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之佛工筆花鳥畫的色彩裝飾性研究

2022-09-20 06:02張宇琪
流行色 2022年8期
關鍵詞:陳之佛裝飾性工筆

一、工筆花鳥畫的色彩裝飾性

(一)色彩裝飾性的界定

裝飾性是藝術的基本屬性之一,是藝術家通過將特殊的繪畫語言和個性風格賦予在形象上來表達出來的,是大自然造物的自然屬性。無論是在畫面造型、構圖、線條還是色彩上的運用,都能充分體現裝飾性美感,彰顯畫家的個性和情感。色彩是其中一種具有表現力的要素,繪畫中的色彩裝飾不是將客觀物象本身的顏色還原,它其實是根據大家的審美需求為了使作品呈現出更好的意境氛圍來服務的。

早在新石器時期彩陶的花、鳥、魚、蟲的各類紋樣和色彩的表現,到戰國時期《人物御龍圖》這幅作品中部分畫面色彩運用平涂的表現手法,將人物略施彩色以及局部出現有金白色粉彩的點綴,是這幅帛畫的獨特之處,再到秦漢時期的壁畫鳳鳥圖中的色彩,用石青,朱砂、赭石和白色等顏色進行的平涂,就在追求色彩的裝飾美,十分具有裝飾意味。在近代,陳之佛和于非闇開創了近代工筆花鳥畫。于非闇的工筆花鳥畫,以蒼勁有力的線條為骨,以豐富的色彩為肌,更多的是受到了兩宋院體繪畫的影響,但突破了以前的傳統,形成了以濃麗厚重為主的表現風格。比如他的作品《玉蘭黃鸝圖》,以平涂深藍色作為底色,明快的色調十分引人注目,產生了濃厚的裝飾趣味,那藍色的背景也將潔白的玉蘭花襯托得更加典雅、清麗。

一直以來,色彩裝飾是一種注重形式美的表現形式,注重把握畫家內心的情感表達和審美的主觀能動性,作畫中通常會使用較為簡單的色彩進行渲染,追求裝飾性的美感。它常常運用對比調和的原理,注重色塊之間的大小、對比、協調,將簡單的對象變得生動形象、豐富多彩,并充分發揮裝飾的韻味,使畫面更加具有美感效果。

(二)陳之佛其人與工筆花鳥畫

陳之佛原名紹本,號雪翁,后更名為之佛。他除了是一名畫家還是美術理論家、美術教育家以及工藝美術家。陳之佛的工筆花鳥畫最初被人們了解是在一次展覽上,他是用十幅工筆花鳥畫來參展的,從那以后他的畫作就開始被人們所了解。他不僅繼承了黃筌、徐熙等人繪畫的優良傳統,也受到了八大山人和惲壽平繪畫的影響;他還將極具裝飾意味的圖案設計表現運用到花鳥畫的創作當中,同時吸收了西方的繪畫理論和繪畫元素。在他的創作過程中,“觀、寫、摹、讀”四個字一直影響著他,后來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和創作法則?!坝^”一方面指要觀察自然,深入了解所描繪對象的屬性;另一方面要去欣賞經典、優秀的繪畫作品,吸取好的優點,融會貫通從而有利于自己的創作?!皩憽笔侵笇懮?,通過寫生去掌握物象動態,搜集好的素材,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澳 笔侵概R摹,他不僅重視臨摹傳統繪畫,也臨摹日本的優秀作品,汲取優點,豐富自己的創作實踐?!白x”指人們往往會糾結技法上的提高,而忽視理論基礎的重要性,就需要去研讀一些文藝作品、古人畫論等等。就是那些豐富的知識體系與實踐創作成就了陳之佛工筆花鳥畫的獨有的風格。

二、陳之佛工筆花鳥畫的色彩裝飾性表現

(一)色彩裝飾的主觀平面性

不管是在哪一種類型的美術作品中,色彩都是生命與情感的表達,人們在欣賞每一幅畫作的時候,他們首先看到的就是顏色,因此色彩成了形成藝術美最直接的藝術手段之一。南朝謝赫強調了隨類賦彩的重要性,簡潔地指出中國畫以類設色的基本原理不是客觀地描述對象的色彩,不關注它本來的色彩顏色,也不看它周圍環境的色彩關系,而是根據創作者的主觀情感表達和作品內容需要的基本要求,再通過象征性的方法概括、自由地進行色彩搭配。

陳之佛注重寫生,是在遵循自然物象的基礎上,提取它的本質精神用于表達自我的主觀情感。在他看來,花鳥畫創作必須要在藝術表達中加入畫家的主觀之意,在畫面需要的時候,甚至不受自然色的限制,根據創作的需要,可以改變事物原有的顏色,更好地以作品感染人給大家帶來審美的愉悅。作品往往使用較為簡單的色彩加入調和色以及通過平涂設色的方式表現對象,逐層渲染,增強畫面的整體性、和諧性。

他認為主觀表達情感在色彩裝飾中起著十分的主要的作用,通過書籍閱讀,作品分析可以看出他在兩個不同時間段的不同作品中都體現出這一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較為淡雅,也是根據當時創作環境、思想狀態而出發的,用來表現當時知識分子的一種處境,同時也表達出一種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以及對生活的獨到見解。例如,《鷦鷯一枝》就很好地表達出這種感情,畫面描繪了一只棲息在風中搖曳的枯葉上的一只畏寒的小鳥,畫面中的物象營造出蕭瑟凄涼的氛圍,反映出蕭索秋風今又是、世態炎涼獨自知的含義。他曾經因為擔任校長近兩年的時間,弄得債務累累,全身都是病痛,便在作品左上角上面抄寫了張茂先所寫的《鷦鷯賦》,用來發泄心中的不滿之意以及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憤慨之情。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同的社會風格直接影響了作者的創作情感,陳之佛強調了情感在工筆花鳥畫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實踐中注入了新鮮的時代氣息,色彩艷麗飽滿,花鳥活潑生動,使畫面呈現出朝氣蓬勃的氛圍。就像《梅鶴迎春》(圖1)這幅作品,以兩鶴為主體代表著長壽之意,并映襯在盛開的梅樹上,展現出早春的氣息。兩鶴向天而鳴,似乎在向人們宣告春天的來臨,一派欣欣向榮之景。這不僅是他當時情感的體現,而且還寄托了他對工筆花鳥畫美好未來的期望。陳之佛在作品的色彩表現上探索清新、雅致、明亮、繁榮的風格,體現出積極健康的審美品質,增加了作品的美感。

圖1 梅鶴迎春

(二)色彩語言的對比差異

裝飾美的色彩結構本質決定了繪畫色彩的形式特征,中國畫家說過設色忌干枯失神、對比強烈、主次不分和色調過于統一,平淡乏味等等說明色彩的使用會提高對設色的實際經驗,而且還需要理解并掌握色彩美的原理,這樣色彩才能發揮它最大的美學作用。

從這些可以看出,如果一件作品在色彩上沒有調整好主次、對比、深淺的關系,那就為失敗之作,所以必須運用好色彩,掌握好色彩的原理才能創作出精美的作品。陳之佛一直在不斷探究色彩的原理和色彩搭配的方法,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三礬九染”模式,而是要重視在色彩的主次、明度、純度、對比和調和等等方面的運用得當,并借助色塊的穿插、組合等手段對色彩進行重新組合,使畫作去俗去枯、淡而不薄,創作出對觀眾更具藝術吸引力和沖擊力的作品。陳之佛在創作的過程中對色彩語言的理解除了在平時的實踐經驗中提高還有不斷學習的色彩科學理論來支撐,他的每幅作品,在色彩方面首先思考的是主色調的確立,是暖系還是冷系,然后在物象顏色的運用上,需要大量使用鄰近色、類似色做對比,調和,使畫面顯得和諧統一。

陳之佛的作品在色彩語言表現上存在明顯的差異,主要分為兩個時期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他的色彩探索素雅、潔身自好的裝飾意趣,用色趨于灰色調,比如在一幅作品中需要描繪成片的綠葉,首先需要分清主次還有以畫面追求的灰色調為主方向,那么葉子的色彩表現就不能過分的明亮,接下來就需要在傳統的花青色加藤黃色里融入適當的墨色來進行調和,就是為了降低葉子的純度與明度,使畫面表現越發穩重,色調越發統一,把控好整體的畫面效果??v使在這段時間的作品表現是暖色系,他也會去留意減少作品色彩運用的明度與純度,這可能是因為與當時的社會環境、社會時代相關的。同時,在觀察中眾多作品中,還可以發現陳之佛在作品中除了畫葉脈需要墨色來協調,在其他地方他幾乎都不會來用墨,而且它會根據畫面需求,物象的主次關系來把握墨色的濃淡與分染次數,從而控制葉子的色彩飽和度。就像《白芙蓉圖》(圖2)就能很好地體現上述說法,這幅畫描繪的物象十分明確,設色不復雜,僅有簡單的白色,赭石色和墨綠色,它的葉子主要以墨綠色為主,由正、反葉表現,用色也不相同。正面的葉子染色要相對重一點,首先使用淡墨由葉脈向兩側暈染,使色彩先沉穩而不輕浮,再由藤黃加花青罩染。反面的葉子則使用稀釋的橄欖綠從葉脈向兩側染兩到三遍,在葉子中可以加入少量的背景色使畫面更加統一協調。白色的芙蓉花在綠色的葉子中在背景的襯托下似乎散發出微弱的光,使它看起來更加純凈,整體色彩簡單但不顯得單調。

圖2 白芙蓉圖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陳之佛一九四九年以后的作品特別喜歡用紅色與綠色進行搭配,在畫面中交替出現。我們知道在西方的色彩中,紅和綠為互補的顏色,具有鮮明的對比,陳之佛就在畫中充分地融入了這個理論,根據畫家的主觀性,加強了色彩的對比度充分地表達其創作情感。盡管在畫面中呈現的是紅色的花,綠色的葉子,但是通過他對色彩語言純度明度的理解掌握之后,進一步在作品中的色彩體現進行了適當的把握,有對比但是又不強烈,使畫作色彩和諧統一。在這個時期作品的設色風格趨向于明亮、清新,并因為時代的發展在畫面色彩的選擇中使用明度較高的顏色,并在有色宣紙的背景襯托下作品變得更為雅致清亮,加強了畫面色彩的對比度,起到點醒畫面的重要美化作用。

(三)色彩裝飾材料的運用

長期以來,大多數的國畫作品都是用宣紙或絹來完成,在畫面中所用到的色彩材料多數是天然顏料。由于對審美情趣、審美表現的探求,藝術家們在色彩應用方面很果敢,畫面中的顏色趨于濃郁、飽滿。在色彩調和方面,在工筆花鳥畫中使用顏料需要通過進行逐層渲染,促進畫面色彩展現出明顯的裝飾性特征和一定的藝術效果。所以,繪畫材料的運用在繪畫色彩裝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陳之佛的作品在材料運用上也有突出的表現,首先,陳之佛擅長使用有色宣紙來創作,一方面具有顏色傾向的熟宣為畫面決定了冷暖色調,使畫面可以和諧統一。對于昆蟲、花草和鳥類的渲染,由于有色紙的色調主宰,作品的顏色和諧而不顯混亂。另一方面有背景色的襯托使粉質顏料的顯色更為突出,并且起到托粉的裝飾作用。從他的作品來看,他使用的紙張顏色以米黃、淡赭、淺灰等淡雅的顏色為主,從《梅樹白鷹圖》(見圖3)中就可以看到,背景使用的是米黃色宣紙,白鷹用蛤粉的白色表現片狀羽毛,在背景的襯托下展現了立粉的效果從而使主體顯得更為明亮,但整體看又不顯得突兀,因為梅花也用白色表現起到了一定的呼應、協調之美。蛤粉的白色明度和純度都很高,再加上周圍物象使用的色彩對比與底色背景顏色看似有所區別但又易于調和。白鷹的羽毛染色是由邊緣向里輕輕地過渡,在每片羽毛的最后都會留下一些宣紙的底色,會讓觀者認為有一種舒適之感。

圖3 梅樹白鷹

其次,陳之佛使用了大量的粉質顏料。他為了使作品顯得更加明亮,在繪畫時將所有使用的顏料里都加了粉。觀看了他的很多作品,不難發現他所呈現的作品中的山石之類都是用常用的礦物顏料,比如石青色、石綠色來表現的,通過用色去分染邊緣用來區分層次,展現出多層次的質感,豐富畫面。

(四)色彩裝飾的技法表現

工筆花鳥畫在設色技法方面會使用點染法,還會通過滴水來表現畫面的一些方法。點染法在用筆方面靈活且變化多端,水色無沉淀所以適用于暈染、點染,使畫面流露出清亮的色彩感覺,用來豐富畫面色彩效果。陳之佛通過日本畫總結出來方法運用特殊技法來增加色彩的裝飾性,例如積水法的使用,他在創作的過程中吸收他人優秀的技法表現,例如破墨法、沒骨法、撞水撞墨法等等,并結合自己眾多實踐經驗,進一步的摸索研究運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利用了熟宣不吸水的特點,無需線條勾勒,也無需作渲染。

積水法也稱為水漬法。這是陳之佛在多年的花鳥畫創作的基礎上創造的一種特殊技法,該方法主要運用于描繪樹干,利用熟宣不滲水的特性,首先用水分比較飽和的顏色進行渲染,在畫面中物象處于潮濕狀態時,根據需要,調制對應的色彩,然后用干凈的筆滴入幾滴清水或是筆尖蘸重墨色、濃色滴入融入相應的位置中,如石青、石綠色等等給予些許的點綴。適當地控制色彩流走的形狀和方向,使水和色彩彼此滲入并調和,自然地在紙上相融并收干。待水分蒸發后,僅在繪畫紙上留下五顏六色的痕跡,這種自然形成的特殊紋理生動而多變。陳之佛使用這種技法在作品中主要體現在刻畫樹枝、樹干、花瓣、山石、羽毛等等,它可以很生動地表現出物象的質感也可以發揮材料的特殊性能,如《鷹雀圖》《梅雀圖》等等。在不同作品中陳之佛巧妙地運用了這種技法,使畫中添加了寫意的趣味,展現了千變萬化的畫面情景。陳之佛學習到的撞粉技法著重展現在禽鳥羽毛和花瓣的色彩處理上,用白色粉質點染、相融,不僅表現出顏色的變化,而且還增加了色彩的厚重感,這種效果也體現在寫意風格上。

總結

本論文主要以研究陳之佛工筆花鳥畫色彩裝飾性地表現為核心,首先從畫家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內心情感表達為出發點研究其色彩裝飾的主觀性;其次為了使作品去俗去枯、淡而不薄,從而可以創作出更具吸引力和沖擊力的作品,主要去探索了陳之佛在色彩對比運用中的理論及經驗;最后從材料與技法表現出發,加之畫面色彩展現出鮮明的裝飾性特征和特別的藝術效果。通過這次所學的理論知識,開始了創作實踐,也發覺了在應用中的很多不足。設色,既要求有卓越的著色技法,也必須要理解并熟練掌握配色內容,“隨類賦彩”絕對不是依樣畫葫蘆那么簡單。工筆花鳥畫追求裝飾性的美感,在畫面需要的時候,甚至不受自然色的限制,根據創作的需要,去主觀地將所表現的物象進行整體性思考,來改變它原本的顏色。所以色彩的運用是很巧妙的,從陳之佛的諸多作品出發,吸取其色彩理念的精髓,研究了色彩裝飾的表現方法并在創作過程中融入個人主觀情感,努力嘗試,完成自我突破。

猜你喜歡
陳之佛裝飾性工筆
陳之佛留日時期相關史料考* 以新見《浙江留日學生同鄉錄》為中心
黎潔儀“裝飾性泥沽沽”主題創作
論克里姆特的裝飾性繪畫風格
尋美在路上——以陳之佛圖案設計為基點的拓展教學探索
羅登祥的工筆繪畫
花開的聲音
陳之佛:萬縷柔情入畫來
趙炳宇工筆人物畫工筆
裝飾性鍍鉻用低紋波可調控高頻開關電源設計
陳之佛 ● 繪畫欣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