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水稻機插秧栽培中植保技術應用

2022-11-17 21:28楊麗敏
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 2022年6期
關鍵詞:植保技術機插秧栽培技術

摘要:【目的】研究水稻機插秧栽培體系中植保技術的推廣應用效果?!痉椒ā客ㄟ^對比水稻直播、機插秧的應用優勢,分析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及植保技術的應用,統計分析機插秧栽培及植保技術推廣應用后水稻的畝產量及經濟效益,了解水稻機插秧栽培中植保技術推廣應用的效果?!窘Y果】水稻機插秧栽培及植保技術的應用平均單產達到10 440-11 970kg/hm2,比直播水稻種植增產630-757kg/hm2。連續監測數據顯示,水稻機插秧栽培及植保技術的應用相比水稻直播,平均增產達到5%以上?!窘Y論】水稻機插秧栽培及配套植保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提高水稻栽培的產量,確保水稻栽培高產穩產,幫助農民提升水稻種植效益。

關鍵詞: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植保技術;標準化

作者簡介:楊麗敏,大學本科,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糧食作物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推廣。

引言

水稻是人類歷史上種植最久的谷物類糧食之一,也是全世界消耗量最大的糧食。全世界有40%左右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我國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食用大米的人口超過65%。我縣35萬人口均以大米為主食。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近些年雖然我國大米種植面積有所減少,但大米產量整體趨于平穩,且大米產量和國內銷量需求相對平衡,這得益于水稻栽培及加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升。機插秧作為一種現代化農藝與農機相結合的栽培技術,在促進水稻提質增效方面的應用優勢明顯。從育苗到秧田管理,再到大田管理,機插秧的生育特性決定了水稻高產栽培的顯著優勢,也決定了其推廣應用對推進我國水稻現代化生產的重要意義。研究水稻機插秧栽培植保技術對推廣水稻綠色高效化的栽培技術及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有重要意義。

1 概念界定

1.1 植保

植保是指植物保護,是避免農作物生長的整個生育期受到危害而采取的各種有效的保護措施,如有害生物和外來檢疫性有害生物的監測預警,病、蟲、雜草、鳥鼠害的監測與防治,即結合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手段,提高農藥和藥械管理與安全使用能力,為最大程度降低農作物生長整個生育期的有害生物危害而采取的所有措施。水稻植保指針對水稻栽培生產建設的保護性項目。機插秧栽培中的植保技術指針對機插秧機械化栽培體系而對水稻機械化栽培全過程建設的綜合保護工程[1]。

1.2 直播

直播是相對于水稻移栽機械化栽培體系的一個概念,即使用直播機進行水稻栽培的直播機械化栽培體系。直播機水稻栽培屬于輕型栽培技術中一種最簡單的生產方式。它的應用優勢是省工、省力、省成本、生產效率高。但其應用存在較多的生產弊端:(1)水稻栽培生產期與高產優質之間存在矛盾;(2)全苗立苗與化學除草效果之間存在矛盾;(3)機械作業與播種質量之間存在矛盾。此外,機械直播還受品種、氣溫、立地條件、茬口性質等因素影響,只能在部分地區應用[2]。

1.3 機拋秧

機拋秧是從直播機向機插秧過渡的一種水稻栽培方式。它的應用優勢是省工省本,應用缺點是水稻種植無序,難以充分利用溫光資源,栽培的水稻抗病災能力差,水稻產量、品質穩定性相對較差。

1.4 機插秧

1.4.1 定義

機插秧是采用標準化育秧和機械化插秧作業的一種能夠實現直行、寬行、早栽、淺栽、定穴、定苗、密植栽插的水稻育秧栽培技術。機插秧技術的應用能夠充分利用土表溫度、土壤透性、光合作用等溫光資源,提升秧苗的抗病抗災能力。在區域、品種、氣候等方面適應性廣,是實現水稻栽培高產、優質、高效、節本的關鍵。

1.4.2 秧床

秧床指為方便起秧對移秧田做出的精細化的平整床面。機插秧應精做秧床。秧床按廂寬1.4米,埂寬0.4米,埂高0.1米的規格做成坑式秧床,四周溝寬0.3米,深0.2米。要求床面平整,且床面要達到實、平、光、直的標準。

1.4.3 秧盤

秧盤指放置在秧床上的軟盤。一般58cm× 28cm,每畝大田大約要用到20-22張秧盤。盤底與床面緊密貼合,盤間緊密整齊,盤與盤飛邊要重疊排放縱向橫排兩行,依次平鋪,如圖1所示。

2 水稻田間植保技術

2.1 植保技術分類

水稻田間植保技術根據生產動力分為人力植保、畜力植保、機械植保三類。水稻機插秧栽培中的植保技術是指以機械為主防治水稻的各種病、蟲、雜草、鳥鼠害,從而盡可能地避免水稻整個生育期受到的危害。常用到的植保機械有手動式噴霧機、電動式噴霧機、水稻除草機、航空植保機械、種子處理機、秧盤播種機等小動力植保機械。

2.2 水稻植保方法

2.2.1 農業技術植保法

農業植保方法包括選育抗病蟲害性能強的優良品種、改進栽培方法、合理輪作、科學深耕及土壤改良、科學的田間管理與植物檢疫技術的應用等等。機插秧農業植保方法指利用機插秧標準化生產的優勢,在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中堅持農業預防為主的手段,利用科學的栽培管理方法來促進水稻提質增效,實現綠色高效化生產[3]。

2.2.2 生物技術植保法

生物技術植保法指利用蟲害的天敵關系,以及生物間的寄生關系,或抗生作用來防治病蟲害。生物防治病蟲害可減少水稻栽培期間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水稻產品農藥殘留,實現綠色栽培。

2.2.3 物理與機械植保法

物理與機械植保方法指利用物理方法設置一定的器具進行病蟲害防治。如使用性誘劑誘殺、太陽能殺蟲燈等消滅害蟲,利用溫湯浸種殺死病菌,采用選種機械剔除病種或皮損種植,篩選出優質種子種植。

2.2.4 化學植保法

化學植保法治是指用化學藥劑防治病、蟲、雜草、鼠害等危害水稻生長生物的方法。機插秧化學植保法應用各類植保機械精準化噴灑農藥,減少每畝大田化學農藥的用量,并提升化學藥劑的利用率,降低化學農藥的殘留。在選擇化學農藥時,建議選擇一些低毒、高效、植物制劑等安全的化學農藥??梢杂邢捱x擇有機化學農藥。

2.3 水稻植保機械的農藝技術要求

水稻植保機械在農藝技術方面要適應機插秧標準化栽培模式,滿足水稻病蟲害防治、雜草管理、營養管理的多種要求,并能利用機插秧大田的特點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植保機械所選用的液體、粉劑、顆粒等不同劑型的農藥要對應水稻不同時期及不同部位,能表現出較好的附著性。在植保機械的選擇上,應結合水稻栽培生產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生產效率、經濟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植保機械及技術的應用要盡可能適應機插秧栽培的規模、氣候條件、技術條件、經濟條件等。如附著性較差的農藥或植保機械,應設置防飄裝置。再如,機插秧規?;筇锟刹捎脽o人機駕駛噴霧植保設備。

3 機插秧栽培與水稻植保技術的關系

3.1 機插秧栽培的特點

機插秧栽培最大的特點是實現了水稻栽培的標準化生產。新一代的插秧機可實現對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標的量化調節。農機手可根據農藝農機對基本苗的要求,對每畝穴數及每穴株數進行調節。全國標準的機插秧設計固定為30cm。不同地區可根據水稻種植生產條件進行行距的調整,優化農藝技術。有了標準的行距、株距、立苗移栽的深度、密度及標準化插秧規格,大田秧苗就可以充分利用光溫資源,增長秧苗的長勢,提高中后期陽光株間分布,從而提高成穗率。同時,標準化大田便于中后期采用機械從事中耕除草、農藥噴灑、水肥管理等植保工作,從而促進秧苗整體健康生長。此外,機插秧栽培還具有操作技術簡單、技術易掌握的特點。而機插秧栽培的秧苗具有以下特點:(1)根系發達、根冠比較大;(2)秧苗發根能力強、栽插成活率高;(3)秧苗緩苗期短、早發性好。

3.2 機插秧秧苗各個時期與植?;顒拥年P系

3.2.1 秧田期

機插秧采用秧盤育苗,占地面積小,便于操作和管理。這種集中育苗的方式還便于根據水稻與草地秧田期的生物鏈關系,分析和查找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并針對性地預防病蟲害。

3.2.2 大田移栽至分蘗盛期

分蘗機插秧大田移栽實現了標準化的行距、株距、立苗深度,使插栽規格標準而又規范。這種標準化的規格便于中后期水稻田間土壤增溫,形成秧田小氣候,強化光合作用,并充分利用光溫資源實現壯苗的目的。同時,標準的行距還方便機械化除草,減少雜草對秧苗生長的干預,防止雜草與秧苗爭奪養分??茖W合理的苗間距和栽植密度有利于加快水稻分蘗速度,縮短分蘗的周期,促進發根和發育。機插秧作業對插秧機參數及插秧機操作技術專業化水平要求較高。在機插秧操作控制不當的情況下,可能會增加秧苗、苗體的損傷。它的局限性在于緩苗時間較長。從移栽到分蘗期需要10-15天,緩苗期較人工插秧延長5-7天。雖然前期秧田的抗逆性表現較差,但標準化作業有利于增強分蘗期長勢,縮短分蘗時間,為成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2.3 分蘗盛期至孕穗期

分蘗盛期至孕穗期生長較快,秧田密度隨著葉片和穗的生長增加。標準的30cm行距有效保證了稻田秧苗之間的通透性,便于土壤光照和葉片光合作用,同時還為秧苗生長發育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良好的生長環境有利于秧苗壯苗,增強其抗蟲、抗病、抗災的能力,這個時期在減少化學農藥用量的前提下起到了高效、安全的預防病蟲害的目的。

3.2.4 穗期至收獲期

穗期至收獲期是水稻吸收營養、蓄積養分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穗開始灌漿,通過吸收養分使稻穗變得飽滿。機插秧標準化秧田基礎上,可以采用植保機械精準化管理水肥,以免少施或多施肥問題的發生,確保穗期前期、中期和后期能夠得到需要的養分。這樣既可以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減少水肥不合理利用對土壤結構造成的不良影響以及多施肥造成的病蟲害增加的問題,還能促進稻穗生長飽滿,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降低穗期田間管理投入的成本[5]。

4 機插秧栽培中植保技術的應用

4.1 標準化育秧模式的應用

機插秧育秧模式在秧盤上統一撒種育苗,實施統一管理。種子應用40%的咪鮮胺按照5kg的量浸泡。咪鮮胺用5ml兌水5kg,浸泡優選稻種24-48小時,清水洗凈后催芽。露出白芽后采用播種機或人工均勻播撒在秧盤上,一般每盤芽谷粳稻80-90g,雜交稻50-60g。播種后均勻撒蓋籽土,覆蓋厚度為1-2cm過篩細土,并用薄膜覆蓋保溫。這種育秧模式秧床標準,成秧率和利用率高,一方面能有效預防水稻調條紋葉枯病、稻瘟病等對秧苗造成的傷害,另一方面便于機插秧標準化作業[6]。

4.2 機插秧栽培同期植?;顒拥膽?/p>

機插秧插栽后的土地達到了標準化大田,這樣水稻栽培時就可以更好地運用機械化秧田進行植保工作,不妨礙中后期機械化除草、水肥管理等工作活動的開展。同時,標準化秧田為水稻提供了良好的苗間距,有利于其對光溫條件的有效利用,進而增加了土壤溫度,促進秧苗壯根、分蘗和生長。

4.3 機插秧針對秧苗各個生長時期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

機插秧田可以利用秧苗各個生長時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植保機械、植保藥劑、植保方法開展植保工作,并能適度調整植保計劃和指標對病蟲害做出預警。機插秧田還可以根據秧田病蟲害發生規律及監測,制定病蟲害預防計劃,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機插秧栽培配合機械化植保技術,能使秧苗自身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充分保證了秧苗各個時期對病蟲害的高效、綠色、安全防治[7]。

4.4 機插秧栽培及植保技術應用效果

云南昌寧縣從2011年開始推廣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并組織技術人員深入一線向農民宣傳講授水稻機插秧栽培的優勢,組織開展相關的技術培訓,幫助農民提升育秧專業技術。同時,還依托合作社創建水稻機插秧培訓及植保技術集中示范點,推廣水稻機插秧栽培“統一播種、統一秧田管理、統一供秧”的生產管理模式。通過從點到面的推廣示范,使越來越多農民接受了水稻機插秧栽培及植保技術,提升了全縣水稻集約化生產的整體水平。在水稻插秧機購進方面,農民享受國家提供的農機購進補貼政策,降低了機插秧在水稻生產中的應用成本。過去,應用直播機播種,人工拔秧、插秧,生產效率偏低。人工插秧平均每天作業0.045hm2,插秧機平均每小時插秧0.13-0.2hm2。平均一臺插秧機工作效率相當于6-9個插秧經驗豐富的插秧工。機插秧工作效率最高時可達人工插秧的20倍。機插秧平均每畝水稻插秧作業時間僅30-40分鐘,平均每畝栽插費用僅需80-100元。相比于傳統的直播機播種,人工拔秧、插秧,機插秧平均每畝可節約生產成本60-80元。機插秧在實際生產中一般結合水稻集約化生產管理。配套集約化管理,機插秧功效最高,生產成本相對最優。如果平均每公頃大田按照450秧盤算,占地僅為81m2,其秧機利用率較直播栽培提高8-10倍。集約化水稻田便于開展標準化的水、肥、藥及中耕除草管理,可提升水稻大田水、藥、肥及雜草的綜合管理效果,降低水稻生產的綜合成本。加至國家給予的惠農農機補貼政策,以及機插秧本身的生產作業優勢,機插秧相比人工插秧可節省成本約1800元/hm2。此外,機插秧栽培的水稻根系發達,固根效果好,水稻田的整體抗倒伏能力強。機插秧栽培規格實現了寬窄行的標準化、規范化栽培。寬窄行栽培還有利于改善稻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率。綜合而言,機插秧有利于水稻高產、穩產、增產。田園鎮應用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及配套的植保技術,2015-2016年水稻平均單產達到12 548-12 785kg/hm2,比直播水稻種植增產630-757kg/hm2。

現階段,昌寧縣從2015年組織采用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推廣農機專業合作社,從水稻育秧、栽插管理、收割,全程推廣機械化作業?,F階段有超過79戶的農民簽訂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合作協議。截止到2018年全縣水稻機插秧及植保技術全程機械化生產作業面積38 000畝。機插秧稻田套養魚,平均每畝稻田實現了2100元的收益,綜合增效明顯,且實現了水稻綠色化、高效化生產的目的。

5 結語

水稻機插秧以標準化的育秧、插秧管理技術,有效保證了水稻種植高產穩產。機插秧植保技術應用的關鍵在于提升水稻栽培管理的標準化水平。要求在機插秧生產中保持標準的寬行密株、帶土立苗移栽、標準規格插秧。這種標準化的管理模式有效地干預了雜草的滋生,全程機械化的應用還極大地提升了水稻栽培生產效率,減少了人工的插秧投入,降低了插秧的綜合成本。同時,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提升了病蟲害綜合防治的效果,減少了化學農藥的應用和殘留,提升了水稻品質。本文以綠色化的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實施為核心,探討了機插秧栽培植保技術的應用。水稻機插秧栽培標準化的生產模式本身已經充分體現了水稻移栽機械化栽培體系在水稻全生育周期內的植保保護工作。水稻機插秧栽培全程應用系列化、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栽插技術,創造出了以土壤為載體的標準化秧田。標準化秧田相對于傳統的直播秧田、機拋秧田,不僅充分利用了光、溫資源,還為后期開展機械化、標準化植?;顒拥於嘶A。在標準化秧田的基礎上,再根據水稻苗株不同時期的特點實施田間管理,促進水稻苗健康茁壯生長,增強稻苗自身的抗病蟲害及抗災能力,從而有助于水稻栽培實現綠色、高質、增產、增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胡志強,胡灶蘭,俞利華,等.水稻機插秧栽培中植保技術的實踐[J].南方農業,2019,13(29):41-42.

[2] 余志秋.水稻機插栽培中植保技術的實踐[J].農業與技術,2020,40(12):76-77.

[3] 李志宇.水稻機插秧栽培中植保技術的實踐[J].南方農業,2019,13(20):37-38.

[4] 劉少龍,保瓊,王加竹,等.祿豐縣推動水稻機插秧推廣經驗[J].云南農業,2019(9):18-20.

[5] 焦保恩.水稻機插秧栽培中植保技術的實踐與探討[J].山西農經,2016(16):55.

[6] 張勇,陶富名,羅功儀.水稻機插秧栽培中植保技術的更新途徑[J].南方農業,2018,12(8):5-6.

[7] 毛慧萍,喬靜.淺談植保技術在水稻機插秧栽培中的更新[J].農業裝備技術,2012,38(1):26.

猜你喜歡
植保技術機插秧栽培技術
論農藥危害性及綠色植保技術
初探無公害果蔬中植保技術的應用
關于園林設計中的綠色園林植保技術的主要應用
水稻缽體育苗機插秧高產栽培技術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淺談植保技術應用于小麥高產攻關中的作用
機插秧市場化推廣緩慢成因及對策
貴池區水稻機插秧高效水肥運籌試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