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融合視域下服裝設計專業創新教學研究

2022-08-25 07:46彭小琴殷海倫
紡織報告 2022年8期
關鍵詞:服裝設計校企融合

彭小琴,殷海倫

(湖南工程學院 紡織服裝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0)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高校與科研、與企業聯合的人才培養新機制,要求進一步推進產、學、研、用的結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1]。目前,服裝設計專業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行業對服裝專業人才的需求,只有依托企業聯合培養,才能使人才培養緊跟時代和行業發展需求。

1 服裝設計專業開展校企融合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其一,校企融合培養能有效提升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競爭力,為企業、社會有針對性地培養服裝專業技術人才,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目前,因專業師資力量不夠強大、缺乏先進教學設備以及暫時無法為每位專業教師提供下企業學習和鍛煉的機會,與企業聯系不夠密切,導致服裝專業課程內容跟不上專業前沿信息和技術,無法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專業人才,部分畢業生因畢業后不能滿足用人單位要求而選擇從事與本專業不相關的工作,或者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校企融合模式進人才培養方案、進教學方案、進課堂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先進的學習設備,還能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和指導,同時也能協助學校培養自己需要的專業人才。

其二,校企融合是通過資源、信息的共享,實現高校與企業的共贏發展,且學生是合作的最大受益者。于教師而言,校企融合可以幫助教師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豐富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水平。通過與企業的交流學習,不僅可以加強教師對行業發展現狀和行業新技術、新趨勢的了解,也可以在實踐教學環節帶給學生更好的指導,有助于培養“雙師型”專業教師[2]。于學生而言,校企融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擇業、就業,能讓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都得到快速且有效的提升,同時,學生在校期間積累的實踐經驗和對企業工作模式的提前適應,能幫助自身快速適應工作環境,進而更容易得到關注和培養,順利成長為企業需要的專業成才。于企業而言,也更愿意招聘這樣有工作實踐經驗的學生,通過校企長期合作,人才培養的時間逐漸縮短,成本也同步降低,這為企業節省了大量人才培養的成本,減少了資源的浪費。

2 校企融合下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現狀

目前,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問題主要是教學和服裝市場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教學評價體系單一。服裝設計類實踐課程所采取的上課形式通常有兩種:其一是教師假擬課題讓學生進行服裝的設計與創作,其二是結合時裝類設計比賽布置實踐作業。這兩種方式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時裝效果圖的表現、款式圖的繪制、成衣制作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鍛煉,而學生在設計創作思考過程中往往考慮的是作品的創意性,沒有或較少從企業、市場的角度出發進行設計思考,導致學生設計的作品大都停留在對效果圖的繪制上,部分學生甚至很難繪制出款式圖,進而無法制作出真正的服裝。這種關注服裝產品創意而忽視服裝設計生產成本及市場流行的認知,會使學生設計的服裝存在設計元素過多、制作成本過高或工藝難以實現等問題。缺乏市場經驗所設計的服裝因結構不合理而難以轉化為實物,產品脫離市場需求和目標消費人群,長此以往,學生的實踐經驗越發匱乏[3]。

對于現有的教學評價體系,教師因專業的實踐內容和條件限制等,往往根據學生的設計效果圖給予相應的評價和分數,更多時候側重學生作品的創意程度和綜合表現評分,較少考慮市場需求、市場流行這一方面,這種評價方式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設計創作方向。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教師往往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來高校任教,缺乏企業的實踐鍛煉,因此,教師的評價標準并不能完全代表市場的真正需求,學生設計作品缺少市場的考核和評價[4]。因此,高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服裝行業對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化的人才需求。

3 校企融合下服裝設計專業創新教學路徑

3.1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創新校企融合教學路徑的重要基礎是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教師始終是實踐教學的主導,要想提升實踐教學效果,專業技能提升同等重要,如服裝設計專業教師應提高設計生產實踐能力等。因此,教師可以定期到企業去參與設計或管理,這樣教師能準確、及時地掌握服裝行業的最新發展狀況和社會需求,夯實專業實踐水平的同時,也可以學習企業的新技術、新方法,對豐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有較大幫助。此外,院校也可以定期聘請企業的設計師、版師、工藝師等技術工作人員為校外指導教師,在學生實習期間,由校外指導老師負責實踐教學指導或培訓,提升實踐課程的實效性,激勵學生成長為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5]。

3.2 校企合作項目導入

校企合作項目導入式教學模式是依托教師與企業實際合作的橫向課題實施教學,一般為科研項目和設計服務項目兩種類型。實踐學習過程由教師團隊帶領學生團隊,通過教師團隊與企業開展項目合作,帶動學生團隊參與,以課程實踐作業的形式完成企業項目內容,項目教師團隊全程指導。通過大量的設計實戰訓練可以快速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企業給予肯定及勞動報酬,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強化學生“校外實戰”能力的目的。

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理論學習情況,聯合企業有針對性地選擇或拓展項目內容,如服裝設計開發類項目,教師可結合企業需求、品牌風格、目標人群等將項目分成若干個子項目,結合學生特長分配子項目,如設計能力強、市場感好的學生團隊可完成前期調研和設計效果圖的繪制;結構、工藝好的學生可負責樣板、樣衣的制作。此外,各課程教師可加強溝通,結合課程性質,在實踐訓練環節建立緊密聯系,讓學生在不同課程中完成項目不同實踐內容,既能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實訓能力,也能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完成企業項目的全部訓練內容。如圖1、圖2為教師團隊結合課程實踐帶領學生團隊與浙江珍珠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完成《2020魯迅故里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項目的產品設計。

圖1 服裝設計效果(設計靈感:江南水鄉風景)

圖2 服裝設計成品(設計靈感:江南水鄉風景)

3.3 建立校內、校外聯動的實踐教學基地

服裝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是學生專業技能提升的重要環節,可以加強與企業、與地方傳統技藝的聯系,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請專家來學校以及師生到企業、到實踐基地兩種方式來實現;還可建立校內、校外聯動的服飾設計生產實踐基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主動參與實踐,提高創新積極性。建立校內實踐教學基地,通過開辦傳統技藝的傳習班、服飾手工藝術協會、設計創新工作室、藝術實踐工坊等,讓學生先在校外專家的指導下學習技藝,然后結隊拓展興趣,再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創新設計,由此循序漸進;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以集體考察研習、調研和定期實習等形式開展教學實踐。如圖3所示,可依托國家級非遺藝術傳承人粟田梅侗錦傳習所學習侗族織錦技藝,與湘西民間藝術研究所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與湖南東方時裝有限公司建立圣得西時尚創新創業教育基地,與湖南莎麗襪業有限公司、浙江珍珠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等。

圖3 校內外聯動實踐教學基地

3.4 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機制

3.4.1 增加激勵機制

對于目前校企融合的項目研究,學校是激勵主導地位,鼓勵教師多和行業、企業聯系。因此,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團隊也可根據課程性質及項目開展的具體內容增加相關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項目訓練。如為在項目實踐中表現優異的學生頒發證書并發放相關獎學金表示肯定;對在項目中設計能力突出、設計作品選品最多的學生設置最具市場潛力獎;為制版、工藝能力突出且樣衣生產合格率最高的學生設置最佳工藝獎;為在項目實踐中組織協調等綜合能力突出的學生設置優秀個人等。這樣既肯定了學生的實踐成果,也激發了學生參與項目實踐的興趣。

3.4.2 建立并完善“前店中校后企”的教學模式

“前店中校后企”的教學模式主要鼓勵專業將基地建立在企業,企業把生產車間建立在學校,二者深度融合,為服裝設計專業師生提供一個集設計、打版、生產、營銷于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6]。如目前專業在校企合作的企業建立時尚創新創業、文化產品設計研發、工程設計技術中心等實踐基地,聯合企業在學校建立實習工廠、傳統技藝研習工作室、三維人體測量實驗室等;此外,可把“前店”設置在線上,將服裝設計專業課程實踐與服裝表演專業的課程實踐相結合,共同建立直播、營銷平臺,加快實踐的成果轉換。

4 結語

根據專業人才知識、能力和素養的需求,確立“產業需求導向、校企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理念,促進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緊密聯系,是提升學生市場駕馭能力和專業素養的重要方式。學生以團隊合作形式通過專業實踐作業對接企業研發設計項目,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行業市場意識也能得到大幅增強,進而逐步建立專業學習的自信心,拓寬就業選擇范圍,提升就業競爭力,改變因缺乏工作經驗、簡歷實戰經歷空白等引發的盲目擇業、就業情況。運用這種充分融合了高校和企業資源優勢、信息優勢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的專業人才勢必會更容易得到企業和社會的認可,就業時也能更快速地適應企業的工作內容和模式。

猜你喜歡
服裝設計校企融合
苗繡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價值探析
農學類專業校企協同育人的探索與實踐
高原之歌服裝設計
《融合》
對民辦本科院校應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破次元
高溫作業專用服裝設計
高溫作業專用服裝設計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