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段目標下的初中樂理教學應用探析

2022-11-06 00:25宋雨薇
藝術科技 2022年20期
關鍵詞:應用探析

摘要:學段目標是音樂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的一部分,其中初中學段的音樂理論學習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應當掌握音樂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技能,以適應未來音樂教學的開展及教學工作的需要。文章基于音樂課程標準與蘇教版音樂教材,結合筆者實踐體驗,分析初中學段樂理教學的應用與研究,提出為初中學段樂理教學做好準備與鋪墊的具體要求:學會探索樂理教學規律,讓學生在掌握基本音樂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

關鍵詞:學段目標;初中樂理教學;應用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20-0-03

狹義的樂理指的是音樂構成的基礎知識,主要涵蓋音樂的基本知識、記譜法、音程、和弦、調性與調式等基礎理論。廣義的基礎樂理是指音樂課程中涵蓋的音樂基礎理論和音樂常識等。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的樂理是指廣義性質的樂理范疇。

音樂課程標準下的樂理包括基礎樂理知識和音樂常識兩部分?;A樂理涵蓋音、音律、記譜法、調式調性、西歐大小調、民族調式、中古調式、音程、和弦、節奏節拍、速度力度、轉調移調、半音階、裝飾音、音樂術語、記譜法等理論知識;音樂常識包括器樂、聲樂作品體裁與相關文化、大型聲樂作品體裁,五聲音階與五聲調式以及音樂體裁,中國民族音樂文化與西洋音樂文化,演唱演奏形式分類,樂句與樂段、曲式分析等等。

1 初中學段樂理教學目標分布

樂理知識均以總目標和學段目標的形式呈現,雖然沒有具體的樂理知識和音樂常識的相關內容,但目標內容下的隱性內容均包含相關知識與內容。

目標前提下的樂理教學內容分布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結合上,總目標下的樂理與學段目標下的樂理都是以隱性方式體現,而學段目標與四個領域的結合才是以下內容的具體體現。

1.1 初中學段目標與樂理教學

初中學段目標中涉及樂理部分的內容主要體現在識讀樂譜、即興編創和創作實踐、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初中學段音樂教育中的音樂理論學習至關重要,初中階段是學生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過渡階段,音樂教師要想在音樂課堂教育中進行樂理教學上的創新,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探索。課程內容是學校教學的核心,也是課程目標的體現。

初一學段的樂理教學目標具體為:讓學生接觸與了解中外優秀音樂文化與經典作品,逐步形成基本技能與音樂素養;聽辨旋律走向、節奏、力度、速度的變化;劃出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指揮圖示和拍點等等。

初二學段的樂理教學目標主要為:使學生對中外民族民間音樂產生興趣并加深了解,了解合唱、交響樂的基本知識;學習演唱兩升兩降以內的歌曲譜;欣賞與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更高層次的內涵;感知作品的結構與曲式;感受漢族民歌和亞非拉民歌的特點與風格,感受京劇、評彈、京韻大鼓等曲藝和交響音樂的魅力等。

初三學段的樂理教學目標主要為:讓學生樂意接觸多元、優秀的音樂文化,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與技能;鞏固兩升兩降以內調式的識譜能力;學會運用音樂要素感受音樂,學會辨別基本的樂器音色,理解并掌握民歌、歌劇、舞劇、音樂劇等相關知識與文化。

1.2 初中學段各年級內容的分布為梯度式

初中學段的內容符合新課標中對初中學段目標的要求。初一學段在音樂常識部分讓學生初步接觸了解作品及音樂知識,使學生對其產生興趣;在樂理知識部分,首先鞏固小學知識,其次為高年級樂理知識學習打下基礎。初二學段加深學生對樂理內容的印象并讓學生了解更深層次的內涵。初三學段主要是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與內涵,最終達到初中學段目標要求。音樂樂理是音樂理論的基礎支持,樂理知識教學質量直接影響整體音樂教學質量,與學生未來音樂素養的培養存在密切聯系[1]。這就對音樂師范生和音樂教師提出了具體要求:首先規范音樂教學,其次明確教學目標,最后根據學生特點做好相應教學計劃,在學生初中低年級時幫助其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教材體系下的樂理教學應用

教材是建立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的,是課程標準目標與內容的具體化表現。樂理內容廣泛分布在教材之中,無處不在。教材在教師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發揮支持與引導作用,課程是教材創編的基礎。音樂教材是音樂教學環節最重要的基礎資源,音樂教材的編寫必須符合音樂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教材體現了課程倡導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教材編寫者根據課程的難易程度,列出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在三年的初中教學學段內,教材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學習體系,獲得音樂經驗和技能。以蘇教版七至九年級音樂教材為例,教材樂理教學的目標主要分布在單元結構中,內化在不同課型中,涵蓋在實踐活動中。

蘇教版初中音樂教材共有6冊,每冊分為6個單元,每個單元都分成表現與實踐(演唱課、演奏課)、感受與欣賞(欣賞課)和創造課(編創課)3種課型,而樂理教學內容則分布在各個單元與課型中。教材中的每種課型都體現了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與學段目標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音樂教材中教育性、實踐性、綜合性、科學性的特點與原則。教材必須按照課標的要求,圍繞課程目標中的三維目標與學段目標的一致性進行編寫,如七年級的教材必須以塑造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基礎,在音樂教學中注重過程與方法,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與身體特點,用巧妙的方式教授知識與技能,否則就是不合格的教材。隨著音樂新課標的實施,音樂教師和音樂師范生要仔細研讀新課標與教材,對比其中的聯系與具體要求,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體現樂理教學在音樂課堂與實踐活動中的內涵與作用。

音樂新課程標準提出將音樂基礎知識和教學內容與音樂審美相結合,學習中西不同地域的民族音樂和傳統音樂[2]。例如在蘇教版八年級上冊教材中,6個單元分別是“花季如歌”“草原情曲”“絲路駝鈴”“村寨踏歌”“歐美攬勝”“多聲和諧”。這6個單元分別從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形式等,開展音樂教學。這符合新課程標準對教材編寫多元化的要求。

2.1 演唱與演奏課程中的樂理

首先,在音樂基礎理論知識中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劃拍視唱歌曲;其次,識記各種反復記號(D.C表示從頭反復、D.S表示從記號處反復、‖: :‖表示段落反復、fine表示結束、coda表示新結尾)、力度記號(p表示弱、mp表示中弱、mf表示中強、f表示強、dim表示漸弱、cresc表示漸強)、速度記號還有其他音樂記號(換氣記號、跳音記號等),學習掌握民族調式與大小調式的判斷方法,裝飾音、音程的演唱與演奏等;最后,在音樂常識部分主要要求學生了解各種音樂相關知識,如音樂的起源、各國各民族的音樂演唱與演奏特點。

2.2 欣賞課中的樂理

蘇教版初中音樂教材中欣賞課主要是讓學生欣賞與了解中外優秀音樂作品,大致分為器樂作品與聲樂作品兩種。其中器樂作品分為西洋樂器與民族樂器,獨奏、重奏、協奏與合奏;聲樂作品分為中國歌曲與外國歌曲,獨唱、重唱與合唱,童聲、男聲和女聲。除了這些,學生還要通過欣賞了解作品的體裁與形式等相關音樂常識。

2.3 創編課中的樂理

創編課大致分成四種形式:一是創編節奏,二是創編旋律,三是創編舞蹈,四是班級音樂會。這就要求學生扎實掌握音樂理論知識與音樂常識,為創編打下良好的基礎,如節拍節奏、音程和弦的合理使用、風格與流派的了解與選用等。除了這些,在創編課的最后還有一個“愛樂驛站”,專門用來檢驗學生對音樂知識的了解程度與學習情況,這對初中生的樂理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樂理教學在各種課型中都有體現,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課程標準下的課程內容重點在于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這幾方面,特別是要求學生學會理解不同的音樂元素和結構,體驗音樂動作,辨別音樂風格和形式,理解音樂風格。各種課型呼應了課標的內容與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不同的課型下科學合理地開展樂理教學,包括更新教學手段、豐富樂理課堂、拓展教學內容以及不斷提升樂理課堂教學的活躍性與有效性。

3 初中學段樂理教學的策略

3.1 研讀課程標準與教材,為科學施教奠定理論基礎

音樂課程標準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中小學音樂教學指導文件,樂理教學必須以它為基礎與標準,其規范了中小學音樂教學,而音樂教材也對樂理教學提出了具體要求。因此,音樂課程標準與音樂教材是音樂理論教學規范化的基礎。它們根據學生的年齡與身心特點編寫而成,以提高學生音樂審美水平為核心,考慮到三維目標與學段目標的統一性,樂理課不再枯燥乏味,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課堂的活躍度。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應基于新課標與教材,尋找樂理教學規律,不斷夯實審美基礎與提升專業技能。在奠定了理論基礎后,大部分學生會自覺學習音樂理論知識,深入了解音樂藝術,加強對音樂領域的探索,提升掌握音樂理論知識的效率。因此,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與教材,從而規范教師的樂理教學,將音樂理論知識與人文相結合,為科學開展音樂樂理教學奠定理論基礎。

3.2 學會根據教材、結合課程標準設計樂理課程教學

音樂課程標準根據初中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劃分了學段目標,這就要求推出的樂理知識教學計劃與樂理計劃,必須結合音樂課程標準與學生實際情況,確保學生順利進行樂理學習,最終達到課標要求和樂理計劃的標準。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音樂教師要根據教學課時合理分配教學任務,教學內容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結合,注重實用性[3]。

目前我國音樂教科書中有多種音樂和曲目。但由于歷史悠久,部分古典音樂對當代初中學段學生的吸引力不足,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因此,教師在設計樂理教學時應使用能引起初中學生興趣的音樂形式,使學生與音樂產生共鳴。教師還可以參考國外優秀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學習國外優秀教學方法的同時,必須結合我國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對獲得的資源進行改編和創造,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音樂和樂理。只有基于音樂課程標準并結合教材的樂理課堂設計,才能真正優化教育效果,從而促進音樂教學的發展。在音樂教學中巧妙地將教學活動與樂理知識結合,有利于學生準確處理作品,同時使課堂教學更專業、正規、科學,從而實現音樂的系統性與延續性[4]。

3.3 通過模擬教學與學習鍛煉駕馭樂理教學的能力

初中生接觸音樂的時間較短,對音樂知識的掌握程度低,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意愿強烈。因此,中學音樂教師在講授樂理知識時,應針對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音樂結構進行適當的拓展,重點分析其特點,使學生了解其中的差異。學生掌握了音樂理論知識后,可以有效提高學習和欣賞音樂的能力。根據初中生的特點,樂理教學的內容應盡量貼近他們的興趣愛好與生活環境,摒棄刻板枯燥的樂理知識教學模式,使課堂變得簡單、活躍,如通過讓身體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跳動的方式,提升學生掌握音樂理論知識與常識的能力。

音樂的欣賞與審美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因此要在基礎樂理教學過程中引入美學因素[5]。為了使音樂理論“活”起來,學生要積極參與師生之間的互動,這與教師思維的創新和過硬的專業素養密不可分。在學習樂理的過程中,教師應將輕松愉快的游戲練習融入枯燥的學習過程,如讓學生進行音樂節奏訓練,教導學生用身體動作控制音樂節奏、進行節奏顆?;?,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放松,感到輕松愉快。這不僅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樂理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樂理的能力。這些都離不開教師高超的專業技能與教學能力,因此教師要重視語言修養的培養,注重專業技能的提升。

初中音樂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多媒體中的教育資源開展音樂教學,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和欣賞,教師應有效整合圖形、文字、聲音等資源,使學生從聽覺、視覺等直觀的角度理解音樂,讓學生迅速融入作品所營造的氛圍和情境之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形成良性循環,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加深他們對音樂和樂理的理解。

4 結語

初中學段音樂教育中,音樂理論學習至關重要,初中是學生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過渡階段。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懂得欣賞音樂、喜愛音樂,更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從而提升音樂素養和審美水平。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對音樂課程標準與教材有較深的研究與探索。音樂教師要尋找學段目標與教材的一致性,不斷探索初中學段樂理教學的規律與要求,結合課標分析教材,從而開展有效的教學設計與樂理教學,提升音樂審美水平與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 李欣.夯實音樂基礎,活化樂理知識:初中音樂課堂基本樂理教學的實踐分析[J].北方音樂,2017(8):22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18.

[3] 趙樹波.基礎樂理的教學改革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22):107-108.

[4] 苗瑾.淺析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基礎樂理知識的滲透教學[J].新課程,2020(32):107.

[5] 宋佳雯.基礎樂理課程多元化教學的實踐運用研究[J].北方音樂,2020(7):149-150.

作者簡介:宋雨薇(1999—),女,江蘇南通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聲樂演唱。

猜你喜歡
應用探析
自主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體驗式教學在軍事理論課中的應用探析
分層次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探析
互動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