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NO3催化廢舊棉織物水熱碳化的研究

2022-08-25 07:46黃東偉
紡織報告 2022年8期
關鍵詞:微球碳化形貌

黃東偉,劉 濤

[山西省檢驗檢測中心(山西省標準計量技術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0]

生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實現循環工業和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更是達成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助力[1]。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和消費國,每年產生超2 000萬t的廢舊紡織品,但循環利用率低,僅為20.00%左右。棉纖維作為紡織原料中最重要的天然纖維,占天然纖維生產總量的85.00%,其回收再利用受到廣泛關注[2]。因此,實現廢舊棉織物的高值化再利用,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緩解資源與環境壓力意義重大[3]。

碳微球是一種新型功能碳材料,具有優異的導電和導熱性能以及化學穩定性,在催化劑載體、電容器、活性炭吸附等新技術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4]。纖維素大分子的基環是D-葡萄糖以β-1,4糖苷鍵組成的大分子多糖,含碳量達44.44%,是含碳量最高的天然高分子[2]。由于纖維素存在大量氫鍵和苷鍵,且具有較高的結晶度,在常溫下很難水解碳化,而水熱法可以為纖維素的水解碳化創造一個高溫、高壓的反應環境[5],利用水熱技術,可以將廢舊棉織物轉化為高附加值碳材料。此外,可在反應體系中加入酸性催化劑,通過H+破壞纖維素大分子上的苷鍵[6],提高水解碳化程度。

基于國內外相關研究,本實驗以廢舊棉織物為碳源、HNO3為催化劑,在高溫高壓環境下,采用水熱法制備碳微球,通過對表面形貌和結構進行測試與表征,研究反應溫度和溶液pH對纖維素碳化過程及產物的影響,并探討水解碳化機理,以期為水熱法實現廢舊棉織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1 實驗部分

1.1 材料與設備

實驗材料:廢舊棉織物,濃HNO3(質量分數為65%,分析純),無水乙醇(分析純),去離子水。

實驗設備:pHS-3C型數顯酸度計,FA2004N型電子天平,CXF型高溫高壓反應釜(容量為1 L),SHB-Ⅲ S型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PS-30A型超聲波清洗機,SZCL-2型數顯智能控溫磁力攪拌器,DHG-9075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

1.2 實驗方法

1.2.1 配制酸溶液

將校正后的pH電極浸入裝有1 L水的大燒杯中,使電極端部小球完全浸沒在溶液中,用滴定管向其中滴加HNO3,直至pH酸度計顯示為所要配制的pH。

1.2.2 制備碳微球

取600 mL配制好的酸溶液注入大燒杯中,稱取12 g經褪色洗滌的廢舊純棉織物碎屑置于溶液中,然后轉入反應釜中密封。設定轉速為200 r/min,在不同溫度和pH下反應8 h。將所得產物過濾,用乙醇和水充分洗滌,然后在120 ℃下干燥4 h。將干燥產物研磨、裝袋待測。

1.2.3 結構與形貌表征

采用JSM-6510LA型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不同工藝條件下碳化產物的微觀形貌;采用FTIR-1730型傅里葉紅外光譜儀,鑒別碳化產物表面的官能團;采用TD-3700型X射線衍射儀,分析產物晶體結構。

2 結果與討論

2.1 反應溫度對碳化產物的影響

2.1.1 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

圖1為pH為2.0、不同溫度下反應8 h的棉織物碳化產物的微觀形貌圖。當反應溫度較低時,如圖1(a)為180 ℃、圖1(b)為200 ℃,產物大體仍呈纖維狀,這是因為低溫不足以使棉纖維完全水解,中間產物較少,難以進一步反應產生碳微球;隨著溫度升高,如圖1(c)為220 ℃、圖1(d)為240 ℃,碳化產物由塊狀變為不規則的顆粒狀;當反應溫度為260 ℃時,如圖1(e),產物中出現了小的球形顆粒;進一步提高溫度至280 ℃,如圖1(f),產物中出現了不同粒徑大小的碳微球;當反應溫度為300 ℃時,如圖1(g),成球量較多,且粒徑均一、分散性好;當反應溫度為320 ℃時,如圖1(h),體系溫度過高,棉纖維在反應初期就被完全水解,晶核與晶粒幾乎同時生成,碳微球之間發生碰撞及結合[7],出現粘連現象。由此可見,反應溫度對棉織物碳化產物的形貌影響較大,碳化的最佳溫度為300 ℃。

圖1 不同反應溫度棉織物碳化產物的SEM圖

2.1.2 紅外光譜分析

圖2為不同反應溫度下制得的碳化產物的FT-IR譜圖。從圖中可以看出,3種產物的譜圖除了峰強有細微差別外,出峰位置基本一致。3 450 cm-1和3 139 cm-1處是O—H的伸縮振動峰;1 699 cm-1處為羰基C=O伸縮振動的吸收峰,且譜圖中O—H伸縮振動的譜帶較寬(3 500~3 100 cm-1),符合—COOH結構中O—H伸縮振動吸收峰的特征[8];1 622、1 506、1 402 cm-1處的吸收峰源于苯環結構中骨架C=C的伸縮振動,說明纖維素在水熱過程中發生了芳香化[9];1 288、1 070 cm-1處為C—O的伸縮振動峰;939 cm-1處O—H為面外彎曲振動峰,隨著反應溫度升高,O—H吸收峰減弱,表明羥基數目減少;另外,783 cm-1和736 cm-1處芳環中C—H的面外彎曲振動峰也均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弱,說明反應過程中發生了芳環的脫水稠合反應。由分析可知,碳化產物表面含有羥基、羧基、羰基等官能團,水解碳化過程中發生了分子間脫水、聚合、芳香化等反應。

圖2 不同反應溫度下棉織物碳化產物的FT-IR光譜圖

2.1.3 X射線衍射分析

圖3為不同反應溫度下制得的碳化產物的X射線衍射(XRD)圖。對比圖3中的a和b可知,二者在衍射角2θ=16.0°、22.6°、34.0°處均出現3個衍射峰,且22.6°處的結晶區衍射峰最強,分別對應纖維素Ⅰ型中(110)(200)和(400)3個晶面的衍射峰[10-11],表明經過180 ℃的水熱處理,產物仍然保持纖維素Ⅰ型結構;反應溫度升高至200 ℃時,在2θ=14.7°、16.0°和22.6°處的衍射強度顯著減弱,且2θ=34.0°處的衍射峰消失,說明纖維素的結晶結構被破壞,即起始碳化溫度為200 ℃;溫度升高到220 ℃以上時,3個衍射峰全部消失,僅在2θ=21.6°附近有包峰出現,說明纖維素結構被完全破壞,產物主要以非晶態無定形碳的形式存在,石墨化程度較低。

圖3 不同反應溫度下棉織物碳化產物的XRD圖譜

2.2 pH對碳化產物的影響

2.2.1 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

圖4為不同pH(pH=4.0、3.0、2.5、2.0、1.5、1.0)條件下,300 ℃反應8 h后碳化產物的微觀形貌圖。當pH=4.0時,如圖4(a)所示,碳化產物仍為纖維狀,這是因為H+濃度較低,纖維素大分子內的苷鍵未被完全破壞;隨著溶液pH減小,如圖4(b)所示,H+濃度增大,對苷鍵的破壞加劇,產物開始變為塊狀或顆粒狀;當pH=2.5時,如圖4(c)所示,產物中出現碳微球;當pH=2.0時,如圖4(d)所示,碳微球成球量較多,且粒徑均一性和分散性好;繼續減小溶液pH,如圖4(e)所示,成球量減少;當pH減小到1.0時,如圖4(f)所示,碳微球開始出現粘連現象。因此,pH對碳化產物的形貌影響較大,碳化的最佳pH為2.0。

圖4 不同pH下棉織物碳化產物的SEM圖

2.2.2 X射線衍射分析

圖5為不同pH下制得的碳化產物的XRD圖譜。由圖5可知,不同產物均在2θ=21.6°處出現了衍射峰,且衍射強度沒有明顯差異,說明碳化過程中pH對纖維素的晶體結構影響不大。

圖5 不同pH下棉織物碳化產物的XRD圖譜

3 水解碳化機理

棉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分子內存在大量氫鍵和苷鍵,二者的牢固結合造成纖維素在常溫下水解碳化困難。因此,在水解碳化過程中需要提供高溫,以抑制纖維素分子間的氫鍵作用力,破壞其晶體結構[7]。HNO3催化劑的加入則提供了可以攻擊纖維素β-1,4糖苷鍵的H+,在苷鍵一端與O結合形成—OH,另一端形成正碳離子(R—CH+),并與H2O結合形成R—CH—OH,同時釋放出H+繼續攻擊苷鍵[12]。纖維素的分子間氫鍵和苷鍵被完全破壞,繼而水解為低聚糖及葡萄糖等可溶性糖類。當體系中水解產物達到一定濃度時,產物間會發生脫水、聚合及芳香化等一系列反應形成碳微球。

4 結論

(1)從微觀形貌圖可以看出,反應溫度和溶液pH是影響纖維素碳化產物形貌的重要因素。反應溫度升高、溶液pH減小,均會使碳化產物中成球量變多,但溫度過高、pH過小,也會對產物形貌產生不利影響;pH為2.0、碳化溫度300 ℃、反應時間8 h為最佳反應條件,此條件下所制得的碳微球形貌良好,粒徑均一,且分散性好。

(2)X射線衍射結果表明:溫度對碳化產物的晶體結構影響較大,碳微球石墨化程度較低,主要以無定形碳的形式存在,起始碳化溫度為200 ℃。

(3)分析紅外光譜可知,碳微球表面含有羥基、羧基、羰基官能團,水解碳化過程中發生了脫水、聚合、芳香化等一系列反應。

猜你喜歡
微球碳化形貌
高鈦型高爐渣混凝土碳化深度試驗研究
自然暴露環境下混凝土部分碳化區長度預測模型*
碳化高溫后混凝土力學性能的試驗研究*
實用化光力加速度計中單微球重復起支技術
公路隧道襯砌結構碳化耐久性研究*
聚合物微球調剖劑流變性實驗研究
基于微流控液滴形成技術的聚乙烯醇微球制備
“最田園”的鄉村形貌——守護詩意鄉土
基于聚多巴胺磁性納米微球的洛美沙星適配體篩選研究
校園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