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隱喻和轉喻的英語感官名詞的多義分析及其教學啟示

2022-10-21 09:30王安琪王洪剛
英語教師 2022年16期
關鍵詞:義項范疇漣漪

王安琪 王洪剛

引言

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詞匯是二語習得的重要基礎。在傳統的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詞匯在課文中的意思或常用意義的介紹,很少進一步介紹詞匯的隱喻意義,而認知語言學將隱喻作為語言中極為重要的現象進行研究,并有許多發現(梁曉波 2002)。把隱喻和轉喻作為一種聯想思維方式用于英語詞匯學習,不僅有利于我國學生學習并記憶英語詞匯,還有利于培養其創新思維。

一、隱喻和轉喻

(一)隱喻

隱喻最早僅僅作為一種修辭手法被研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與昆體良(Quintilianus)都認為隱喻是用一個名稱替代另一個名稱。直到1936年,理查茲(Richards)提出隱喻是本體和喻體共同作用產生了一種包容性意義,標志著把隱喻從修辭學視角下釋放出來。萊可夫和約翰遜(Lakoff&Johnson 2003)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中提出思維的隱喻性,使隱喻成為認知語言學中備受關注的議題。概念隱喻理論有兩大假設:一是體驗哲學,二是語義結構反映思維結構。隱喻可以分為三大類,即本體隱喻、方向隱喻和結構隱喻(Lakoff&Johnson 2003)。意象圖式是概念隱喻的基礎,是人類對世界概念化過程中反復出現的抽象概念結構,其基本特征是具象,確切地說,是以身體為基礎的(Lakoff&Johnson 2003)。本研究選取的感官名詞look、sound、smell、taste、feel與人的身體密切相關。因此,從概念隱喻理論視角出發,以意象圖式探討各感官名詞義項的聯系。

在過去20年間,將隱喻理論運用于二語習得方面的研究論述和實證研究頗多,且以詞匯學習為首。馬冬梅、尚硯(2011)的綜合語料庫與認知分析框架對比研究開展了關于我國大學生使用英語介詞in的研究,結果發現我國學生的隱喻能力較弱,建議英語教學應適當引入認知教學法,在培養學生二語語言能力的同時,培養其二語隱喻等認知能力。劉英杰(2012)開展了漢語語境下二語隱喻能力實踐研究,發現我國二語習得者的隱喻理解能力與其二語水平、母語水平顯著正相關。劉金玲(2013)探討了概念隱喻在二語習得中對習語學習的影響。結果顯示,概念隱喻對二語習得者的習語學習具有重要影響。王奇(2013)通過觀察學生對諺語的運用情況,分析他們對句子中隱喻的理解程度,提出對語言隱喻能力的培養是二語習得過程中較高層次的目標之一。這些研究雖然強調了隱喻在二語習得中的地位,但是沒有從認知方面對如何利用隱喻進行詞匯學習展開詳細探討。

(二)轉喻

轉喻研究相對隱喻研究而言很少?!芭c隱喻一樣,過去人們常把轉喻看作語言層面上的修辭格?!保◤堓x、孫明智 2005)在認知語言學中,轉喻被萊可夫(1987)稱為 ICM(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的一種形式。所謂ICM,是人類對客觀現實經過心理加工處理的抽象性認知模型,這種認知模型并不是對客觀現實的簡單拷貝,因而與客觀現實中的多種細節并不一一對應,而是經過認知調節的(cognitively adjusted)理想化概念范式。換言之,ICM指人類對客觀現實的一種抽象表征,而這種表征并不涵蓋客觀對象的一切細節(王文斌 2014)。萊可夫和特納(Lakoff&Turner 1989)認為轉喻是在一個認知域中的概念映射。因此,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看,轉喻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具有思維教育的價值。

二、隱喻和轉喻視角下的感官名詞分析

(一)感官名詞look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look的釋義為:

an act of looking at sb./sth.看;瞧

an act of trying to find sb./sth.查找

an expression in your eyes or face眼神;表情;神情;臉色

the way sb./sth.looks;the appearance of sb./sth.樣子;外觀;相貌;外表

a fashion;a style時尚;式樣;風格

下面用漣漪圖解釋感官名詞look各義項之間聯系的理據性(見圖1)。

圖1:LOOK漣漪圖

look的核心意義為用眼睛看。眼睛是人體面部的視覺器官。人們通過眼睛觀察這個物質世界,即所有有形物體。look其他義項皆由這個核心意義延伸而來。

1.從“看”到“查找”

“看”,從邏輯意義上來說,通常有施事和受事。從核心意義延伸到義項“查找”是由于“因—果”推理聯想激活,因為要查找某個人或物時,一般來說,人們都要用眼睛觀察,這是在轉喻的影響下由過程替代結果而產生的意義,所以兩個義項之間是鏈式關系。

2.從“看”到“樣子;外觀;相貌;外表”

如果把人的臉看作一個ICM,當焦點從眼睛轉移到臉部表情時,眼睛就不再是突顯成分,整張臉則得到了突顯,因此就有了look可以指代相貌的義項。這是轉喻中典型的部分替代整體。

3.從“樣子;外觀;相貌;外表”到“眼神;表情;神情;臉色”

在萊可夫的三類概念隱喻中,本體隱喻最典型的一個分類是容器隱喻。身體是情緒的容器,更具體地說,人類的臉部是情緒的容器。隱喻Face Is Emotion使look擁有了更抽象的情感意義。

4.從“眼神;表情;神情;臉色”到“時尚;式樣;風格”

fashion通常指一個人的服裝、風俗和時尚。人們常說第一印象很重要,意思是第一眼看到一個人的外貌和穿著打扮時就會作出評價。因此,通過“看”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穿衣風格。該義項的產生和人類體驗緊密相連,說明人類的常用表達可以經過規約化固定下來成為意義之一。

習語If looks could kill意為“眼神嚇死人”,這里詞義的延伸是本體隱喻中的典型類別之一personification,將抽象的眼神擬人化。

(二)感官名詞sound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sound的釋義為:

sth.that you can hear聲音;響聲

what you can hear from television,radio,etc,or as part of a film/movie聲音;音響

the effect that is produced by the music of a particular singer or group of musicians嗓音;音樂風格

the idea or impression that you get of sb./sth.from what sb.says or what you read印象;感覺

下面用漣漪圖解釋感官名詞sound各義項之間聯系的理據性(見下頁圖2)。

圖2:SOUND漣漪圖

1.從“聲音”到“音響”;“嗓音”

sound的核心意義是“聲音、響聲”,即人們用耳朵這個面部聽覺器官所感知到的聲音。聲音屬于上義范疇,基本范疇則多種多樣。電視機、收音機等發出的聲音是一種基本范疇。每一個范疇和它的成員之間存在著轉喻關系。萊可夫(1987)說:“每一個高層次的范疇作為一個整體,總是由作為部分的低層次范疇組成?!币簿褪钦f,每一個范疇相對其內部成員來說是高層次的,內部成員處在低層次,它們又由更低層次的范疇組成。范疇與成員之間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sth.you hear是整體,sth.you hear from television是部分,這種義項的轉變是由概念隱喻Generic Is Specific生成的,理由是特例和類屬都同屬于一個ICM。嗓音也是一種基本范疇,由整體的聲音指代音樂家發出的聲音。因此,由核心意義到義項二和義項三的轉變是通過隱喻實現的,其語義之間是一種輻射關系。

2.從“嗓音”到“印象”

當一個物體或者人發出聲音,受體的聽覺器官受到刺激,獲得一種感覺,當這種感覺不斷地重復,便在大腦中固定下來形成一種概念,也就是對某個對象產生的印象。因此,嗓音和印象兩者之間是一種鏈式關系,是通過轉喻中的部分代替整體實現的。在人際交往的ICM中,一個人給對話者的印象受多重因素影響,當嗓音得到突顯,sound便有了指稱印象或感覺的意義。

習語within the sound of sth.表示“在聽得見的范圍內”,這里的sound用抽象的聲音表示具體的距離,通過隱喻Sound Is Distance實現,因為聲音本身的傳播有距離遠近之分,所以能用來指代距離。

(三)感官名詞smell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smell的釋義為:

the quality of sth.that people and animals sense through their noses氣味;

an unpleasant smell難聞的氣味;臭味

the ability to sense things with the nose嗅覺

the act of smelling sth.嗅;聞

下面用漣漪圖解釋感官名詞smell各義項之間聯系的理據性(見圖3)。

圖3:SMELL漣漪圖

1.從“氣味”到“臭味”

氣味有很多種,臭味屬于味道的一種。從范疇理論角度來講,氣味屬于上義范疇,臭味屬于基本范疇,而臭味的使用頻率更高。因為相對來說,能讓人聞到的味道必然較為濃郁,所以就很刺鼻。從轉喻的角度來講,氣味和臭味是“整體—部分”的關系,從氣味到臭味屬于用整體概念指代部分的概念。

2.從“氣味”到“嗅覺”;“嗅”

義項一與義項三、四可以用理想化認知模型記憶。人或動物聞某個物體這一事件涉及本身的嗅覺能力、嗅的動作及物體的味道等組成部分。不同的義項是對不同部分的凸顯。習語The sweet smell of success中smell作感受來解釋,因為嗅覺本身是人體基本的感官能力之一,所以習語是用特例嗅覺代替整體的感受,由概念隱喻Specific Is Generic實現意義的轉換。

(四)感官名詞taste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taste的釋義為:

the particular quality that different foods and drinks have that allows you to recognize them when you put them in your mouth味道;滋味

the sense you have that allows you to recognize different foods and drinks when you put them in your mouth味覺

a small quantity of food or drink that you try in order to see what it is like少許嘗的東西;一點兒

a short experience of sth.體驗;嘗試

a person’s ability to choose things that people recognize as being of good quality or appropriate鑒賞力;欣賞力

what a person likes or prefers愛好;志趣

下面用漣漪圖解釋感官名詞taste各義項之間聯系的理據性(見圖4)。

1.從“味道”到“味覺”,再到“少許嘗的東西”

taste的核心意義是味道。人們常說的酸、甜、苦、辣、咸,是人體對食物的基本體驗。這種基本體驗是五感之一的味覺。味道、味覺與食物構成一個理想化認知模型,是一件事情的三個組成成分。三個成分分別突顯,就構成了三個義項。

2.從“少許嘗的東西”到“體驗;嘗試”

義項四已經脫離了理想化認知模型的三個義項。前三個義項和核心意義心理距離較為接近,還是圍繞品嘗食物這一事件的成分凸顯,而“體驗;嘗試”的意義開始脫離具體食物這一對象,延伸至其他事物甚至抽象事件。這一層延伸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法來記憶,即人們在品嘗食物時感受到的是一種第一次獲得的味覺,用這種味覺指代其他第一次獲得的抽象感覺。例如,第一次聽戲、第一次看電影暗含了概念隱喻OperaIsFood;MovieIsFood。在源域向目標域的映射過程中,新奇的體驗作為凸顯成分得到了強化。

3.從“味覺”到“鑒賞力”

義項五指一種能力,有其鑒賞對象。味覺也是人體的一種能力,對象是有形的食物。兩者雖然屬于不同的認知域,但是彼此的成分之間存在規律的對應關系。從萊可夫和約翰遜的隱喻分類來看,這屬于一種結構隱喻,以味覺能力隱喻鑒賞能力。

4.從“體驗;嘗試”到“愛好”

習語be in poor taste的意思是“愛好低級”,其意義也是通過概念隱喻的方式得來的。例如,“Most of his jokes are in poor taste.”一句中使用了概念隱喻Jokes Are Food。

(五)感官名詞feel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feel的釋義為:

the feeling you get when you touch sth.or are touched觸覺;手感

an act of feeling or touching觸摸

the impression that is created by a place,situation,etc;atmosphere(場所,情況等給人的)印象;感受;氣氛

下面用漣漪圖解釋感官名詞feel各義項之間聯系的理據性(見圖5)。

圖5:FEEL漣漪圖

feel的核心意義是人體五感之一的觸覺。這種感覺的產生離不開人體與世界的互動。觸覺的產生是因為人類做出了觸摸的動作,這種因果推理聯想使feel理所應當可以指代觸摸這種動作。義項一與義項二雖然一種指的是感覺,一種指的是動作,但是意義都沒有脫離觸摸這一層核心意義,即人體與事物的互動,這種互動觸發對某種事物的感覺。當這種感覺多次發生時,便會固化在人的大腦中,產生某種概念,即通俗意義上所說的對某事物的印象。這種印象就是認知語言學所說的概念化的結果。因此,義項三的產生是從核心意義通過概念化進一步延伸而產生的意義。延伸的路徑是體驗哲學、概念化的結果。例如,習語get the feel of sth.(開始熟悉某事)就是義項三的用法。

三、教學啟示

把隱喻和轉喻引入英語抽象多義詞的學習記憶,以漣漪圖學習五個典型感官名詞的多個義項,揭示了抽象多義詞的語義之間聯系的理據性,能夠讓學生對一詞多義的各個詞義項產生更生動、形象的記憶,發掘詞義之間的鏈式和輻射關系,使其能更準確地把握英語詞匯的多項意義。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介紹詞匯的核心意義,提供認知域根據,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基本認知域進行舉例、分類、歸納并總結,讓他們猜測詞匯屬于哪一類認知域。其次,教師對認知域中典型且常見的理想化認知模型進行舉例,讓學生猜測激發出了哪種理想化認知模型,模型中含有哪些典型成分,不同意義是哪種成分的突顯;或者提出詞匯核心意義的原型域,引導學生通過隱喻投射找出相關的投射域;或者通過轉喻投射找出同一認知域中的對應成分,最終形成詞匯的完整語義。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將枯燥的單詞記憶與日常生活經驗結合起來。

教師通過隱喻和轉喻的工作機制展示多義詞的詞義拓展過程,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詞匯的認識,更深入地理解詞義,尤其是抽象多義詞的詞義,并通過投射出的各種認知域掌握各語義的內在聯系,甚至基于基本義項創造出新用法。這不僅能促進學生對某些詞匯的學習,還能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為認知提供新方法,從而培養創新思維。因此,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隱喻和轉喻建立詞義內部鏈式關系和輻射關系記憶單詞,啟發其運用聯想記憶法,培養其創新思維。

結語

基于隱喻和轉喻理論,分析五個感官名詞的核心義項與各義項之間的聯系,得出感官名詞的拓展語義及其教學啟發。一般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完成詞匯的多義分析:首先,介紹概念隱喻、轉喻和理想化認知模型;其次,分析詞匯的核心意義,分析理想化認知模型的運作機制,通過隱喻、轉喻投射分析內在聯系;最后,構成完整的語義范疇。利用概念隱喻和轉喻分析多義詞各語義之間的聯系并將其應用到教學中,能更好地發揮隱喻和轉喻的思維教育價值,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義,從而激發其主動思考,培養其創新思維。

綜上所述,隱喻和轉喻作為具有思維教育價值的認知概念,為詞匯學習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徑,使學生有機會擺脫機械學習方式,創造性地學習詞匯的意義,提升英語詞匯學習效果。

猜你喜歡
義項范疇漣漪
中國美學“氣韻”范疇之“韻”探頤
漣漪
漣漪
語文閱讀教育中的三對重要范疇辨正
探測時空中的漣漪——引力波
好似……
兩用成語中的冷義項
漢語依憑介詞的語義范疇
Enhanced Precision
陶藝范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