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視域下的扎染裝飾形態探究

2022-08-25 07:46劉胡鑫
紡織報告 2022年8期
關鍵詞:扎染肌理面料

劉胡鑫

(長沙理工大學 設計藝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14)

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隨著物質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當今人們的消費需求逐步由物質歸屬發展為精神審美需要,設計的美與生活緊密相連。在這個發掘“高質量”品位的創新創意時代,人們對自我的展現往往離不開個性化設計與情緒化聯動,因此,扎染藝術的個性化趨向日益明顯,對扎染的表現形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術界對扎染的研究也各有側重點,主要是針對傳統扎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工藝技術的開拓創新、圖案紋樣的現代化提煉及扎染在服飾軟裝等家紡設計中的創新與應用等,但對現代扎染裝飾形態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少。順應市場對個性化設計的需求,對感官視角下的扎染裝飾形態進行分析,有助于人們理解人、服裝和裝飾藝術三者之間的內外聯系,探索現代審美約束下扎染的藝術表現形式。

1 扎染概述

1.1 扎染藝術的界定

扎染在中國古代被稱作“絞纈”或“撮纈”,與蠟染之“蠟纈”、藍印花布中的“夾纈”統稱為“三纈”,興起于秦漢,盛行于唐朝,宋元明清時期逐步成熟并發展至今,是中國民間獨特的防染印花工藝?!霸辈⒎亲置嫔蠁我坏膭釉~,其涵蓋的動作語義多樣,如“撮”“夾”“綁”“縫”“纏”“捆”等,因此,扎染的工藝技法也自由多變。

中國扎染可追溯的歷史十分久遠,經歷兩千多年的歷史變遷,至今仍以豐富的民族內涵和獨特的工藝技法散發著無限魅力和勃勃生機。云南大理、四川自貢、湖南鳳凰、江蘇南通是我國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扎染傳承地域,均分布在長江流域,水資源和染料植物等自然條件較好,為四大扎染的傳承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又因地理條件、民族發展歷程、風俗習慣等差異,造就了國內扎染藝術“同源異彩”的特性。

扎染的歷史發展不局限于中國,其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并得到差異性發展。文化和地域的差異造就了日本扎染、非洲扎染、印度扎染等以地域命名的扎染稱謂,雖然存在明顯的地域性和風格差異,但綜合來看,都在“扎”與“染”的工藝范疇,工藝特征具有強烈的一致性[1]。

1.2 扎染的特點與優勢

扎染技藝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完備的染色體系。傳統扎染的染料以板藍根、五倍子、黃芩等天然中草藥為主,具有一定舒緩、抗菌的保健作用[2]。扎染紡織品積累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其淡雅的色澤、清新脫俗的風格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田園生活的向往。以湘西苗族扎染為例,苗族信奉“萬物有靈”,并將民族文化提煉融入扎染圖案中,在生活紡織品中運用了大量的動植物題材和神話故事題材,后來受民族文化交融的影響,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戲曲人物故事也頻繁出現在扎染圖紋創作中,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近幾年,國內外市場對傳統紡織品的熱情日益增長,扎染工藝再度被廣泛應用于服裝與家紡設計中,我國很多扎染紡織品牌走向國際。2019年,時尚數據平臺Lyst發布“扎染”是年度增長最快的時尚關鍵詞之一,熱度至今不減,促使更多的高級時裝品牌運用扎染設計方法,這種多元化的染色風格和個性化的扎染面料得到了追捧并帶動了新的時代風尚[3-4]。

1.3 扎染的材料辨析

《說文解字》曰:“纈,以衣衽扱物謂之纈。衽,指衣襟與衣袖,扱,收也、取也?!笨梢钥闯?,從古至今,服裝是扎染藝術的主要載體,扎染在面料上的應用,在工藝方法、色彩運用或圖案紋樣等方面都為服裝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素材,并產生了獨特的視覺裝飾效果。材料是設計的物質基礎,扎染面料的類別、肌理及性能品質都直接影響服裝成衣的裝飾效果和品質價位。傳統扎染受工藝技法與材料選擇的條件限制,所采用的面料以棉、麻、絲等自然織物為主,整體的形態特征趨于二維平面,其中,湘西苗族扎染就是面性扎染的代表。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產品材質表現的差別化需求,現代扎染早已突破了天然面料的屬性,毛紡、混紡、皮革、錦綸、化纖及合成纖維等新型面料的創新應用進一步拓展了扎染面料的藝術表現力,而對面料裝飾屬性的挖掘不只是針對材料本身的肌理表現,還需在此基礎上進行二維平面裝飾性設計和三維記憶成型加工再造,重塑面料的視覺表現和觸覺感知,豐富扎染面料的裝飾內涵。

2 扎染裝飾形態特征

扎染紡織品作為時尚設計的基礎載體之一,其表現形式從多方面體現出來,諸如面料自身的肌理特性、再加工設計的視覺重塑、不同品類面料與各種印染工藝之間的有機聯系等,都是裝飾美感的重要表現因素。扎染面料載體與設計思維的不斷創新突破,拓展了扎染的表現形式,不再局限于“扎”與“染”的字面語義;而扎染材質的差異性變化直接影響產品的裝飾效果,使扎染的裝飾形態在產品設計的應用演變過程中形成了圖紋色彩、造型肌理及光影明暗等方面的差異性變化。本研究通過案例分析,從具象與抽象、平面與立體及靜態與動態等不同感官視角深入剖析扎染的裝飾設計語言,探索扎染在現代審美約束下的藝術表現形式。

2.1 具象與抽象

扎染作為傳統印染工藝的典型代表,其藝術形態呈現出從具象到抽象的演變過程,可以概括為3個階段[1]。因工藝技法與染料面料等條件的限制,扎染早期的藝術形態在色彩上以單色或雙色套疊的樣式為主,在圖案形態上則以重復且規則有序的點、線、面構成排列。如圖1所示,該圖是新疆阿斯塔納第六區一號墓出土的傳統絞纈殘片,整體形態特征樸實單一,是扎染第一階段的藝術形態。

圖1 絞纈殘片

唐宋時期,各地域文化交流的影響讓扎染藝術發展迅猛。傳統宗教元素、圖騰紋樣及地域符號等被廣泛應用于扎染圖案紋樣的創作中。該階段的扎染圖案形態依舊以有序排列的點、線、面構成為主,通過捆扎或絞扎等技法塑造出生動具象的藝術形態。因此,寫實具象、具有民族特色、寓意吉祥是扎染圖案形態第二階段的主要特征,如唐代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畫面色彩氛圍濃郁,紅色與棕色搭配,金色巧妙地隱藏于其中,打破了早期扎染單一的色調風格,增添了富貴氣息。其服飾紋樣具象寫實,呈重復點狀分布,使畫面和諧且具有層次感,整體造型生動具象。

20世紀中期至今是扎染藝術形態發展突變的重要時期,也是現代扎染發展的第三階段。該階段的扎染形態主要受文化潮流與科技發展兩方面的影響??萍及l展促進了染整技術的突破,拓展了扎染的表現技法,使其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浸染上色方式,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點染、注染與澆染等技法,極大地豐富了織物的裝飾效果。在文化潮流方面,城市化發展使民間傳統扎染技藝逐漸落后于時代潮流,與西方現代時尚觀念碰撞融合,形成了全新的扎染形象并成為時尚熱點。扎染的藝術形態逐步脫離有序具象,轉變為多元抽象,如圖2所示,將現代設計理念與科學技術相結合,達到如“萬花筒”般的多色平衡與抽象變幻。

圖2 抽象的扎染藝術形態

2.2 平面與立體

傳統扎染的圖案形態多由平面有序的點、線、面構成,且面料的限定造就了傳統扎染服飾平順端莊的特點,可以看出傳統扎染的重心傾向平面穩定的裝飾形態,而材料技術的進步與設計思維的變遷是影響扎染裝飾形態延展的決定性要素。材料自身的質地肌理所展現的外觀特征為扎染裝飾形態的多元化延伸提供了重要依據,除了傳統沿襲的棉、麻、絲等自然織物外,將針織、皮革、化纖等現代織物運用于扎染創作中,這種視覺差別化的創造過程為改變傳統扎染的外觀肌理提供了新的路徑。圖3是美國時尚品牌Amiri在2019年春夏時裝周秀場上展示的一款針織扎染服飾,是針織肌理與扎染藝術的創新結合。受針織紗線粗細密度的影響,現代針織扎染的圖案形式以抽象自然的設計風格為主,面料自身的組織結構與扎染自然粗獷的圖案肌理相結合,不再是單一的平面肌理,增添了服飾的審美細節。

圖3 針織扎染服飾

此外,為了順應市場的需求與現代扎染的多元創新需要,對織物本身進行設計再造成為必要選擇,運用煅燒刮磨、鏤空抽褶、高壓定型等加工方式,賦予面料新的內涵與功能。圖4是Iris Van Herpen在2021秋冬巴黎時裝周上展示的Earthrise主題系列服裝之一,以傳統扎染手工藝與新型工業技術相結合的設計再造方式,將自然界的光怪陸離用立體多維的獨特造型表現出來,充滿科技感和未來感。因此,現代扎染基于材料技術的發展突破,逐漸跳出了二維平面的空間外環,強化了扎染裝飾半立體與立體多維的視覺形態特征。將這種“軟雕塑”般的再造面料運用于服裝設計中,能夠給人一種新奇、神秘、獨特的視覺感受。

圖4 Earthrise主題系列服裝

2.3 靜態與動態

從扎染感官視覺的穩定性來看,傳統扎染裝飾紋樣植根于自然萬物、圖騰信仰、民間故事及吉祥符號等題材,其紋樣的演變是人文精神及審美認知對現實物質的具象概括和抽象提煉,最終形成典雅規范且秩序穩定的靜態平面裝飾形態,因此,傳統扎染具有較強的靜態美感。圖5是苗族藝人依據民間故事題材創作的扎染作品《老鼠娶親》,其對稱的紋樣架構是對傳統扎染的靜態延續。

圖5 扎染作品《老鼠娶親》

現代扎染基于材料創新與多樣性的圖紋題材,沖擊了傳統扎染的圖紋裝飾秩序且不斷衍生出新的圖紋語義,嘗試以新奇的視角尋求更為活潑的形式語言。圖6是運用DPI SPACE人工智能設計出的暈染紋樣,如同行云流水的暈色和生物細胞的分裂運動,這種視覺活躍元素打破了傳統穩定的空間架構。將動態化的紋樣肌理通過不同材質的面料應用于服裝上,隨著人體行動必然會產生的圖紋色彩肌理與光影明暗的視覺變化,增強了扎染裝飾形態的視覺動感。

圖6 現代扎染的動態表達

綜合來看,現代扎染基于材料工藝的演變創新,逐漸脫離了具象、平面、靜態等傳統裝飾創作模式,呈現出抽象、立體、動態等不同感官視角下的裝飾性特征。根據面料染料的差異變化、具象題材的抽象剝離及審美情緒聯動的中性色彩,并基于審美觀念的變遷,了解到現代扎染在材料配伍、圖紋題材、色彩風格的演變中實現了視覺空間壁壘的跨越,拓展了扎染外觀裝飾的空間形態,帶來了更為新穎個性的視覺美感和精神內涵。

3 結語

隨著材料技術的進步與審美觀念的變遷,現代扎染弱化了傳統扎染的固態表現形式,呈現出豐富多元的發展趨勢。創新是傳統手工藝生存的必由之路,不僅需要把握市場需求且根植于傳統文化的精髓,還要在掌握已有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在材料科學的指導下進行新的設計組合,創造出新的功能并賦予傳統手工藝新穎多樣的表現形式,使產品既能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又能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進而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拓展其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延續于時代潮流中。

猜你喜歡
扎染肌理面料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從古法扎染師到新階層守藝人
怎樣區別不同面料?
《愛情神話》臺詞點到為止 描摹深入肌理
錦繡如織
扎染對對畫
神奇的扎染
肌理元素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
感受肌理
住宅室內設計中材料肌理運用的思考
奢華提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