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景葵:愛書藏書的中國首位銀行“董事長”

2022-10-21 07:03
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 2022年9期
關鍵詞:董事長銀行

俞 棟

清末民初,具有獨立發展意識和現代經營理念的國內銀行家群體日益崛起。有趣的是,在這一群體中愛書者不乏其人,他們尊書愛書,讀書藏書,且留下諸多收藏豐贍的藏書樓。何以如此呢?一則,這些銀行家本系讀書人出身,受過良好的海內外教育,愛書、藏書乃本性使然;二則,藏書耗資巨大,需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其時恐也只有銀行家有此條件。當然,個中翹楚非葉景葵莫屬。

葉景葵(1874—1949),字揆初,號卷庵,自號書寄生,別署存晦居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光緒癸卯年 (1903)進士,系著名銀行家、藏書家、書法家;著有《杭州葉氏卷盒藏書目錄》《卷盦書跋》《卷盒雜著》等。

葉景葵生于官宦世家。與當時的讀書人一樣,早年其亦熱衷科舉,曾于1898年進京趕考,恰遇維新變法,遂入張元濟1張元濟(1867—1959),字筱齋,號菊生,浙江海鹽人;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愛國實業家。創辦的新學堂——通藝學堂,漸生自強維新之心、實業救國之志。后在其岳父結義兄弟趙爾萃2趙爾萃(1851—1917),字公慶,號小魯,漢軍正藍旗人,光緒八年舉人,光緒十五年中進士,先后任夏津縣知縣、直隸州知州、直隸工藝局兼礦務局會辦。的舉薦下,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入山西巡撫趙爾巽3趙爾巽(1844—1927),字公讓,號次珊 ,別號無補 ,清末漢軍正藍旗人,奉天鐵嶺(今遼寧鐵嶺市)人,一說山東萊州人,祖籍山東蓬萊,清末民初政治家、改革家。(趙爾萃胞兄)幕府,從此踏入仕途。一年后趙任湖南巡撫,兩年后任盛京將軍,葉均隨行南北,即使考中進士亦放棄而未離左右。在盛京任文案總辦時,葉力倡改革,設財政總局,整理財政,并擔任會辦,“剔除積弊,未及兩年,所入驟增,逾千萬”。光緒三十三年(1908)趙調任川督,徐世昌繼任東三省總督,制造了奉天財政局案,葉被革職,回滬定居,直至1911年春奉旨署理天津造幣廠監督方再次北上。

葉景葵真正進入金融界則源于一起銀行大案的暴露。1909年,大清銀行營口分行總辦羅怡利用職權,將銀行60 萬兩銀子私放給厚德銀號(系其與大清銀行理事顧思遠合伙私設),后羅、顧進一步濫用職權,從上海、重慶等分行借出巨額資金,終至無法還款。1911年2月案發后,長期擔任大清銀行總行一把手的監督張允言被降職,羅怡被逮捕。為扭轉危局,朝廷隨即將剛赴造幣廠的葉“空降”至大清銀行。他走馬上任后,邊清理案件,邊實施改革,并起用專才,參酌英、日銀行制度,改革總行體制,加強對分行的管控,力圖挽救“大廈將傾”的大清銀行;10月初,其又奉度支部之命,查辦吉林官錢局火災,并考察東三省幣制。此時武昌起義爆發,葉聞訊星夜回京,然大清銀行已關門歇業;11月初,他辭職南下,結束了短暫的大清銀行末代監督之生涯。

如果說,臨危受命大清銀行是葉在銀行業初露崢嶸的話,那么,在浙江興業銀行的任職則無疑是其金融生涯的高光時刻。1907年10月,浙江鐵路公司為解決巨額股款的保管與運用,成立“浙江興業銀行”(以下簡稱“浙興銀行”),取“振興實業”之意。當時,人們對銀行所知甚少,招股無從談起,葉景葵“自認股五千元(占50 股)”,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首批股東4籌備中的銀行資本額為100 萬元(1 萬股、每股100 元),浙路公司投資40%以上,其余招募商股。。1908年,他掛名任漢口分行總理,1912年任董事,自此與浙興銀行結下不解之緣。1914年,浙江鐵路公司被收歸“國有”,將原持有的浙興銀行近半數股份出讓,蔣?;I、蔣抑卮父子成為第一大股東,并推薦葉任鐵路清算處主任。

由于其時浙興銀行滬、漢、杭三行各自為政,全行事權不統一,經營乏力,蔣抑卮與葉景葵決心革新。1915年,葉以大清銀行監督聲望任董事長。需指出的是,浙興銀行是我國金融史上最早實行董事長制度的銀行,葉亦由此成為我國首位銀行董事長。他走馬上任后,對浙興銀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一,將全行的行政業務重心移至上海,改上海分行為本行,杭州總行改為分行。此舉一改浙興銀行偏隅杭州、權力分散的狀況,面貌煥然一新,為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其實,1911年葉任武漢行總理時就有此提議。其二,在上海成立全行統一的董事會,實行董事長負責制,全權決定銀行的一切業務和人事調遣;董事會下設總辦事處,統一管理各分支行事務,各分支機構有重大事情或業務措施,必須隨時報告,由總辦事處決定后才能執行,使權力趨于集中,改變了原有分散的狀況。這一體制和制度還為其他商業銀行效仿。其三,鑒于上海是民族資本集聚、民族工業發軔之地,提出“以穩健經營為目標,以服務工商業為宗旨”,較早與民族工商企業建立了業務關系。據不完全統計,先后有600 余家(其中20 余家臨危)的民族企業得到支持。這與我們今天講的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天職,可謂不謀而合。其四,葉利用自身人脈向中國銀行領用銀行兌換券125 萬元,于1908年開始發行,1915年自動收回。為發展北方業務,還在北京和天津設立了機構。其間,曾協助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堅守銀行信用而抗拒中央政府“停兌令”,風潮平息后,浙興銀行聲望也大幅提高。由于葉銳意改革、善于經營,在此后十年間浙興銀行進入全盛期。據統計,該行實有資本從1915年的75 萬元增至1920年的250萬元;存款余額從1915年的438.5 萬元增至1926年的3 312.1 萬元(連續多年居商業銀行首位),同期合計純收益371 萬元,平均年盈利率達15.8%。1927年,蔣介石上臺后發行江海關“二五庫券”,葉不愿承擔分配給浙興銀行的40 萬元認購任務而惹蔣大怒,后雖不得已照數認購,但從此為蔣忌恨,浙興銀行亦自此從興盛走向衰落??箲鹌陂g,民族工商業遭到破壞,銀行放款多成呆賬,浙興銀行也未能幸免。1945年,葉辭去董事長職務,退居幕后。

除銀行家的身份外,葉景葵藏書家的“標簽”同樣令人難忘。一手金錢,一手書籍,故“書香銀行家”是人們給予其最貼切的稱號。晚清民國之際,社會巨變,新學勃興,大量古籍善本散佚流出,上海乃至整個江南地區成為集散地。1917年,詩人、藏書家吳昌綬挑出其所藏四十種明刊及舊抄善本標價千元出售,以充當嫁女之資。葉聞訊后大方出手,從此引發數十年搜集與整理古籍之“癖好”。其收藏對象以名家稿本、抄本及批校書為主。從??奔爸螌W角度看,這類書的學術價值并不亞于宋刻元槧,是乾嘉學派中考訂家的治學路數。為此,他苦心經營,傾其所有,耗資巨大,共藏書2 800 多部,計3 萬余冊。其中,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底本、惠棟《周易本義辯證》手稿、周雪客《南唐書箋注》抄本、王念孫父子合?!豆茏印返?,皆為珍品。最珍貴的當數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手稿。1925年前后,杭州抱經堂書局的朱遂翔告訴葉在紹興收得此“世間孤本”,但因蟲蛀厲害愿以廉價出讓。葉慧眼識遺珠,蟲口奪書,請來修書高手費時兩年,精心修補,訂成130 余冊,整修如新,使這部瀕于毀滅的書稿重見天日,并在著名學者錢穆、張其昀等的協助下,考訂出手稿為顧氏原稿。

抗戰爆發后,日寇鐵蹄所至,古籍善本四散飄零,甚至流落海外。身在上海租界內的葉景葵,親眼目睹了一些親朋故友藏書急遽流失,遂于1939年邀請商務印書館董事長張元濟等志同道合者,籌設私立“合眾圖書館”。開辦伊始,葉就捐款15 萬元,并“已將敝齋舊藏悉數捐贈”。1940年4月,合眾圖書館舉行發起人集會,選舉葉、張等5 人為董事,組成董事會。圖書館的創立,源于葉景葵整理與保護歷史文獻的使命感,是其“化私為公”“化身千百”藏書思想的實踐,故被稱為合眾的靈魂人物。1953年6月,經張元濟、陳叔通等提議,將合眾圖書館捐獻給國家,更名為“上海市歷史文獻圖書館”,后并入上海圖書館。當時已有圖書25 萬冊,金石拓片1.5 萬種,如今這批珍貴的文獻依然在嘉惠眾人。

藏書者多善書。葉景葵雖不以書法名世,但作為一名具有厚實文化素養的儒商卻是不爭的事實。葉氏家族世代為官,且皆有所著所藏,可謂書香門第。葉少時在祖父葉爾安創辦的補紫藤花館中受教、學習,得多人指點,如徐少梅、葉喬年、朱又贊、趙而萃、陸廷楨、吳子修、趙菁衫、趙國華、朱碩甫、向篤、褧銘等名儒官員,或啟蒙經典(包括習字)、或指點作文、或講授詩詞,其中更有喜評點藏書、刊刻詩文之人,使其受益良多。特別是他與朱巧成婚后,趙小魯便開始指點其課業。據葉自述:“師(指趙爾萃)居官有政聲,好鑒藏書畫,千金散盡,屢空晏如?!惫试谮w的影響和指點下,葉的眼界和書藝必有大進。更何況,葉作為一名版本收藏家和目錄學家,收藏古籍、鑒定版本,離不開抄、校、審,這就不僅要熟悉當時的書法風格習氣,還要自己提筆抄錄,書法無疑是必修課。因為,無論是補抄只字片語,還是寫一條書簽,抑或是題一款識語,都要盡可能與這些古人的字跡相協調,不至于差距太大、判若兩人。所以,在長期的稿本鑒定、增補、謄錄過程中,他練就了一手過硬的好字。

因此,筆者以為,葉景葵在書法上崇尚和追求的是“用”而非“藝”,在他心里寫好字也許只是為整理古籍需要,而非以字立世揚名。故其書法沒有受時風影響的那種“金石氣”,更沒有那種劍拔弩張的霸悍之氣和造作之感。他的字之所以讓人記憶深刻、過目難忘,正是得益于其絕俗、傳神和含蓄,以清簡為尚,以虛曠為懷,以“霸、滯”兩氣為忌,以書法意韻相求,可謂“風韻難及偏相及,意韻難言書品言”。這種溫潤靜穆、平和自然、婉麗清逸的書風,更給人以一種玩味無窮、流連忘返、細嚼不盡的意味。藝術上有時沒有“風格”,往往就是最大的“風格”。葉的書法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清凈”與“和淡”。清者,講究靜心研習,清雅聚合,去俗避媚,戒濁求淳。葉潛心古籍收藏,深厚的底蘊使其書作具有清澈、明凈之感;和者,尋覓平和之氣、淡雅之韻。從某種角度看,葉的字看似平淡無奇、規矩自然,實乃超越“氣象崢嶸、色彩絢爛”的階段向“乃造平淡,絢爛之極”的意境邁進。

欣賞葉景葵的墨跡,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抑或是草書,都充盈著一種淳穆寧靜的典雅之氣,此非寫者之刻意,實乃書者之深厚學養自然流露也。他的楷書與眾不同,走的是唐楷與寫經體融合的理路,即:書者在幼時已經練就扎實的楷書功底,但接觸了寫經體后,被其不拘成法的天真、浪漫且書寫速度較快所打動,進而有意識地將抄經體的形式語言揉入楷書體系,形成既有謹嚴楷書字法,又有寫經體筆法的字體形式。這一略顯“另類”的創新集中于20 世紀初年。當時的一批有識之士雖系科舉出身,但因學識豐厚,見識廣闊,又富個性和創新精神,不愿意因循守舊,在書法上表現出獨特的風格。葉無疑就是一個典型而成功的案例。他的楷書以唐楷為基,體現了濃厚的歐書風貌,字法謹嚴整飭,又受六朝寫經體影響,于端莊中顯靈動,其高明之處就在于去掉了寫經體的簡率之風,不疾不徐,從容寫來,顯得穩健靜穆,委婉沉雄,無絲毫輕佻油滑之感,十分符合其銀行家的氣質。誠如清代學者劉熙載曰:“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庇绕涫悄且皇中】?,如行云流水,灑脫不俗,頗有儒雅蘊藉、沉著自然之趣。

葉景葵一生歷經晩清、民國,考過科舉、做過幕僚、辦過實業、搞過金融、建過圖書館,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本應使他的書法有一種離經叛道、異乎常規的個性。而事實上,其行、草書既不裝飾、美化,更不炫技,只是虔誠地對“二王”帖學的皈依和認同,字里行間體現出銀行家的精致和藏書家的書卷氣。應該說,“二王”帖學傳統對后世的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蘭亭序的技法型和魏晉尺牘的韻味型。前者重視筆法的細膩多變,重在經典“法”的秩序的建立,主要包括《蘭亭序》《集王圣教序》《王羲之千字文(傳)》等作品,其筆法、字法相對嚴謹精細,追求完美,線條比較勻適,章法基本字字獨立,是不激不厲的中和之風;而后者作品形式美妙,重在作品意境的塑造和情感的抒發,如《初月帖》《孔侍中帖》《頻有哀禍帖》《伯遠帖》《鴨頭丸帖》《李柏文書》等作品,章法渾然一體,筆法隨勢生變,字形各盡其態,線條流動有致,筆墨輕重相間,作品整體生動抒情,一派典型的“魏晉風度”。記得,黃庭堅《北齊校書圖題跋》曰“書畫以韻為主”。意韻對書法來說尤為重要。故對“晉韻”的追求與再現,是葉氏行、草書的過人之處。他以銀行家、藏書家的睿智和靈性成功抓住了“二王”書風中雅致、散淡、流落的韻致,以傳統筆墨語言將它“輕松”表現出來。筆者以為,在其所見的墨跡中,寫得最精彩最感人的是小字行草書,如書于浙興銀行便簽上的致張元濟函等可稱之為代表作。這些信札不僅注重晉人書作氣息的攝取與表現,并擅長筆墨技巧在不同語境下的自然變化與應用,深得“二王”神韻。當然,其大字作品也不遜色。筆者曾見過其書贈銀行家潘久芬的一副對聯:“安得仙人九節杖,莫笑田家老瓦盆”,內容集的是杜甫詩句,筆法楷中帶行,徐徐寫來,似顏(真卿)、似蘇(東坡),亦似黃(庭堅),諸家雜糅,卻不違和,自然協調,氣韻暢達,十分得體;結字中宮收緊,端莊沉穩,點畫間有著明顯的前后照應關系,既體現相互依賴,又有彼此揖讓,并通過“安”字造險、“瓦”字挪位等手段,打破了四平八穩的節奏,增添了幾分動感,字距間的大塊布白更讓人感到一股強烈的舒朗空靈之感。恰是這種略帶老練又極其自由的云卷云舒的書風,與專業書家完全拉開了距離。

如今,屹立于杭州中山中路261 號的浙興銀行舊址(現為中國工商銀行杭州羊壩頭支行),雖經歷百年風雨依然堅實而氣派,并成為杭城最熱的打卡地之一,常年有網紅、模特和拍婚紗新人,在攝影師指揮下擺著各種姿勢,無論是風霜雨雪,都能拍出獨特的韻味。不知何故,筆者每每踏上蘇州金山花崗巖鋪就的臺階,走進這座小樓,都有一種觸摸歷史的悸動和穿越時光的恍然。因為,這里總有葉景葵們的身影。

猜你喜歡
董事長銀行
江西銀行
廣州創投小鎮董事長 黎名準
記憶銀行
一次特別的考試
中關村銀行、蘇寧銀行獲批籌建 三湘銀行將開業
銀監會再批三家民營銀行
把時間存入銀行
打錯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