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寅恪與唐篔:愿他生仍為夫婦

2022-09-23 10:26陳流求陳小彭陳美延
時代郵刊 2022年16期
關鍵詞:橫幅婚姻母親

文 陳流求 陳小彭 陳美延

(節選自陳流求、陳小彭、陳美延著《也同歡樂也同愁:憶父親陳寅恪母親唐篔》,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4月)

父親在《寒柳堂記夢未定稿》(七)“關于寅恪之婚姻(補文)”寫到:“寅恪少時,自揣能力薄弱,復體孱多病,深恐累及他人,故游學東西,年至壯歲,尚未婚娶?!?/p>

所以他在清華任教時已是大齡單身男教師,近四十歲仍然未婚,在兄弟姐妹這一輩中也是最晚結婚的一人。當時許多同事朋友為了父親的婚姻大事,都主動關心,也介紹過女青年,然而父親對婚姻一直抱有神圣的看法,尤為注重修養高潔、氣質優雅,認為婚姻是一輩子的幸福,不可輕率而為。本著極其慎重的態度,他始終都沒有滿意的人選。

父親1926年7月8日初到清華,曾和眾位單身男教師住在清華園的工字廳,與一位美國留學歸來的體育教師郝更生相識。郝更生當時的親密女友高梓,是母親在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一同教授體育的同事,也是最好的朋友。

1928年初春的一天,郝更生與父親聊天時,說到他看見高梓的朋友,一位女教師家里墻上懸掛一橫幅,署名為“南注生”,感到好奇,便請教父親“南注生”為何許人,并簡略介紹了橫幅主人的情況。父親驚訝道:“此人必灌陽唐景崧(字維卿)之孫女也?!币蚋赣H曾讀過唐景崧的《請纓日記》,并對《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予日本時的晚清政局甚多感慨,且嫡親舅父俞明震曾在臺輔佐唐景崧獨立,據守臺灣。故對唐景崧的著作、事跡都有較多的了解。父親便為郝更生講解:“南注生”是清朝臺灣最后一任巡撫唐景崧的別號。既而表示對這橫幅的原件非常感興趣,想親自去看一看,順便拜訪一下橫幅的主人。

這位女教師果然是廣西灌陽唐景崧嫡親孫女,是唐公第四子運澤與沈氏夫人所出,光緒二十四年戊戌五月初一(1898年6月19日)生于桂林,按家中排行取名“家琇”。工作后多使用單名“篔”或號“稚篔”。她多年來專注從事女子體育教育,尚未遇到愿意托付終身的知音。

春日的一個周末,郝更生陪同父親到北平西城區涭水河胡同母親的住所,見到了母親,并仔細觀看了掛在墻上的橫幅。這幅詩作為南注公在光緒戊戌春間,即母親家琇出生前不久所書。

這幅南注公的遺墨,是父母喜結連理最重要的紀念物,他們非常珍惜重視。南注公手書的詩幅,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全家逃離香港時略有毀損,至1953年,父母晚年在廣州將其重新裝裱后,父親再敬題四絕,以茲紀念。南注公這幀遺墨是我家的傳家寶,卻不幸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丟失,我們深切祈盼它能重見天日。

涭水河住所的初見,就像是冥冥中命運注定一般,父親初見母親時深有“驚見神仙寫韻人”之感,而母親通過郝更生的介紹,對父親也頗景仰。當時誰人知道,父母這一見會注定兩人日后相濡以沫,攜手走過生命中不凡的歲月,擁有令人欣羨的幸?;橐?。

陳寅恪

(18 9 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鶴壽,江西省修水縣人。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于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

那日以后,父親便約母親一同出游,談天說地。記得母親曾告訴我們,最開始兩人相約于北平中山公園,遠遠望見父親走來心中甚為歡喜,可是發現父親走路的姿勢微跛,作為一名體育教員,出于職業敏感,讓她心里產生了一個小疙瘩。在散步中跟父親談起,方才知道他足部有多處雞眼、胼胝。這與早年留學時,穿著不合腳的硬皮鞋有關。當時的交通極不方便,從西郊清華園到城內,很費時間。父親即使有繁重的教學、研究任務,假日仍不辭辛勞,進城赴約。隨著他們互相了解加深之后,不久雙方遂定秦晉之好。

父母新婚后曾到杭州旅行。由于清華開學,父親必須趕回學校授課,而母親因為要安葬我們的外祖母并料理后事,新婚燕爾不得不暫時分開。父親在《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作》一詩中有句:“解識陰晴圓缺意,有人霧鬢獨登樓”,表達出當時的無奈與不舍。

父親與母親攜手走過四十余載,風雨同舟,患難與共。母親更是在生活、事業、學術上給予父親全力支持,不僅僅是生活中的賢妻良母,更是父親的心靈伴侶和精神支柱。在我們女兒看來,整個家庭雖然后來迫于種種歷史原因,遭受了不少苦難,但這段婚姻始終是極其美滿的。歷經浩劫,他們相敬如賓、相依為命,更顯出愛情的真醇可貴。父母直至晚年,回首他們幾十年的婚姻,再三于“題紅梅圖”詩中明誓,愿他生仍為夫婦。

父母婚后將近一年,便有了第一個女兒—— 流求,這個小生命的到來,給整個家庭帶來莫大的歡樂。父親感懷宛若上天注定的緣分,讓他有了來之不易的幸福。

父親因有慢性胃病,常年胃口差、進食量少,對菜肴的要求獨特,且有偏食的壞習慣。我們見到母親總有一本自己手錄的“食物成分表”,內中抄錄動植物食品名稱、各種營養成分含量等,隨時翻閱。父親尤贊西餐,認為面包易于消化,甜點中喜歡蘋果派。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母親還改進或自制廚具,如自制烤面包夾,以煤火為熱源的烤箱等,做各式面包、蘋果派,在當年是非常不容易的。

父親中年自日本侵華之后,就歷經了丟失傾注大量心血批注的書籍、失明,晚年再加骨折臥床等多重打擊。每次遭受沉重打擊后,常有一度情緒低落,但不久又會振作起來。此中自然是有賴于父親的堅強和毅力,但與母親對父親精神上的鼓勵、關懷分不開,父母在思想意識上的相知相契,使他們的靈魂融為一體。母親曾對孩子說,“爹爹的學問造詣非比一般,應讓他寫出保存下來”。我們直至中年以后才逐漸理解,母親晚歲忘我地為父親付出一切,成為自己生活的目的,希望父親有生之年,在傳承中華文化上留下更多著作。父親對母親為他的付出、為家庭作出的貢獻,深深感激,常教育我們:你們可以不尊重我,但必須尊重母親。

父親去世后,母親臥病不起,簡要地交代了后事,自己感到一生的任務已經結束,在父親逝世四十五天后,便追隨生死與共的伴侶而去了。

猜你喜歡
橫幅婚姻母親
婚姻是一門溝通課
《有竹居小橫幅》書法作品
閱讀理解專練(二)
婚姻中要“看見”彼此
那場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悲慘世界
送給母親的貼心好禮
門當戶對的婚姻最幸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