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一核五帶”區域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
——基于“十三五”時期數據的分析

2022-10-11 10:15王夢嬌
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文旅經濟帶四川省

王夢嬌 嚴 敏 馬 健

(1.四川集雅軒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6;2.四川源聚愛迪眼科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94;3.西南民族大學 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一、四川省“一核五帶”文旅發展布局

在基本布局上,四川省“一核五帶”文旅發展布局充分發揮成都核心區和環成都、川南、川東北、攀西、川西北文旅經濟帶的比較優勢,實現差異化定位,強化區域化協作,大力推動“一核”與“五帶”的協同聯動。一方面,拓展環成都文旅經濟帶、川南文旅經濟帶、川東北文旅經濟帶的城鄉文化和旅游發展新空間;另一方面,推動攀西文旅經濟帶的轉型升級和川西北文旅經濟帶的綠色發展。在此基礎上,重點建設1 個世界旅游名城(成都)、8 個國際旅游城市(樂山、自貢、廣元、攀枝花、宜賓、西昌、閬中、九寨溝縣城)、7 個區域旅游中心城市(瀘州、綿陽、南充、廣安、達州、雅安、松潘縣城)、8 個特色旅游城市(德陽、遂寧、內江、資陽、眉山、巴中、康定、馬爾康)(見圖1)。

圖1 四川省“一核五帶”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示意圖

二、“一核”與“五帶”的文化和旅游發展狀況比較

(一)“一核”與“五帶”的文化發展狀況比較

1.在文化和旅游資源方面,根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程公布的數據,除“一核”外,“五帶”區域內不同市(自治州)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存在較為明顯的不均衡現象(見表1)。

表1 四川省“一核五帶”區域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分布情況

2.在藝術創作方面,“一核”共有33 件文藝作品獲得全省最高規格的綜合性文藝類獎項——第九屆四川省巴蜀文藝獎,“五帶”區域內的市(自治州)共有27 件文藝作品獲獎。從獲獎情況來看,存在藝術創作的極不均衡現象。具體來說,一是“一核”與“五帶”的不均衡?!耙缓恕闭嫉饺~@獎總量的55%,并且在電影(占獲獎總量的80%)、曲藝(占獲獎總量的80%)、文藝評論(全由成都獲得)等藝術門類存在明顯優勢。二是環成都文旅經濟帶與其他“四帶”的不均衡。環成都文旅經濟帶的作品獲獎量占“五帶”區域獲獎總量的44.4%,整個川西北文旅經濟帶僅有1件作品獲獎。三是同區域內不同市(自治州)的不均衡。川東北文旅經濟帶中僅有南充一市獲獎,且獲獎數量(5 件)名列全省所有市(自治州)的第二位。這種不均衡現象極大地影響到藝術創作的相對平衡與良性發展。

3.在公共服務方面,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的《2020 年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情況通報》顯示,四川省以總分82.03 分在全國31 個?。ㄗ灾螀^、直轄市)的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排名中名列第四。在全國的110 個監測城市中,除成都(83.73 分)名列第一外,處于環成都文旅經濟帶的雅安(82.53分)、遂寧(81.09分)、眉山(80.74 分),處于川南文旅經濟帶的自貢(81.55分),處于川東北文旅經濟帶的南充(82.56 分),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上等級文化館名單,全省共有179 個上等級館,其中:一級館113 個、二級館35 個、三級館31 個。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有23 個上等級館(含四川省文化館),且皆為一級館;環成都文旅經濟帶有55 個上等級館,其中一級館有36個;川南文旅經濟帶有30 個上等級館,其中一級館有18 個;川東北文旅經濟帶有38 個上等級館,其中一級館有27 個;攀西文旅經濟帶有10 個上等級館,其中一級館有7 個;川西北文旅經濟帶有23 個上等級館,其中一級館有2 個(見表2)。

表2 四川省“一核五帶”區域的各級文化館分布表

截至“十三五”期末,全省共有公共圖書館207 個,其中:一級館56 個、二級館45 個、三級館42 個、無等級館50 個、未參評館14 個。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有23 個公共圖書館(含四川省圖書館),且皆為一級館;環成都文旅經濟帶有55 個公共圖書館,其中:一級館15 個、二級館16 個、三級館21 個;川南文旅經濟帶有33 個公共圖書館,其中:一級館5 個、二級館7 個、三級館11 個;川東北文旅經濟帶有39 個公共圖書館,其中:一級館11 個、二級館17 個、三級館4個;攀西文旅經濟帶有24 個公共圖書館,其中:一級館2 個、二級館3 個、三級館1 個;川西北文旅經濟帶有33 個公共圖書館,其中:二級館2個、三級館5 個(見表3)。

表3 四川省“一核五帶”區域的各級公共圖書館分布表

截至“十三五”期末,全省共有登記備案的博物館292 個,其中: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有121 個、環成都文旅經濟帶有61 個、川南文旅經濟帶有38 個、川東北文旅經濟帶有44 個、攀西文旅經濟帶有11 個、川西北文旅經濟帶有17個(見表4)。

表4 四川省“一核五帶”區域的博物館分布表

表4(續)

4.在園區基地方面,截至“十三五”期末,全省共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16 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70 個(見表5)。從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的分布情況來看,高度集中于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和環成都文旅經濟帶(占全省總數的52.8%)。其中,成都的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數量又占全省總數的38.4%。

表5 四川省“一核五帶”區域的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分布表

表5(續)

從文化經濟指標來看,一方面,作為“一核”的成都采用的是文化創意產業概念及其自成一家的統計口徑;另一方面,作為“五帶”組成部分的不少市(自治州)還存在對文化產業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和數據缺失等問題。因此,就目前的文化經濟統計情況而言,還很難進行比較準確的橫向比較。

(二)“一核”與“五帶”的旅游發展狀況比較

1.從天府旅游名縣的分布情況來看,在已命名的前三批天府旅游名縣中,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有6 個、環成都文旅經濟帶有8 個、川東北文旅經濟帶有7 個、川西北文旅經濟帶有5 個、川南文旅經濟帶有3 個、攀西文旅經濟帶有2 個(見圖2)。

在已經規定的國家和國際層面,以及相關行業的技術標準上,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為達到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標準要求,進行有效的針對性管理。

圖2 四川省“一核五帶”區域的天府旅游名縣分布情況

2.在旅游景區方面,截至“十三五”期末,全省共有5A 級旅游景區15 個,4A 級旅游景區323個,3A 級旅游景區372 個(見表6)。從3A 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的分布情況來看,環成都文旅經濟帶(占全省總數的22.4%)、川東北文旅經濟帶(占全省總數的22.4%)、川西北文旅經濟帶(占全省總數的19.7%)、川南文旅經濟帶(占全省總數的15.5%)的旅游景區資源較為豐富。從5A 級旅游景區的分布情況來看,川東北文旅經濟帶(占全省總數的33.3%)、川西北文旅經濟帶(占全省總數的33.3%)、環成都文旅經濟帶(占全省總數的26.7%)囊括了全省的絕大多數5A 級旅游景區資源。

表6 四川省“一核五帶”區域的3A 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分布表

全省共有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創建單位3 個,四川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5 個;共有國家工業遺產旅游基地1 個,四川省工業旅游示范基地15 個;共有四川省科技旅游示范基地10 個(見表7)。從特色旅游示范園區(基地)的分布情況來看,雖然也呈現出高度集中于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和環成都文旅經濟帶的特點(占全省總數的64.7%),但環成都文旅經濟帶(占全省總數的44.1%)的優勢要遠大于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占全省總數的20.6%)。

表7 四川省“一核五帶”區域的特色旅游示范園區(基地)分布表

3.從旅游經濟指標來看,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的星級飯店數從2016 年的113 個減少至2019年的87 個,入境游客人次從2016 年的268.17 萬人次增至2019 年的381.43 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從2016 年的149544.54 萬美元增至2019 年的194588.75 萬美元,國內游客人次從2016 年的19756.48 萬人次增至2019 年的27643.07 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從2016 年的2425.58 億元增至2019年的4551.34 億元。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入境游客人次銳減至23.31 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銳減至4426.40 萬美元。與此同時,2020年的國內游客人次已恢復至上年同期的73.8%;國內旅游收入也達到3002.13 億元,恢復至上年同期的66.0%(見表8)。

表8 “十三五”時期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的旅游業發展情況

表8(續)

環成都文旅經濟帶的星級飯店數從2016 年的126 個減少至2019 年的101 個,入境游客人次從2016 年的25.00 萬人次增至2019 年的29.11 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從2016 年的5406.00 萬美元增至2019 年的6699.20 萬美元,國內游客人次從2016 年的23467.00 萬人次增至2019 年的37650.33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從2016 年的2187.00 億元增至2019 年的3872.82 億元。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 年的入境游客人次銳減至1.07 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銳減至196.51 萬美元。與此同時,2020 年的國內游客人次已恢復至上年同期的85.48%;國內旅游收入也達到3301.80 億元,恢復至上年同期的85.26%(見表9)。

表9 “十三五”時期環成都文旅經濟帶的旅游業發展情況

川南文旅經濟帶的星級飯店數從2016 年的52個減少至2019 年的47 個,入境游客人次從2016年的0.78 萬人次增至2019 年的0.70 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從2016 年的228.64 萬美元增至2019 年的229.47 萬美元,國內游客人次從2016年的14384.83 萬人次增至2019 年的22825.05 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從2016 年的1251.08 億元增至2019 年的2225.07 億元。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 年的入境游客人次銳減至0.08 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銳減至14.75 萬美元。與此同時,2020 年的國內游客人次已恢復至上年同期的75.44%,國內旅游收入也達到1632.34 億元,恢復至上年同期的73.36%(見表10)。

表10 “十三五”時期川南文旅經濟帶的旅游業發展情況

川東北文旅經濟帶的星級飯店數從2016 年的74 個減少至2019 年的62 個,入境游客人次從2016 年的1.23 萬人次增至2019 年的1.93 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從2016 年的370.69 萬美元增至2019 年的530.76 萬美元,國內游客人次從2016年的15563.62 萬人次增至2019 年的24984.83 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從2016 年的1248.23 億元增至2019 年的2340.79 億元。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 年的入境游客人次銳減至0.08 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銳減至16.37 萬美元。與此同時,2020 年的國內游客人次已恢復至上年同期的89.62%;國內旅游收入也達到2111.12 億元,恢復至上年同期的90.19%(見表11)。

表11 “十三五”時期川東北文旅經濟帶的旅游業發展情況

攀西文旅經濟帶的星級飯店數從2016 年的38個增至2019 年的40 個,入境游客人次從2016 年的0.24 萬人次增至2019 年的0.73 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從2016 年的64.38 萬美元增至2019年的152.99 萬美元,國內游客人次從2016 年的6143.68 萬人次增至2019 年的7838.78 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從2016 年的544.20 億元增至2019 年的946.07 億元。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 年的入境游客人次銳減至0.03 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銳減至13.13 萬美元。與此同時,2020 年的國內游客人次已恢復至上年同期的64.88%;國內旅游收入也達到588.98 億元,恢復至上年同期的62.26%(見表12)。

表12 “十三五”時期攀西文旅經濟帶的旅游業發展情況

川西北文旅經濟帶的星級飯店數從2016 年的24 個減少至2019 年的23 個。受2017 年8 月8 日九寨溝縣地震的影響,入境游客人次從2016 年的13.65 萬人次減少至2019 年的0.89 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從2016 年的2553.29 萬美元減少至2019 年的178.15 萬美元。相比之下,此次地震對國內游客的影響不大。國內游客人次從2016 年的5040.88 萬人次增至2019 年的6441.74 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從2016 年的441.74 億元增至2019 年的589.02 億元。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 年的入境游客人次銳減至0.05 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銳減至11.90 萬美元。與此同時,2020 年的國內游客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4.09%;國內旅游收入也達到637.12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17%(見表13)。

表13 “十三五”時期川西北文旅經濟帶的旅游業發展情況

三、結語

事實上,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提出的“一核”引領、“五帶”協同的文化和旅游發展布局,正是在深刻意識到不同區域之間文化和旅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后作出的重大文旅發展戰略部署。在“一核五帶”區域的文化發展方面,除資源稟賦外,其他方面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成都對省內外優秀文化人才的強大虹吸效應造成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五帶”內的各市(自治州)不能有所作為。從環成都文旅經濟帶的樂山、川南文旅經濟帶的宜賓、川東北文旅經濟帶的南充的文化發展經驗和文化建設成績來看,通過深挖特色文化資源、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做強特色文化產業、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這些區域的文化發展同樣可以大有作為。在“一核五帶”區域的旅游發展方面,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的“三城三都”建設,以及在旅游集散、旅游購物、離境退稅等方面不斷提升的便捷服務,將進一步在整體上增強四川的旅游吸引力和文旅供給力,從而有效發揮成都對全省文旅發展的戰略引領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環成都文旅經濟帶的古蜀文明和大熊貓文化等文旅資源、川南文旅經濟帶的長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文旅資源、川東北文旅經濟帶的巴文化和蜀道文化等文旅資源、攀西文旅經濟帶的彝文化和“三線”文化等文旅資源,以及川西北文旅經濟帶的藏羌民族文化和長征文化等文旅資源,都是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同頻共振的四川文旅錯位協同聯動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和有力支撐。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國家層面和多數地區都使用“文化產業”概念,但北京、杭州、成都等地長期使用各具特色、口徑不一的“文化創意產業”概念。早在2018 年5 月,國家統計局、中共中央宣傳部就明確要求:“從國家文化產業統計角度,各地區要堅持以文化屬性定位定向,繼續統一使用文化產業概念,不宜簡單以新概念代替文化產業概念、自行擴大統計口徑?!贝撕蟛痪?,北京市統計局就要求,自2018 年1—7 月起的數據發布要按照國家統計局《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開展文化產業統計監測和數據發布工作,發布內容由原“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情況”調整為“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情況”。為嚴格執行國家統計標準,規范使用文化產業概念,便于地區間的數據比較,建議成都不再使用文化創意產業或文創產業概念,而是統一使用文化產業概念進行統計監測和數據發布工作。

猜你喜歡
文旅經濟帶四川省
速讀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
深度拓寬文旅融合邊界
云南出臺13條措施支持文旅行業
冰雪文旅乘風起
文旅地產或將逆風飛揚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1號)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報流程簡圖
珠江—西江經濟帶戰略背景下南寧市沿江經濟帶建設的思考
長江經濟帶主要城市經濟數據排行榜
長江經濟帶發展要靠城市群帶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