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的探照燈是時候該關注產業界了

2022-11-18 17:48李俠谷昭逸
科學大觀園 2022年22期
關鍵詞:產業界高級技師大專

李俠 谷昭逸

近日沈陽針對高技能人才不僅出臺了購房補貼和生活補貼政策,還專門開發了申領生活補貼的系統。那些擁有中高級職稱的技師們可以獲得與碩士博士直接比肩的房補,這則消息迅速火遍網絡。聯想到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出臺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產業界的人才問題終于開始得到政策的高度關注。把這兩則信息聯合起來研讀,不難發現,中國人才政策開始下移的信號非常明顯,這對于未來中國全鏈條人才政策的構建意義深遠。

目前國內職業技能鑒定分為五個層級,分別是初級、中級、高級、技師與高級技師,而技師與高級技師就是產業界的高級職稱了。根據《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21)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獲批技師人數為134474名,占該年度獲取職業證書人數的1.55%;獲取高級技師的人數為60048名,占該年度獲取職業證書人數的0.69%。從這組數據中可以清晰看到,在產業界要獲取技師和高級技師稱號競爭還是很激烈的,這些人絕對稱得上是產業界的精英。從這個意義上說,沈陽等地的做法只不過是真實地反映了產業界人才的價值而已,之所以引發全社會熱議,是因為這個人才群體的價值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人們希望這次的承認不是曇花一現,而是一種常態化的做法。

就知識的生產、研發與應用的全鏈條分工而言,科技界負責知識的生產、研發,設計界負責知識的轉化,產業界負責知識的具體物化應用,理論上說,這套分工體系加速了知識的生產與流通,其本質要求各個階段在結構上是相互匹配銜接的,一旦結構不合理,就會造成知識生產與流通出現堵塞,造成知識轉化效率的降低,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的進步速度。遺憾的是,長期以來,我們側重于知識鏈條的前端,即知識生產環節,對這部分從業者的人才認定比較完善,如廣受社會詬病的各種帽子和人才稱號等都是針對科技界而設的,相反對于知識鏈條下游的產業鏈條的人才關注則嚴重不足,知識流轉結構嚴重不合理,導致知識傳遞不通暢。這方面的一個典型表現就是,很多問題在科技界早已不是問題,但是在產業界卻是極大的問題,而產業界的現實關切也得不到知識鏈條上游的重視,甚至瞧不上產業界的問題,一旦產業界的真正問題暴露出來后,科技界由于缺少相應積累也無力解決。畢竟基于分工的知識鏈條的各環節都有自己的考核標準,這就出現了科技、產業兩張皮現象。這也就是為何我國喊了很多年的產業升級轉型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現象產生的背后原因。

長期以來,我們津津樂道于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全的工業門類,但是,客觀地說,我們的絕大多數產業鏈處于大而全但不強的局面,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對產業界人才的關注度不夠,從中國現有產業界的人才儲備現狀可以證明這種情況。據《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21)數據顯示,全國就業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大專學歷占就業人口的比例為11.3%,大學占9.8%,研究生以上占1.1%,三者合計為22.2%,即便把高中畢業(占17.5%)的也算上,全國就業人口中高中以上占比也僅為39.7%。試問,就業人員中這樣的受教育結構能夠支撐起產業升級的要求嗎?

如果我們把分析的視角再拓寬一下,從地區來看,就業人員中大專以上占比超過全國平均數(22.2%)的省份有15個,其中最高的是北京(63%),其次是上海(49.9%),第三為天津(42%),余下的12個超過平均值的省份就業人員中大專以上占比都沒有超過30%的。低于全國平均值的16個省份,最低的西藏占比僅為12.4%,中西部地區產業就業人員中大專以上占比嚴重偏低,這也從一個側面間接證明了為何產業轉移效果不理想的深層瓶頸。如果我們再從行業分布來看,就業人員中大專以上占比高的行業大多集中在科研、教育、金融、信息與軟件、衛生與社會服務等部門,而我們一直在茲念茲的制造業其就業人員中大專以上占比僅為17.1%,這個數據遠低于房地產行業(37%),甚至都低于采礦業(24.8%),制造業就業人員中大專以上占比低于全國平均值5個百分點。情況已經很嚴重了,加強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產業界人才培養與激勵機制建設刻不容緩,否則在波詭云譎的國際環境下,我們的制造業大國的地位就是極其不牢固的,當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都在通過政策安排,讓制造業回流,重塑產業鏈。為此,我們必須加快產業界人才支撐短板的建設,筑牢制造業大國的地位。

美國技術史專家布萊恩·阿瑟指出,現代技術是一套復雜的技術組合系統,由此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模塊,在此基礎上,技術呈現出組合與遞歸的特征。通常技術通過內部替換與結構深化來完成技術進化與技術迭代,根據常識我們就能知道,替換構件平均來講要比它們所取代的部件復雜,為了突破局限技術系統會不斷加入次級系統,技術因此發展得越來越精致化,技術結構就是這樣不斷被加深,從而變得更為復雜,最后我們能見到的技術都變成了重重疊疊的復合體。正是因為現代技術是沿著這條路徑演化的,這就需要產業界內的從業者必須要具備一定水準的科學知識,否則很難理解現代技術更別說改進現代技術了,這也就是筆者在前面一直耐心分析產業界就業人員受教育程度的原因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產業界內由中高級技術工人、技師、高級技師與工程師等構成了基礎性人才生態體系,要使產業鏈具備高水平以及創新能力,這個基礎人才的結構與規模的配置必須合理,否則期待制造業出現騰飛是不現實的。以德國、日本等為代表的制造業強國,其產業鏈上的人才結構與規?;旧媳容^合理,由此形成了一個人才、產業與創新協調發展的良好生態系統。在這些國家產業鏈上的人才在社會中是受到充分尊重的高收入群體,僅憑這一點就能發現我們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也解釋了為何當下學生們在高中分流以后不愿意去職業技術學院的深層原因了。

產業界人才的培養需要通過國家政策的明確引導,畢竟改變人們的認知是一項需要時間來緩慢塑造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為了塑造公眾的新偏好,短期內可以通過出臺一系列具有顯示度的相關激勵政策,如沈陽的這次營銷式宣傳,讓人們真切意識到產業界同樣是大有可為的,不但能獲得社會尊重,而且社會收入也很可觀,這樣,漸漸地就有人才不斷涌入產業界,從而快速提高產業界人才的結構與規模。否則,再大力宣揚“工匠精神”“大國工匠”也于事無補,畢竟市場經濟社會中的人都是理性的人,通過職業選擇實現收益最大化是任何人作選擇的底層邏輯。宋代朱熹曾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才的探照燈現在是時候該關注產業界了。

◎ 來源|李俠科學網博客

猜你喜歡
產業界高級技師大專
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現狀研究報告
復合型AI人才更受青睞
人大專詢民生事 審計問題改好沒
山西今年擬培訓3000名“工匠”
于曉明
網絡時代背景下大專英語閱讀教學的應用探索
中瑞兩局合作第六次會議及第四次產業界圓桌會在滬召開
中歐兩局與產業界圓桌會在京舉行
于曉明陶瓷藝術作品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