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素養的實證研究

2022-10-13 13:22王蕊莉常亞娜王曉燕鐘友兵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 2022年8期
關鍵詞:信息安全網絡安全院校

◆王蕊莉 常亞娜 王曉燕 鐘友兵

(1.濮陽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濮陽)河南 457001;2.中國兵器工業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 北京 100089)

1 研究背景

根據互聯網調查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國大學生人數已達4183萬,且隨著我國社會信息化的全面提升,大學生已占總網民數的4.14%,成為網絡空間活動主體的一部分。但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意識的薄弱、網絡信息安全知識的缺乏和網絡信息安全防范能力的不足,造成其遇到突發網絡安全事件,不能靈活應對,使其存在不少網絡安全隱患。進而使得高職院校學生深受信息騷擾、網絡詐騙、信息泄漏的困擾。而高職院校大學生作為技術性人才,其自身網絡信息安全素養關系著個人信息安全的同時,也關系著國家安防和社會穩定。因此,迫切需要關注新時代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網絡信息安全現狀,從學生、學校、家庭、國家和社會多角度分析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關于網絡信息安全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即符合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又能滿足高職院校教育的需要,同時也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的培養策略,從而能夠幫助學生增強網絡信息安全意識,豐富網絡信息安全知識,提升網絡安全防范能力。為學校、國家和社會營造一個好的網絡環境。

2 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

早在2006年,學者貝靜紅[1]通過問卷調查發現,50.3%的大學生對待網戀持一種“不提倡、不反對”的理解和寬容的態度,這間接反映出大學生網絡交往存在潛在的危險性和不確定性。學者梁榕尹[2]2016年的問卷調查發現,“遇到朋友、同學或者老師通過網絡發消息說遇到困難需要借錢”,54%的學生會親自確認后再做決定,但仍有12.2%的學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第一時間伸出援手。這說明雖然大部分學生警惕性增強,但仍有部分學生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學者白雪[3]通過研究發現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就業信息適配意識薄弱,在網絡上搜索就業信息時,忽視對自身是否與崗位需求相匹配的考慮;同時也發現在就業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對信息道德規范方面自我約束力相對較差。學者高百惠[4]發現高職院校學生傾向于向“網友”訴說個人情緒和痛苦,從而讓“網友”有了行騙的機會,進一步加深了其身心的傷害。學者李曉君[5]研究發現高職院校學生搜索信息、分析信息及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學者楊光武[6]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學生參加全國網絡選拔賽的表現,發現學生普遍對數據庫的熟悉程度不高。學者韓雪平[7]研究發現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的創新發展能力有待提升,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展專業知識的能力欠缺,智慧教育環境有待完善。

3 文獻綜述

由于西方發達國家計算機的普及相對國內比較早,所以在網絡信息安全素養方面的研究起步也相對比較早。其研究方向不僅有橫向的廣度,也有縱向的深度。以美國為例,國家層相關行業專家深入基層,結合實際情況分別制定了關于高校教育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和中小學教育的《中小學學生學習的信息素養標準》,使不同階段的教育運用不同的信息素養標準,進而讓每個教育階段的網絡信息素養的培養都有標準可依。除此,國家也鼓勵專家和相關機構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制定具有學科特點的信息素養標準,如人類學與社會學科的《人類學與社會學領域信息素養標準》和心理學方面的《心理學信息素養標準》。同時,國家也頒發了《保護網絡空間國家戰略》,旨在提高全民的網絡安全意識,進而確保國家網絡安全。早在1999年,歐盟就啟動了《安全網絡計劃》,進而使青少年能夠增強網絡安全意識、提高網絡防范能力和增強網絡抗風險能力。澳大利亞每年開展“國家網絡安全意識周”活動,鼓勵企業和社會團體共同舉辦,以此來幫忙民眾規避網絡信息安全風險,確保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由此可見,國外關于信息素養方面的研究都比較成熟,活動多樣化,研究成果也比較豐富。

相對而言,我國關于網絡信息安全仍處于發展階段。北京市圖書館學會早在2005年就已深入研究北京地區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素養,并發布了關于北京地區大學生信息素質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這為后續其他地區針對當地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相關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學者劉新華[8]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當前高校對網絡信息安全相關教學和實踐活動較少,不能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需求。學者黃美娟[9]建議網絡信息安全的教育和思想政治等其他學科教育融合到實際的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學者張兵[10]在信息自制、信息獲取、信息需求及信息研究四個方面的基礎上,構建出了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雖然有很多學者從多角度、多層次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但是目前相對權威的結論還很少。不同的學者提出的影響網絡信息安全素養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對于學生的網絡信息安全的行為習慣、相關知識和學習態度研究的也相對淺薄。但隨著國家大力推行職業教育,各高職院校也在加強網絡信息安全教育資源的建設,雖然高職院校學生網絡信息安全素養存在很多問題,但其信息素養已有了明顯的提高。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教育者開始關注網絡信息安全方面的培育。但目前還沒有一套相對比較完善的培育模式,以及能夠評價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素養能力的模型。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素養的現狀的調查和分析,研究出一套比較完善的培育模式,有效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網絡信息安全素養。為此,本文通過前期大量閱讀相關文獻,從網絡信息安全意識、網絡信息安全知識、網絡信息安全防患能力和網絡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四個方面設計了調查問卷,并進行了詳細的實證分析。

4 研究設計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網絡信息安全素養現狀進行調查,通過前期查閱國內外相關資料,本次調查問卷的編制方式為自行編制。調查問卷題型分為多選題和單選題,并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專業、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調查,總共設置36題,主要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調查者的個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網絡信息安全意識;第三部分是網絡信息安全知識;第四部分是網絡信息安全防范能力;第五部分是網絡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在調查方法上,主要在微信平臺上以二維碼形式發放;問卷調查執行時間為2021年12月,為期15天。

5 實證分析

5.1 網絡信息安全意識

良好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是安全上網的基本保證。從圖1的數據可以分析出來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對自身所處的網絡環境有著相對比較高的安全感,約8成的學生認為當前的上網環境是安全的。其中5.85%的學生認為非常安全;26.51%的學生認為比較安全;46.76%的學生認為一般安全。與之相反的是,8.14%的學生不知道當前的網絡安全狀況;11.27%的學生認為比較危險;僅1.46%的學生認為非常危險。

圖1 高職院校學生對當前網絡環境的安全感

分析圖2的數據可以發現學生對校園網的安全感有所變化;其中僅有5成的學生認為所在學校的校園網比較安全的。43.63%的學生認為所在學校的校園網是安全的,學校已經采用了一定的安全防護措施;仍5.01%的學生認為非常安全,可以放心使用;與之相反的是,12.32.%的學生認為有危險,有可能會被攻破;5.43%的學生認為非常危險,隨時有可能會被攻破。還有33.61%的學生不了解校園網的安全情況。

圖2 高職院校學生對所在學校的校園網的安全感

5.2 網絡信息安全知識

學生通過哪些渠道學習網絡信息安全知識至關重要,通過分析表1和表2的數據發現高職院校學生參加網絡安全相關活動的情況與自身對網絡安全知識的了解程度不成正比。雖然有23.17%的學生沒有參加過任何網絡安全相關的活動;但僅有1.88%的學生認為自己非常缺乏網絡安全知識,6.05%的學生認為比較欠缺;同時有將近50%的學生雖然通過網絡安全相關課程、專題討論、宣傳材料和通過網絡或電視學習過相關知識,但是48.85%的學生認為自己了解的程度一般,30.69%的學生比較了解。由此可見,雖然學生通過現有渠道學習了相關知識,但其效果并不理想,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通過任何渠道學習過網絡信息安全相關知識,卻認為自己對網絡信息安全知識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表1 網絡信息安全相關知識的學習情況

表2 學生對網絡信息安全知識的了解程度

5.3 網絡信息安全防范能力

通過分析表3、表4和表5發現有20.25%的學生的手機和電腦上面都沒有安裝任何殺毒軟件;雖然有79.75%的學生安裝了殺毒軟件,但也有10.02%的學生從來不對自己的設置進行查殺,還有28.6%的學生什么時候想起來什么時候查殺。進而就造成了25.06%的學生電腦或手機中病毒或木馬;56.58%的學生深受垃圾郵件的困擾;21.71%的學生遭遇過個人信息被盜;5.43%的學生個人財產受到損失。由此可見,學生的網絡信息安全防范能力相對欠缺,需要加大對其進行相關培育。

表3 高職院校學生設備上安裝殺毒軟件的情況

表4 高職院校學生安全軟件查殺手機或電腦的頻率

表5 高職院校學生遇到的網絡信息安全事件

5.4 網絡信息安全法律法規

如圖3所示,通過調查發現高職院校學生遇到網絡詐騙后,僅有3%的學生選擇報警,有31%的學生選擇自己獨自承受,不告訴任何人;同時,根據圖4發現有40.77%的學生認為當前網絡信息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比較完善;10.81%的學生認為非常完善;3.83%的學生認為非常欠缺;6.76%的學生認為比較欠缺;37.84%的學生認為一般。

圖3 高職院校學生遇到網絡詐騙后的態度

圖4 高職院校學生對網絡信息安全法律法規現狀的理解

但通過更深入的分析發現,年級越高的學生,選擇告訴老師和家長的人數越多。這也間接說明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直接或間接的熏陶,網絡信息安全素養還是有所提高的。但學生仍然對我國網絡信息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了解比較欠缺,法律意識薄弱;遇到網絡詐騙后,不會第一時間選擇打電話報警,僅僅向老師、朋友和家長傾訴,甚至有3成的學生選擇獨自承受,長此以往將會對其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

6 對策

通過分析本次調查問卷發現,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素養仍然不理想。需要各方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以此來加強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培育,提高學生辨別網絡信息真偽的能力,增強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的了解。本文針對新時代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素養的培養提出以下建議:

(1)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增加關于網絡安全知識課時

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是每一位大學生必修的關于計算機的一門課程,但根據調查發現由于該門課程開設在大一第一學期,課程內容多,課時少。計算機教師為了在有效課時內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僅設置了2-4個學時講解有關網絡安全相關知識,甚至有些班級舍棄了該部分內容。因此,增加《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時,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學習網絡信息安全相關知識,甚至可以讓學生進行網絡攻防實戰,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意識。

(2)在思想政治相關課程中增設有關網絡信息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課時

思想政治課也是每一位大學生必修的課程之一,是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信息法律法規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將網絡信息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知識納入思想政治課程中,使課程更加豐富,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時也能使大學生更加了解網絡信息安全現狀以及網絡安全戰略的思想,老師也可以帶領大學生分析和探討網絡安全領域的熱點話題或者焦點問題,從而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增加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法律法規知識。

(3)學校豐富網絡安全宣傳形式

根據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院校在網絡安全周,已經通過拉橫幅、貼宣傳海報等形式向學生普及網絡信息安全知識。但仍需要增加多種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形式;例如:演講、競賽、培訓、游戲、電影和專題講座等,以滿足各種愛好的學生的需求。

(4)輔導員定期組織學生參加有關網絡安全方面的班級活動

輔導員是參與學生學習和生活最多的管理者之一,也是最了解學生的家長之一,可以結合班級特色、學生特點及班級機制,通過定期開展各式各樣的貼近學生的班級活動,制定班級規范,在豐富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網絡安全防護意識。

(5)心理學老師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針對遭受過網絡詐騙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或者完善心理干預機制??梢酝ㄟ^完善校園心理輔導機制,開設陽光健康的心理教育活動、建立心理咨詢室等方式來不斷提升大學生網絡心理素質,從而規避風險的發生。

7 結束語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新時代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素養的現狀,并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可實施性對策,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網絡信息安全素養。

猜你喜歡
信息安全網絡安全院校
云計算環境下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的實現途徑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船舶信息安全預測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信息安全不止單純的技術問題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新量子通信線路保障網絡安全
維護網絡安全 筑牢網絡強省屏障
我國擬制定網絡安全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