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軟下硬地層隧道變形規律及預留變形量研究

2022-09-20 06:45田國鋒黃引余龍光楊強付抗
運輸經理世界 2022年2期
關鍵詞:掌子面拱頂巖層

田國鋒、黃引、余龍光、楊強、付抗

(中建鐵路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53)

1 預留變形量組成

隧道開挖后圍巖的總變形量

μ

,包括掌子面未到達監測斷面前,斷面發生的變形(超前變形,也稱先行位移)

μ

,掌子面通過監測斷面后量測工作開始前的變形(初始變形)

μ

和量測工作開始后的變形(量測變形)

μ

。全變形為隧道在有支護條件下的最大變形量,如圖1 所示。

圖1 預留變形量組成

通常情況下,二次襯砌在隧道使用過程中起安全儲備作用,基本不受圍巖壓力影響,因此預留變形量可表示如公式(1):

式(1)中:

μ

為初始變形量;

μ

為量測變形。

2 變形規律及預留變形量研究

2.1 工程概況

區間隧道為單洞單線馬蹄形淺埋小跨隧道,隧道拱頂距道路路面約16.6~25.6m,右線長743.042m,左線長738.428m,左右線隧道中心線間距為16.6m。隧道結構共有A1 型、A2 型、B 型、C 型、D 型五種斷面形式,其中C 型斷面寬7.5m,高7.2m,斷面左線長度為414.58m、右線長度為534.15m,C 型斷面區間總長為948.73m。C 型斷面范圍內的隧道拱頂覆巖較薄,局部范圍拱頂區域位于回填土層中,圍巖基本分級為Ⅴ級,圍巖設計等級為Ⅵ級,成洞條件極差,隧道無支護時,易發生拱頂坍塌甚至冒頂,路基沉降控制難度極大,巖土物理力學參數如表2 所示。

表2 巖土物理力學參數

巖土類型回填土拱頂覆巖彈性模量/MPa 200泊松比摩擦角/°0.45容重(kN/m3)21黏聚力/kPa 20 29.5 27 1500 0.32 25.6 200

由于區間上軟下硬地層主要集中在C 型斷面內,因此主要圍繞C 型斷面研究變形規律及預留變形量,研究選取“巖層+拱頂原狀土+上覆回填土”“全斷面巖層+拱頂薄賦巖+上覆回填土”兩種工況展開。

2.2 數值模擬

運用FLAC3D 軟件模擬“巖層+拱頂原狀土+上覆回填土”“全斷面巖層+拱頂薄賦巖+上覆回填土”兩種工況下預埋襯砌隧道開挖過程,分析進洞5m、16m、25m 處(即入口、中部、出口三個斷面)的拱頂沉降對開挖步變化的響應。

2.2.1 “巖層+拱頂原狀土+上覆回填土”工況

圖2 展示了“巖層+拱頂原狀土+上覆回填土”工況下不同斷面位置的拱頂沉降量及變化速率隨開挖步變化的規律。根據圖2 可以發現,當隧道開挖掌子面(開挖長度)位于選測斷面位置時,拱頂沉降量突變,并在掌子面超過斷面一定范圍內繼續變形,后收斂。具體表現為:進洞5m 處(入口斷面)拱頂測點在掌子面位于入口斷面附近時變化速率最大,之后沉降變化速率迅速減緩,至掌子面位于入口斷面前方15m處收斂;進洞16m 處(中部斷面)拱頂沉降在掌子面開挖至12m(即掌子面位于中部斷面后方4m)時開始出現較明顯變化,直至掌子面位于中部斷面16m 處完全收斂;進洞25m 處(出口斷面)拱頂沉降與中部斷面沉降變化基本一致,當掌子面位于監測斷面前后方4m范圍時變化最明顯。

圖2 “巖層+拱頂原狀土+上覆回填土”工況下不同斷面位置的拱頂沉降量

2.2.2 “全斷面巖層+拱頂薄賦巖+上覆回填土”工況

圖3 展示了“全斷面巖層+拱頂薄賦巖+上覆回填土”工況下不同斷面位置的拱頂沉降量及變化速率隨掌子面變化的規律,其變化規律與“巖層+拱頂原狀土+上覆回填土”工況下基本相似。兩者都表現為:當掌子面位于監測斷面后方4m 至前方16m 范圍時,監測斷面拱頂沉降有較大變化。但不難發現,“巖層+拱頂原狀土+上覆回填土”工況下不同監測斷面的沉降值均大于相同條件下“全斷面巖層+拱頂薄賦巖+上覆回填土”工況下的沉降值,兩種工況下入口斷面處13.7mm 和9.01mm 的最大(收斂)沉降量云圖(見圖4)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圖3 “全斷面巖層+拱頂薄賦巖+上覆回填土”工況下不同斷面位置的拱頂沉降量

圖4 兩種工況下入口斷面處最大(收斂)沉降量云圖

2.3 室內模型試驗

結合工程實際及數值模擬分析結果發現,相較于“全斷面巖層+拱頂薄賦巖+上覆回填土”工況,“巖層+拱頂原狀土+上覆回填土”工況更為不利,為節約試驗成本,僅對“巖層+拱頂原狀土+上覆回填土”工況進行室內模型試驗。室內模型試驗的目的主要在于探究隧道開挖時的變形規律,通過相似材料配比試驗確定各試驗材料參數,根據1∶25 的幾何相似關系,確定隧道模型毛洞內徑為0.3m,邊界情況為2.50m×1.25m×2.15m(長×寬×高),然后進行相似材料的澆筑以及安裝應變片、土壓力盒、單點位移計等儀器設備,儀器設備安裝在入口、中部和出口斷面處(與2.2節數值模擬相對應),并進行數據采集設備的連接及調試?,F場實際施工中采用兩臺階預留核心土開挖方式,開挖進尺為0.5m,根據相似比理論,模型試驗的開挖進尺僅為2cm,難以操作,因此結合試驗現場情況,將開挖方式簡化為兩臺階開挖(見圖5)。

圖5 開挖縱斷面圖

圖6 展示了開挖過程中入口、中部兩個斷面(出口斷面拱頂應變片失效,未監測到數據)拱頂沉降值隨開挖步的變化。從入口斷面拱頂沉降變化曲線可以發現,隨著開挖試驗的進行,入口斷面首先出現拱頂沉降,并在下臺階1 開挖完成時(即剛開挖通過入口斷面)出現一次突變值,該值約占整體變形的40%~50%,與實際施工中隧道的變形規律一致。在上臺階2 到下臺階3 的開挖過程中,入口斷面拱頂沉降持續減小,而下臺階3 至下臺階5 范圍內入口斷面拱頂沉降變化不大,當隧道開挖進行到下臺階3 時(即掌子面距入口斷面62.4cm),根據相似比理論,說明前方開挖對已開挖隧道斷面拱頂沉降的影響范圍約為16m。

圖6 不同開挖步時拱頂沉降值

通過中部斷面拱頂沉降變化曲線可以發現,開挖試驗剛進行時,中部斷面拱頂沉降變形很小,在上臺階2 至下臺階5 的開挖過程中(下臺階5 距中部斷面62.4cm),中部斷面拱頂沉降持續減小,同樣說明前方開挖16m 范圍對已開挖隧道斷面拱頂沉降有顯著影響。但是由于此時模型隧道已完全貫通,無法判定后續開挖是否會對中部斷面沉降有較大影響。

2.4 現場量測變形量分析

在現場量測中,左右線共計約948m,按照每10m布置一個量測點的原則,剔除失效和被遮擋的量測點,共計獲得90 個有效拱頂沉降量測數據(見圖7)。根據圖中的量測數據可以發現,拱頂沉降值小于20mm 約占總體的88%,小于30mm 約占總體的97%,其中沉降數值大于20mm 的區域范圍基本處于“巖層+拱頂原狀土+上覆回填土”地層。同時,實際施工過程中,累計沉降值大部分集中在10~20mm,與數值模擬結果基本一致,但也存在部分異常值,最大值達到35mm,最小值僅3.42mm 左右,這是由于施工現場地質構造相對復雜,與數值模擬中的完全均值假定不同,某一小段圍巖存在裂隙或滲水等不良條件,導致該段沉降遠大于其他位置,符合一般規律。

圖7 隧道拱頂沉降量保證率關系圖

另外,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由于隧道洞身開挖完成后,要先進行初期支護,再進行測點布設,此時掌子面量測工作尚未開始,但已發生初始變形。根據室內模型試驗現象——隨著模型開挖試驗的開挖,選測斷面出現一次突變值,占整體變形的40%~50%左右,可認為初始變形占整體變形的40%~50%,選取50% 進行分析,根據預留變形量表示公式,此時初始變形量與量測變形量一致。

因此,在保證高保證率以及高經濟性的情況下,60mm 為“巖層+拱頂原狀土+上覆回填土”工況下上軟下硬地層預留變形量合理建議值,40mm 為“全斷面巖層+拱頂薄賦巖+上覆回填土”工況下上軟下硬地層預留變形量合理建議值。40~60mm 為預留變形量的合理取值區間。

3 結論

通過數值模擬、室內模型試驗及統計分析等方法,分析上軟下硬地層淺埋地鐵隧道變形規律及預留變形量,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當掌子面位于監測斷面后方4m 至前方16m范圍時,監測斷面拱頂沉降有較大變化。

第一,“巖層+拱頂原狀土+上覆回填土”工況下,不同監測斷面的沉降值均大于相同條件下“全斷面巖層+拱頂薄賦巖+上覆回填土”工況下的沉降值。

第三,在保證高保證率以及高經濟性的情況下,60mm 為“巖層+拱頂原狀土+上覆回填土”工況下上軟下硬地層預留變形量合理建議值,40mm 為“全斷面巖層+拱頂薄賦巖+上覆回填土”工況下上軟下硬地層預留變形量合理建議值。

猜你喜歡
掌子面拱頂巖層
中核集團:全球最大LNG儲罐拱頂模塊吊裝成功
采用Midas GTS NX軟件進行中風化巖層垂直邊坡開挖支護穩定性分析
方斗山隧道拱頂FLAC沉降模擬及修正
“串層錨桿”加固的反傾層狀巖質邊坡穩定性分析
淺談輥道窯拱頂開裂或塌陷原因分析
隧道二襯拱頂脫空原因分析及防治新技術
公路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應用技術研究
軟弱圍巖掌子面擠出變形影響因素分析
巖層洞樁法車站站內爆破技術
隧道開挖對掌子面前方圍巖影響范圍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