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思政課堂以村史為突破口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途徑探究
——以陜西省周至縣村史與三個課堂的融合為例

2022-11-02 05:26
考試周刊 2022年37期
關鍵詞:村史弘揚傳統

張 迪

在樹立“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要增強文化自信必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學校作為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肩負非常重要的任務,尤其是當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全社會學習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時,做為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思想政治課更應肩負起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十七條明確規定要培養什么人,培養更高素質的人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而當前學校傳統文化的教育散落于政治、歷史、語文等科目之中,而學生對這些科目缺乏應有的重視。我們應整合散落于各科之中的傳統文化資源,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富有效率的傳授使其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自信,除了整合教材上的知識之外我們還要探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由于現在網絡普及,學生對電子游戲非常感興趣,我們要找到學生的興趣點,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找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自從申報了陜西省規劃課題《中小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途徑研究》之后,課題組多次集體研討,在研討過程中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學生培養要注重家國情懷的培養的論述。課題組聯系學校的現狀和周至縣的實際認識到通過挖掘和整理本地的傳統文化資源,使學生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并以此為突破口將其與教材知識相聯系,打造系列精品課程并借助第二課堂活動等形式,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感染,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周至縣是一個文化大縣,歷史文化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學生來自全縣各個鄉鎮,而不同的鄉鎮、不同的村莊又有不同的文化,于是課題組決定以村史為切入口來探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其操作模式是在思政課上教師結合教材引入村史,激發學生對自己身邊歷史的興趣。然后進行作業設計讓學生在節假日回到自己的村莊調查自己村莊的歷史。最后課題組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開展“講村史,愛家鄉”的活動。

在課題組開展活動之時,恰逢教育部原部長陳寶生提出了“課堂革命”的號召,“即堅持內涵發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把質量作為教育的生命線,堅持課堂要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深化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掀起課堂革命,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①這與我們在學生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是一致的,接著陜西省教育廳廳長為了響應“課堂革命”的號召,提出了課堂革命陜西行動,而隨后為落實課堂革命陜西行動的三個課堂概念的提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增強了我們的信心?!叭齻€課堂提出,學校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拓展學校教與學的時空范疇,融合不同場域的教育教學活動,意在給予學生一個完整的功能齊全的意義世界,以滿足學生各方面、各種境遇下的意義需求,使學生的生命活動得到全方位的意義關照”。②課題組通過認真學習,深刻領悟到三個課堂是一個大課堂的概念,并且是有機聯系的。具體到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時要將三個課堂貫通起來,統一謀劃,選準優秀題材,題材非常廣泛,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怎樣選取,在選取時要堅持這樣的標準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實效性,而從地域出發,以村史為切入口正好可以將三個課堂聯系起來。從而使我們對弘揚傳統文化途徑的認識更加清晰,實施具有可操作性,行動也更加堅決,也使我們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更有信心。下面是在講述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時引入村史并且將三個課堂聯系起來,下面就把實施過程具體做一說明。

實施過程(一):第一課堂,了解村史?!暗谝徽n堂”是指嚴格執行國家課程及地方課程的教育教學“主陣地”,主要是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統編教材,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這是通常意義上所指的在教室上課。在講述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中的《體味文化》一節時,向學生介紹周至縣的歷史遺存,如古駱國遺址、上林苑、周至第一鎮終南鎮、屯寨文化等。這些文化遺存增強了學生的自豪感,作為周至人,為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而驕傲,同時也理解了處處有文化的特點。在講述《文化生活》中的《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一節時,向學生介紹了周至代代豪杰創造的英雄偉績,駱明建國駱峪鎮,肇造周至農耕文明開端;老子著作《道德經》開創中國哲學先河,成為世界哲學文化的先驅,為中國和世界發展提供不竭的智慧寶庫;王三聘縣西啞柏鎮兩河口人,為官查辦不法,為民請命,辭官興修水利,興辦學校,編修縣志造福一方;海內大儒李二曲處興亡之際,災難之秋,父死家敗,一天難以維持兩餐,卻不墜青云之志,發奮苦讀,打破思想牢籠,以興利除弊的實學經世致用,樹立一座關中文化道德新高峰。民國以來,國破家亡,外有強敵殺我同胞,內有軍閥土匪魚肉百姓,以張光天、王雪亭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出生入死為人民,改天換地寫忠誠,1949年周至解放,消滅了土匪惡霸,鏟除黃賭毒,百姓分得了土地,人民當家作主,過上太平生活,改革開放,周至人奮勇爭先,發展綠色獼猴桃產業、苗木花卉業和特色果業,走上小康大道,過上幸福生活。介紹完了之后,教師進行啟發引導,學生經過討論普遍認識到,“水有源,樹有根,吃水不忘挖井人,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銘記歷史就是為了繼往開來,不忘祖輩創業艱辛,賡續周山至水文化,傳承家族傳統美德,愛我家鄉,做孝敬父母先輩的好兒孫,刻苦攻讀,不斷進取,學有所成,做勇立潮頭的周中人,建功立業,報效祖國,愛我中華,做民族復興道路上的時代新主人?!睈蹏髁x精神油然而生,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實施過程(二):第三課堂,觸摸村史?!暗谌n堂”是指走出校門以外的社會實踐學習鍛煉場所,主要以研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館、博物館等校外教育服務設施和志愿者服務、社區服務為活動載體的課堂。在學生對村史有了興趣的基礎上,進行作業設計,就是讓學生在周末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調查自己村子的歷史,學生可以從自己的父輩、鄰居那里了解自己村子的情況,有村史館的可以到村史館去了解,這也是體現第三課堂的要求,也符合當前疫情防控的要求,在疫情防控不能放松的情況下,學生不便去遠方,就地調查既保證了學生安全也達到了教育目的。同時通過調查增強了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通過撰寫本村村史概況提高了寫作能力,也讓學生明白了解社會從家鄉開始的道理。

實施過程(三):第二課堂,升華村史?!暗诙n堂”仍是指校內學習場所,是除“第一課堂”之外的所有校內資源,通過多媒體教室、音樂體育場館、社團活動場地、文化走廊等場所,進一步發揮好學校育人和服務功能。在學生完成本村村史調查的基礎上,經過認真準備,在學校報告廳開展“愛家鄉,講村史”活動,家國一體,家國同構,該項活動就是要把愛家和愛國緊密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通過挖掘鄉村歷史,品讀村史文化,可以讓大家了解不知道的村史,了解村史上的名人及其故事。不僅解決了“我們從哪里來?”的問題,還能從村史中汲取力量,為我們走好今后的路打下良好的基礎。該活動受到學校和學生的肯定,活動中課題組的教師還做了《我驕傲我是周至人》的演講:“在秦嶺巍峨的臂膀里,擁著一塊神奇的土地,它有一個飽含文化的名字,周至,山曲為周,水曲為至,山水相依,人杰地靈,周至,既有山的雄壯,又有水的靈氣。我的家鄉在周至縣樓觀鎮焦鎮村,小時候,對周邊的名勝古跡如數家珍:樓觀臺、仙游寺、塔峪大秦寺塔。這些地方是常去的,每年大年初一,早上吃過餃子后必定邀上好友上樓觀臺踏青,且必定要上到正殿,逐一廟門磕頭,再登上老子煉丹樓。程序、路線一如往常,仿佛只有這樣才會在新的一年里受眾神保佑。及至縣城上學,才知道有八云塔,很疑惑為什么叫‘八云塔’?工作后,翻閱了更多的文獻資料后,才發現,周至不僅僅有襟山帶水的外表,更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下面就讓我帶大家到周至走一走吧。徜徉在駱峪水庫,我懷念黃帝第三子駱明的封國,波光瀲滟中,仿佛看到先輩在刀耕火種時揮灑的汗水,那汗水滴入水草肥美的土地,化為勤勞的基因流淌在周至人的血液里。我驕傲,周至文化的源頭竟那么久遠。翹首南望,看到的是通往漢中的儻駱古道,它是通往漢中的四條古道中,較為平緩的一條,白蓮教義軍走過,高迎祥走過,唐朝的皇帝也走過。更多的是南來北往輸財運貨的人。儻駱道,成為南北溝通交流的橋梁。沿秦嶺東走,仙游寺、西樓觀、塔峪大秦寺、延生觀、東樓觀、財神廟一字排開。在終南山腳下,可以吹吹上林苑的風,秦漢時期修建的上林苑包涵了竹園頭村及其以東的地界,這里曾修建過長楊宮、五祚宮、葡萄宮、射熊館,漢武帝劉徹晚年常住五祚宮,后殯天于此。歷史,離我們那么近,又那么遙遠,千年后的拂面春風里,依然能嗅到他的宏偉抱負。稍稍往北走,就到了終南鎮,那里是漢代至北周時期的周至縣縣府所在地,也是商旅往來的繁榮場所,鐘馗廟,路德故居,亦在于此。沿渭河自東向西,有一種獨特的文化蘊含在村名里:馬村、馬坊村、頭屯、二屯、上三屯、下三屯、四屯、懷化屯、六屯、景旗寨、朗旗寨、滹沱寨、東寨、西寨……元明以來,政府沿渭河或屯田或養馬,或軍屯或民屯,于是就有了屯文化和寨文化。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站在渭河岸邊,看那滔滔流逝的河水里,翻滾著的,是那叫作歷史文化的浪花。村村有歷史,寨寨有文化。我驕傲,因為歷史就在我們身邊。我驕傲,因為文化就在我們身邊。我驕傲,我是周至人!同學們,在你們追逐詩和遠方的時候,請駐足看看你腳下的這片土地吧,她美麗,神奇,有文化,有內涵。周至的根長在文化里,文化的根扎在村史里,挖掘鄉村歷史,品讀村史文化,厚植愛鄉情懷,就從現在開始吧!”

這是課題組教師的演講,將活動推向了高潮,也以實際行動向學生展示了教師對家鄉文化的熱愛和了解以及教師深深的家國情懷,對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這是本次活動中部分班級學生代表的發言題目,1號 高一(2)班劉祎晨《豆村》、2號 高一(14)班郭旭東《翠峰陳家村》、3號 高一(5)班蘇海荷《終南村》等高一級20個班,每個班都選了一個發言人,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設計意圖:家鄉,一個讓人魂牽夢繞的字眼。但我們對自己的村莊的歷史了解多少?我們在思政課教學中嘗試引入村史,適逢教育部原部長陳寶生提出了“課堂革命”的口號,陜西省教育廳響應“課堂革命”的號召,提出了“三個課堂”的概念,這是“課堂革命陜西行動”的體現。按照“三個課堂”的要求,結合思政課的特點,將村史引入課堂,既在教學中傳播了傳統文化,又培養了學生的家國情懷。

實施體會:陜西“三個課堂”在落實立德樹人過程中共同構建了“大課堂”概念,雖定位不同、各有側重,但相互融合,使得學校教育與校外實踐、課內與課外、師生與社會課堂參與者、校內與校外教育資源得以有效整合,相向而行、共同發力。其初衷是這樣的課堂有利于較好地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培育學生學習能力,傳授學生應有知識,深化學生學習內容,使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得到全面發展。這與思政課的特點和要求是一樣的,我們通過村史將三個課堂聯系起來,其目的是讓思政課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過實踐,我們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形成了一個精品課堂,特色課題。

今后的打算是將村史細化為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然后與課程內容對接,系列化地開展教學。同時也讓我們認識到在中小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增強文化自信和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通過村史將三個課堂聯系起來的實踐探索,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有了全新的認識和升華。我們更加充分地認識到中小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途徑應立足課堂,但不能拘泥于課堂,應具有多樣性。首先,立足課堂可以通過精品課制作,制作傳統文化的課件來影響學生;還可以通過各種校園活動來傳播傳統文化,如元旦書畫展、元旦才藝展演等;不同學科根據本學科的特點組織的活動如中華經典朗誦活動,尋找身邊的歷史等活動;第二課堂活動等。其次,要讓傳統文化活起來。讓傳統文化通過各種活動載體活起來,才能感染影響學生。我們將活動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校園節日活動;第二種是結合各科的特點開展的活動;第三種是常規的第二課堂活動。最后,要讓傳統文化看得見摸得著,繼續挖掘身邊的傳統文化。充分發揮周至縣作為一個文化大縣,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勢,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收獲更加豐富。同時注重學科思政概念的引入,注意挖掘不同學科中滲透的傳統文化,尤其注重本學科與歷史學科、語文學科的聯系,也要整合其他學科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比如生物組開展的校園植物花卉命名分類及栽培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化學組的自制水果電池、自制煙火等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這樣才能使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在校園傳播,并且入腦入心,進而形成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猜你喜歡
村史弘揚傳統
弘揚愛國精神
村史文化在小學德育領域的實踐研究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南雄啟動南粵古驛道村史編纂工作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共同挽救即將消失的村莊本刊村史編撰工作委員會已順利出版及撰寫村史八部《雙龍莊村史》出版發行
弘揚雷鋒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老漢寫史不輟筆,為圓夢想志不移”等十二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