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廣節地典型經驗 促進資源高效利用
——第三批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推薦目錄解讀

2022-09-26 11:09劉靜文
資源導刊 2022年9期
關鍵詞:節地集約節約

□ 劉靜文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新形勢下做好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的要求,推廣節約集約用地典型經驗,促進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自然資源部發布《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推薦目錄(第三批)》(以下簡稱“第三批推薦目錄”),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司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問:什么是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對其進行推廣有何重要意義?

答:節地技術是指能夠在減少土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方面達到高于社會平均節地水平效果的工程技術,其本質是資本、科技等要素對土地要素的替代。節地模式是人們在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實踐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先進技術、規劃理念、管理手段和政策措施在時空上的優化組合形式,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集合體。

推廣應用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是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緩解土地資源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徑。通過工程設計、線路優化、立體開發、復合利用等創新技術和模式,為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供技術支撐,推動經濟發展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問:國家對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的推廣應用。2008年1月,《國務院關于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提出“要采取先進節地技術、降低路基高度、提高橋隧比例等措施,降低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工程用地和取棄土用地標準”。2015 年4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要求“推廣應用節地技術和模式”。2016 年3 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推進建設用地多功能開發、地上地下立體綜合開發利用,促進空置樓宇、廠房等存量資源再利用”,將“推廣應用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列入“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重大工程”。2021年4 月,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大力推廣節地模式”。2021 年7月,《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首次將“推廣應用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的要求上升到法律層面。

問:第三批推薦目錄的形成過程是怎樣的?

答:自然資源部高度重視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深入研究節約集約用地技術方法體系,支持地方試點探索激勵配套政策,曾于2017 年11月出臺第一批推薦目錄,2020 年1月出臺《軌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節地模式推薦目錄》。

2021年2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下發《關于開展第三批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征集節地技術和模式案例,各地推薦案例124 個。

第三批推薦目錄首次面向全社會廣泛征集,行業協會和企業推薦的案例約占1/4。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司、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圍繞政策導向性、水平先進性、效益顯著性、推廣可行性等要素,評選出23 個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涉及新能源建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等熱點領域,既介紹了具體做法和成效,又凝練了政策創新點,便于各地在推廣應用中借鑒,強化政策協同效應。

問:第三批推薦目錄主要涵蓋哪些內容?

答:第三批推薦目錄包括工業廠房節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節地技術、新能源環保產業節地技術、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模式、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模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節約挖潛模式6 種類型,共23 個典型案例。

關于節地技術,工業廠房節地技術類收錄了“服裝加工企業建設高層工業廠房節地技術”“肉食養殖產業立體養殖、綜合體節地技術”“開發區建設多層標準廠房節地技術”3 個案例,主要是通過工業生產立體布局,建設多層工業廠房;通過立體養殖、不同用地類型集中布置,發揮生產要素集聚的規模效應;鼓勵企業建設多層工業廠房和統籌建設多層標準廠房,整體提升開發區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基礎設施建設節地技術類收錄了“中央墩大懸臂蓋梁節地技術”“高速公路服務區節地模式”“高架橋下建停車庫節地模式”“平原區公路路地和諧共建節地模式”4 個案例,主要是在既有公路上,設置中央墩大懸臂蓋梁,減少舊路、舊橋加寬改造帶來的征拆問題,在設計方案中提高橋梁占比,為城鎮密集區開辟出橋下空間;在公路服務區建設中,建設單側集中式服務區,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建設服務綜合樓和停車場,劃定潮汐車位,減少服務區占地;在高架橋下,建設大型停車樓,解決停車問題,無需新增供地;在新建公路項目中,優化設計方案,對道路進行適當歸并,利用周邊土地整治土方、空心村改造和新農村建設中的棄方等資源,減少耕地取土。

新能源環保產業節地技術類收錄了“預應力構架式鋼管風電塔節地技術”“光伏+節地技術”“全地埋式凈水廠項目節地模式”3 個案例,主要是在風能發電中,采用先進工藝和技術裝備實現高架或深埋,減少對土地占用和對植被的破壞;建設農牧(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充分利用未利用地;將污水處理設備及生產工藝埋藏于地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間。

關于節地模式,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模式收錄了“中央商務區地下空間集成開發建設模式”“舊城區地上地下空間立體改造開發模式”“公交場站地上地下空間綜合改造模式”“利用地下空間建設生態智能糧食倉模式”“學校體育場立體建設模式”5 個案例,主要采取平面節地(向地面集中要密度)和立體開發節地(向地上地下立體空間要高度、深度)相結合,提高土地開發利用強度。立體空間中工作、居住、商業、娛樂、文化和休憩等多功能結合,提升區域整體功能。

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模式收錄了“橋下空間集約開發節地模式”“屋頂上的體育休閑公園節地模式”“古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改造利用模式”3 個案例,主要是對高架橋下、建筑邊角地、軌道交通沿線零星用地的改造利用,完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利用污水處理廠屋頂空間,打造體育休閑公園,實現地上、地表、地下空間分層供應,在不新增用地的情況下,增加公共開放空間。堅持“以保護為主,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在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的前提下,合理改造利用布局散亂、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建筑危舊的存量低效用地,通過集中連片改造,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鎮高質量發展。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節約挖潛模式收錄了“地災廢棄村落遺址改造提升節地模式”“整鎮優化存量農村小微企業用地節地模式”“盤活閑置村落打造旅游綜合體節地模式”“特色田園鄉村發展節地模式”“鄉村振興項目開發建設節地模式”5 個案例,主要是對村莊廢棄遺址建筑進行修葺,在不新增用地的情況下,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對農村散亂低效小微企業用地進行復墾,騰挪出存量用地指標,引導小微企業入園,實現產業集聚發展;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發掘、保護文化旅游資源,打造鄉村振興新業態;將廢舊廠房改建為旅游配套設施,在不新增用地的情況下,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與鄉村振興發展的雙贏。

問:下一步,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工作的重點是什么?

答:一方面,研究促進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應用的政策激勵機制。例如,與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創建工作相結合,調動各方面應用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對于相對成熟的節地技術,將其納入土地使用標準,促進各類建設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對于相對成熟的節地模式,將其納入相關政策文件,不斷完善節約集約用地管理制度。

猜你喜歡
節地集約節約
發揮節地技術模式在用地管理中的先導引領作用推進實現“三個轉化”
節約
節約
節約
基于循環經濟的“綠色”措施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淺談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
集約轉型 小城鎮發展之路
節約及考慮循環經濟的“綠色”措施在施工中的應用
城鎮建設中的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