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中無人蜂群作戰發展現狀及對抗策略研究

2022-10-12 05:22梁延峰李建營趙艷艷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 2022年8期
關鍵詞:蜂群協同試驗

張 博, 梁延峰, 李建營, 趙 然, 趙艷艷

(1.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 北京 100041; 2. 中國人民解放軍93128部隊, 北京 100000)

0 引 言

無人“蜂群”以數量多、智能化為主要特點,可以通過智能協同的密集飽和攻擊對敵方進行打擊,這使其成為戰場上的一種主要威脅。

各國已圍繞蜂群作戰展開激烈競爭,相繼開展大量戰法演練試驗,美國開展進攻性使能戰術項目設想利用無人機、無人車組成的蜂群在復雜城市環境中完成作戰任務,驗證蜂群戰術的可行性。俄羅斯在真實作戰背景下開展有人機和無人機組成的蜂群進行戰術演練。

蜂群作戰取得了一定的實戰戰果。2020年阿塞拜疆在納卡地區爆發的軍事沖突中運用無人機蜂群對亞美尼亞地面部隊發動攻擊,攜帶武器載荷的無人機蜂群摧毀了大量敵方的坦克、武裝車輛、防空導彈系統,左右了戰場局勢。2021年以色列在和哈馬斯沖突當中,利用無人機蜂群在邊境附近的城市作戰環境中實行偵察打擊任務,摧毀了哈馬斯數十個武裝目標。導致敵方進行的突擊隊滲透、伏擊和狙擊手戰術遭到失敗。

在未來戰爭當中,蜂群將承擔更加重要的角色,為充分獲取“蜂群”帶來的作戰紅利及抵消其帶來的威脅,梳理其發展現狀,研究蜂群作戰關鍵技術手段,構建可行的對抗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1 概 述

1.1 蜂群概念

蜂群的概念來源于自然界。魚、鳥、蜜蜂、螞蟻等生物個體結構特別簡單,但在群體行為中,時常通過個體之間豐富的信息交流,排列成一定的隊形,以形成整體優勢來幫助它們完成較為復雜的任務,表現出明顯的智能行為。這種通過個體間的交互以及個體與外界環境的交互,能展現出來一種集體行為稱為蜂群行為。

蜂群作戰是指將大量能力近似的單體平臺構成蜂群體系,通過規則簡單的相互間自主協同,融合成一個信息共享、功能互補、戰術協同的作戰群體,可以使整個體系像一個平臺一樣,以更高的性能遂行各種作戰任務。蜂群作戰具有去中心化、抗毀性、低成本、能力分散性等特點,具備形成非對稱新質作戰能力的潛力。

1.2 概念演進

美國最早意識到“蜂群”作戰模式的巨大優勢,提出了無人機蜂群作戰概念,在無人機蜂群作戰理論體系構想、關鍵技術突破、作戰樣式研究、能力演示驗證等多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20世紀初,DARPA率先啟動了無人機“蜂群”空中戰役研究計劃。2014年,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在《戰場機器人Ⅱ:即將到來的“蜂群”》報告中,首次系統提出無人系統“蜂群”戰術[1]。2015年,美國防部提出第三次抵消戰略,美國防部將無人機“蜂群”作為其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至此無人機“蜂群”作戰概念被官方正式提出。2015年,美空軍發布《空軍未來作戰概念》戰略文件,對美空軍2035年目標進行戰略規劃,提出了無人機蜂群協同高超聲速導彈的作戰設想。2016年,美國空軍發布了《2016-2036小型無人機系統發展計劃》,提出在未來10~20年實現“蜂群”作戰概念目標?!胺淙骸卑l展脈絡如圖1所示。

圖1 “蜂群”發展脈絡

近年來,隨著美國對無人機“蜂群”研究的推進,蜂群無人機速度越來越快、外形趨于流線化設計、武器載荷能力不斷增強,無人機與導彈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受無人機“蜂群”作戰啟發,智能彈群作戰以其特有的優勢成為美國當前蜂群作戰發展的重點。借助其無人機蜂群作戰技術成果,美國智能彈群的研究的先進性和理論的前瞻性同樣處于領先水平。

2016年,美國防部對外發布了《武器技術利益共同體》,明確將“對抗一體化防空系統”列為美軍防御性作戰任務之一。2017年,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發布廣泛機構公告(BAA-AFRL-WK-2017-0002-01),開展“灰狼”導彈技術演示驗證項目。2019年11月,美空軍裝備司令部將“金帳汗國”智能彈群項目列為首批“先鋒項目”,該項目作為“大幅改變空軍作戰樣式和空中力量運用方式”的項目,將獲得優先發展。2019年,美空軍發布《2030科技戰略》,提出推動無人機群和智能導彈的發展。新制“蜂群”概念不再單指無人機蜂群,也同樣可以是智能彈群。

1.3 蜂群特點及典型作戰樣式

(1)功能分布,智能協同

“蜂群”具有規?;?、分布式、智能化等基本特征。大規模小型蜂群平臺分布承載多個任務功能子系統,借助蜂群通信網絡智能協同,從而實現傳統的在大型平臺上高度集成的任務功能。

(2)去中心化,自愈抗毀

“蜂群”具有去中心化、自組織性等特征。蜂群的去中心化特性可避免系統由于單個的節點失能、受損而導致的全系統崩潰,規避了整個系統對某個單一節點的依賴性;當蜂群中的某個或某些節點失能或受損時,蜂群的自組織特性可依據應用環境進行自調整,為系統提供自愈能力以完成既定任務。

(3)成本低廉,高效費比

組成“蜂群”的個體平臺與有人機相比由于不需要考慮作戰人員安全,減少了各種生命維持系統成本,不需要考慮平臺損壞,減少了換機成本。蜂群平臺個體結構簡單,采用小型化、低成本設計,隨著制造工藝的提高,研發和制造成本持續降低。蜂群化系統在敵我對抗交換成本方面提供巨大優勢。敵方應對大量的低成本蜂群個體需要消耗數十上百倍的價值的導彈、火炮來進行防御。

“蜂群”作戰借助其低成本、規?;瘍瀯?,遵循“以數量取勝”原則,具備信息獲取、預警及通信中繼、奪取戰場電磁權、目標指引、戰場運輸、攻擊及支援等戰場應用特點。其中,對敵開展飽和攻擊是其致勝法寶。由無人機、導彈組成的“蜂群”通過攜帶不同的任務載荷組建誘餌群、偵察群、干擾群、打擊群等功能群。根據作戰任務具體要求,靈活組合各功能群,多層次、分波次開展作戰任務,力求提高作戰任務的成功率與作戰效益最大化[2]。

“蜂群”典型的作戰樣式與流程如下:作戰“蜂群”從多個陸基、?;?、空基大型有人或無人平臺發射,各作戰“蜂群”分布飛行滲入敵防區范圍后按任務規劃組成新的功能群。誘餌群通過欺騙、誘導敵防空系統雷達及防空導彈等工作。偵察群借機對敵防空系統,如敵方指揮與控制設備、雷達陣地、地對空導彈發射器等,進行偵察,定位其部署位置,識別其信號特征,掌握其使用方式及運用規律。干擾群基于偵查信息干擾、阻塞、壓制敵方防空雷達,構建空中通道。打擊群利用攜帶打擊載荷跟進對敵防空系統進行打擊。偵察群對作戰結果進行評估后“蜂群”智能開展進一步行動規劃?!胺淙骸边€可掩護、指引后方大型高價值空中作戰平臺遂行偵察、突防和打擊等作戰任務,降低人員、財務損失,提高任務的成功率。

2 蜂群作戰研究現狀

2.1 “山鶉”(Perdix)

“山鶉”項目旨在利用現有軍事、商業技術開發微型無人機蜂群,盡快形成戰斗力,投入實戰,執行蜂群任務?!吧靳嚒睙o人機能夠承受戰斗機發射器發射時的強大彈射力,并在渦流中保持正確的飛行方向。項目第一階段,空中發射試驗,2014年首次利用F-16戰斗機發射“山鶉”無人機試驗。第二階段,空中發射與編隊試驗,2015年驗證了無人機在空中相互通信并自主組成集群編隊的能力。第三階段,集群驗證,2017年采用3架F/A-18戰斗機釋放出103架“山鶉”無人機,根據任務要求一起協作控制、導航,聚集、解散。未來計劃,開展集成各種任務載荷的試驗[3]?!吧靳嚒表椖课⑿蜔o人機及項目試驗如圖 2所示。

表1 “山鶉”項目無人機技術指標

圖2 “山鶉”項目微型無人機及項目試驗

從“山鶉”無人機的技術指標分析,此種微小無人機平臺能力弱,攜帶載荷能力較弱,打擊能力不強,更加適于執行蜂群情報監視偵察、襲擾等作戰任務。該項目驗證了蜂群投放、組網、編隊飛行、智能協同等蜂群智能技術。

2.2 “小精靈”(Gremlins)

“小精靈”項目旨在研究一款低成本的無人機,配備多種不同載荷,從敵防區外的大型平臺發射,在有人作戰飛機的前方深入高威脅地區以“蜂群”方式執行情報監視偵察、電子攻防等任務,并通過“小精靈”之間的中繼通信將數據傳遞給后方或者戰區內的F-35打擊編隊。項目第一階段,論證工作,2016年開展方案初步設計和可行性研究。第二階段,回收系統設計,2017年提高技術成熟度并開展詳細設計和相關試驗。第三階段,演示驗證試驗,2019年完成首次飛行,2020年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演示驗證試驗?!靶【`”無人機(X-61A驗證平臺)及項目試驗如圖3所示,技術指標如表2所示。未來計劃,由于其作戰潛力較大,或將開展第四階段試驗。進一步研究空中回收[4]。

表2 “小精靈”無人機(X-61A驗證平臺)技術指標

圖3 “小精靈”無人機(X-61A驗證平臺)及項目試驗

目前采用的無人機平臺是X-61A,作為驗證平臺還不具備自主任務飛行能力,需由控制員在母機或者地面遙控操作。今后的實用型號將實現智能網絡化蜂群自主作戰能力,搭載電子戰套件、動能彈或小直徑彈藥等不同載荷全方位壓制敵方防空系統?!靶【`”無人機具有速度快、航程遠、可回收、低成本的特點,飛行性能與巡航導彈相似,可以直接裝載戰斗部對敵方進行火力打擊,也可作為巡航導彈打擊前的誘餌攻擊,消耗敵方防空防導資源。

2.3 “低成本無人機蜂群技術”(LOCUST)

“低成本無人機蜂群技術”項目旨在發展了一型多管發射裝置,可在陸地或艦艇甲板上以每秒一架的速度發射上百架管射小型無人機。這些小型無人機可在特定區域通過自適應組網及自治協調一起執行掩護或巡邏任務,也可發展為武器實施對地攻擊。項目中采用“郊狼”(Coyote)型無人機為主要驗證工具。項目第一階段,發射試驗,2015年開展“郊狼”無人機發射試驗,執行不同任務,攜載多種載荷。第二階段,編隊飛行試驗,2016年,在陸上完成30 s內發射30架“郊狼”小型無人機的試驗,驗證了其編隊飛行、協同機動和隊形變換能力。第三階段,反無人機預部署試驗,2019年開展了“郊狼”第2批次無人機與Ku波段射頻系統的反無人機預部署試驗,驗證了“郊狼”蜂群對空中目標無人機的打擊能力?!敖祭恰睙o人機及項目試驗如圖4所示,技術指標如表3所示。未來計劃,2021年美國防部宣布,“郊狼”第3批次無人機自主性模塊已轉化到了美空軍研究實驗室“先鋒”計劃中的“金帳汗國”項目[5]。

圖4 “郊狼”無人機及項目試驗

表3 “郊狼”無人機的技術指標

“郊狼”無人機的性能與巡飛彈相似,表4對比了“郊狼”無人機與“彈簧刀”巡飛彈,可以發現“郊狼”無人機的性能介于“彈簧刀”300和“彈簧刀”600之間,完全具備巡飛彈的打擊能力。由于其低成本、靈活布放等特性,可廣泛應用于戰場快速、機動部署,組成作戰無人機“蜂群”,干擾、打擊戰斗機、無人機蜂群、彈群等敵方空中作戰力量。

表4 “郊狼”無人機與“彈簧刀”巡飛彈的技術指標對比

2.4 “灰狼”(AFRL)

美國防部開展“灰狼”項目研究,旨在設計研發低成本、網絡化協同的亞聲速空地導彈樣彈?!盎依恰睂棾蓴y帶戰斗部之外,還可以加載電子攻擊、情報、監視和偵察等有效載荷,作為一次性監視與偵察工具或執行電子戰任務。2018年,完成概念首飛工作。2019年,美國空軍表示因“領域需求不足”,計劃2020年后暫?!盎依恰庇媱?,并將項目資金以及彈藥網絡化協同打擊技術的驗證工作全盤轉移至“金帳汗國”項目。為完成項目第一階段的剩余工作,2020年7月使用F-16C戰斗機完成了灰狼導彈的新一輪試驗,對“灰狼”導彈對地面和空中目標干擾的穩定性進行了測試[6]?!盎依恰睂椉绊椖吭囼炄鐖D5所示。

圖5 “灰狼”導彈及項目試驗

2.5 “金帳汗國”(GOLDEN HORDE)

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金帳汗國”合作式彈群項目,旨在使多型武器之間能夠共享數據,實現實時交互與自主協同作戰,以提升美軍空射導彈等武器的作戰效能。該項目融入了“郊狼”項目的網絡自主協同技術成果,在初始階段以對現有庫存武器進行改進,并進行演示試驗為主要研究內容。2020年12月,進行首次飛行演示試驗,F-16掛載4枚合作式小直徑炸彈彈藥并投放了其中2枚,2枚彈藥未能成功擊中目標。2021年2月,第二次飛行演示試驗。F-16掛載投放4枚彈藥,建立通信連接、分配任務,完成對4個目標的同步打擊。2021年5月,該項目成功完成了前階段最后一次飛行演示試驗。兩架F-16戰斗機同時發射了6枚合作式小直徑炸彈彈藥,并在發射后迅速建立起了彼此間的通信鏈接。利用地面站向飛行中的彈藥群發送更新后的打擊目標,實現了對新的高優先級目標的打擊。項目選擇了GBU-39和ADM-160分別研制合作式小直徑炸彈和合作式微型空射誘餌彈[7]?!敖饚ず箛表椖繉椉绊椖吭囼炄鐖D6所示,技術指標如表5所示。

表5 “金帳汗國”項目導彈的技術指標

圖6 “金帳汗國”項目導彈及項目試驗

未來利用導彈之間,或導彈與其他武器之間等的網絡化自主協同將有望成為美軍未來導彈協同作戰的新模式??衫镁邆浞摧椛淠芰Φ闹悄軓椚鹤鳛榧倌繕耸箶撤降谋O控雷達達到飽和,或利用具備火力打擊能力的智能彈群直接破壞敵方防空火力,再由遠距離巡航導彈實施對敵于防區內高價值目標的精確打擊,從而可使美軍通過不同類型精確制導武器的多種組合,進行多層次協同作戰,對敵方防御系統造成極大威脅。隨著相關項目的進一步發展和技術的不斷成熟,智能彈群的協同作戰能力將更加自主化、智能化,和深入論證的戰術戰法有機結合在一起,將全面顛覆未來作戰模式。

2.6 發展趨勢

(1)無人機“蜂群”與智能彈群“蜂群”融合發展

無人機“蜂群”與智能彈群“蜂群”呈現出相互促進、融合發展態勢?!胺淙骸睙o人機與“蜂群”導彈之間的界限漸弱,美軍近年來開展的 “郊狼”、“小精靈”等多個無人機蜂群項目,用于組成“蜂群”的中小型無人機在氣動外形、機動性能等方面都與導彈十分相近,無人機“蜂群”可以通過搭載戰斗部實現同彈群相當的大規?;鹆Υ驌羧蝿?。同時,“金帳汗國”智能彈群項目引入了“郊狼”項目的網絡自主協同技術成果。這也印證了無人機“蜂群”與智能彈群正在不斷的融合發展中。

(2)“蜂群”快速、實用化(低成本)發展

分析美國“山鶉”、“小精靈”、“低成本無人機蜂群技術”、“灰狼”、“金帳汗國”項目內容以及轉化過程,不僅揭示了美國加快發展蜂群作戰技術的決心,還展示了其在實現低成本、智能化作戰道路上,謀求快速、實用地(低成本)擁有多型無人機、智能導彈,擴大“蜂群”作戰高效費比能力優勢的企圖。

(3)異構“蜂群”協同作戰

當前“蜂群”項目本質上依然都是技術演示驗證項目,是規模較小、異構平臺種類有限的作戰力量集群。未來作戰定是集無人機、智能導彈為一體的大規模、多型異構平臺,以作戰任務為牽引、按需組合、靈活執行各類任務的新制“蜂群”協同作戰,而無人機蜂群和智能彈群組成新制“蜂群”的自主協同作戰,可使兩種武器優勢互補、分工協作,最大限度發揮“蜂群”作戰體系效能,這將是未來裝備、技術與應用發展的重要方向。

3 蜂群作戰關鍵技術分析

3.1 蜂群作戰技術體系

“蜂群”作戰技術主要分為群體智能類技術、協同交互類技術、單體智能類技術、支撐類技術四部分。

(1)群體智能類技術

群體智能類技術是“蜂群”作戰的大腦,以群體智能涌現能力為核心主要實現蜂群作戰任務的頂層規劃智能策略生成、編隊協同控制與任務規劃。蜂群系統采用開放式、分布式、網絡化的組織架構整合系統內無人機資源和能力協同執行任務?!胺淙骸钡闹悄懿呗陨墒谷后w內部無人機、導彈之間的拓撲關系及角色可根據任務需求與戰場環境變化進行自適應調整。編隊協同控制與任務規劃與戰場智能任務分配實現蜂群自主的進行分布式決策、航跡規劃與協調、編隊飛行與控制。采用分布式協同控制結構,根據復雜的戰場實時態勢,在給定的約束條件下,將復雜問題拆分為子問題。蜂群個體之間通過協商合作的方式,借助動態分布式約束優化等核心算法,協同完成子問題的求解,動態規劃群體內部每一個體的作戰任務和飛行航線等,從而實現編隊的協同控制。其難點是多個體之間的任務分配和沖突檢測、空間和時間的協同以及智能任務規劃、分配的實時性和高效性要求[8]。

(2)協同交互類技術

協同交互類技術主要實現蜂群的動態自組織通信、分布式感知與處理、協同偵察與融合、協同干擾與打擊。在所有關鍵技術中,協同交互類技術是實現蜂群復雜協同動作的信息基礎,其中動態自組網通信、分布式協同感知與處理技術是蜂群之間能夠互聯互通、態勢共享、協同工作的核心。蜂群個體間的動態自組織通信是實時共享信息、高效協同的前提條件,是無人機執行蜂群作戰的關鍵,通過通信協議設計技術實現蜂群動態自組織通信,實現對通信資源的有效調度和管理。在蜂群飛行過程中,當受到敵方的攻擊使得某些蜂群個體失效或有新的蜂群平臺加入時,通信網絡系統能夠實現快速重構,使網絡狀態具有極強的動態自組織特性。分布式協同感知與處理技術主要任務是利用蜂群分布在其中不同位置個體實現目標信息的協同獲取、協同認知識別、攻防態勢信息的共享以及協同定位,需要根據高動態自組織通信網絡的特點,選擇適當的分布式感知與認知技術[8]。協同定位基于蜂群動態自組織網絡的相應鏈路、路由參數以及蜂群平臺傳感器信息等參數,實現蜂群個體間高精度相對速度與距離測量,并在此基礎上采取綜合信息融合和定位算法進一步實現對目標的協同定位,獲得目標的高精度定位信息。多源信息的實時融合、相對位置信息的修正和高動態信息的分發共享是該技術難點。

(3)單體智能類技術

單體智能類技術主要實現無人機、導彈單體平臺精確的飛行控制及任務實施,主要包括自主控制與導航技術、微系統高度集成技術等。自主控制技術是使蜂群平臺精確的完成平臺起飛、飛行、執行任務和降落的技術核心,主要通過空氣動力學技術、飛行動力學技術、飛行控制與導航技術等實現。其難點是個體平臺的動態飛行控制與避碰、避障,對控制的實時性、空間精度和時間精度的要求都較高。蜂群單體平臺主要基于超聲波避障、紅外避障、視覺避障、激光避障等技術解決任務過程中的避障需求。微系統高度集成技術通過多任務載荷集成使無人機、導彈平臺具備通信、定位、跟蹤和執行探測、干擾和打擊等能力。其難點是有效空間高度集成設計和能源綜合利用。小型化蜂群單體平臺需要在功率、體積、重量嚴重受限的條件下集成多功能的載荷需要通過“微型化多功能載荷終端集成技術”來突破這一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微型化模塊技術、嵌入式軟件無線電信號處理技術、網絡協議處理技術以及低功耗高效率電源變換技術等。

(4)支撐類技術

支撐類技術主要實現無人機快速發射與回收,保障蜂群在任務空域有足夠的滯空時間執行任務,其關鍵是在短時間內將大量“蜂群”個體投放、發射到空中協同執行戰場任務,任務執行完畢,對幸存個體進行回收再利用。蜂群發射通常采用地面彈射發射技術通過蜂巢發射車發射或采用旋轉拋射技術通過空中蜂巢布放艙發射。蜂群回收可通過撞網回收技術、空中機動平臺回收技術等實現,當前,蜂群回收難度大,效率低。

3.2 蜂群作戰技術弱項

當前對“蜂群”作戰技術研究具備一定水平,但仍存在運載投送隱蔽性差、網絡穩定性與抗毀性弱、個體單元能力不足、群體作戰智能有限等諸多技術短板弱項,這些技術弱項同樣也正是反“蜂群”作戰切入點,受到攻防雙方共同關注研究。

(1)運載投送隱蔽性差

蜂群最主要的缺點是航程短,無法依靠自身進行遠距離飛行攻擊。目前蜂群最遠的攻擊距離通常為幾十至幾百千米,這種天然的短板限制了“蜂群”的遠距離作戰能力,只能依靠大型戰斗機、轟炸機、艦船等蜂群運載、投放平臺抵近敵防區進行投放,存在早期暴露的風險,易被雷達等監測設備捕捉到其軌跡,受到敵方火力打擊攔阻而消滅整個作戰蜂群。

(2)網絡穩定性與抗毀性弱

“蜂群”核心優勢是蜂群智能和協同作戰,蜂群智能依靠的是蜂群內各單元的情報共享,協同作戰依靠的是蜂群與其他作戰單元的數據通信,這就導致蜂群嚴重依賴通信網絡。蜂群節點數量眾多、載荷類型豐富、機體構型多樣,機間通信易飽和,極易出現局部通信擁堵,導致自身系統不穩定。與此同時,若網絡被干擾攻擊導致通信中斷,蜂群的作戰效能將大幅降級。部分無人機飛行嚴重依賴衛星和地面站的輔助,一旦缺少這些輔助,此類無人機將毫無用武之地[9]。

(3)個體單元能力不足

蜂群的另一優勢是成本低廉,但這也直接導致了組成蜂群的個體單元自身能力不足,平臺能力與大型戰斗機和高價值巡航導彈存在差距。蜂群主要依靠群體協同彌補各單元能力的不足,形成整體作戰能力。受低成本、輕量化和小型化的限制,平臺的機動性、續航能力和承載能力較差。受體積、重量及功耗的限制,各類載荷性能須折衷設計,致使能力低下。與此同時,蜂群個體的自身防護能力也有限,抗干擾能力弱,容易被激光、高能微波武器攻擊破壞。

(4)群體作戰智能有限

從目前群體智能技術水平看,“蜂群”目前只能承擔簡單作戰任務,不具備自主化作戰能力。蜂群需要依靠整個體系進行作戰,當前對群體智能策略生成、作戰編隊協同控制與任務規劃、戰場智能任務分配大部分研究仍處于理論分析及仿真推演階段,無法做到全自主作戰,需依賴遠程人為控制和測控系統。且大多策略、規劃基于特定戰場環境、特定場景、特定需求為前提,無法充分滿足復雜的“蜂群”系統在實戰環境下動態智能控制的要求。

4 反蜂群作戰策略

近年來,世界各國開展反無人機、反導技術研究,相繼推出了多種反無人機、反導裝備、系統,可實現對敵方入侵無人機、導彈等目標的探測與打擊。但現有反制系統還往往是針對小規模入侵單體平臺的傳統防空體系的延續,無法應對由無人機“蜂群”、智能導彈“蜂群”組成的新制“蜂群”大規模、智能化、分布立體攻擊的特征。

(1)構建反蜂群作戰體系

針對新制“蜂群”作戰特點以及作戰技術弱項,建立反新制“蜂群”裝備體系,綜合利用多種探測、識別、跟蹤、攔截、打擊裝備形成對“蜂群”作戰系統的聯合對抗能力,將多型反“蜂群”系統聯接成為一個有效的網絡,形成針對不同空間域、時間域的多層次防御體系,對“蜂群”實施多波次、多層次的立體化探測、處置,盡遠、盡早、盡全的消滅敵方“蜂群”。

(2)綜合運用軟硬結合的反蜂群手段

針對“蜂群”運載投送隱蔽性差的缺點,利用遠程巡航導彈等火力殺傷武器對部署無人機的陸基、?;?、空基運載投送平臺實施遠距離打擊、攔截、消滅,力爭搗毀蜂巢,使其難以實現作戰意圖;針對“蜂群”網絡穩定性與抗毀性弱的缺點,利用電子干擾及導航欺騙設備實施針對性的電磁干擾、壓制及欺騙,擾亂或切斷“蜂群”導航、個體之間及與控制中心的通信鏈路?;蛳蚍淙嚎刂葡到y注入控制指令或病毒,進而俘獲“蜂群”或使其自毀;針對“蜂群”個體單元防護能力不足的缺點,運用激光、高功率微波等定向能武器、近程彈道導彈、火炮等防空力量,對“蜂群”進行直接打擊、摧毀。針對“蜂群”群體作戰智能有限的缺點,可集中火力對蜂群系統的關鍵控制節點實施硬摧毀。集中高性能巡航導彈、高性能空中戰機等遠程突擊力量,攻擊其地面控制站或空中指揮飛機等控制節點。

(3)發展蜂群對戰反蜂群技術

用蜂群來對抗蜂群將是未來反蜂群作戰的關鍵手段,研究蜂群對戰技術,開發蜂群對戰戰術與戰法,研制及態勢感知、壓制干擾、攔截打擊功能為一體的多用對戰蜂群平臺。在實戰中,發揮對戰蜂群集群作戰的優勢,態勢感知型對戰蜂群前出偵察,配合預警飛機、預警雷達、無線電監測等新型蜂群偵察設備實施對敵方蜂群的遠距離探測及精確識別。壓制干擾、攔截打擊型對戰蜂群實施空中電磁對抗、自殺式攔截及打擊等行動。

5 結 語

未來隨著蜂群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和“蜂群”戰法運用日趨成熟,必然顛覆現有空中戰場的作戰模式,無人機蜂群和智能彈群組成新制“蜂群”的自主協同作戰,將是未來“蜂群”作戰的重點發展方向。深入研究蜂群作戰以及反蜂群作戰的關鍵技術手段,對促進無人化裝備研發與反制措施、占領未來空中無人戰爭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蜂群協同試驗
創造力的“陰暗面”與“創新—保新”的協同論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向縱深推進
京津冀協同發展
CS95
i6
馭勝S330
蜂群春管效果佳
蟄伏為王
1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