的知識、技術和信息來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從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新生事物,數字經濟概念的內涵還在不斷豐富中。就當前共識來看,數字經濟主要包括: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字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這四個方面。四者相輔相成,相互使能,相互促進。

進入信息社會,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邁進是歷史的必然。那么,我國是否具備了全面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和條件呢?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由此拉開了“兩化融合”建設的大幕。我國工業化還沒有完成,就迎來了信息化。因此,我們必須走出一條工業化和信息化并舉的道路,通過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通過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黨的十八大提出“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體現了我國對信息化與工業化關系的認識不斷深化,強調信息化帶動傳統產業的發展,也是從支持生產力到支持生產方式的升級。

兩化融合是我國根據自身所處的特殊歷史時期所做出的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兩化融合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力推動了行業轉型升級、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加速了模式業態創新,助力經濟提質增效。涌現出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等新型的生產方式,企業的組織方式也因此發生變革,管理結構從金字塔走向扁平化。

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并在十九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隨后,《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綱要》出臺,我國開始從國家層面部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從兩化融合到數字經濟是一個由面到體的發展過程,在工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上來實現社會經濟的全面數字化??梢哉f,兩化融合是鋪墊,數字經濟是愿景。

2021年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根據《規劃》,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而2020年這一數字為7.8%。展望2035年,數字經濟將邁向繁榮成熟期,力爭形成統一公平、競爭有序、成熟完備的數字經濟現代市場體系,數字經濟發展基礎、產業體系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此外,《規劃》還部署了八大任務: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健全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著力強化數字經濟安全體系和有效拓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

安全是基石

作為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一場重大變革,數字經濟的推行自然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三方面保障,其中一方面就是關于數據的規范安全使用問題。

他建議:進一步落實有關數據規范使用、開放共享的相關行業規范和技術標準。加快創新數據的市場化交易機制,培育數字要素市場,盡快確定數據確權、開放、流通、交易、安全等各環節的規則。在《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的基礎上,持續完善包括隱私保護在內的與數據保護相關的規范制度,明確隱私保護的規范要求、實現手段、懲罰機制,實現個人隱私保護和數據要素流動的平衡。建設統一規范互聯互通的政府數據安全平臺,落實法律要求,提升開放水平。

相對于實體經濟,數字經濟的脆弱之處便是對網絡、系統和數據的高度依賴。關鍵數據或網絡或系統一旦遭到攻擊和破壞,或者非法獲取,可能會給經濟運行造成嚴重損失,從而對國家經濟安全構成威脅。

因此,業內提出了“可信經濟”之說?!翱尚沤洕笔且钥尚啪W絡為底座,以可信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構建具有安全運行發展生態的新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時代信息技術賦能,也要善于利用新技術打造安全可信的基礎設施與應用系統。

其實,對于數字經濟來說,最大的安全是抓住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掌握核心技術,實現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

可喜的是,我國在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的數據,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等新興技術領域蓬勃發展,相關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也正在不斷增加。我國在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以人工智能為例,2021年,我國在中美歐日韓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獲得授權的人工智能發明專利達到5.7萬件,是2016年的5.1倍,年均增長38.5%。

猜你喜歡
工業化數字化數字
推動內部審計工作數字化的探究
數字化起舞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答數字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數字變變變
為實現祖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的青年工人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