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防疫抗疫的醫學檢驗專業應用型教學實踐研究

2022-10-15 06:33高瑤林梨平陳清泉林旎吳娟林東紅
關鍵詞:防疫應用型醫學

高瑤,林梨平,陳清泉,林旎,吳娟,林東紅

(福建醫科大學醫學技術與工程學院,福建 福州 350122)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對人民健康、教育醫療、經濟民生和貿易外交等方面產生了一系列重大影響[1],也考驗著我國在公共衛生預防和危機應急方面的處理能力[2],凸顯了醫學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專業教學實踐應用的重要性。研究結合醫學檢驗在疫情防控診療中承擔醫防融合雙重責任的專業特點,以教學內容的防疫抗疫應用為切入點,就加強理論教學內容的應用性、深化知識實踐應用、提升學生實戰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等方面教學進行思考與改革,助力醫學檢驗課程思政深化與實踐,為強化實踐型教學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一、加強應用性教學,構建應用型知識體系

醫學檢驗專業知識應用性較強,具有與疾病臨床診療及公共衛生防控密切相關的學科屬性。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傳染病疫情的應急處理和防疫防控中,醫學檢驗都為準確診療提供了重要依據。因此,醫學檢驗專業課程教學中,應深化教學內容應用性,強化實踐教學效果。尤其是在與感染性和傳染性疾病密切相關的“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實驗室管理”“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臨床免疫學檢驗”等醫學檢驗核心課程中,要強化病毒、細菌等病原體的傳播特性、致病機制、實驗室檢查、感染監測與生物安全和實驗室防護等實踐應用型專業知識講授。

研究梳理醫學檢驗專業知識體系,精選課程重點內容,契合醫學檢驗與防疫診療應用,以新冠病毒和防疫抗疫應用為切入點,構建應用型知識體系(表1)。其中,“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課程中“冠狀病毒分類和特性”知識點直接對接新冠病毒的基本屬性、傳播特性、致病機制和微生物學檢驗等內容?!芭R床實驗室管理”課程中“生物安全風險識別”知識點,關聯新冠病毒的危害等級、實驗室檢查防護級別及應急處理?!芭R床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課程中“核酸實時定量檢測技術”知識點在新冠病毒檢測的技術原理、實踐操作及臨床應用等方面充分體現??祻驼哐獫{治療法和新冠疫苗的研發接種可分別契合“臨床免疫學檢驗”課程中“抗體制備與純化”和“免疫的功能和表現”知識點。這種緊密結合應用的課程教學體系,有助于打造“記憶—內化—實踐—應用”的知識學習鏈,強化學生實踐思維,真正做到所授知識與臨床應用,抗疫實踐與服務社會對接。

表1 醫學檢驗專業教學應用性知識點對接防疫抗疫應用范例

二、拓展醫防融合,強化應急防控能力

醫學檢驗是輔助臨床診療和保障生物安全的有力支撐。通過新冠肺炎疫情,人們更加認可檢驗行業和檢驗人員的地位和作用,對檢驗人員的生物風險防控意識和危機應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教學側重“三基”,防控應急篇幅少,實踐應用有限。因此,在構建應用型知識體系的同時,應針對性地更新和拓展醫防融合內容,加強生物安全,特別是增強檢驗風險防控意識和臨床防治、應急處置能力的教學。

以雷神山、火神山為導入,增加應急方艙醫院和移動方艙檢驗實驗室的快速籌建方案與要求,強化集成式自動化核酸檢驗實驗室分區布局。增加感染性物質溢出應急預案、試驗廢物消毒處理等實驗室應急處置方法并模擬應急場景實踐演練,培訓應急處置能力。加強防控診斷技能和創新研發能力,增加新冠病毒肺炎快速篩查及診斷的方法開發知識,包括核酸檢測、病毒全基因測序和抗原檢測等的檢測原理、方法學評價、臨床性能、采樣標準和混檢要求等一系列專業科學問題。此外,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特異性抗體檢測中,病毒標本采集和抗原合格制備對檢測結果和診斷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強化質量控制實踐應用,激發責任意識職業擔當。相關教學重點和難點在防疫抗疫熱點的激活下,展示了醫防融合的生動實踐,迸發出實踐應用的魅力和價值。

三、創新教學設計,筑牢知識應用之基

醫學檢驗知識具有專業實踐性強、涉及臨床面廣和枯燥難學難懂等特點,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和常規的實驗操作訓練較難實現知識的內化理解和綜合應用。因此,改革創新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應用型課堂、注重引導學生思考,有助于增強學生知識記憶和理解應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重大,學生親身經歷印象深刻,抓住學生這一關切點和情感點,根據應用型知識點的特性,采取相適應的課堂設計。首先,創新授課方法和手段,通過導入式、問題式、引導式和情景式等方式,以視頻教學、新聞解讀、案例討論和虛擬仿真載體等多元化的手段方法開展教學。其次,結合疫情相關的新聞時事、民生話題、人物事跡、防疫防控和醫療救治等熱點和難題,營造應用型課堂教學氛圍,借助疫情的沖擊力,使課堂教學設計形式靈活、拓展有趣、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激發學生求知欲和思考熱情。

一是在“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課程中,以“何種檢測方法最適合進行新冠肺炎大規模篩查”為問題式學習,營造臨床實驗室的現場感,引導學生對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基因測序、抗原檢測和抗體檢測等檢測方法靈敏度的自主式探究式思考學習。二是在“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課程中,以采用不同標本診斷新冠病毒肺炎的典型臨床病例進行案例式學習,引發學生對咽拭子、鼻拭子、肛拭子、痰液和肺泡灌洗液等標本采樣效率的積極思考,緊密聯系臨床實際,加深知識理解應用。三是以疫情初期防護物資緊缺的新聞報道為導入,對接“臨床實驗室管理”課程“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分級”知識點的教學,應用教師錄制的標本采集、個人防護和應急演練等場景式微視頻開展教學,教師親身示范、以身作則,使具有職業代入感的課堂既生動又實踐性強。四是以疫情早期醫務人員高感染率的難題為案例,關聯“臨床實驗室管理”課程中“生物安全風險識別”和“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課程中“醫院內感染”知識點進行講解,深化不同病原體引發的感染性疾病的流行與防護的知識和應用,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從而解決專業危機、避免職業暴露[3]。五是實踐實訓過程中,臨床教師演示指導,強化防護服及防護設備的規范化穿、戴、脫訓練,傳染性標本的采集和現場生物安全意外應急處理技能。這些創新教學設計不僅拓展了課程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而且提升了應用型課堂教學質量,助力科研創新與崗位勝任力“雙贏”。

四、助推思政教育,提升職業綜合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各類課程應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4]。醫學檢驗專業學生作為未來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和臨床診療質量雙重身份的青年群體,面臨職業能力提升和臨床工作難度強度大的雙重壓力,難免產生不安、焦慮和恐懼等職業負性情緒[5]。通過抓實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以專業技能知識為載體開展育人工作,實現專業課程的價值引領功能[6],疏導學生心理壓力,提升職業綜合素養。

檢驗工作者“在刀尖行走、與病毒共舞”的職業屬性,給專業課程教學帶來了豐富的思政素材。深入挖掘潛在思政元素,優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提升所傳授知識的人文情愫和現實意義,實現“教—學—做”的價值升華。一是在“臨床免疫學檢驗”課程講授“抗體的制備與純化”時,結合醫護人員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后積極捐獻血漿,用于制備抗體治療重癥患者的新聞案例,突出“漿”愛傳遞團結抗疫的感人舉動是醫務工作者家國情懷和仁愛之心的深刻體現。二是在“臨床實驗室管理”課程教學中,向學生展示檢驗工作者身穿厚重的防護服專注采集核酸樣本的場景,以及他們為節約醫療資源和時間在高強度工作后卸下防護,露出汗水浸濕的衣物、過敏脫皮的手和滿是勒痕的臉。通過這些戰“疫”細節,將個人安全防護、標本采集要求、技術操作規范、醫患溝通技巧與職業素養聯系起來[7],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把醫德醫風有機融入專業知識傳授。三是以我國科學家和民族企業研發和生產新冠疫苗和檢測試劑盒為典型事例,弘揚自主創新精神、科學家精神和民族大愛精神。四是以疫情防控為范例,指導學生結合醫學檢驗學科知識制作防控科普作品、研制改進檢測產品、開展實踐志愿服務、嚴守防疫防控規定、防范聽謠信謠傳謠,不僅強化知識應用性,而且助力學生樹立職業責任感,加深職業認同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培育愛國濟世情懷與社會責任擔當意識。

五、小結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醫療衛生體系和醫學人才培養的一次考驗,也啟發了對卓越應用型醫學檢驗人才培養的思考,推動了對檢驗專業教學內容實踐性應用性的深化和改進。確立實踐應用教學理念,有助于提高檢驗后備力量對疾病預防、安全防護和醫防融合等的關注度和敏感度,提升其實踐實戰能力,滲透反思教育理念吸取經驗教訓,注重應急演練,警惕風險突發。通過防疫防控鮮活案例注入醫學檢驗教學、拓展實踐活動,深化防控應急應用,推動檢驗學生防疫防控防治警示教育常態化。通過實例強化知識應用實踐、注重素質培育的專業課程教學模式,能為醫學檢驗專業乃至其他醫學專業的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提供范式和借鑒。

猜你喜歡
防疫應用型醫學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醫學縮略語(二)
“豪華防疫包”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春節防疫 不得松懈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應用型高?;旌鲜叫滦途W絡課堂教學改革
醫學的進步
防疫、復工當“三員”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你必須知道的事
俄羅斯的防疫“宅”假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