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倦客,歸去來

2022-11-07 06:19秦兆基
蘇州雜志 2022年5期
關鍵詞:長洲蘇州

秦兆基

終歸蘇州

大唐德宗貞元元年(785)秋,詩人劉長卿離開棧留一年多的揚州,買舟順運河東行,第三回來到蘇州。

劉長卿雖官至刺史,四品黃堂,但清廉自律,宦囊羞澀。箱籠里除了衣裳、書卷外,別無長物,挈婦將雛,人也只有三口。一葉輕舟,不幾天,就進入蘇州境內。

在望,朱塔,赭黃的院墻依然,該是普明禪寺,俗稱寒山寺的所在。

記得,二十八年前初到蘇州時,自己還是一介布衣,同行的還有同是布衣的襄陽才子張繼。

記得,再往前推一年,天寶十四載(755),自己初雋進士,適值安祿山范陽叛亂,京師人心浮動,發榜后,禮部顧不上瓊林宴,吏部解褐試也被無限期推遲,入仕無望。又一次衣冠南渡,劉長卿來到揚州淮南道節度使院。恰好宰相崔渙銜肅宗之命,來到江東選才。劉長卿獻上的詩卷,被一眼看中,就被著令去蘇州,由郡里具體安排?!乱姟杜f唐書·崔渙傳》:“時未復兩京,舉賢路絕,詔渙充江淮宣諭選補使,以收遺逸?!比欢?,這樣的機會,并不是每個江左士子都能碰上。張繼,就沒有這么好的運氣,沒被挑選上,只能到浙西去謀發展。睹景思人,長卿想起張繼來了。

記得,三年前,劉長卿赴隨州刺史任所途中,于洪州來到張繼夫婦的靈柩前吊唁,留下詩章《哭張員外繼》。昔人已矣,長卿不禁默誦起這位故友的名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殘暑未退,艙內有點悶。劉長卿坐到艙口,看著兩岸從船邊退去的花木、農田、野渡、房舍、蘭若,風景不殊,人事已非。劉長卿默想平生,六十七歲,早應該致仕返鄉,“歸臥青山郭”,過上漱石枕流的生活了。往事歷歷在目,十年困于場屋,年近不惑方搏得一第;入仕后,兩遭貶謫,一度入獄;年逾六十,方得為隨州刺史,但上任未及兩年,就因淮寧軍節度使李希烈作亂被逐,不得不逃至揚州。暫居揚州,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打算,一則女婿在那里任官,好有個照應,二則揚州離湖湘較近,隨州一旦收復就可以返任,可是占據那里的叛將李思登歸順后,朝廷隨即就任命他為隨州刺史,而將原刺史劉長卿置之不顧。見怪不怪,長卿得知這樣的結果,反而平靜下來了,事情終于有個了斷。不能久客此間,得安排一下人生歸程。

歸去來!回到仕進之初待過的蘇州。

去江東,歸隱蘇州,好在那里還留有任長洲縣尉時置下的別業。在被貶謫要離開的時候,曾動過變賣的念頭,但是他實在有點舍不得?!獜目h衙歸來,沿著纖道走時,長卿常勒馬遠望西北一帶的山丘,“青林虎丘寺,林際翠微路?!敝共铰愤呴L亭小坐,細細地品味,“捫蘿披翳薈,路轉夕陽遽?;[崖谷寒,猿鳴杉松暮?!毙纳耧w越,仿佛自己攀著蘿藤,劈開荊棘,在山間穿行,夕陽很快落下去了,聽山中虎嘯猿鳴,頓感幾分寒意。想了又想,小院,也許不失為日后棲身之所,于是就將宅院托付鄰家照管。想到這里,長卿不禁竊竊私笑,當年誤打誤撞,居然成了深謀遠慮。

“長安路絕鳥飛通”,不能再回到嵩陽少室山下的讀書地,伊水之濱的龍門山,再去看一眼千峰秋色,沙上新月,聽一下夜泉清響,山寺晚鐘,只能卻把他鄉作故鄉,賦一曲歸去來兮。

二客姑蘇

內河一段,船行很慢,河道迂曲,河底淤積著厚厚的泥沙,艄公要用船篙拼死力撐開去,船才能一點點地往前挪動。

挨到上燈時分,一家人方才抵達虎丘山西邊的故宅。托付照料宅院的鄰家老叟早過世了,如今來迎接的是他的兒子。

院舍打掃得很干凈,全然不像多年沒有住過人的樣子。劉長卿從書篋中撿出當年離開這座小院寫下的詩《謫官后卻歸故村將過虎丘悵然有作》:

萬事依然在,無如日月何?

邑人憐白發,庭樹長新柯。

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見多。

唯馀舊山路,惆悵枉帆過。

記得,那是肅宗乾元二年(759),自己第二次來到蘇州卻又不得不告別的時候,算算已有二十五年。這次居留的時間并不長,不及半年。

早在前一年,二月間,劉長卿突然犯事,先是罷去代理的海鹽縣令,接著又罷去長洲尉,陷身縲紲。

罪名是什么?沒有留下文字記載,劉長卿自己也不想多講。只能從其詩中去推詳?!耙遍L空得罪,夷甫豈言錢?”(《非所留系寄張十四》),看來案情和錢糧有關。冶長,公冶長,《論語》中的君子,被誣陷入獄;夷甫,王夷甫,口不言錢,而名之為“阿堵”,長卿以之作比,為自己辯白?!缎绿茣ぐ俟僦尽罚ㄋ模?,述及縣尉職分為“分判眾曹,收率課調”,縣尉,除了維護地方治安,財稅管理也是其職責范圍之列。劉長卿容有疏忽之處,被人構陷。其友獨孤及說得明白,“(劉長卿)傲其跡而峻其政,能使綱不紊,吏不欺。夫跡傲則合不茍,政峻則物忤。故績未書也,而謗及之,臧倉之徒得騁其罪孽?!保ā端烷L洲劉少府貶南巴使牒留洪州序》)劉氏為人孤傲,執法嚴峻,雖能使政務管理有條不紊,屬員忠于職守,但因他孤傲會得不到支持,執法嚴峻會遭到反對,所以其功績不僅不會被著錄,毀謗也會跟蹤而來,臧倉之類的小人也就能趁機施其伎倆,進行誣陷。

關了幾個月,“傳聞闕下降絲綸,為報關東滅虜塵”,唐軍收復東京洛陽,圣上大赦天下,劉長卿減等治罪,被貶為南巴(今廣西電白)尉。但又因另一涉案官員上告,朝廷就著令他留在洪州等待重推——再次審理。

歸去來!

上元二年(761)秋,離別蘇州兩年后,劉長卿重新回來接受甄別。

在等待重推后的決定期間,他重新回了一次長洲縣衙,與縣丞袁君在庭院中把盞小飲后,贈詩作記,題曰《自江西歸至舊任官舍,贈袁贊府》:

卻見同官喜復悲,

此生何幸有歸期!

空庭客至逢搖落,

舊邑人稀經亂離。

湘路來過回雁處,

江城臥聽搗衣時。

南方風土勞君問,

賈誼長沙豈不知?

從篋中撿出這首詩,再讀了一遍,長卿覺得其時的情境恍如眼前。

唐時長洲縣署在如今的舊學前,玄妙觀東北。想起在職的那個時期,此間人煙稠密,騎馬進入街坊時,每每受阻,如今卻是“舊邑人稀經亂離”。原來在劉長卿離開蘇州后,上元元年(760)宋州刺史劉展背叛朝廷,其部陷宣州(今宣城)、蘇州、湖州等地,姑蘇城垣被毀,人民流離失所。

記得,自己是那年秋天回蘇的,張繼春天時來過,有《閶門即事》記下見聞。詩云:“耕夫百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江南二百多年來沒有見過兵刃,此回卻遭到這番浩劫,想到這里,不禁為之憮然。

空庭,主客默默相對,袁贊府忽問起南方風土人情,這一下觸動了劉長卿的心筋,瀟湘夜月,洞庭葉落,君山猿啼,對江東人說來,都是新鮮事,何況還有南巴鮫人淚水化為珍珠的傳奇。但長卿不想談這些,只說了自己于長沙過賈誼故宅的事。乾元二年(759),長卿貶南巴時曾至此憑吊過?!叭曛喕麓藯t,萬古惟留楚客悲?!鄙倌瓴趴≠Z誼得遇賢君,又值明時,命運尚且如此,自己的遭遇又算得什么?

重推,不過是走過場。仍維持原有結論——劉長卿還是到南巴謫所去任縣尉。

離別蘇州前,劉長卿去了趟無錫,看望在那里充當縣尉的知友皇甫冉。兩人把袂同游了太伯城,劉長卿寫下《登吳古城歌》。詩云:“伍員殺身誰不冤,競看暮樹如所言?!薄疤旌漳航瓧骱?,葉去辭風水自波?!奔热灰磺卸紩蔀檫^往,都會消逝,自己又何必介意個人的那點委屈呢?

歸去來!

長卿后被起復,任鄂岳轉運留后、檢校詞部員外郎,但因得罪了郭子儀的長婿鄂岳觀察使吳仲孺,又被誣陷,罷官不說,還差點送掉腦袋。幸而有仗義執言的官員為自己辯白,得到從輕處理,被貶為睦州司馬。在睦洲待了近九年,方升為隨州刺史。本想在自己生命的晚秋有點作為,不意又被趕走。檢點舊作,回想起來,能在青山綠水畔棲居并非易事。想到這里,劉長卿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始尉長洲

歸來后的劉長卿,年事已高,又患有疝氣隱疾,行走不便。舊時痛飲酒把臂長歌的朋友,有的成了古人,有的不知道飄零到何方。大多數的時光,他就只能在山塘河邊長亭中與野老交談,默守水光山色,于董理舊作之中檢點平生。

劉長卿尋思,自己終歸蘇州,不僅因為姑蘇明山秀水、風色宜人,有別業可棲,而且因為在這里他遇見了提挈過和幫助過自己的長者。

記得,至德二年(757)春天,年近四十的劉長卿,來到蘇州,叩見禮部侍郎浙西節度使兼蘇州刺史李希言,投獻上詩卷。

李氏激賞他詩卷中的組詩《雜詠八首》。這組詩透過分詠的八物,曲曲折折地道出這位出身寒素的士人,期望援引的急迫心情和窘困潦倒的困境。一如其中《晚桃》所詠:“寧知地勢下,遂使春風偏”,長在凹地里,春風吹不到,花期遲了,成實無望;一如其中《白鷺》所詠:“如有長風吹,青云在俄頃”,如有好風借力,就可立致青云。

長卿祖籍宣州(今安徽宣城),家居洛陽,其上世僅知其祖父劉慶約有一詩傳世,曾任考功郎中,品秩雖較高,五品上,但是個閑職?!伴L卿”這個名字,大概是祖父起的?!伴L卿”,漢代文人司馬相如的字,襲用其字,無非是期望這孫兒能像司馬相如那樣立致卿相,學究天人??墒?,長卿長期淪落,所幸能得蘇州刺史李希言賞識,得為長洲縣尉。

縣尉品秩為九品上,相當于如今正科級,官卑、事繁、任重。處理不完的簿籍,觥籌交錯的應酬,勾心斗角的人際關系,讓這個懷著治國平天下、致君至堯舜理想的儒生,感到壓抑。這種心情,在一首送別友人嚴士元的詩中傳遞出來了:

春風倚棹闔閭城,

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

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綠湖南萬里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

青袍今已誤儒生。

千年而后,明末清初的蘇州詩人金圣嘆,激賞詩中“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細無聲”一聯,謂:“其陰其晴,身自受之,又向何處相告訴也。三四,承陰晴極寫綿,言浸潤之潛,乃在人所不意?!贝寺撘晕⒂瓴挥X、閑花自落不為人注意的細節,曲盡了江南梅雨時節迷蒙凄清的美和抒情主人公抑郁的情懷——“青袍今已誤儒生”,區區一尉,淪居下僚,帶來了新的精神焦慮。

命運似乎不如他所料想的那樣糟糕,年底,長卿去蘇州另一屬縣海鹽(今屬浙江)攝令,就是代理縣令。這大概是蘇州刺史李希言和蘇州別駕閻欽愛的見重。對于李氏,在蘇州直至后來,長卿多有詩作呈獻。對于閻欽愛,投獻的詩作該是有的,但只找到兩篇祭文。一篇是盛贊閻公才華風儀的,“盛德茂才,如山如河。玉山清迴,冰姿峨峨。獨鶴不群,孤松無柯?!笨磥黹愰L官也是清廉正直的長者,無怪乎同調相引;另一篇則是側重傾吐知遇之恩的,“長卿昔尉長洲,公為半刺(州牧副手)。一命之末,三年伏事。愛我以文,獎我以吏?!遍L卿被推薦去代理海鹽縣令想必是出于閻公的推薦。

劉長卿被革除所攝的海鹽令和入獄,是在李希言、閻欽愛兩位調離蘇州之后不久發生的。失去靠山,一度被視為蘇州政治明星,半年光景就從縣尉擢升為代理縣令的劉長卿一下子就投入大牢。在長洲獄中,劉長卿絕望,掙扎,一首首詩投寄給當下的、昔日的上級和朋友,驚呼“直道天何在”?自己到了“無淚可濽然”的地步,朝著獄中壁上畫的佛像膜拜,祈愿,萌生希望,但又覺得“地狹青蓮小,城高百日遲”,佛力未必無邊。所幸有驚無險,大赦,減等處置,以戴罪之身去洪州,去南巴。

飄零到何方?難卜,但總會在記憶中留存患難中援救過自己的長者。

行前,又投寄了一首詩給已經去浙西任職的禮部侍郎李希言,“累辱群公薦,頻霑一尉微”,謝謝讓我當上縣尉,“去緣焚玉石,來為采葑菲”,群小追求的目標是玉石盡焚,去除一切眼中釘;他們洶洶而來,是拔了蘿卜再拔蕪菁,不單要摘葉也要除根,矛頭不只是對著我這個小吏?!爸菘h名何在?漁樵事不遲。故山桃李月,初服薜蘿衣?!痹谥菘h里充當下曹從事,有什么意思?不如歸去,漁樵耕讀徜徉山林。

劉長卿重讀了這些詩,一次次發誓歸隱田園,又一次次重新走上宦途,聽從命運的安排。仕途求進,還是山林歸隱?士大夫們總是難以抉擇,豈獨是我劉長卿一人。

想到這里,長卿不覺有種莫名的輕松,吟出贈別女婿崔真甫、李穆赴揚州詩中的幾句:

狎鳥攜稚子,釣魚終老身。

殷勤囑歸客,莫話桃源人。

魚鳥莫相猜,終老是鄉,忘記吧,不要再話起屢踣屢起,仍不倦前行而如今已在桃源的老人。

五年后,山塘河畔,玳玳開了,荼蘼開了,黃菊也開了,但見不到賞花人劉長卿的身形;文學江湖,也見不到劉隨州的錦繡詩章。

劉長卿新舊《唐書》無傳,地方史籍失記,生卒年無考。

千百年后,當代學人楊世明先生在《劉長卿年譜》中,寫下:

唐太宗開元六年(718)長卿生,一歲。

……

貞元六年(790)長卿七十三歲??赡茉谀陜茸?。葬地無考。

何處悼倦客?在嵩陽,洛陽,宣城?或在蘇州,在劉長卿詠及之處——吳淞江邊,橫山,支硎山畔,明月灣旁?還是讓我們從詩集《劉隨州集》中走近他吧:劉長卿,其詩諸體俱擅,尤工五言,承盛唐遺緒,開中唐新風。集中存詩五百余首,留蘇期間的詩作約六十篇,七十六首。是唐代客居蘇州時間最長、終老于斯鄉的詩人。

猜你喜歡
長洲蘇州
金屬抬鑿和鏨刻技藝綻放蘇州
“再讀蘇州”“石癡”顧天敘
Pingtan in Suzhou 蘇州評彈,值得一聽
蘇州伴宅
“洋蘇州”與“新蘇州”演奏和弦
贊船工
選拔賽
長洲水利樞紐建成“船舶吃水智能化檢測與預警系統”
西江航運干線長洲樞紐船閘上半年貨物通過量突破6000萬噸
太平清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