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養導向 任務驅動 改讀轉換
——《黃繼光》教學實錄及點評

2022-09-01 01:06執教張盛通點評周一貫
小學教學設計(語文) 2022年8期
關鍵詞:黃繼光語段子彈

執教|張盛通 點評|周一貫

一、借助雕塑作品,簡要宣講

師:抗美援朝紀念館要招募一批“紅色宣講員”,講述抗美援朝英雄的故事,你們想去參與這項活動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在《黃繼光》這篇課文的幫助下講好黃繼光的故事。

【點評:設置抗美援朝紀念館招募一批“紅色宣講員”的活動背景,不僅激活了略讀課文的實踐機理,而且強化了課文言語的交際化轉換,觸發了學生的閱讀情趣?!?/p>

師:這是老師昨天布置的一道預習作業。在第三列當中,你們覺得哪位同學列的小標題最合適?

生:我覺得趙春旭填得比較合適。因為第一行跟最后一行都沒有抓住重點。

師:第一行的問題在哪里?

生:他的字數太多了。

師:所以我們列小標題要簡練。第三行呢?

生:“接到任務”“堅決請戰”描寫的都是黃繼光,“戰友負傷”描寫的不是黃繼光。

師:所以,列小標題時角度要一致。

【點評:把擷取要點的預習作業融入講解詞的準備,提升學生抓住重點的能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關鍵能力?!?/p>

師:走進抗美援朝紀念館,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尊雕塑。(出示黃繼光雕塑胸像圖片)

師:看著這尊雕塑,你們能借助剛才這道預習題,先來簡要講一講黃繼光的故事嗎?(板貼:簡要講)

(生講)

二、設計雕塑作品,生動宣講

(一)研讀課文,設計雕塑

師:你們知道嗎?《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黃繼光》這篇通訊報道最早發表在1952 年12 月21 日的《人民日報》上,當時一經發出,全國人民爭相傳閱。所以作為一名宣講員,我們不僅要把這個故事講清楚,更要講生動。(板貼:生動講)

師:怎么把這個故事講生動呢?我們可以設計幾尊更加生動的雕塑來再現當時的情景。

師:接下來,我們就來完成這個任務。

【點評:從走進抗美援朝紀念館首先看到的那一尊雕塑切入,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找一找重要的語段”“圈一圈重點的動詞”“說一說設計的理由”,不僅使略讀有了技術性指導,而且為進入之后的雕塑設計暗示了方向。設計順理成章,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智慧?!?/p>

交流方案1:圍繞“爬”設計雕塑。

師:誰來說說?(出示語段)

黃繼光肩上腿上都負了傷。他用盡全身的力氣,更加頑強地向前爬,還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生:我找到的是“??!黃繼光突然站起來了!在暴風雨一樣的子彈中站起來了!他舉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燈的光亮中閃閃發光?!?/p>

生:我找到了兩處。一處是“黃繼光肩上腿上都負了傷。他用盡全身的力氣,更加頑強地向前爬,還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p>

……

師:在這幾個語段當中,你們打算圍繞哪個動作來設計雕塑呢?

生:我準備用“爬”這個動作來設計雕塑。因為這里寫了黃繼光肩上、腿上都負了傷?!八帽M全身的力氣,更加頑強地向前爬”,他身上全是傷,還用盡了力氣向前爬?!斑€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說明了他的艱難,這么一點點距離對他來說也是很大的困難。

生:我抓住的重點詞是“頑強地向前爬”,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了黃繼光的堅強、堅定以及他的決心。

師:堅強堅定,還有他的決心。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往前爬的呢?

生:(讀)子彈像冰雹一樣射過來。

生:(讀)更加頑強地向前爬,還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師:后面有一個什么號?

生:省略號。

師:你們覺得省略的是什么?

生:米數。

師:哦,九米,八米……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他還是頑強地向前爬。誰來把這種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生讀)

【點評:在黃繼光的英勇戰斗場景中,擷取一個“爬”字,集中表現出戰斗環境的艱險和黃繼光一往無前的英勇。這樣,把對課文描述重點的領悟與雕塑的設計有機地貫通一氣,既凸顯了講解詞的重點所在,又催生了設計雕像的形象思維,教師的教學藝術于此可見?!?/p>

師:多么頑強地向前爬呀!可以讀得再慢一些。

(生讀)

師:同學們,他又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往前爬的呢?

生:我覺得他是在槍林彈雨的環境下。

師:在槍林彈雨中往前爬!文章中是怎么寫的?

生:(讀)敵人發現他們了。幾發照明彈升上天空,黑夜變成了白天。炮彈在他們周圍爆炸。他們冒著濃煙,冒著烈火,匍匐前進。

師:匍匐前進,他們就是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往前爬的。一個“爬”字把黃繼光的英雄形象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個動作選得真好,設計的方案也很成功。

交流方案2:圍繞“站”設計雕塑。

師:接下來看第2 自然段。在這個語段中,你們打算圍繞哪個動作來設計雕塑呢?(出示語段)

??!黃繼光突然站起來了!在暴風雨一樣的子彈中站起來了!他舉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燈的光亮中閃閃發光。

生:我選擇“站”。通過“站”字我們可以想象到當時黃繼光是有多么憤怒,他明明已經負了傷,可他仍要站起來炸毀那個火力點。

生:他是在暴風雨一樣的子彈中站起來的。

師:文章當中描寫子彈的語言還有兩處,你們能找到嗎?

生:(讀)戰士們屢次突擊都被比雨點還密的槍彈壓了回來。

生:(讀)子彈像冰雹一樣射過來。黃繼光肩上腿上都負了傷。

師:這里把子彈比作雨點、冰雹還有暴風雨,說明當時的火力是越來越猛。在這樣猛烈的火力之下,黃繼光居然還是站了起來。此時此刻,如果你是他的戰友,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生說)

師:一個“站”字展現出了黃繼光高大的形象,這個動作選得真好,設計的方案也很成功!

【點評:從“爬”到“站”設計雕像,可真是抓住了英雄的關鍵瞬間。如果說“爬”是為了保護自己去接近敵堡,而“站”則意味著決心要以獻身來與敵堡同歸于盡。這一“站”的設計,確實有著許多的潛臺詞。教師的“你的心情又是怎樣”,可謂導在情緒最深沉的那個“點”上了?!?/p>

交流方案3:圍繞“撲”設計雕塑。

師:接下來我們來看第3 個語段。在這個語段當中,你們打算圍繞哪些動作來設計雕塑呢?(出示語段)

營參謀長正在著急,只見黃繼光又站起來了!他張開雙臂,向噴射著火舌的火力點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

生:我想用“撲”這個動作。因為“撲”就代表黃繼光毫不猶豫地朝火力點撲了上去,說明他視死如歸、堅強不屈。

生:我想用“堵”。因為“堵”說明黃繼光寧死不屈,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

生:我想選擇“站”。他之前暈倒了,但是天快亮了,時間馬上要到了,黃繼光又站了起來。他在身負那么重傷的情況下又站了起來,在敵人的子彈中又站了起來,很艱難。

生:我選擇的是“張開”。因為他已經很艱難地站起來了,還要用盡全身力氣張開自己的雙臂來堵住敵人的槍口。

……

師:剛才很多同學都選了“撲”和“堵”這兩個動作。你們知道嗎?全世界能用自己的身體飛撲出去堵住敵人槍口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蘇聯的馬特洛索夫,另一個就是我們中國的黃繼光。所以黃繼光也被稱為是“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這也是我們課文原文的題目。同學們選擇“撲”這個動作選得真好。你們看,很多電影、電視的海報,包括我們教材上的插圖選的都是“撲”這個動作。同學們,黃繼光這個時候已經身負重傷,暈倒了好幾次,他一定想起了他曾經對營參謀長說過的話,一起讀。

生:(讀)讓祖國人民聽我們勝利的消息吧!

師:多么激情澎湃的一句話呀!再讀一遍!

(生讀)

師:在這個時候,他仿佛看到了營參謀長在身后望著他,祖國人民在身后望著他,讀!

生:(讀)他張開雙臂,向噴射著火舌的火力點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

師:一個“撲”,一個“堵”,可以說是驚天地泣鬼神,把黃繼光的英雄形象永遠定格在了天地之間,也定格在了中朝人民的心中。

【點評:從“爬”到“站”再到“撲”,這是黃繼光驚天地泣鬼神的英勇三部曲。如果說“站”是決定獻身,那么“撲”便是決勝關鍵。三個動作,三尊雕像,一氣呵成,把解說詞的設計達到了極致?!?/p>

(二)憑借雕塑,生動宣講

師:剛才我們已經通過三個動作設計了三尊不同的雕塑,接下來我們就借助高科技手段去看看效果圖吧。(出示效果圖)

師:你們設計的雕塑是這樣的嗎?

生:是的!

師:(播放音樂)在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之下,你們能不能再動情地講一講當時的故事呢?請選擇一尊雕塑,借助下面的提示講一講。自己試一試。

(出示:各位來賓,現在我們來到了抗美援朝紀念館,這是黃繼光的雕塑。先看這一座。)

師:我們先請三位同學來講述一下這三尊雕塑。

生:各位來賓,現在我們來到了抗美援朝紀念館,這是黃繼光的雕塑。先看這一座。當時照明彈飛上天空,敵人的炮彈在黃繼光的周圍爆炸,子彈像雨點般向黃繼光射來,黃繼光用盡全力匍匐前進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生:再看這里。黃繼光在暴風雨一樣密密麻麻的子彈中堅強地站起來,他果斷舉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燈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真讓人感動??!

生:最后再看這一尊。這是黃繼光,他張開雙臂朝著火力點猛撲上去,用胸膛堵住槍口。他是多么頑強,他又是多么果斷??!

師:掌聲!聽著剛才三位同學的講述,仿佛讓我們回到了那次驚心動魄的戰斗中。

三、拓展雕塑作品,用筆宣講

師:(播放音樂,出示雕塑圖片)同學們,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無數英雄先烈前赴后繼、浴血奮戰,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出示先烈名字和圖片)你們知道嗎?光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志愿軍戰士就有十多萬……他們都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ǘǜ駰罡嫉牡袼埽?/p>

師:這就是其中的一位——楊根思??粗@尊雕塑,你們能像課文中所寫的那樣,用幾句話來寫一寫他當時的動作嗎?(生寫)

生:楊根思抱起炸藥包,冒著冰雹般的子彈,沖進敵軍中?!稗Z”的一聲,楊根思與四十余個敵人同歸于盡。

師:寫得真好。

生:啊,他站起來了!楊根思抱著重達5 公斤的炸藥包站起來了!他抱著炸藥包怒吼著向敵人猛沖而去。

師:好。

生:楊根思抱著重達5 公斤重的炸藥包慢慢前行。二十米,十米……“砰”,炸藥包爆炸了,楊根思與四十余名敵人同歸于盡。

師:想知道作家是怎么寫的嗎?(出示)

說時遲,那時快,楊根思猛然拉開導火索,從陣地上一躍而起,抱著點燃的炸藥包沖入敵群,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沖上來的敵人被消滅了。

師:誰來讀一讀這段話?

(生讀)

師:同學們,一個“抱”,一個“沖”,把楊根思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體現得淋漓盡致。課后請同學們也去閱讀關于楊根思的這篇短文,也像我們今天上課所學的那樣,抓住他的動作和語言去宣講一下他的故事。

【點評:以黃繼光引出楊根思,英雄群像表現了在抗美援朝斗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英雄輩出,也把同學們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提升到了最高處,盡顯教師的教學智慧?!?/p>

師:(播放電影《長津湖》主題曲)正如《長津湖》主題曲中所唱的那樣,“最可愛的人啊,如今山河無恙,如你所想;如今繁華盛世,如你所想。我們不會遺忘你那永遠堅毅的模樣”。課后,請同學們也去閱讀英雄的故事,可以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故事,也可以是課后“閱讀鏈接”當中的故事,還可以是新冠疫情中逆行者們的故事。期待你們更精彩的宣講!

【總評】

閱讀是一種從書面符號中獲取意義的心理過程。學生要通過閱讀,把物化在書面材料中的別人的外部語言,變為自己的思維工具和表達工具,這就必須經歷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即在感知文本的言語物質形式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去把握言語意義,貯積語言材料,吸收語言營養,提升精神境界。要有效地實現這樣的過程,不能單憑照本宣科式的重復閱讀,而需要教師的智慧引領。綜觀這節課,最大特點便是智慧地運用了“改讀法”,即通過改變原文的表述方式,將課文改為講解詞,呼應抗美援朝紀念館招聘“紅色宣講員”的準游戲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案淖冝D換”是本案的最大特點,亦是教學智慧在本案的成功體現。一是將課文轉換為講解詞,二是將學生轉換為講解員,三是將課文中三段平面的文字轉換為三尊立體的雕塑,不僅與課文開頭的黃繼光胸像相呼應,而且與課文的敘述結構相吻合,凝聚成為“爬”“站”“撲”三尊雕塑作品的設計。顯然,這多重轉換極具思辨價值和創造機制,既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集中體現,又使整堂課的教學完全建立在“重構”的創造意象中,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掃碼讀課件

猜你喜歡
黃繼光語段子彈
黃繼光:舍身忘我 英勇無畏
致敬英雄黃繼光
基于語段加標推導和特征核查的TCG分析及接口區分條件
【重點】語言文字運用:語段壓縮
三顆子彈
黃繼光連:英雄精神將永遠傳承
子彈VS防彈
Karma:讓子彈飛一會兒
探訪黃繼光叔叔的故居
子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