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時代闡發

2022-11-01 05:30鄭毅平
今古文創 2022年33期
關鍵詞:中華馬克思主義傳統

◎鄭毅平

(重慶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 渝北 401120)

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并由其后繼者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發展和綿延流傳下來的文化精華,“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理清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邏輯理路,對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軟實力,構筑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重要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縱向承繼中因“揚棄”而獨具特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植于農耕自然經濟和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馬克思曾經指出,“發展著自己的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在改變自己這個現實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產物,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鄙鐣嬖跊Q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的差異主要來源于社會存在的不同。在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人類的生產力水平比較低,在自然面前顯得渺小無力,不得不以群居的方式生存。社會存在中的“自然地理環境”因素,在人類早期文明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間接促成了人類文明間的差異。我國所處地域,大部分是沖積平原,土地肥沃,水流縱橫,“農耕經濟”占據主流。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帶來了天然的優勢?!胺€定的農耕生活,使得中華民族很早,就形成了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男耕女織’的生產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以及熟人社會‘長幼尊卑’的家庭倫理道德觀念”,形成了以血緣為紐帶的中華文明。

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世界上不同國家間相互競爭的大幕。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大工業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每一個人的需求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因為它消滅了各國以往自然形成的閉關自守的狀態”,商品經濟逐漸替代了自然經濟,世界交往不斷擴大,那些古老的文明國家都或主動、或被動的被卷入到資本全球化浪潮之中,那些服務于封建統治的社會意識、那些古老文明傳統文化的根基通通都被“摧毀”了。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痹谶@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是以“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為口號的資本主義文化以及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新文化”。

文化全球化進程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世界交往的形成,不僅促進了物質生產力的提高,而且促進了文化全球化的發展。正如馬克思所說,“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世界各國的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相互交流、競爭和借鑒。為了能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我國文化必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和推陳出新。舊有的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家庭血緣為紐帶、倫理道德為規范的中華傳統文化,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生產力以及生產關系的要求,但由于社會意識內部各要素,有繼承性和相互影響性,將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就成了時代的呼喚和必然的選擇。

二、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雙向奔赴中相競爭而發展繁榮

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揭示了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在內的整個世界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然而,任何一個科學理論,都需要不斷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在各國的運用有其特殊性,正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辈煌膰以诓煌臅r期,面臨著不同的基礎條件、發展階段、文化差異、國際局勢等,自然也要求馬克思主義與本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隨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不顧各國的實際情況,照搬照抄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才適用的理論,就可能將這些理論弄到荒謬絕倫的地步。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互依存、滲透和轉化。在中國大地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互依存,二者缺一不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可動搖。中華文化則博大精深,歷經數千年的興衰更替依然生機盎然,在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藝術、哲學等多個領域都有深厚的底蘊,在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國家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還相互滲透和轉化。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踐向我們證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血脈”和“獨特標識”,馬克思主義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指路明燈,二者在中國人民“打碎舊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偉大實踐中,相互滲透和轉化。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相互競爭中走向升華。中華文明及文化,發源于兩河流域,在社會意識上以儒家思想為核心。馬克思主義則不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商品經濟”盛行,社會進入“大工業”時代,資本家以購買勞動力的方式對工人進行殘酷的剝削,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更加劇了工人的苦難,為了實現大多數人的幸福,馬克思開創了以“消滅私有制”為核心,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文化”。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核心內容,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既有上述差異,也有競爭。這種競爭則主要體現在,作為社會意識,二者都會爭相對社會存在產生能動的反作用,其結果是先進的社會意識,推動社會存在的發展,而落后的社會意識,則阻礙社會存在的發展。在這樣一種競爭中,二者會有規律的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向奔赴,最終發展繁榮、走向人類文明新形態。

三、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同頻共振中因成功而更加堅定

“以西為師”的迷夢破碎后,俄國十月革命為我國展現了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借五四運動對儒家文化進行了徹底批判,人民舊有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被否定,中華文化的合理內核則被保留了下來,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發展創造了條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正確方向。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光輝典范。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十分重視“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強化了黨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引領與指導,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提煉、宣傳和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起了社會的廣泛共鳴和強烈反響;倡導全社會堅定了文化自信,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完善了思想政治教師隊伍,鞏固了思想教育主陣地;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精神,延續了紅色基因、傳承了紅色血脈。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用鮮活的實踐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及時回答了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實現了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展現了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意識自覺和責任擔當,中國人民在文化上更加自信、思想上更加統一、經濟上更加富裕、政治上更加堅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事實向我們證明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正確方向。

時代呼喚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緊密的結合。100年來經過無數革命先烈的接續奮斗,中華民族終于從饑寒交迫、受人欺凌中,“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中國人民的奮斗之路仍將繼續,但也遇到了許多新的問題。在經濟領域,發展速度放緩,產業亟待轉型升級,資源消耗巨大,環境污染嚴重;在民生領域,人口老齡化加劇,人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更多元化、高質化,“社會的主要矛盾轉變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在精神領域,仍有許多人思想空虛、迷茫、理想信念缺失,以金錢作為衡量一切的尺度,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盛行;在國際關系領域,后疫情時代來臨,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國際競爭加劇,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外國勢力經濟上悍然發動貿易戰,政治上不斷挑釁,而思想文化上則繼續沿用針對蘇聯的和平演變策略,借助各種渠道向中國人民兜售“普世價值”和“民粹主義”等錯誤思想,借以消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合理性,以期動搖我黨的執政根基。為了應對日益加劇的風險挑戰,加強人民的思想建設,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尤為重要。推動馬克思主義進一步中國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就成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期盼。

四、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同向征進中因相近而更易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敝袊鴤鹘y文化,在諸多方面與馬克思主義極為相近。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都以唯物辯證法為哲學基礎。中國早期的“五行學說”,在社會上占主流地位,有廣泛的影響力,被用以解釋天體星象、生老病死、中醫脈理等各種現象,雖受社會歷史條件限制不夠發達,但它承認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認可運動是物質固有屬性,與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一脈相承;中國最早的哲學著作《易經》提出“變易”思想,將事物的運動發展當作過程來看待,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恒不變的,它還將64個卦象分為了32對對立統一的矛盾體,體現了唯物辯證法“聯系”“發展”和“矛盾的對立統一”的觀點;“善不積不足以揚名,惡不積不足以毀身”(佚名《易傳·系辭傳下》)、“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李耳《老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王充《論衡》)等名言警句,則充分體現了唯物辯證法“量變質變等規律”。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都注重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相結合。中國人自古就十分重視實踐,儒家思想倡導“學而優則仕”(孔子及弟子《論語·子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子《禮記·大學》)、“知行合一”(王陽明),鼓勵用學到的知識改造這個世界。雖沒有認識到實踐決定認識,但已然通過生活經驗總結出了“近山識鳥音,近水知魚性”(佚名《增廣賢文·上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的結論。雖未得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也深刻地認識到從結果去反思理論是否正確的重要性,形成了中國古代的經驗社會,并用各種歷史著作和故事去警示后人,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十分相近。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有共同的理想與價值追求。在對未來理想社會暢想上,中國古人面對現實的壓迫和苦難,曾提出“世界大同”(戴圣《禮記·禮運篇》)的社會理想。在大同社會中,全民公有、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得其所、各盡其力,與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共產主義社會”極為相近。在價值觀上,中華優秀兒女,始終有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日知錄·正始》)的家國情懷,“民貴君輕”(孟子《孟子·盡心下》)的人民理念,人的社會屬性體現得淋漓盡致,這種“公共性”與馬克思主義堅持的“人民性”極為相似。

五、結語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瘪R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文化相結合是歷史的必然、時代的呼喚,歷史和現實都向我們證明二者能夠結合,也必將在結合中走向更光輝的未來。在建黨百年之際,我們應該認真領會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定文化自信,重塑中華文明,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強國之路。

猜你喜歡
中華馬克思主義傳統
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傳統
清明節的傳統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