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高職課程思政工作創新策略探析

2022-11-07 15:29徐錦瓊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19期
關鍵詞:工作創新課程思政新媒體

摘要:在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點,也是立德樹人以及全過程、全員、全方位育人目標達成的重要手段。近幾年,各大高職院校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工作,并且不斷將思想政治課程與專業課深層次滲透與融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推進課程思政工作的創新,促進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特別是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今時代,海量的信息資源以及多元化的信息獲取渠道,使學生思想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課程思政工作創新已成必然趨勢。文章在對新媒體時代高職課程思政工作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探討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且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發展;高職;課程思政;工作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9-0075-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江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課程思政教育政策實施的民族志探究——以XX學院為例”階段成果,項目編號:22GZQN034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全國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視新媒體在課程思政工作中的應用,以此為契機實現工作思想、方法、內容、評價形式的創新,在不斷改革中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新媒體發展對于高職課程思政工作而言是機遇與挑戰共存的,本文在對此方面進行探討的同時,提出了幾點可供參考的建議,旨在為高職課程思政工作中新媒體技術的高效應用提供新思路。

二、新媒體時代高職課程思政工作開展必要性

隨著新媒體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多高職學生都會通過新媒體平臺獲取信息,在海量的信息中難免會存在一些消極思想,這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非常不利[1]。為此,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工作需要結合學生喜好,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傳播具有時代特色的課程內容,通過此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推進課程思政工作的高效開展。此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向高職院校學生發放了120份問卷,針對新媒體時代高職課程思政工作開展現狀進行分析,涉及的主要內容有學生對新媒體的認知、課程思政工作中新媒體利用必要性,進而全面了解新媒體時代高職課程思政工作情況,具體調查的結果如下。

(一)學生對新媒體的認知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很多學生表示對新媒體比較熟悉,但是也有33.33%的學生對新媒體了解不多,只是能夠簡單地查一些資料。在這些不了解的學生當中,很多也僅僅只是知道新媒體是什么,但是并不會深層次思考自己接收到的信息是不是有用的??傮w來看,大多數學生對新媒體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外界信息獲取渠道、休閑娛樂方式等層面。針對不同類型新媒體平臺傳播的信息,75%的學生表示新媒體推送的信息基本都會全盤接收,只是拒絕那些極其明顯的不健康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學生也會有意識地判斷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內容,但是也有部分學生接收信息時較為盲目,不會進行判斷。

(二)課程思政工作中新媒體利用的必要性

最近幾年,大學生使用手機、電腦的頻率越來越高,這些電子產品已經成了他們生活中的必需品,90%以上的學生表示每日使用電腦、手機的時間大于5小時,50%的學生表示超出了6小時,60%的學生表示會通過新媒體查閱一些學習資料,瀏覽一些時事新聞。由此可見,新媒體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課程思政工作利用新媒體已經是必然趨勢。針對新媒體影響的調查中,79.17%的學生都表示新媒體具有豐富的學習資源;66.67%的學生表示能夠提供較多的學習平臺;76.67%的學生表示強化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表明新媒體發展確實能夠為課程思政工作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方法,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總而言之,當前高職學生使用新媒體的頻率是非常高的,而且他們對新媒體中海量的信息資源、豐富的平臺非常感興趣,再加之新媒體社交軟件能夠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加暢通,所以極易被學生接受,能夠滿足現代學生信息獲取的需求。因此,課程思政工作的開展有必要利用新媒體技術優勢,緊緊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給予學生正確引導,放大新媒體優勢,弱化缺陷,體現課程思政工作時代性、高效性特點。

三、新媒體時代高職課程思政工作面臨的機遇

(一)豐富了課程思政話語內容

在新媒體發展過程中,政治、學術以及大眾三大主體是計算機語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課程思政工作話語內容[2]。政治與學術兩大話語是息息相關的,政治話語是學術話語重要的思想引導,而學術話語同樣也能夠為政治話語做出更加細致、全面、深刻的解讀,同時其具備大眾化特點。課程思政話語是政治與學術話語的重點,包含很多文本話語相關內容。高職課程思政工作中,教師如果依然采用專業術語去傳授思政內容,理論性太強,人本性缺失。除此之外,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大眾與網絡話語占據了主導地位,也是學生接觸最頻繁、極易被理解的,能夠將話語人本性特點表現出來。

(二)提升了課程思政工作話語交往便捷性

課程思政工作話語交往過程中各個主體所具有的知識背景是相似的,運用傳播媒介,針對某一特定主題進行互動交流與探討,容易達成共識。在整個交往過程中排除錯誤思想、消極思想的同時,還要提倡正確思想的融入。課程思政工作針對的是學生,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同樣他們也會產生交往行為[3]。新媒體自身具備信息海量、傳播渠道方便快捷等優勢,能夠打破傳統媒體話語壟斷局面,促進資源由壟斷逐漸向共享轉變。高職課程思政工作中,教師借助新媒體能夠增強思政教育話語交往的便利性、主動性、互動性。

四、新媒體時代高職課程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網絡信息錯綜復雜,影響學生人生價值理念形成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于事物能夠做出正確的認知、理解、判斷、抉擇,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但是當前在新媒體時代,海量的網絡信息每時每刻都在產生,這些信息中既有正能量的傳播,同時也難免會存在一些消極思想,而這些錯綜復雜的信息對于涉世較淺的學生而言,其很難做到有意識地抵制與拒絕,對其人生價值理念的形成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無疑也加大了課程思政工作的難度。

(二)碎片化信息傳播,影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高

高職教育體系中以學科專業為主,高度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學生充分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激發創新創造思維,促進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為以后順利就業提供保障。但是學生要想將專業知識學好,擁有實踐能力,就需要提高自身獨立思考能力,在知識引導下,強化判斷力、思考獨立性,根據所學專業知識不斷創新與創造,只有提升綜合能力,才能更好地應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4]。如今是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并非完整的,在傳播過程中呈碎片化,學生接收的內容都是片面的,甚至是虛假的,會影響其判斷,再加之學生社會經驗缺乏,這些碎片化的信息蒙蔽了學生雙眼,在不加思考的情況下全盤接受所有信息,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其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會隨之降低。

(三)多元化虛擬網絡環境,影響學生良好道德意識形成

課程思政工作的開展目的在于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引導他們培養完善的人格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進而更好地滿足現代化社會對高職人才提出的高要求。但是道德意識形成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且道德理念、情感、意志是在長期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因此良好的環境非常重要。但是目前虛擬的網絡環境、多元化的信息、多種多樣的信息獲取平臺,給予了高職學生發表言論、發泄情緒的機會。在宣泄情緒時,很多學生都會受到消極影響,產生較大的思想負擔,極易引起心理問題,道德意識也會逐漸弱化,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五、新媒體時代高職課程思政工作的創新策略

(一)思想創新

新媒體快速發展,高職課程思政工作也需要創新教育理念,增強育人意識,將思政與專業課程有效銜接[5]。與此同時,還要基于育人目標與任務,堅持以德育人,對各個學科中蘊含的思政資源進行深層次挖掘,發揮專業課思政育人功能及價值,將職業道德教育始終貫穿于整個課程中。除此之外,還要轉變以前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轉變傳統教學理念中灌輸式教學思路。在新媒體新要求的引領下,教師要轉變角色,與學生平等相處,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走進學生內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以個人魅力吸引學生、引導學生,激發學生自我表達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課程思政各項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政內涵與重要性。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發展的速度飛快,而且很多高職學生都在使用手機、筆記本電腦,各大網絡平臺用戶中,學生群體占比非常大。因此,在高職課程思政工作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將傳統課堂與新媒體結合,構建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新平臺,發自內心地接受這些新鮮事物,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高效開展課程思政工作。

(二)方法創新

新媒體時代,高職課程思政工作的開展要基于學生興趣愛好,結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程度,在深入分析以后,突出學生學習主體,采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各項活動。專業課教師可通過新媒體搭配線上課程思政平臺,將專業知識和思政內容深度滲透與融合,以便學生借助手機、電腦便能夠及時接收思政教育相關內容,提高育人實效性。例如,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制作一些內容新穎、簡單易懂的視頻,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微課時間保持在4分鐘左右,內容以當前最新的時事要聞、學生關注度較高的話題為主;可以將聲音、圖片、視頻、動畫等融入微課中,給予學生多重感受與體驗,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與思考,無形之中使學生接受思政教育。

(三)內容創新

新媒體最大的優勢就是網絡資源的種類較多,而且只需要輸入關鍵詞便能夠查閱到數千條與其相關的內容,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為高職課程思政工作提供了較大的便利[6]。因此,教師可借助網絡平臺優勢,不斷豐富課程思政內容,根據學生興趣點,融入學生關注度較高的內容。學校也可以構建數字圖書館,首先通過調研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時事要聞、專業技能、崗位要求、職業道德、就業趨勢等,將這些內容融入數字圖書館內,學生根據需求自主使用這些優質資源。例如,學??蔀槊總€學生免費開通智慧職教、學習通賬戶,學生可借助手機隨時隨地查閱學習資料,閱讀與專業相關的電子書籍,也可以觀看線上循環播放的名師講座。平臺會設計相應的興趣小組入口,學生可根據需求加入,和全國范圍內各大院校教師、同學共同探討,相互學習,一起進步。在數字圖書館里儲存有大量與課程思政相關的內容,教師可以借助此平臺與其他高校教師交流工作經驗,揚長避短,借鑒他人在課程思政工作中、教學中的可取之處,彌補自身不足,實現資源的共享,教學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

(四)考核創新

新媒體時代,高職課程思政工作考核的形式也要不斷創新,充分發揮激勵作用,鼓勵學生自覺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活動。一是可以采用視頻作業的形式,學生對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的接受程度較高,教師可以此為切入點,結合課程思政工作需求,鼓勵學生拍攝一些專業課短視頻;二是可采用音頻作業的形式,學生自主選擇一些關注度較高的新聞、課程思政內容進行朗讀,錄制好音頻后通過微信群、QQ群上交;三是評價活躍指數,教師可結合學生線上作業上交時間、頻率、完成質量、發言積極性等進行評估,通過過程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進而給予公平、公正且全面的評價;四是動態化考核,運用APP簽到形式對學生課程思政活動參與度進行考核,以此作為成績考核重要參考依據。通過此方法能夠全面了解學生在課程思政中的參與情況。

六、結語

新媒體是大學生都非常熟悉的新型媒介,不僅擁有海量的信息資源,而且提供了多元化學習平臺,對于當代高職學生而言是非常好的資源。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重性質,新媒體在為學生生活學習提供便利的同時,錯綜復雜的信息也使得學生眼花繚亂,失去了判斷力。此時高職課程思政工作就需要緊緊抓住新媒體技術優勢,在思想、方法、內容以及評價方面不斷創新,增強課程思政吸引力,促進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時,實現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璐莎.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探索[J].甘肅教育研究,2022(4):116-118.

[2] 陳辰.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提升策略[J].傳播與版權,2021(10):107-109.

[3] 羅桔芳.新媒體視角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改革探究[J].經濟師,2021(2):194-195.

[4] 陳燕萍.新媒體時代高職思政課教學模式創新的實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1):24-25.

[5] 劉云影.新時代高職思政課教學中新媒體運用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3):30-31.

[6] 王曉菲.新媒體時代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程教學時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教文匯,2018(2):92-93.

作者簡介 徐錦瓊,碩士,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工作創新課程思政新媒體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關于國有企業工會工作創新的思考
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的創新與實踐
媒體融合下廣播電臺編輯工作創新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