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英語表達教學的意義芻探

2022-11-04 10:42孫芳
成才之路 2022年28期
關鍵詞:文化融合英語教學高職

孫芳

摘要:建構中國文化英語表達體系的核心目的在于實現本族文化與外族語言的深度融合,即以更精準、客觀、高效的英語表述傳播中國文化,在消除國際輿論環境中“外強中弱”現象的同時,向全世界展現更真實、更立體、更豐滿的中國形象。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做好中國文化英語表達教學,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大學英語學科價值,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大學生涉外交際的表達能力,優化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中國文化英語表達;文化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8-0045-04

基金項目:本文系長春健康職業學院科研項目“‘講好中國故事’在外語課堂中的踐行研究”(項目編號:CJSK2021014)的研究成果

教育部頒布的《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明確指出,人才培養規格要符合“具有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兼顧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統一”的要求?!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也提出高校英語教學“有助于增強國家語言實力,有效傳播中華文化”。我國從未像當前一樣對跨文化交際人才(尤其介于漢英語言之間)具有如此強烈的需求。這一需求的背后,既有全球格局的變化,也有中國崛起的事實。為了滿足更高層次的對外交流需要,各行業需要更多既能夠熟練運用英語,又精通中國文化的實戰型人才。從這個角度出發,構建“中國文化英語表達”體系并非盲目排外,更不是為了削弱國外文化影響力,而是促進英語學科范疇內中外文化的平衡。長期以來,我國高校英語存在實用主義思維,在英語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理念運用、教學方法實施等方面過度關注英語的翻譯工具屬性。特別是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活動中,這一現象更加突出,因為職業人才培養多采用“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模式,即強調專業知識與英語表達的結合,這容易放大英語的工具屬性,削弱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1.“中國文化英語表達”的內涵解讀

僅從高職英語教育角度說,“中國文化英語表達”屬于簡單的翻譯范疇,以中國文化為翻譯對象,以英語作為目的語,主要目的是讓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但從現實出發,“中國文化英語表達”的內涵更加豐富?!爸袊幕⒄Z表達”是將中國文化融入英語教育的有效方式。人類語言教學基本上都從最簡單的詞匯、語法等著手,逐步上升到句段、語篇,教學內容無非一種語言的“形音義”,教學方式無非“聽說讀寫”。從這一角度審視我國的英語教學,就必然要考慮教學資源如何組織的問題。顯而易見,最直接、最經濟的做法就是利用現成英語文本,如英語文學作品、新聞報道等,甚至直接引進教材。而這些英語文本形成于英語國家作家之手,在撰文之時就以英語文化作為背景,難免會造成英語教學過程中大量出現西方價值觀、政治取向等。此外,一些國內高職院校編寫的英語教材的出發點是“如何與英語使用者交流”,編寫標準往往遵循的是西方文化特征,以達到更好地對外交流、互動的目的。如此一來,英語教學就產生了嚴重的“文化價值不對稱”現象,即學英語就要淡化中國文化,即便傳播、弘揚中國文化,也不得不按照西方文化受眾的習慣選擇表達方式,這無疑會造成英語學科范圍內中國文化的邊緣化。

從宏觀角度說,“中國文化英語表達”是奪回中國文化對外敘述主導權的必經之途。在“中國制造”“一帶一路”的促進下,中國高等職業人才走出國門、走上國際舞臺是大趨勢,同時中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煥發出的勃勃生機、崛起之勢,也必然吸引大量國外資金、項目、人才等進入中國市場及各個產業體系。整體上,中外交流合作將會愈發密切,在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宏偉目標的前提下,中國必須消除國際社會長久以來的文化偏見,建立起以“中國英語表達體系”為基礎的文化傳播模式,這樣才能將深厚、多元、豐富、異質的中國文化展現給世界。

2.“講好中國故事”的內涵解讀

通過“中國知網”文獻檢索發現,關于“講好中國故事”的相關論述(中文類型)可追溯到2007年,在一篇題目為《講好中國故事扭轉文化逆差》的文章中,作者詳細闡述了中國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極度不平衡的問題,結合美、日、韓等國家提高“文化軟實力”的案例,論證了講好中國故事對減少中國文化貿易逆差的重要性。從文化產業角度提出“講好中國故事”的觀點,符合“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將“講好中國故事”界定為推動我國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從某種意義上說,“講好中國故事”成為我國各級文化事業單位、各類文化產業機構、各種文化職能主體的應盡義務。

立足跨文化交際場域,“講好中國故事”的主旨內涵為“有效地傳播”。而漢語、英語兩種語言構成了全球范圍內傳播信息量最大的文化系統,前者使用人群最多,后者國際化水平最高,且共同特點是構成了“中心→周邊”的強大輻射機制,即漢語、英語兩種語言都超越了國家、民族的影響范疇,如漢語廣泛地分布在受儒家文化影響的范圍內,全球各地零星分布的“中國城”也起到了中國文化傳播的作用。而英語在西方廣泛傳播,覆蓋全球,部分文化、歷史、信仰等不同的民族也將其作為母語或官方語言。盡管漢語、英語兩種語言各有優勢,但在中外文化影響力上卻差距甚大。語言是文化的意義載體與傳播媒介,這是其“人文性”價值的來源,然而語言也具有“工具性”價值,可以通過言說形式、符號形式、標志形式等存在于各種實體及出現在各種場合。由于西方科技、軍事、工業、傳媒等領域在全球產生了巨大影響力,英語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接受度更高,包括中國學校教育體系下的英語學科設計,也大量融合了西方文化要素,導致翻譯交流維度出現了“中國文化失語癥”的現象。據此,“講好中國故事”的完整內涵,即為一種利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的范式,現階段應立足國內英語教學,在公共英語教材內容、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英語教學理念及方法等方面,大量融入中國文化符號、情感、價值觀等,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來、系統敘述,以更好地將中國的聲音傳播出去。

3.兩者關系的分析

“中國文化英語表達”是必要的準備,包括人才準備、資源準備、途徑準備等,而“講好中國故事”是一種文化敘事范式,“中國故事”蘊含了中國歷史、文化習俗、發展歷程、政治信仰、民族意識等要素,基于具體的事件串聯成完整的英語表達系統。將兩者的關系映射在英語教學領域,“講好中國故事”可以規避中國文化碎片化、符號化的呈現弊端,如在涉及“節日文化”時,傳統英語教學多以西方節日(如圣誕節、復活節等)為基礎,零星地提及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這樣無疑會影響學生傳承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凇爸v好中國故事”構建中國文化英語表達教學體系,有助于加速“中國英語”變體的形成、發展、創新,將大量英語主導下的表述內容轉換為中文模式,以更好地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境之美、智慧之美。

在國際交流中,英語是首選的工具,使用者幾乎涵蓋全球所有國家、地區的人群,在共同的語言表達范式下,人們很容易忽略掉語境差異。根據Edward·T·Hall提出的“高語境和低語境文化”觀點,中文作為一種高語境語言在表述過程中,語言編碼系統并不嚴謹、表述并不清晰,但鑒于“意境”的存在,反而可以表達出更加豐富、多樣的信息。英語作為典型的低語境語言,本質上是一個編碼清晰、系統嚴謹的信息系統,這就造成英語表達直白、淺顯的特點?!爸袊幕⒄Z表達”意味著高語境場域中用低語境語言傳遞信息,如果采取碎片化的形式(如中英詞匯對稱翻譯),就很難發揮出中國文化意境的輔助言說優勢?;凇爸v好中國故事”的視角,可以很好地彌補中國文化英語表達過程中“高語境缺失”的現象,一個中國故事的背后,包含了大量文化場景、文化習俗、文化理念等,可以為“英語表達”營造一個邏輯自洽的文化場域。

1.有利于正確認識大學英語的價值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對于大學英語價值有清晰的界定,于宏觀層面而言是“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微觀層面而言是“滿足學生專業學習、國際交流、繼續深造、工作就業等方面的需要”,所以“實用價值”才是英語作為一種語言的核心價值。但要發揮英語的實用價值,不能局限在“英式英語”或“美式英語”的應用體系之內。隨著世界各國、各地交流日益深入,建立一套符合本民族文化特質的英語表達系統已成必然?,F階段,突破英、美英語壟斷地位的英語表達系統已不在少數,如新加坡、印度、南非等國家,這些“英語變體”巧妙地利用了英語固有語用要素(詞匯、語法等),但在內容表達上又以本民族文化為基礎,實現了對外交流與文化傳播的供應。在“講好中國故事”視角下,加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整合、轉化,可以為“中國英語”的變體形成奠定良好文化基礎,使中國文化英語表達得更加充分、立體。從大學生角度說,則有利于他們正確認識大學英語的價值,即英語不是單純的信息轉換工具,而是本民族、非本民族文化的傳播介質。

2.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中國故事”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一個中國故事可以跨越古今、穿梭千年,將中華民族創生出來的優秀品質涵容在內。但要完美演繹中國故事,缺乏中國文化語境是不可行的,以“一帶一路”為例,這一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宏偉的合作倡議,對于不了解中國文化的人而言,是很難理解“帶”(Belt)和“路”(Road)的內涵的。而且,即便外國人知道“絲綢之路”,也很難從“天下”“大同”等充滿中國文化底蘊的概念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因此,要講好中國故事,必然需要一個與中國文化高度匹配的英語表達途徑,其基本建設方式就是“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相對應的,在面向大學生的英語教學過程中,“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不是簡單地將中國故事文本翻譯成英語文本,而是把中國文化中蘊含的思想、精神、智慧、道德等轉化成英語知識體系的一部分,讓學生深入學習中國文化,在主觀意識上完成中國文化身份認同。只有這樣,在運用外語對外交流的過程中,才能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文化自信。

3.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涉外交際表達能力

事實上,“講好中國故事”中“故事”一詞也可以從本意上理解。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故事”幾乎是世界上每一個民族文化中必備的部分,它在現實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想象、引人的情節,促使人產生閱讀了解的欲望。而故事本身,又往往蘊含了一個民族的情感、道德、價值觀等文化意象。身為當代大學生,能夠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不僅意味著其英語基礎牢固、使用能力強,也說明在跨文化交際維度有較高造詣。因此,面向大學構建中國文化英語表達教學體系,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為“講好中國故事”做準備,這一論點也具有充分的理論支持。著名語言學家S·D·Krashen提出的“語言輸入假說”認為,個體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關鍵,在于完成“i→i+1”的發展,其中“i”可以看成是大學生當前的英語水平,如中國學生對于長城的認識局限在“The Great Wall is a military facility used to prevent nomadic aggression in ancient China.”層面。要進一步提高表達能力,就需要接觸“i+1”水平的語言材料。這就需要從中國文化視角構建“關于長城的英語閱讀材料”,如“孟姜女的故事”“長城的建造工藝”“長城在國歌中的寓意”等,都可以通過“故事形式”的轉化實現。學生所掌握的中國文化英語表達材料越多,就越有利于增強涉外交際的表達能力。

4.有利于優化大學生英語學習效果

不同語言之間是有共通性的,如漢語、英語的基本構成單位是“字”(漢字詞VS單詞),進一步細分可以發現“筆畫”和“字母”的對稱性關系,再進行拓展可發現“主謂賓”“被動語態”等同質性特點。根據二語習得理論分析,母語學習成就對外語學習的正向作用要遠大于負面作用,即一個人在熟練掌握母語表達范式,并在母語環境下形成成熟、嚴謹的語言邏輯思維之后,更有助于理解外語知識點。從教學方法入手,如果高校英語教學能夠充分利用“講好中國故事”這一組織方式,指導學生分別用漢語、英語進行表達,則通過對比檢驗,大學生可以更清晰地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將漢語學習經驗有效地遷移到英語學習活動中,以提升優化英語學習效果。

5.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英語文化生態

無論是從“古往今來”的時間維度分析,還是從“由中及外”的空間維度觀察,人類文化始終保持著充分的多樣性。即便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求同存異”仍然是各民族文化發展的主基調,漢語、英語分別是全球使用者最多和使用者最廣泛的兩種語言,應該認可文化的多樣性。中國崛起,對增強自身文化軟實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自然不能放任英語文化生態單一化發展。一方面,在英語教育體系建立過程中,要秉承開放的態度,廣泛吸收不同民族文化要素,并以貼合該民族文化的方式建構英語表達方式。另一方面,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中國文化在英語表達中的比例?!爸v好中國故事”為提高中國文化比例提供了系統性方案。一個故事,即蘊含了一系列中國文化元素、意象、價值觀等,從而建立完整的英語文化生態。

“講好中國故事”是每一個新時代中國人的義務,是彰顯文化自信、家國情懷的重要途徑。對于高職英語教學而言,以“中國文化英語表達”為實踐方式,可獲得一些啟示。

第一,把“講好中國故事”作為英語教材內容創新的標準。一方面,高職院??梢蚤_發英語通識讀本,在校本課程開發理念指導下,編寫能夠反映新時期中國面貌、人民精神、職業道德的內容,如根據“扶貧攻堅戰犧牲人員”的事跡,編寫用于德育的英語讀本。另一方面,要與專業內容深度結合,把該專業(職業)相關重大事件、人物、成就等改編成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第二,把“講好中國故事”作為英語教學活動的固定項目。如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從“新冠疫情”這一主題出發,帶領學生探討“集體主義”“利己主義”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異,以“抗疫故事”作為教學內容的組成部分。

第三,把“講好中國故事”作為英語考核的組成部分,如在公共英語考試問題設計上融入中國傳統節日、杰出人物、地域美食等內容。在專業英語考試問題設計上,從歷史中篩選與學生本專業相關的內容,如醫護專業英語可關聯“孫思邈”“華佗”等歷史人物,水利工程專業英語可以關聯“都江堰”“京杭大運河”等歷史工程,潛移默化地把中國文化用英語表達出來。

綜上所述,學習外語的過程就是了解非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既然漢語、英語之間的翻譯強調對稱性,那么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之間也要保持對稱性,這是本文提出“中國文化英語表達”的邏輯起點。而“講好中國故事”為中國文化利用英語更好地表達、更有效地傳播,指明了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常海潮.大學英語課講好中國故事:現狀、路徑和方法[J].外語電化教學,2021(05).

[2]李麟鳳,王紅艷.“講好中國故事”背景下中國文化英語表達教學探究[J].英語廣場,2021(27).

[3]袁小陸,趙娟,王輝.英語專業教育中的中國文化傳承現狀研究[J].中國外語,2021(04).

[4]王志倩,鄭青.高校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研究[J].海外英語,2021(07).

Explor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Expression Teaching in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Well"

Sun Fang

(Changchun Vocational College of Health,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 The cor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the English expression system of Chinese culture is to achiev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native culture and foreign languages, that is, to spread Chinese culture in more accurate, objective and efficient English expressions, and to show a more authentic, three-dimensional and fuller image of China to the world while eliminating the phenomenon of "external strength and internal weak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Teachers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English expression teaching of Chinese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so that college students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college English discipline, enhance their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mprove their expression ability in foreign communication, and optimize their English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s: 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English teaching;English expression ofChineseculture; culturalfusion

猜你喜歡
文化融合英語教學高職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知識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內容及途徑分析
基于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模式探討
《狼圖騰》與中國的圖騰文化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關于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