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路徑探析

2022-08-27 08:55張國軍黃亞楠
對外經貿實務 2022年7期
關鍵詞:新發展格局赤字雙循環

張國軍 黃亞楠

摘要:現存全球經濟治理赤字存在參與赤字、信任赤字、大國責任赤字、和平發展赤字?!半p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中國要堅持全球化,堅持多邊主義,努力參與各種雙邊、區域與全球性多邊合作,在國際大循環中發展壯大自身實力。中國可以通過支持改革和完善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借力全球經濟治理平臺、構建高標準的自貿區網絡、促進全球共同發展、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方式參與推進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推動改善有利于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全球經濟治理環境。

關鍵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全球經濟治理;赤字;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整體復蘇艱難曲折,國際金融領域仍然存在較多風險,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上升,各國調整經濟結構面臨不少困難,全球治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北疚幕凇半p循環”新發展格局視角,探討當今全球經濟治理赤字,并提出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路徑選擇。

一、現存全球經濟治理赤字

現存全球經濟治理赤字存在參與赤字、信任赤字、大國責任赤字、和平發展赤字等,治理體系和決策機制己無法適應國際形勢的發展,國際社會要求加強全球治理的呼聲不斷高漲。

(一)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參與赤字

現存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未能體現國際權力結構的變化,代表性不足,導致參與赤字?,F存全球治理體系由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在二戰后搭建,這些國家處于中心位置,是規則制定者。相比之下,廣大發展中國家處于外圍,是被動參與者。自21世紀以來,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實力不斷增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80%,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按匯率法計算),保持現在的發展速度,10年后將接近世界總量一半,群體性崛起勢不可擋。此外,國際組織、跨國公司、以跨國社團與跨國運動為代表的全球公民社會等非國家行為體在應對恐怖主義、網絡安全、核安全、跨國犯罪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日益成為影響國際關系的獨特力量。然而,隨著發展中經濟體實力與日俱增,發達經濟體希望發展中經濟體承擔更多責任來降低治理成本,相比之下,發展中經濟體無法承擔超越其發展階段的過高標準,雙方無法就統一經濟規則達成一致,全球經濟治理改革陷入僵局。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非國家行為體力量不斷壯大,其參與全球治經濟理的訴求日益增強,但現存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未能做出相應調整,代表性明顯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挫傷這些群體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積極性。

(二)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信任赤字

現存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無法保證成員享有平等的權利,公正性不足,存在信任赤字。以IMF為例,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控制著投票權,占有多數份額,美國16. 51%、日本6.15%、德國5.32%、英國4.03%、法國4. 03%。而中國作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則僅有6. 08%的投票權。在重大事項決策上需要占總投票權85%的成員同意,因此美國擁有一票否決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當前全球治理體系缺乏代表性和公正性的事實不但置之不理,而且肆意阻撓對其進行必要改革。例如,在2010年G20領導人峰會決定向發展中國家轉讓6%的IMF投票權,同時還將歐洲發達工業國兩個執行董事會的席位讓給發展中國家,然而,美國國會遲遲不予批準,直到2015年12月才通過這一改革方案。此外,美國近些年試圖通過簽訂高標準的排他性FTA(自由貿易協定),重構全球經貿規則,為發展中國家設置準入門檻。例如,美國與墨西哥、加拿大簽訂的FTA設置排擠中國的“毒丸條款”,與歐盟、日本商簽針對中國的“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FTA。美國的這些做法嚴重削弱了全球經濟治理體制的權威,致使全球經濟治理趨于失效。

(三)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大國責任赤字

現存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由大國主導,內顧傾向嚴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多邊機制受到沖擊,造成大國責任赤字。近些年,美國作為全球治理的領導者,卻推卸全球治理責任。特朗普政府執政期間,奉行“美國優先”外交政策,開始各種“退群”,甚至揚言要退出WTO。比如,美國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不承擔氣候治理的相關責任,并且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美國阻撓WTO上訴機構成員延任和遴選,導致該機構運行陷入癱瘓。與此同時,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和霸凌主義,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肆意對他國加征關稅,發起對中國、歐盟、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國貿易戰。2010- 2019年間,美國采取的歧視性干預措施數量不斷攀升,從332項升至2071項。最近幾年,美國歧視性干預措施增速均保持在10%左右,十年間最高增速為129%。美國擅自對他國實施經濟制裁,同時連帶對第三國國民或公司在海外的商業活動實施“次級制裁”。美國的這些不負責任的做法嚴重破壞了全球治理體系的正常運轉,削弱了其權威性,加大其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的信任赤字和責任赤字。此外,各國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采取封閉措施,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抗疫不力,聚焦本國內部治理,自掃門前雪,全球經濟治理合作弱化,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邊治理機構作用十分有限,全球經濟治理赤字攀升。

(四)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和平發展赤字

現存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存在發展赤字,進而加大和平赤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強調和平高于發展,秉持安全優先的發展理念,主張“從安全、治理角度制定和執行發展規劃”。例如,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近些年更多聚焦于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在“9-11”事件爆發后更是將恐怖主義與發展關聯,以發展名義進行合法化軍事干涉傾向明顯,發展預算中的軍事和安全開支增加。自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通過世界銀行和IMF把“善治(good governance)”作為提供貸款支持的前提條件,并且以提高效率和增加合法性的名義大量通過跨境非政府組織的途徑提供援助以影響受援國的國內政治。在西方安全優先的錯誤發展理念指導下,諸多發展中國家不但沒有實現發展,安全、穩定也沒得到改善,世界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全球發展陷入失衡。從1986年到2014年,世界上10個最富國家與10個最窮國家的人均GDP之比由125倍上升到了218倍。西方國家也因過度強調發展的安全、治理條件而深陷泥潭,英國脫歐、美國特朗普當選的根源均在于此。發展緩慢、貧富差距拉大是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的重要誘因,破壞了全球安全穩定。

二、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路徑選擇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中國要堅持全球化,堅持多邊主義,努力參與各種雙邊、區域與全球性多邊合作,在國際大循環中發展壯大自身實力。針對全球經濟治理存在的參與赤字、信任赤字、大國責任赤字、和平發展赤字,中國可以通過支持改革和完善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借力全球經濟治理平臺、構建高標準的自貿區網絡、促進全球共同發展、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方式參與推進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推動改善有利于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全球經濟治理環境。

(一)支持改革和完善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聯合國為主體,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機制的全球治理框架雖然并不完美,卻是人類社會邁出的重要一步,為過去幾十年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應該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確保其公平有效。中國作為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參與者、堅定維護者和重要貢獻者,支持WTO進行必要改革,應對其面臨的諸多挑戰,增強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根據中國向WTO提交的《中國關于世貿組織改革的建議文件》,中國針對WTO改革提出了三項原則:堅持開放、非歧視等核心價值;削減WTO規則中的發展赤字,為發展中成員發展權利提供保障;本著協商一致原則,共同商定WTO改革事宜。

推動WTO改革聚焦四個領域:第一,危及WTO生存的關鍵和緊迫性問題的解決。包括啟動上訴機構遴選程序,恢復爭端解決機制的正常運行;加強對援引國家安全例外條款的紀律約束;加強對違反WTO規則的單邊措施的紀律約束。第二,增加WTO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相關性。包括解決農業領域中存在的紀律不公平、不平衡、不合理現象;完善貿易救濟領域的相關規則;完成漁業補貼議題的談判;制定與貿易有關的電子商務議題規則;推動投資、發展、中小微企業等新議題的多邊討論。第三,提高WTO的運行效率。包括加強成員通報義務的履行;改進WTO機構的工作。第四,增強多邊貿易體制的包容性。包括尊重發展中成員享受特殊與差別待遇的權利;堅持貿易和投資的公平競爭原則。支持改革和完善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對于中國更好地參與國際經濟循環、為開放發展創造更好的國際規則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借力全球經濟治理平臺

中國通過上海合作組織、APEC、G20、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等多邊平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近年來,中國先后舉辦APEC北京峰會、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峰會,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全球經濟治理的成果。中國于2014年主辦APEC峰會,留下推動全球經濟治理的“北京印記”,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為亞太和全球提供更多經濟治理公共產品的意愿和能力。中國于2016年主辦G20峰會,全面闡釋中國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的全球經濟治理觀,并突出創新、發展等議題,推動形成全球多邊規則框架,把綠色金融列入議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書寫了濃重的一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并成功舉辦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推動構建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治理體系。中國于2017年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提出“金磚+”概念,進一步提升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開放性,推動南南合作和全球經濟治理。中國通過多邊外交平臺,深化與亞太經濟體、“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合作,引領全球經濟治理,促進彼此間經濟循環,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營造更好的國際經濟合作環境。

(三)構建高標準的自貿區網絡

近年來,各國積極投身于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全球區域貿易協定數量持續攀升。截至2022年2月底,WTO成員向其通報全球區域貿易協定數量達577個,其中354個生效。中國制定了“構建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面向全球的自貿區網絡”的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目標。截至2022年2月底,中國己簽訂19個FTA、正在談判有10個、正在研究的有8個。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引領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改革,是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有效途徑。

中國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需要在擴大自貿區覆蓋范圍、拓展談判議題、提升規則標準等方面發力。第一,擴大自貿區覆蓋范圍。構建周邊大市場,與毗鄰國家和地區商簽FTA,不斷深化經貿關系,構建合作共贏的周邊大市場;構建“一帶一路”大市場,推進與沿線國家商簽FTA,形成“一帶一路”大市場;鋪設覆蓋全球自貿區網絡,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主要區域經濟集團和發達國家商簽FTA,構建金磚國家大市場、新興經濟體大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大市場等。第二,通過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促進全球經貿規則重塑。積極發揮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平臺作用,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引領國際經貿規則,推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此外,中國也要擇時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最高標準,獲取更大的回旋空間。通過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區域內市場暢通,促進區域內經濟循環,為雙循環相互促進提供強大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動能。

(四)促進全球共同發展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發展都是第一要務。人類命運共同體追求的是共同發展。實現全球共同發展也是各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共識。各國要苦練內功,結合自身稟賦特點,制定發展戰略;發展離不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各國要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各國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為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要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倡導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加強發展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目標,增進全人類福祉,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世界人民,推動世界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增長。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良好外部環境。

(五)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既是中國所秉持的全球治理觀,也是“一帶一路”建設原則。共建“一帶一路”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耙粠б宦贰背h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一項重大舉措。著力推動“一帶一路”大市場循環暢通,推進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謀求政治勢力范圍。任何國家和地區均可參與建設,共享建設成果。共建“一帶一路”匯集各方力量,既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是沿線工商企業、智庫媒體和民間組織參與國際合作發展的平臺,實現了參與主體多元化?!耙粠б宦贰辈痪吲潘?,是沿線國家在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推進互聯互通,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國際經濟合作新模式?!耙粠б宦贰苯ㄔO注重各方發展規劃和互聯互通倡議的對接,包括亞歐會議互聯互通工作組、中非合作論壇、歐亞經濟聯盟、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對接;三河流域經濟合作戰略總體規劃(20192023)、東盟東部增長區、歐盟東部伙伴關系、大歐亞伙伴關系等區域和次區域合作規劃對接;東盟智慧城市網絡、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非盟及非洲基礎設施發展規劃等具體合作領域規劃對接。共建“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提供參與全球治理平臺,引領國際規則制定,提升全球治理的公平公正,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項目建設,自下而上地塑造沿線國家行動共識,培養沿線國家行動自覺和責任擔當。中國在與沿線國家共建項目過程中,敢于擔當,為培育沿線國家的責任擔當發揮了表率作用;中國依據沿線國家工業化發展水平采取不同策略,針對工業化水平低的國家,重點與其共建經貿合作園區,充分發揮雙方比較優勢。針對工業化水平高的國家,重點與其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中國持續加大投入,通過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設立專項基金、專項貸款、專項投資等方式確保資金供應?!耙粠б宦贰睆娬{共建,通過各方參與項目共建,確保公共產品供給,增強沿線國家責任擔當意識。

“一帶一路”倡議不設置統一發展模式,尊重參與方發展道路和模式選擇多樣性,主張與沿線國家進行戰略對接,求同存異,共生共榮。中國秉持正確義利觀,努力推動各方在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具體措施包括:通過降低關稅,削減中國對部分沿線國家貿易順差。通過增加出口附加值,擴大部分沿線國家對華進口;中國通過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向沿線國家提供投融資服務,幫助沿線國家緩解資金緊張。加強與沿線國家開展人力資源開發和培訓合作,為沿線國家培養高端人力資源,緩解人才短缺問題。共建“一帶一路”惠及沿線地區發展中國家,縮小與全球發展鴻溝,助力削減發展赤字。對沿線國家而言,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推進工業化進程,帶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對于中國而言,消化過剩產能,拓展出口空間,帶動經濟發展,提高國際影響力?!?/p>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共創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3-04-08(03).

[2]習近平.順應時代潮流實現共同發展——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7-26 (02).

[3]IMF. IMF Members' Quotas and Voting Power[EB/OL].IM官網( 2020-10-08).https://www.imf.org/external/np/sec/memdir/memb ers.aspx.

[4]Simon J. Evenett&Johannes Fritz. The 25th Global TradeAlert Report: Going It Alone? Trade Policy After ThreeYears of Populism[EB/OL]. Globe Trade Alert官網(2019-12-22) .https://www. glob altradealert.org.

[5]?;づ镣旭R基.世界經濟的善治[M]//載俞可平主編.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237-267.

[6]杜德斌,馬亞華.“一帶一路”——全球治理模式新探索[J].地理研究,2017(7):1204.

[7]張春.“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治理的新實踐[J].國際關系研究,2017(2):109-110。

[8]習近平.同舟共濟創造美好未來——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8-11-18(2).

[9]數據來源:WTO RTA數據庫.http://rtais.wto.orgUI/PublicMaintainRTAHome.aspx.

[10]數據來源: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http://fta.mofcom. gov.cn/.

猜你喜歡
新發展格局赤字雙循環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經貿合作的新內涵
打造內外“雙循環”安全生態系統
玩具產業如何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
新發展格局下對現代流通體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經濟形勢與中國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格局”,牽動人心
在新發展格局下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李奇霖:“雙循環”下的宏觀調控政策取向
互信赤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