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下根治術對結直腸癌患者免疫功能、內臟蛋白及預后的影響

2022-10-21 05:58毛曉俊張志宇岳曄瑋繆剛剛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22年8期
關鍵詞:內臟根治術生存率

毛曉俊,張志宇,岳曄瑋,繆剛剛

臨床實踐發現結、直腸息肉有惡變可能,其中乳頭狀腺瘤最易惡變,惡變率高達40%;部分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亦有惡變傾向,惡性腫瘤發病率可較正常人高5~10倍[1-2]?,F研究認為癌變由炎癥增殖過程中炎癥性息肉發展而來[1-2]。傳統開放手術能及時清除病灶,緩解臨床癥狀,但骨盆手術操作空間有限,同時解剖學結構復雜,使得手術相對困難,并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傷害,引起機體免疫功能改變。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得到了開展和普及,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和手術視野清晰等優點,能減少對機體生理功能的影響,促進康復[3-4]。本研究探討腹腔鏡下根治術對結直腸癌患者免疫功能、內臟蛋白及預后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的結直腸癌107例。納入標準:符合結直腸癌臨床診斷標準[5];在我院醫治且臨床資料齊全;患者和(或)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有其他惡性腫瘤者;存在手術禁忌證者;已進行手術治療者;存在精神方面疾病,無法配合研究者。按照手術方式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56例和對照組51例。觀察組男37例,女19例;年齡40~70(50.91±4.38)歲;腫瘤類型:結腸癌29例,直腸癌27例;TNM分期:Ⅰ和Ⅱ期30例,Ⅲ期20例,Ⅳ期6例。對照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42~68(50.38±4.59)歲;腫瘤類型:結腸癌25例,直腸癌26例;TNM分期:Ⅰ和Ⅱ期28例,Ⅲ期18例,Ⅳ期5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2組術前1 d開始流質飲食并行腸道準備。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手術體位根據術式選擇平臥位或截石位。觀察組采用腹腔鏡下根治術治療。采用5孔法,建立氣腹,置入手術器械,探查腹腔;根據病變部位,選擇切除腸管,逐步游離腸系膜及目標血管,分離并結扎相關血管后清掃淋巴結,在充分游離擬切除腸管后切除病灶,結束吻合。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在腹部中間做一個15 cm的切口;進入腹腔后,分離腸系膜,逐步分離并結扎目標血管,清掃淋巴結,在游離出腸管后,依據結直腸癌根治術要求,分別在腫瘤切緣兩側安全距離處切斷腸管進行吻合。2組術后均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并給予抗感染治療。

1.3觀察指標

1.3.1手術相關指標:比較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

1.3.2免疫功能指標:比較2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收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機3000 r/min分離血清,10 min后取出低溫保存,使用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的流式細胞儀檢測CD3+、CD4+、CD8+水平,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檢測。

1.3.3內臟蛋白:比較2組治療前后內臟蛋白水平。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機3000 r/min分離血清,10 min后取出低溫保存。采用散射比濁法檢測轉鐵蛋白(TRF)、視黃醇結合蛋白(RbP)、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RE),試劑盒購自美國德靈公司,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1.3.4預后情況:通過電話和復查等方式對患者隨訪3年,記錄比較2組生存率。

2 結果

2.1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或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結直腸癌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2.2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CD3+、CD4+和CD8+水平2組均較治療前降低,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結直腸癌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2.3內臟蛋白比較 治療后,TRF、RbP、ALB、PRE水平2組均較治療前降低,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結直腸癌治療前后內臟蛋白比較

2.4預后情況比較 2組1年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2和3年生存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結直腸癌預后情況比較[例(%)]

3 討論

結直腸癌治療的關鍵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根治治療。手術切除是實現結直腸癌根治治療的最有效方法,手術入路和范圍的選擇取決于腫瘤的位置。結直腸癌根治性手術切除范圍包括肛門,需要行永久性結腸造口術(也稱為人工肛門),經化療、放療和中藥聯合治療后,5年生存率可達50%以上[6-8]。有學者報道腹腔鏡下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患者較常規手術治療對機體產生的刺激小,可穩定免疫功能,改善臨床癥狀,且具有較高安全性[9-11]。本研究通過與開腹手術治療比較,探討腹腔鏡下根治術對結直腸癌患者免疫功能、內臟蛋白及預后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或少于對照組,2和3年生存率高于對照組。說明腹腔鏡下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患者效果較好。分析其原因主要為腹腔鏡下根治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性和刺激性均較小,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另外,腹腔鏡手術可避免腹腔臟器直接暴露于空氣中,可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結直腸癌作為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疾病本身及腹腔鏡創傷勢必會對患者免疫功能及內臟蛋白造成影響,故進一步觀察腹腔鏡下根治術對結直腸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內臟蛋白的影響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2-16]。

T淋巴細胞亞群是免疫系統中重要的細胞群,在抗腫瘤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學作用。正常情況下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相對穩定,如果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免疫功能受損,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就會出現異常,隨著損傷加重,免疫系統會失去平衡[17-1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CD3+、CD4+和CD8+水平2組均較治療前降低,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說明腹腔鏡下根治術對結直腸癌患者免疫功能影響較小。內臟蛋白作為反映機體整體狀態的一類指標,不僅可反映機體病情程度,還對術后康復速度及效果有較高反映價值,故臨床認為對其進行觀察研究的價值也較高[19-2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TRF、RbP、ALB、PRE水平2組均較治療前降低,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說明腹腔鏡下根治術對結直腸癌患者內臟蛋白影響較小。分析腹腔鏡下根治術對結直腸癌患者免疫功能和內臟蛋白影響較小的原因主要是腹腔鏡手術通過建立氣腹利用腹腔鏡探查腫瘤病灶,根據具體結構及特點開展手術操作,該術式具有視野清晰、定位精準和創傷小等優勢,對組織損傷程度低,患者應激反應程度也較低,故對免疫功能影響較小[21-22];同時,手術創傷程度與患者體內蛋白狀態有一定關系,創傷越嚴重,蛋白質合成率越低,分解率越高,而腹腔鏡手術創傷小,可促進患者術后蛋白質合成,降低其分解速度,從而改善患者內臟蛋白水平[23-24]。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根治術可降低對結直腸癌患者免疫功能、內臟蛋白的影響,提高生存率。

猜你喜歡
內臟根治術生存率
食管癌根治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
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對早期乳腺癌治療的近期臨床療效觀察
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根治術患者治療中的應用
腫瘤復發,為何5 年是一個坎
近端胃切除雙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術用于胃上部癌根治術的療效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空心豬
好吃的內臟
日本首次公布本國居民癌癥三年生存率
過多吃腰子男性易不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