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背景下的色彩審美衍化探討

2022-09-20 06:02莊婉儀
流行色 2022年8期
關鍵詞:色彩文化

色彩是藝術美學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可以與人、社會、自然之間形成關聯性,形成一種強大的力量。隨著物質生活的發展,人們對精神世界以及情感色彩產生更高的需求。我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人口基數龐大,難以達到色彩審美上的統一。但是通過對不同歷史階段的色彩審美歸納,可以探究不同階段主流文化的關聯性和演變過程,探究不同歷史時期的色彩內涵和時代特點。我國色彩審美衍化的過程比較長,從封建思想的尊卑流派經過時代的變遷和長久的戰亂后,使色彩生活被忽視。直到21世紀后,隨著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大力發展,人們的色彩審美意識進一步提升,同時也開啟了色彩生活研究的新篇章。

一、傳統文化中色彩審美衍化歷史節點分析

(一)先秦時期色彩審美萌芽

從華夏文明的考古來看,在整個原始社會的發展中尚未形成色彩審美意識,由于認知以及技術等方面的限制和影響,各種色彩載體體現出來的色彩形式都比較單一。僅有紅色在山頂洞人時期的服飾和配飾中存在少量的殘留痕跡,這也是華夏文明中最早的色彩認知。之后紅色成為巫術中最直接的色彩符號,這與當時人們的生命意識有關。因此紅色成為華夏祖先最早被賦予色彩內涵的顏色。

(二)秦漢時期形成色彩五行

秦漢時期的色彩發展逐漸成熟,脫離原始時期單一的色彩模式。但是色彩的政治和權利意味加重。秦朝時期崇尚黑色,從秦人尚黑的歷史淵源分析來看,秦人最早發源于陜甘寧地區,與殷人具有比較近的文化歷史,在色彩上都比較崇拜白色。隨著秦朝滅亡,劉邦夢兆赤帝子斬白帝子,對秦人喜好白色進一步印證。而秦人尚黑可以從始皇的五德傳說進行推衍,為了順應時運將黑色作為最尊貴的色彩,為后期的色彩五行發展奠定基礎。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種要素,從五行形成與自然、人體、時令等相關的各種關聯要素,比如五臟、方位、季節等。如方位可以表示為東青、西白、南赤、北黑、中黃。通過色彩與方位間關聯性的分析,形成最古老的宇宙觀。

(三)盛唐時期的色彩意識

唐朝是我國封建王朝中最開放的朝代,同時文化發展達到鼎盛,對文化具有非常強的包容性。唐朝前以黑色為尊,是因為天帝的位置被定位在北極,從方位與色彩的對應方面來說,天為黑,白則被視為最忌諱的色彩,一般用于喪事。而唐朝時期對顏色文化的包容性加強,唐朝的君主們對白色和藍色偏愛,這與唐高祖具有鮮卑血統具有一定的關系,因此與現代蒙古族游牧文化相似,喜愛游牧中藍天白云的色彩,在唐朝時期白瓷得到快速發展(見圖1 唐朝青花白瓷)。唐朝時期的文化具有開發性,與國外的通商頻繁,在國外文化的影響下,唐朝在色彩文化上形成大量的突破。比如紫色在唐朝之前不受歡迎,認為紫色有超越紅色之勢,因此受到憎惡。但是到了唐朝時期紫色則成為一種受歡迎的色彩,并視為尊貴的顏色。唐朝時期三品以上官服皆為紫色。并衍生出“紫氣東來”等詞匯,后來皇帝的居所也被稱為“紫禁城”。

圖1 唐朝青花白瓷

(四)四朝色彩更替

唐朝衰落后取而代之的為宋朝,相對于唐朝的開放性,唐朝的政治更強調內斂。在色彩的審美方面也發生較大的變化,除了皇室以黃色為主的色彩沿襲之外,其他方面的色彩則以素雅為主。元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掌握中華大地,民族間的文化交流頻繁,使宋朝已經暗淡的色彩文化注入了更多的活力,開創了新的色彩審美。元朝的統治者來自蒙古族,推崇青、白色,因此元朝時期青花的盛行達到歷史最高。此外,在生活制品中大量使用金銀器具,朝廷官員以及命婦的服飾都采用大量的渾金花技術,五品以下官員采用銀花。形成了素雅與璀璨并存的色彩文化審美。明清時期已經走到了封建王朝的末期,經過千余年的文化積淀,色彩藝術發展達到鼎盛。各民族間的融合使色彩觀更加豐富。色彩在藝術創作以及服飾等方面的應用包容度更強,使中國色彩文化發展達到新的高度。等級色彩禁忌逐漸破除,民間的色彩應用范圍更廣。

(五)近現代開啟色彩新紀元

隨著清王朝的覆滅,我國徹底結束了封建王朝的統治,色彩徹底失去等級之分,在社會公眾中的應用再無陳規舊俗。古人在對物品的審美中,重性能和內涵,色彩僅為點綴。而現代色彩學的發展中,色彩本身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在國外審美的影響以及長期的戰亂影響下,人們的內心情感需要得到宣泄,而色彩作為一種最強烈的視覺沖擊藝術,成為藝術創作中宣泄的窗口。大量色彩被應用到各種藝術創作中,不再以某一個權威性的群體對色彩的理解和審美為主流,只要個人認為色彩符合自身的審美就可以稱之為美。因此在色彩的審美中更強調個性化。為現代色彩文化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更廣闊的思路。

二、傳統文化背景下的色彩審美特點

(一)形成“五色”中心色彩體系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色”是基于“五行”衍化而來,而“五行”則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哲學觀念。其中涵蓋了自然、社會、人類等多個方面的發展規律,通過“五行”可以與宇宙萬物形成對應關系?!拔迳睆奈逍兄醒苌?,結合不同的事物、方位以及萬物等形成一定的規律性,使五色都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內涵。從我國關于色彩的古籍研究分析來看,不同顏色體現出不同歷史時期的各種色彩圖騰崇拜。五色也被應用到我國的禮儀文化中,包括婚喪嫁娶、祭祀、戲劇臉譜以及宗教彩繪等方面都體現出色彩在當時社會的地位。

(二)色彩的陰陽觀

隨著朝代的更迭民間色彩體系的包容度越來越高,結合色彩體系的發展形成色彩的“陰陽觀”。陰陽觀是一種以太極文化為基礎的色彩觀念,強調陰陽二氣相交,并以陰陽幻化萬物。我國傳統婚嫁禮儀中,強調“男披紅,女掛綠”,在民間稱為“紅男綠女”。這種色彩搭配方式為將男子比喻為天上太陽的紅色,而女子則為大地的綠色,而天為陽,地為陰,因此男女婚配也被視為一種陰陽相合的現象,因此在色彩學方面形成陰陽觀思想。而且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使不同文化的陰陽兩色不同,但是大部分都是以黑白二色代表陰陽,黑為陽,白為陰。

(三)色彩的象征性

中國傳統色彩文化中象征性是一種比較重要的特性之一。傳統色彩文化打破色彩自身的物理特性限定,被賦予諸多的審美內涵和思想觀念。比如,將“五色”與方位、季節形成關聯性:東方為太昊,稱為青,主管春季。南方為炎帝,稱為赤,主管夏季。西方為少昊,稱為白,主管秋季。北方為顓頊,稱為玄,主管冬。居中者為黃帝,稱為黃,支配四季。色彩學與方位以及季節等形成對應關系,賦予色彩一定的象征性特點。

三、色彩審美衍化的因素分析

(一)核心文化變遷

文化環境對色彩的審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從我國傳統文化發展歷程分析,儒道思想始終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內容,而儒道思想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審美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儒家思想中強調“禮”,而“禮”是等級觀念中的重要元素,因此在傳統文化中具有比較嚴謹的等級色彩制度,比如黃色在漫長的封建王朝中很長一段時間都被作為皇家專用色彩,普通人不可以使用黃色。這與“天地玄黃”說具有直接的關系,黃色代表大地,因此是色彩中等級最高的顏色。道家思想中強調“出世”,在精神生活以及物質生活中都講究清靜無為。在色彩審美中尊崇“墨”,即黑色。因此我國在傳統文化中水墨畫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水墨畫中不需要添加其他的色彩,僅通過墨的濃淡表現不同的變化。道家認為“五色亂目”,不重色彩,重氣韻。隨著時間的發展,觀察物體的審美發生極大的變化,形成多種不同的審美形態。特別是西方文化的融入以及封建統治滅亡后,色彩的禁忌被徹底打破。最顯著的是,現代的嫁娶喜事不再單一地采用紅色,而是以西方的白色婚紗為主,白色不再是忌諱的色彩。

(二)材料的變化

工業革命下科技得到快速發展,染色技術、載體和材料更加豐富,促進色彩文化的拓展。我國古代的色彩染料主要來自植物或者礦物質的提取,由于技術限制導致染色的亮度、純度等不穩定。同時由于染料來源單一,色彩種類發展存在局限性。隨著染色技術和原料的發展,當前色彩文化打破傳統的用色,又出現珠光色以及熒光色等色彩,為受眾帶來更多的色彩體驗和視覺沖擊。此外,隨著新型材料的出現,色彩的載體不斷增加,為受眾提供更多的色彩審美思路,材料質地的變化也為色彩表達提供更多的途徑。

四、傳統文化背景下的色彩審美衍化對現代色彩藝術影響

(一)提升色彩藝術載體商業價值

視覺是人類最發達的感官之一,能夠直接反映人大腦中最感興趣的內容,指導人們通過視覺判斷選擇最心儀的商品,而且視覺也是捕捉不同色彩的重要感官。因此當前色彩藝術被廣泛應用到商業設計,為商品的商業價值提升提供一定作用。當前很多商業品牌的創設中都會先做好品牌色彩文化的定位,強調色彩能夠為大眾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和審美感受,提升商品的附加值,為受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華為品牌的設計中,采用紅色為主色,形成八瓣花的形式(見圖2)。紅色不僅醒目,而且是最能代表中國的色彩。華為在色彩定義方面既結合了國家的大義,同時也凸顯出華為品牌的活力。因此華為品牌LOGO推出后被消費者快速記住。

圖2 華為LOGO(2018版)

再比如麥當勞,麥當勞品牌的宣傳海報非常簡單,僅采用一個大“M”這是品牌的首字母,也是最能夠表達品牌形象內容。該LOGO選擇黃色為標志色,黃色在色彩劃分中屬于色彩比較明艷的顏色,醒目容易被記住。同時麥當勞主要出售的食品為薯條、漢堡、炸雞等,產品大部分都是黃色,因此通過黃色標識的設計還有利于激發消費者的食欲。但是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中,為了滿足環境和諧性的要求,麥當勞的LOGO被要求設計為藍色,雖然藍色與黃色的搭配色彩更和諧,但是通過標識色彩的更換,使該地的麥當勞銷量大幅度降低。黃色的品牌定位已經深入人心,而且藍色是降低人食欲的顏色,選擇藍色的標記不僅無法激發消費者的食欲,還會對消費者的消費產生一定的不良心態,產生視覺不適。

(二)形成色彩污染

隨著色彩藝術包容性以及色彩應用自由性的提升,使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色彩難以呈現單一色彩。而一旦色彩出現超過兩種顏色的情況,都會形成色彩對比。而色彩搭配是一門藝術學問,如果色彩搭配和諧則能夠體現出良好的視覺體驗。反之,則會形成視覺混亂的感覺。任何物品色彩都是造型中最具有沖擊力的元素,可以體現出物品的吸引力,人們在遠觀一種物體時最先關注的往往是色彩。色彩間的對比度越大,產生的視覺沖擊越明顯,越吸引人關注。而色彩碰撞理論帶來的是商業發展中為了達到利益至上的目的,大量采用強烈的顏色對比,吸引受眾的目光,而部分環境和場所的強烈色彩對比極容易造成嚴重色彩污染。比如,廣州市北京路上的一棟五層結構樓體,從民國時期開始一直作為北京路的地標,曾經用于經營照相館。后經過改造后成為歌莉婭的概念會所,樓體的外部改造并不大,保留原始設計風格,但是對墻面的顏色做出較大的改動。從原來的白色墻體改為當前的橘紅色,橘紅色的飽和度和亮度都比較高,可以達到良好的吸睛效果,使行走在街上的人在很遠的地方即可關注到該樓體。通過絢麗顏色設計吸引大量青年來到該建筑打卡。但是該地地處商業核心區域,交通擁堵,人們長期在此處駐足加大了交通擁堵程度,同時對司機也會形成一定的視覺干擾。如果不考慮城市交通問題或者規劃問題,只從顏色設計方面來說,該樓體的顏色設計無疑是成功的,但是只注重博眼球帶來的商業效果,不注重引起其他方面的爭議,則會為社會生活帶來不良的影響。雖然當前我國的色彩審美越來越包容和開放,社會文化打破傳統封建禮制的束縛,但是在色彩的設計和使用中還需要考慮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協調性。

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我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色彩審美衍化分析來看,不同朝代的色彩認知和色彩應用范圍不同。隨著朝代的更替對色彩的包容度越來越大,但是各個朝代都具有各自的崇拜色彩?,F代社會發展中色彩的開放性更強,種類更多,具有充分的自由性。在色彩的應用中可以結合傳統文化中色彩的衍化內容賦予色彩不同的文化內涵,對現代色彩藝術設計和審美發展等都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促進色彩學與文化結合,為現代色彩研究領域提供一個更開闊的空間,使現代社會形成一個多彩的維度。

猜你喜歡
色彩文化
文化與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秋天的色彩
誰遠誰近?
繽紛夏日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當道 俘獲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