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英國留“假”學

2022-08-24 08:47游曼藝
北方人 2022年15期
關鍵詞:高昂英國大學學費

文/游曼藝

英國大學又要罷工了。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有40所大學投票決定,在6—10月舉行進一步的罷工,其中就包括我們學校。

花著高昂學費和生活費,冒著疫情風險來到英國,結果,經常就面臨找不到老師的情況,我心中有一種想去消費者協會投訴的沖動。另一件給我帶來極大沖擊的事件是,第一次和全班同學碰面,當我環顧四周時,發現偌大的禮堂里坐著的,似乎90%是中國人。

總之,在英國留學的第一個月,我破防了。

仿佛留了個“假”學

如果要問我在這樣一個班上90%的同學都說中文的英國大學留學是怎樣一種體驗,那我只能告訴你——太有意思了。分組討論時,只需要一個眼神試探,同學們就會自動開啟中文討論模式。在哪兒都能聽到中國話,有時候我也會有點兒恍惚,總感覺是我們組團花錢上外教課來了。

而在校園外,只要肯花錢,你可以買到一系列中文服務,從租房到外賣,從接機到旅游,時刻讓你感受到家的溫暖、祖國的強大。我加的租房中介過年時還一度齊刷刷賣起了年夜飯,接機客服一天到晚在朋友圈更新旅游開團信息。打疫苗也可以去華人開的店里打。當然了,還有作業代寫。他們總是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出入各種留學生微信群,報價高昂,卻從不缺客戶光臨。

在異國他鄉能使用優美的中國話享受便利固然很爽,但同時我也感受到了某種困境:似乎我可以一直待在舒適圈里直到回國,而所謂想通過留學帶來成長,除非自己主動走出圈子。而且,一旦適應了這樣的舒適,走出圈子變得很難,尤其是在疫情時期,人與人之間總隔著一層口罩的情況下。

所以,我,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英國留學生,盡管上著排名還不錯的學校,盡管也是克服了種種壓力硬著頭皮出了國,到了現場后心里卻感受到了巨大落差——我真是來留學的嗎?

鄙視鏈的底端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庭能負擔得起留學開支,留學生和海歸也越來越普遍。然而,在留學風越刮越熱的同時,留學圈內也建立起了一條心照不宣的鄙視鏈。

很不幸,我正處在鄙視鏈最底端——一年制英碩。

大部分英國研究生項目實行授課制,前兩個學期上課修學分,最后一個學期寫畢業論文,一年就能畢業。因此,在很多人眼里,英碩雖然同時吃到了研究生和留學生雙重紅利,但它既不如那些要讀兩三年的研究生看起來“正經”,也不像那些海本、美碩動輒就要扔入幾百萬的高昂成本,給人感覺就是含金量不夠,含“金”量也不夠。

之前,我還會據理力爭一下,比如好學校都看重本科院校、績點和實習經歷;比如課程其實很緊湊,課業壓力也挺大;比如這兩年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了,在國內能保研的成績也可能會被刷掉……

但當我終于坐在禮堂里,看到身邊的中國同學時,心態確實崩了。

辦大學,比足球豪門還賺錢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政府對于英國大學的資金支持就一直在削減。資助大幅削減了,但辦了幾百年的大學又不能停,沒辦法,他們只能自己想辦法搞錢了。

首先就是學費瘋漲。對英國本土學生,政府將學費上限從每年3000英鎊(1英鎊約等于8元人民幣)上調到9000英鎊。這個價格還是在“特殊情況”下的上限,很多學校的學費不止這個價,比如我校。

我校對本國學生的收費普遍在1萬英鎊以上,而對于海外留學生,收費可以達到本土學生的2.5倍甚至更多。醫學、商科這類熱門專業,一年學費3.5萬英鎊不在話下。

不光如此,針對國際學生的漲價還得到了官方許可。在英國國際學生事務委員會的網站上寫著:“由于通貨膨脹,海外學生的學費每年都有可能上漲,具體漲多少取決于學校,請同學們做好心理準備?!?/p>

住宿費也是大頭。英國大學會為學生提供宿舍,自營或是與校外公司合作。這些學生公寓相比于社會房源有兩個特點——面積更小、價格更貴。但對于初到英國的留學生來說,學生公寓往往是人生地不熟的他們的首選。

此外,獎助學金的發放也在縮減。政府從為學生提供助學金變成了提供更多學生貸款,這樣一來,經濟壓力就轉移到了學生自己身上。

獎學金的申請也有著諸多限制,尤其是對授課型碩士項目。在申請的時候,我望著高昂的學費流下熱淚,抱著一絲期望點開了獎學金項目的頁面,然后發現一個我能申請的都沒有。

對于博士,英國高校同樣本著“有錢你就來”的態度,能自費就自費,不能就走CSC(國家留學基金委),總之不要想從學校身上薅到一絲羊毛。

靠著高昂的學費和住宿費,英國大學賺得盆滿缽滿。根據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HESA)的數據,僅2019—2020學年,英國高校的總收入就達到了424億英鎊。

對比一下,你或許會對這個數據有更直觀的概念。在2018—2019這一年里,曼聯俱樂部的收入是6.27億英鎊,而同樣地處曼徹斯特的曼大,在這一年的收入超過了10億英鎊。

瞄準的就是中國人?

當教育被高度商品化后,很多事情都變味兒了。在英國大學的眼里,學生的身份不再是學生,而是變成了消費者。他們提供教育資源的目的,從教書育人變成了盡可能地招攬客戶,以及想盡辦法留住他們。至于一年制授課型碩士項目,就像是英國大學為中國留學生打造的“定制服務”。

不過,在這里我要明確一下,“中國留學生多≠英碩只有中國人會讀”。從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的數據來看,英國人自己才是授課型碩士的主力軍。以2020年的入學情況為例,這一年入學的授課型碩士中有38.535萬是英國本地人,是其他所有海外留學生總數的1.5倍。有意思的是,大多數英國人對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并不在意,他們往往會選擇多花一年時間讀個非全日制的碩士。

其實,英國大學想圈所有人的錢,但由于從本國人身上薅到的羊毛有限,才把目光轉向了海外。而中國大學生對研究生學歷有著很高需求,又因為語言和地理限制,了解英國高等教育真實情況的渠道有限,存在信息差,于是便成了他們眼中最好“糊弄”的一批人。

從2010—2020年,來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多了接近10萬,單是2019—2020一年里,這個數字就漲了4萬,從數據來看,他們當中的大部分都是來讀研究生的。

為了迎合需求,英國大學的研究生項目開得越來越多,名字也越來越讓人眼花繚亂。但大多數中國學生在申請時只能依靠學校的排名或者中介的話語來判斷學校和項目的好壞。不小心選到了都是中國人的項目?來了發現一個碩士專業能收七八十個人?不好意思,個人選擇,個人負責,個人認栽。

把學生當作消費者看待之后,教育質量的下跌似乎成為了必然。大學為了盡可能地留住和吸引更多學生,往往會降低考核標準和提高考試通過率,以此保證付出高昂學費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據《衛報》報道,從2010-2019年這10年時間里,以英國一等學位畢業的學生比例從16%上升到了30%。英國高等教育監管機構的首席執行官尼古拉·丹德里奇表示,73%的英國大學的一等學位畢業生人數出現了“無法解釋”的增長。

可以說,英國大學將高等教育打造成了一款奢侈品,但又通過擴招、放水等一系列操作,讓這款奢侈品變得越來越不保值??墒敲髦烙锌?,每年還是有很多人前仆后繼地往里跳,因為它可以讓人以最短的時間同時獲得碩士學歷和海歸身份。

(摘自2022年第16期《讀報參考》)

猜你喜歡
高昂英國大學學費
中國申請英國大學人數創新高
《厲害了,我的國》觀后感
英國第二階段脫歐談判將對其高校產生重要影響
英國大學獲準提高學費
調查顯示“脫歐”將降低英國大學吸引力
大學學費不是該漲 而是該降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你是否該買一部iPhone
氣勢磅礴 情感激越
大學新生開學學費知多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