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種籽油新食品原料的研究進展

2022-10-27 05:15周士琦周亞西閆文杰
食品工業科技 2022年21期
關鍵詞:亞油酸籽油杜仲

周士琦,周亞西,閆文杰

(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生物活性物質與功能食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23)

我國印發的《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監督管理辦法》指出,新食品原料是指在我國無傳統食用習慣的以下物品: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離的成分;原有結構發生改變的食品成分;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籽油新食品原料是指我國已公布的新食品原料中從植物成熟種子中提取的油脂,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隨著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和許可工作進一步規范,新食品籽油原料引起了相關學者的廣泛關注。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僅靠國內食用油脂供給不能滿足國人需求,油脂進口需求正逐年上升,在當今新冠疫情全球防控不明朗和國際貿易形勢嚴峻大背景下,解決國內油脂供給是保障當今國家糧食安全的重點之一。隨著新食品原料審批管理文件的不斷完善,新食品原料正逐步走進大眾視野,成為研究的新熱點。截止目前,已公告的新食品原料中,籽油原料有杜仲籽油、茶葉籽油、元寶楓籽油、牡丹籽油、鹽地堿蓬籽油、水飛薊籽油和番茄籽油七種,分別從油用杜仲籽、茶葉籽、元寶楓籽、牡丹籽、鹽地堿蓬籽、水飛薊籽和番茄籽中獲取。其中,杜仲籽油、元寶楓籽油和水飛薊籽油在醫藥產品中應用較廣,茶葉籽油在化妝品行業應用較廣,而牡丹籽油、鹽地堿蓬籽油和番茄籽油在降脂等藥理作用方面研究較多,加工工藝和籽油質量影響著產品安全和功效。

因此,本文圍繞籽油新食品原料的來源情況以及籽油的主要提取方法、營養成分、功能性和安全性進行對比分析,探討了籽油新食品原料應用前景,以期為籽油新食品原料的開發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1 不同籽油原料來源的基本情況

杜仲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樹皮和葉片等部位有治療風濕、滋養肝臟等功用,在我國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種植分布相對集中。茶葉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作為菜食和飲料,富含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元寶楓比較耐旱,是沙漠綠化的種植樹種之一,樹皮、葉子等部位均有藥理作用。牡丹作為常見植物,大多數為觀賞性品種,部分為油用牡丹,在各地均有栽培。鹽地堿蓬不僅是一種藥食同源植物,也是一種鹽生植物,在鹽堿荒漠地區種植有助于其生態環境的恢復。水飛薊不僅有觀賞價值,目前還可在臨床上用于治療肝炎等疾病。番茄是一種常見的蔬菜,易于種植,可生吃可熟炒,也可加工成果汁、果醬等產品,其中番茄紅素的加工利用能夠創造較高的經濟價值。如表1所示,對比七種籽油新食品原料來源可知,元寶楓適于在干旱地區種植,鹽地堿蓬在鹽堿地區種植最佳,茶葉喜暖且分布偏南,杜仲、牡丹、水飛薊和番茄栽培土壤最易控制。因此,溫暖濕潤地區可推薦種植發展茶葉,常年降水量低的地區比如沙漠邊緣地區推薦發展元寶楓產業,鹽堿地分布偏多的地區推薦種植鹽地堿蓬,因地制宜,有助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提高籽油原料品質。

表1 七種籽油原料來源基本情況Table 1 Basic source information of seven seed oils

2 不同籽油原料的提取方法

植物油提取方法很多,由表2可知,壓榨法操作較為簡單,溶劑浸取法易污染環境,超聲輔助提取法、水酶法、亞臨界萃取法等提取油脂安全系數高,較為環保高效。分析研究不同籽油的提取方法,有助于優化籽油提取工藝,減少籽油原料浪費,為籽油大量生產提供理論支持。

表2 籽油主要提取方法及特點Table 2 The main extraction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ed oil

傳統籽油提取方法易使籽油中混入雜質,為提高杜仲籽油提取率,趙欣采用溶劑浸提-水蒸氣組合法提取杜仲籽油,在4 h蒸餾條件下杜仲籽油得油率可達20.26%。王小媛等通過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對杜仲籽油質量影響,結果表明索氏提取法得油率為34.47%左右,亞臨界萃取法得油率為28.42%左右,超臨界CO萃取法得油率為18.68%左右。由此可知,索氏提取法適用于提取杜仲籽油,出于對籽油質量的考慮未來可通過多種籽油提取方法組合提高提取率。

為盡量減少對茶葉籽油中酚類物質的破壞,陳升榮等通過采用微波輔助法提取茶葉籽油,發現微波預處理有助于油脂富集,得油率可達21.81%。謝明等采用超臨界CO萃取法,通過研究溫度、壓力和時間等因素對茶葉籽油的提取效率影響,最終得油率為25.1%。徐君飛等采用超聲輔助酶法提取茶葉籽油,結果表明在超聲酶解55 ℃時,出油率可達52.61%。由此可知,在實驗室中使用超聲輔助酶法提取茶葉籽油,能有效提高實驗效率。

元寶楓是一種含油較高的木本原料,種仁含油率超過50%,相對易于提取籽油。周子煜使用超臨界CO萃取法處理元寶楓籽油,結果表明在原料粒度60目,萃取溫度45 ℃,萃取時間 6 h,40 MPa壓力下萃取得油率可達42.14%。吳隆坤等通過研究不同超聲條件對提取油脂理化性質的影響,最終得出在45 ℃超聲65 min條件下,得油率為35.6%。閆莉華等通過研究不同超聲功率、超聲溫度和料液比,得出最佳工藝條件下得油率達37.46%±4.4%。因此,現階段提取元寶楓籽油超臨界CO萃取法是最佳選擇。

牡丹籽油是一種優質天然植物油脂,郭乃妮等分析對比牡丹籽油不同提取方法得出傳統壓榨法出油率為19.1%。李汶罡等采用適溫壓榨工藝,將牡丹籽油壓榨溫度控制在80 ℃以下,解決了牡丹籽油酸價過高問題,得油率為23.1%左右。史闖等采用壓榨和浸提聯用方法,從壓榨壓力、物料粒度、壓榨次數和時間等方面進行優化,出油率可達31.15%。馬曉等采用超聲萃取法,以石油醚為浸提試劑,將料液比、超聲時間和功率等作為影響因素進行優化,出油率可達29.01%。張正周等采用水酶法,通過對比纖維素酶、果膠酶、堿性蛋白酶等5種酶最佳酶解條件得油率,最終得油率可達19.08%。陳曉等采用索氏提取法,發現在最佳工藝條件下,出油率為32.92%。趙菁菁等通過對超臨界CO流體萃取法優化,最佳工藝條件得油率為19.54%。因此,索氏提取法和超聲萃取法可作為提高牡丹籽油出油率的參考提取法。

鹽地堿蓬籽油和水飛薊籽油在實際生產中多以壓榨法提取應用,在實驗研究中,李洪山等使用乙醚溶劑浸取提取鹽地堿蓬籽油,結果表明鹽地堿蓬籽油含油量為20.12%。郭琳琳等綜述鹽地堿蓬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得出鹽地堿蓬提取方法還包括超聲波或微波輔助提取法、超臨界CO萃取法,暫無實際數據體現其出油率。趙航通過分析發現水飛薊籽油提取率整體較高,一般壓榨法提取率為70%左右,超聲波輔助萃取和水酶法可提高籽油提取率,具體提取效率有待進一步研究。朱敏敏等通過分析復合蛋白酶、風味蛋白酶和淀粉酶等酶對番茄籽出油率的影響,得出水酶法提取番茄籽油出油率可達51.57%;使用冷榨法在60 ℃,40 MPa壓力下冷榨番茄籽油出油率為46.37%。張偉光等研究不同超聲條件對番茄籽油提取率的影響發現,番茄籽油平均提取率在54.63%。因此,超聲輔助萃取法和水酶法的聯用提取工藝優化對提高籽油提取率有研究前景。

由表3分析對比可知,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牡丹籽油,提取工藝相對比較成熟,壓榨和浸提聯合提取法得油率較高,值得推廣。鹽地堿蓬籽油、水飛薊籽油和番茄籽油的提取工藝目前研究較少,提取工藝有待于進一步優化。杜仲籽油、茶葉籽油和元寶楓籽油索氏提取法和超聲輔助萃取法更有助于提高油脂提取率。從籽油不同提取方法的得油率對比分析還可知保持低溫提取更有助于提高油脂質量。如果之后能夠注重于多種方法聯用,從節能安全角度去優化油脂提取工藝,有助于油脂質量和提取效率的提升,增加籽油經濟效益。

表3 籽油不同提取方法得油率Table 3 The yield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of seed oil

3 七種籽油新食品原料的公告

根據衛生部新食品原料相關公告顯示這七種籽油的目前研究使用范圍均不包括嬰幼兒食品,籽油產品的衛生安全指標應符合我國相關標準。從表4可知,七種籽油的生產工藝流程和質量性狀要求基本相同,多為黃色、金黃色或淡黃色的透明油狀液體,為消費者在購買籽油產品時提供了質量判斷依據。食用量是“三新”食品審核專家基于新食品原料的人群暴露水平,經成分分析、衛生學檢驗和毒理學評價多方考量,得出每日限制食用量。因此,在開發相關籽油產品時應結合食用量來優化食品添加配方或者推薦保健類食品的食用量。

表4 七種籽油的公告情況Table 4 Public announcement of seven seed oils

從表5可知不同合格籽油原料的脂肪酸組成,其中,杜仲籽油和牡丹籽油中亞麻酸占比較高,茶葉籽油和水飛薊籽油油酸占比較高,元寶楓籽油和番茄籽油的亞油酸占比較高,只有元寶楓籽油中含有神經酸。未來可依據籽油脂肪酸組成,專注于杜仲籽油和牡丹籽油中亞麻酸組分和功效研究,元寶楓籽油和番茄籽油中亞油酸組分和功效研究,著重開發研究元寶楓籽油神經酸在食品和藥品領域的應用。

4 不同籽油原料的主要營養成分

4.1 籽油脂肪酸組成

人體含有的脂肪酸有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在人體不能合成,只能從食物中獲取。由表5可知,這七種籽油中普遍含有油酸、亞油酸,大多含有亞麻酸,是獲得有益脂肪酸的優質原料。郭劍霞等的研究發現亞油酸可通過降低高脂小鼠血清的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和動脈硬化指數,來達到改善高脂小鼠的血脂代謝水平,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惡化發展。ATHZIRI等研究發現油酸具有抗氧化作用。CONSTANCE B等研究表明-亞麻酸可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載體蛋白B,有效改善人體血脂水平。籽油中含有這些成分,使得籽油在抗氧化、降脂等方面有積極作用。

表5 公告中七種籽油的脂肪酸組成要求Table 5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requirement of seven seed oils in announcement

杜仲籽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亞麻酸(C18:3),DU 等對來自中國12個不同地區的杜仲籽油樣品脂肪酸進行成分分析,結果表明杜仲籽油亞麻酸(56.68%~60.70%)、油酸(16.31%~17.80%)和亞油酸(11.02%~13.32%)是主要成分。ZHANG等分析杜仲籽油脂肪酸組成發現,-亞麻酸占總脂肪酸的 56.51%,棕櫚酸(9.82%),硬脂酸(2.59%),杜仲籽油可視為潛在的不飽和脂肪酸獲取源。在開發降血脂、降血壓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藥物方面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茶葉籽油中油酸含量最高,徐君飛等的研究表明茶葉籽油中含有47.67%的油酸,24.32%的亞油酸。LI等利用遠紅外光譜和模式識別技術鑒別純茶油(山茶花提?。?,發現亞油酸和油酸可作為鑒別純茶油的重要依據。在今后茶葉籽油質量檢測方法研究中,可采用相同方法鑒別純茶葉籽油。

元寶楓籽油是目前市場上唯一含有神經酸的可食用植物油,喬謙等對元寶楓籽油脂肪酸組分分析結果表明,元寶楓籽油中含有神經酸5.76%,生長地理緯度和海拔高度均會對脂肪酸組成產生影響。徐明輝等采用分子蒸餾法分離神經酸乙酯,葛智勤等采用低溫結晶法提取純化神經酸,神經酸收率可達65.48%。目前受損大腦神經纖維的修復和神經細胞的再生都會選擇含有神經酸的藥品治療,優化神經酸純化提取工藝有益于推動元寶楓產業的深入發展。

牡丹籽油和鹽地堿蓬籽油中含有的主要脂肪酸有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張曉等的研究發現牡丹籽油亞麻酸含量在28.1%~46.9%,亞油酸16.5%~27.7%,油酸20.5%~42.6%,紀俊敏等的研究表明鹽地堿蓬籽油亞油酸含量在58.84%,油酸10.79%,亞麻酸4.91%。由此可知牡丹籽油中亞麻酸含量最高,鹽地堿蓬籽油中亞油酸含量最高,兩者在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方面有著廣闊研究應用前景。

水飛薊籽油也叫作袋鼠油,在我國有較長的研究歷史,但水飛薊籽油的研究應用發展速度相對較慢,有極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提取效率較低。張淑麗等的研究得出水飛薊籽油中含有50%~54%的亞油酸,營養價值可觀,純化處理后可作為食用油食用。

番茄籽油是一種比較容易獲得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脂,王愛霞等的研究表明番茄籽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總量可達77.65%,其中,亞油酸有49.27%,油酸有25.85%。在當前番茄加工企業中番茄籽多作為廢渣丟棄,深入開發籽油產品,將有助于番茄產業鏈的深入優化。

由此可知,七種籽油新食品原料的脂肪酸構成中,不飽和脂肪酸占比高于飽和脂肪酸,是天然的不飽和脂肪酸獲取寶庫,可通過對比當前發展應用比較成熟的菜籽油、花生油等常見食用油加工處理工藝,來推動籽油新食品原料作為食用油進入消費者生活。

4.2 其他活性成分

七種籽油中均含有豐富的黃酮類、酚類、甾醇類和多糖類等物質,如表6所示。丁婷婷研究發現黃酮類物質在體外能夠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O和ABTS自由基,在體內可提高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酶活力,減輕小鼠腦組織神經元細胞壞死,在抗氧化、抗衰老、改善腦損傷和增強機體免疫力等方面有顯著作用。冉軍艦等研究表明酚類物質可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NO自由基和OH自由基等,在抗氧化、消炎抑菌和抗癌方面起著積極作用。MAGDALENA等的研究表明植物甾醇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效果和氧化穩定性,可抑制癌細胞遷移。YIN等研究發現多糖可增強或激活巨噬細胞的免疫應答,促進細胞因子的分泌,在免疫調節和抗腫瘤、抗炎、抗病毒方面起著調節作用。這些活性成分使得籽油在提高免疫力、抗腫瘤、抗氧化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為相關功效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

表6 七種籽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Table 6 Biologically active ingredients contained in seven seed oils

現代研究表明,杜仲籽油中還含有綠原酸、桃葉珊瑚甙、京尼平苷酸等活性成分,CHEN等研究表明京尼平苷酸可減輕小鼠神經元炎癥和軸突損傷,對改善阿茲海默癥(AD)小鼠神經損傷有顯著修飾作用。張冬璇等研究發現桃葉珊瑚甙可通過內皮NO途徑發揮擴張血管的作用,在心腦血管疾病臨床治療有著應用前景。YAO等的研究表明綠原酸的抗氧化性和金屬螯合性有助于清除重金屬(如鎘)的毒性。有助于杜仲籽油在抗氧化、抗菌消炎、抑制腫瘤作用的機制研究。

劉玉軍等研究表明牡丹籽油中含有沒食子酸和齊墩果酸等有機酸,已有動物研究發現沒食子酸可降低體內各類促炎因子的表達、降低脂質合成和積累、調節體內血糖血脂水平,起到抗炎、抗氧化、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由此可見,牡丹籽油在醫療和保健價值方面有新的應用價值。

已有研究表明水飛薊籽油中含有水飛薊素,FERRAZ等的研究發現水飛薊素對受感染小鼠有減少促炎因子、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改善肝臟炎癥等功效,證明水飛薊素在保肝、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方面功效顯著,可增加該方面的機制研究。

番茄籽油中含有番茄紅素和-胡蘿卜素,研究表明番茄紅素對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有良好清除效果,在高脂動物模型中,番茄紅素可調控大鼠膽固醇、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在抗氧化和降血糖血脂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胡蘿卜素作為人體內維生素A的重要來源,不僅可以起到抗氧化活性作用,還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為番茄籽油的開發研究提供新方向,有助于產品多領域研究。

目前對籽油活性成分的研究仍處于分析提取工藝優化的初級階段,增加對籽油新食品原料活性成分的研究,有助于進一步了解不同籽油中活性成分的作用機制,發現新的藥用和保健價值,改變產品類型單一現狀。

4.3 維生素

人體對于維生素的攝取來源廣泛,但多數水果蔬菜和蛋奶肉制品攝取的維生素種類相對比較單一。本文所研究的七種籽油都含有多種維生素,馬蓁等研究發現杜仲籽粕中含有6.30 mg/kg維生素B,3.18 mg/kg維生素B,由此表明杜仲籽油可作為補充B族維生素的潛在油脂源。劉國艷等檢測出茶葉籽油中含有382.34~685.54 mg/kg維生素E,魏晶晶等發現元寶楓籽油中含有維生素E 1252.3 mg/kg,高婷婷檢測出牡丹籽油中維生素E含量為320 mg/kg。張國偉等發現鹽地堿蓬籽油和其花粉中含有3305.31 mg/kg維生素E和少量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D。張衛明等檢測出水飛薊籽油中含有維生素 E 26.76±0.86 mg/L,維生素 C 13.27±0.14 mg/L,維生素B8.24 mg/L,維生素B5.07 mg/L。杜志堅等檢測出番茄籽中含有維生素E 2.08 g/kg。由表7對比可知,七種籽油中元寶楓和番茄籽油中維生素E含量較高,作為良好的抗氧化劑,為研發抗氧化性良好的籽油產品提供了研究思路。這些維生素盡管不是籽油的主要成分,但使得籽油具有抗氧化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保健作用。

表7 籽油所含維生素Table 7 Vitamins contained in seed oils

4.4 微量成分

本文所提及的七種籽油基本上都含有Na、K、Ca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表8)。杜仲籽油鉀元素含量最高,大約有11.2 mg/g;同其他油脂相比杜仲籽油鈣含量最高,大約4.2 mg/g,是牛奶的四倍。牡丹籽油中鋅含量為 22.49 μg/g,鐵含量為 56.95 μg/g、鎂含量為21.51 μg/g,微量元素含量相對較高,有助于體內細胞膜滲透壓平衡和骨質構建。番茄籽油、茶葉籽油、元寶楓籽油等籽油中微量元素還需進一步研究,杜仲籽油可作為補充Ca的潛在植物源。由此說明籽油在藥用和食用方面有新的研究價值。

表8 部分籽油所含微量成分Table 8 Trace ingredients amount of seed oils

5 不同籽油原料的保健功能

5.1 調節血脂和血壓

血脂升高多與人體血液中總膽固醇、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水平高于正常值有關。賀越等的研究表明-亞麻酸具有降壓功能,而杜仲籽油中含有大量的-亞麻酸和亞油酸,這表明杜仲籽油在降壓方面有一定的作用;郭美麗等的研究表明杜仲籽油有降低總膽固醇和降血脂的功能。茶葉籽油中含有油酸、亞油酸和角鯊烯等物質,大量研究表明亞油酸有降低高脂小鼠血脂的作用,在人體內也具有降低膽固醇水平、調節血脂的功效,除此之外,角鯊烯富含攜氧細胞體,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進入人體后有助于降低血壓、調節血脂水平。王蕓通過研究牡丹籽油對大鼠血脂水平的影響,證明了牡丹籽油有明顯的降血脂功效。SHAO等的研究表明番茄籽油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番茄籽油對調節由膽固醇引起的高血壓、高血脂等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元寶楓籽油、鹽地堿蓬籽油和水飛薊籽油中都含有一定比例的-亞麻酸、亞油酸和油酸成分,這些脂肪酸對于調節血壓血脂水平起著一定的作用。

5.2 抗氧化活性

籽油中亞麻酸、亞油酸和黃酮類物質等成分決定了這些籽油在抗氧化方面起著一定的作用。翟文婷等通過研究牡丹籽油DPPH自由基清除率,發現牡丹籽油有良好的抗氧化潛力;張萍通過研究加入牡丹籽油的植物油中過氧化物的含量明顯少于未加牡丹籽油的植物油,證明了牡丹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MVLLER等則通過研究確定了番茄籽油在巨噬細胞中有抑制細胞氧化應激的能力,且同番茄紅素相比番茄籽油的抗氧化能力更強;劉紅梅等進行體內實驗發現,番茄籽油可使試驗的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增加,說明番茄籽油可增強機體抗氧化性。馬騏通過進行細胞抗氧化活性試驗(CAA)發現茶葉籽油中的極性物質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效果很好。杜仲籽油和元寶楓籽油中都含有亞油酸,相關研究表明亞油酸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可有效增加油脂的儲藏時間。鹽地堿蓬籽油和水飛薊籽油中除了含有豐富的亞油酸外,還含有多種黃酮類和多酚類物質,可有效提高籽油的抗氧化性。目前茶葉籽油廣泛應用在化妝品中,就是其抗氧化性的實際應用的體現。

5.3 提高免疫和抗腫瘤作用

免疫功能主要是指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調節免疫功能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的免疫防御、免疫監視等方面來進行。研究表明元寶楓籽油在腫瘤細胞治療方面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元寶楓籽油中含有元寶楓黃酮,它對YILMC細胞、GLC細胞和A549細胞有抑制作用,可延長艾氏腹水瘤小鼠的壽命。鹽地堿蓬中含有多糖類物質,研究表明其中的酸性多糖SSP2-2可以激活MCF-7細胞中的線粒體途徑,從而起到誘導癌細胞凋亡的作用,因此鹽地堿蓬籽油在腫瘤治療方面有積極作用。李成忠等研究發現不同劑量的牡丹籽油復方可提高小鼠的耳腫脹度,增加小鼠抗體積數,提高小鼠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的能力,從而證明牡丹籽油具有提高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功能和巨噬細胞功能。姚思宇等通過小鼠灌胃試驗發現-亞麻酸可有效增強免疫力,而杜仲籽油中含有豐富的-亞麻酸,所以杜仲籽油有提高免疫的作用。茶葉籽油、水飛薊籽油和番茄籽油中含有亞油酸、-胡蘿卜素、酚類物質及黃酮類物質,目前研究表明黃酮類物質、酚類物質和亞油酸等在抗腫瘤、提高免疫力方面起著一定的作用。因此,這七種籽油在癌癥疾病的預防和臨床治療上具有一定的研究應用價值。

5.4 抗菌消炎作用

傷口細菌感染發炎一直都是一些疾病誘發的誘因,如何有效抗菌消炎是大家一直以來關注的問題之一。王性炎等研究表明元寶楓籽油對大腸桿菌和黃曲霉等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陳偉等通過試驗對比沙棘油、牡丹籽油和磺胺嘧啶銀等物質對燙傷小鼠的皮膚創傷面組織病理變化,發現牡丹籽油對炎癥細胞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表明牡丹籽油有抗菌消炎作用。杜仲籽油中含有綠原酸和桃葉珊瑚甙,這些成分使得杜仲籽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的作用。茶葉籽油、水飛薊籽油、鹽地堿蓬籽油和番茄籽油中含有的的黃酮類物質和酚類物質在抗菌、消炎方面有一定幫助,但因在不同籽油中含量不同,籽油的抗菌消炎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6 不同籽油原料的安全性評價

目前,新食品籽油原料的研究應用在不斷深入,分析探討籽油成分有助于功能產品的開發,而毒理學研究有助于產品市場應用銷售,為安全性評價提供可靠依據。郭美麗等通過急性毒性試驗、精子畸形試驗、Ames試驗和傳統致畸試驗等試驗發現杜仲籽油無明顯毒性作用,無可見有害作用水平(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為 9.34 g/kg,屬于無毒性食品。朱文學等通過小鼠急性毒性試驗、亞急性毒性試驗和小鼠精子畸形試驗研究表明牡丹籽油半數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15.0 g/kg bw,該籽油無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和遺傳毒性,具有食用安全性。茶葉在我國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茶葉籽油廣泛的應用于我國的食品、化妝品和醫藥等行業,用于黑巧克力加工、卸妝油加工以及注射用輔劑等,說明其在食品、化妝品和醫藥行業的安全性很高。梁嬋華等通過給小鼠腹腔注射元寶楓籽油造模同其他組對比分析發現,元寶楓籽油對腸道損傷的小鼠有治療修復作用,可以安全地在醫療上應用。石紅旗利用鹽地堿蓬籽油合成共軛亞油酸,通過小鼠遺傳毒性試驗和小鼠急性毒性試驗等試驗發現小鼠無中毒現象,證明該物質具有一定安全性,鹽地堿蓬籽油提取物可安全使用。范文今等通過微核試驗、精子畸形試驗、Ames試驗和致畸試驗研究表明,對于小鼠在一定劑量范圍內,水飛薊籽油無致突變和致畸性,該籽油毒性極低。HE等通過給小鼠飼喂番茄籽油同其他組對比分析發現,膳食補充番茄籽油可減輕小鼠高脂血癥,可在醫療上安全應用。因此,七種籽油新食品原料都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產品研發或與常見食用油進行復配,有助于開發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高營養食用調和油,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7 展望

七種籽油原料正式進入新食品原料行列,意味著其食用安全性得到了進一步驗證。經綜述可知七種籽油新食品原料在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生物活性成分組成和維生素含量等方面有著顯著優勢,在調節血脂、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能方面也有著重要的研究應用價值。由此可見,推動籽油原料的營養特性和功能特性研究對相關產品的開發有著深遠意義。

依據我國現有消費結構,可以對杜仲籽油和牡丹籽油的提取工藝進一步優化,提高籽油品質,開發高端食用油產品。對茶葉籽油可以增加在化妝品和保健食品領域的開發研究,并對其功效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對鹽地堿蓬籽油、水飛薊籽油和番茄籽油可先從提取方法入手提高籽油提取率、發現籽油優勢成分及機制,使籽油質量更佳。在此基礎上進行籽油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綜合開發和應用,為落實“國民營養健康計劃”和“健康中國戰略”做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亞油酸籽油杜仲
“不要臉”的樹
灘羊肉中油酸和亞油酸含量的近紅外預測模型建立
花椒籽油的提取工藝研究進展
4種槭樹種子油脂肪酸組成及含量比較
淺析植物油在嬰兒配方乳粉中的應用
利用變異系數分析‘鳳丹’牡丹籽油脂肪酸組分的遺傳穩定性
改良的亞油酸—硫氰酸鉀顯色法在抗氧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避雨栽培下“鳳丹白”籽油提取及理化指標分析
殃及池魚
周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