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對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重構與發展

2022-11-19 01:57劉方平
東南學術 2022年2期
關鍵詞:世界市場恩格斯馬克思

劉方平

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了他的“六冊結構寫作計劃”,即“資本、土地所有制、雇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頁。世界市場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最高具體”,雖然馬克思最終沒能完成世界市場部分的撰寫,但在《資本論》中已經闡述了世界市場理論的雛形。作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最后也是最高邏輯歸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各種具體在世界市場理論中已得到充分展現,為馬克思主義全球化理論打下了堅實基礎。一百多年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在全球各地開花結果,在提高人類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政治、經濟、生態等全球治理難題。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并引導世界市場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中國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希望重塑世界市場發展進程。新的歷史條件下,重讀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世界市場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概念內涵: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闡述分析

所謂世界市場,狹義是指通過對外貿易與國際分工將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品交換聯系起來的世界各國市場的總體,廣義是指商品、勞務和資本的國際流通場所。(2)參見劉金質、梁守德、楊淮生:《國際政治大詞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世界市場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而形成,世界市場理論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市場理論中,馬克思不僅揭示了世界市場形成的一般規律,還闡明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籠罩下的世界市場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與諸多問題。在資本主義列強操縱下的世界市場,只是為了資產階級自身能夠獲取更多的剩余價值,多數國家只是被動的參與者和被剝削奴役的對象。在世界市場的框架下,馬克思考察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發展與面臨的危機,并指出了世界市場通往新道路的方向。

一是世界市場形成的歷史契機:地理大發現。地理大發現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歷史契機。當古絲綢之路逐漸走向衰落,歐洲的新興資產階級迫切需要打通新航線通往東方,冒險家們將目光瞄向海洋?!懊乐薜陌l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1、401、190、401、194頁。新大陸的發現、新航線的開辟使市場從一國拓展到多國,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但地理大發現只是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歷史契機,如果不能建立起廣泛的普遍交往,那么也不能將世界各地的市場納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范圍。資產階級通過各種暴力或非暴力手段將其他國家和地區納入資本主義的全球市場之中,使得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世界市場的形成反過來“使商業、航海業和陸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發展”,(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1、401、190、401、194頁。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得到普及。商業和航海業的發展也為資產階級打開更多的國家和市場提供了物質基礎,“從那里輸入的新產品,特別是進入流通的大量金銀完全改變了階級之間的相互關系,并且沉重地打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勞動者”。(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1、401、190、401、194頁。資產階級通過各種難言公平與正義的手段敲開了各國的大門,最終將其納入世界市場的軌道之中。

二是世界市場形成的物質基礎:機器大工業發展。世界市場的形成是人類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地理大發現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歷史契機,但世界市場形成的終極原因還是人類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它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客觀物質基礎。人類對于世界市場的認知是一個客觀的、歷史的物質活動,在馬克思看來,世界市場的形成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最終產物,它離不開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需求,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最終導致了世界市場的形成?!靶碌慕煌üぞ摺F路和海船——現在已經在國際范圍內應用起來;它們事實上創造了以前只是潛在的世界市場?!?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7頁。如果沒有航海技術的進步,人類不可能突破地域的限制,世界市場也難以最終形成。在馬克思看來,大工業的發展與世界市場的形成之間幾乎可以劃等號,“大工業建立了由美洲的發現所準備好的世界市場”,(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1、401、190、401、194頁。是“大工業創造了交通工具和現代的世界市場”。(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1、401、190、401、194頁。同時,由于大工業的發展,工業資本的積聚通過分工所產生的競爭將所有人都卷入進來,世界市場的形成與普遍交往的建立構成了邏輯的自洽。

三是世界市場形成的內在驅動:資本對剩余價值的貪婪追求?!百Y本主義不僅是商品的生產,它實質上是剩余價值的生產?!?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36、299、297、299頁。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正是對剩余價值的貪婪追求和實現發財致富的夢想,推動歐洲的冒險家們最終完成了地理大發現,建立起了世界市場。在世界市場的形成中,資本對于剩余價值貪婪追求的原始驅動力不可忽略。資本建立世界市場的最大本性就是獲取剩余價值,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世界市場的形成與資本獲取剩余價值的本性有著直接的關聯。當一國的市場不能滿足資本對剩余價值的需求時,資本便會突破地域的限制,尋找新的市場,“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857頁。為了獲取更多的剩余價值,實現資本增殖,資本需要打破國家和地域的限制,打開新的市場并掃除一切阻礙生產力發展和剩余價值積累的各種制度和生產方式。當資產階級打開一國國門傾銷商品時,實質上是對剩余價值的獲取。對剩余價值的貪婪追求促使資本到世界各地建設工廠、傾銷商品,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全球落地生根的過程也是世界市場形成的歷史過程。

四是世界市場的功能作用:“雙刃劍”效應明顯。馬克思關于世界市場的“六冊計劃”并沒有完成,從散布于其他著作中的觀點來看,馬克思對于資產階級主導下的世界市場總體認知與評價難言正面。在馬克思看來,世界市場是把雙刃劍,其問題產生的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球普及存在較多問題和難以克服的矛盾。雖然馬克思肯定了資產階級推動的世界市場在促進生產力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如分工的發展推動的大工業進步消除了各國閉關自守的狀態、世界普遍交往的建立與發展等,但從整體上看馬克思對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建立的世界市場更多的是批判。馬克思認為,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將會帶來“破壞性”與“建設性”的雙重作用。所謂“破壞性”作用,是指世界市場的建立“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857頁。使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被迫卷入世界市場的浪潮之中,進而使東方從屬于西方,勞動從屬于資本,“貧困、壓迫、奴役、退化和剝削的程度不斷加深”,“從而資本主義制度日益具有國際性質”。(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36、299、297、299頁。馬克思更是用“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36、299、297、299頁。等語言來評價這一階段的世界市場。所謂“建設性”作用,是指世界市場的建立為共產主義社會的來臨提供了階級基礎和物質基礎。馬克思認為,世界市場的建立消滅了各種“地域性的共產主義”,帶來了“聯合和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的反抗也不斷增長”,(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36、299、297、299頁。從而敲響了資本主義的喪鐘。在馬克思看來,“聯合的行動”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工人階級普遍交往的加深,使共產主義運動從一國拓展到多國,為共產主義社會的來臨創造了根本性前提。

二、理論特質: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內在屬性及方法論意義

在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中,所謂世界市場指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世界市場,或是資本統治下的世界各國進行商品交易和價值增殖的廣闊平臺。馬克思對于世界市場概念的這一認知賦予了世界市場的內在屬性,即世界市場是資產階級或資本統治下的世界市場,是讓無產階級“貧困、壓迫、奴役、退化和剝削的程度不斷加深”的世界市場。馬克思關于世界市場的定位,對認識世界市場和改造世界市場產生了積極的方法論意義。

(一)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內在屬性的主要表現

1.世界市場實質上是資本關系支配下的世界市場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發展物質生產力并且創造同這種生產力相適應的世界市場的歷史手段”。(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509頁。世界市場是推動資產階級實現資本積累的一種手段或方式,屬于上層建筑領域,亦可以看作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種外化。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與世界市場的形成是相輔相成;世界市場的形成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發展生產力的歷史手段,是為了適應和推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進一步發展生產力。世界市場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緊密聯系,世界市場概念是有特指的,即資本關系支配下的世界市場,它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作用推動下資本關系的“最發展的形式”,(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頁。是資本關系的最高外化形態。此外,世界市場的形成是資本通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戰勝了其他一切生產方式來實現的,資本迫使一切民族卷入世界市場并采用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存活下來。資本所創造出來的一個新世界,是資本“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404、404、402頁。是資本統治和支配下的世界,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普及下的一個世界,并不屬于無產階級或其他階級的世界。這一認知使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具備了明顯的內在屬性。

2.世界市場形成的推動力量和依靠力量是資產階級

馬克思認為:“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404、404、402頁。如果世界市場的形成有一個起到推動和依靠力量的階級的話,那就是資產階級。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提出:“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變成世界性的了?!?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404、404、402頁。根據馬克思對世界市場的認知邏輯,世界市場是由資產階級所開創的,被打上了資產階級的烙印,世界市場的開辟也使得資本主義的生產和消費具有世界性,被卷入到世界市場中的國家和民族接受或被動接受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從歷史邏輯上看,馬克思的這一判斷符合歷史事實。新航路的開辟和新大陸的發現,離不開新興資產階級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對歐洲冒險家們的支持。對財富的渴望、對自由的向往、對實現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支撐著以麥哲倫和哥倫布為代表的歐洲航海家最終完成了地理大發現,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歷史前提。同時,得益于地理大發現,資產階級作為一個新興階級,成功地“把中世紀遺留下來的一切階級排擠到后面去”。(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404、404、402頁。

3.世界市場形成的根本動力是資本的驅動

馬克思認為,資本作為“普照的光”,是“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是“社會基礎和生產基礎”的“中心范疇”。資本是支撐世界市場形成的原動力,攫取剩余價值、實現資本增殖是資本的本質屬性。如果離開了資本的驅動,離開了對資本增殖的渴望,離開了對剩余價值的追求,單純的地理大發現不足以支撐起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而最終可能演變為另一個版本的“十字軍東征”或“鄭和下西洋”。地理大發現后,基于最大限度地攫取剩余價值的目的,資本要求突破民族和地域限制,消除阻撓資本無限增殖的一切障礙。地理大發現開辟出的新的廣闊市場,打破了當地存在的封建經濟結構和土地所有制形式,催生出一大批產業工人隊伍。產業工人的出現為資本在世界市場雇傭更多工人、實現無限增殖提供了基本條件,世界市場成為資本采用雇傭勞動制度剝削工人并實現資本增殖的外在平臺。因此,所謂的世界市場帶有明顯的資本主義的制度屬性,它不從屬于其他什么階級,而只從屬于資產階級,是資產階級使用資本追逐剩余價值、實現資本增殖的外在場所。

(二)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方法論意義

馬克思對世界市場的理論分析,為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導。

一方面,無產階級要認清世界市場乃至資本全球化的真正面目,必須以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作為重要指導。世界市場是資本全球化的外在表現,資本為了獲取更多剩余價值、實現無限增殖,客觀上需要將世界各國納入世界市場的范疇,為資本增殖提供廣闊的世界市場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尤其是冷戰結束以來,經濟全球化迅速加快,世界市場在更大范圍內建立起來,成為不受人的主觀意志所控制的歷史潮流。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所揭示的一般規律和基本原理在今天看來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變化的只是我們看待經濟全球化的態度和參與經濟全球化的能動性。但對于資本所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市場,無產階級政黨及其國家要有清醒的認識:它是一把雙刃劍,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也可能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另一方面,無產階級要解放自身和全人類,改造客觀的物質世界,必須要以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作為方向指引。馬克思在《雇傭勞動與資本》中指出:“資本只有同勞動力交換,只有引起雇傭勞動的產生,才能增加?!?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4頁。按照這一邏輯,世界市場的形成既為資本增殖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也產生了大量的無產者,生產出資本主義的“掘墓人”。資本在全球攻城略地的同時,需要與自由勞動力結合才能實現價值增殖,大量產業工人的出現既是資本增殖的幸運,又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幸,因為它使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世界市場的形成讓各種“地域性的共產主義”消失,無產階級可以利用世界市場這個平臺實現最大范圍的聯合。馬克思承認,不管無產階級的合作多么優越,只要它仍然局限在個別人或個別國家的努力范疇之內,那它就既不能解放自身,也不能解放群眾,工人階級的解放“有賴于最先進的國家在實踐上和理論上的合作”,(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1頁。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成為其解放自身和全人類的重要前提。從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建立,到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從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再到亞非拉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到處都能看到無產階級國際聯合的存在。馬克思的這一科學揭示,為無產階級解放自身和全人類的偉大實踐提供了重要指引。

由于馬克思并沒有完成“六冊計劃”中的世界市場部分,其世界市場理論的完整形態無法得到充分展示,加之人們的認知有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這導致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中出現了對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方法論認知的誤讀。如在冷戰的格局下產生了斯大林的“兩個平行市場”理論和市場經濟姓“資”姓“社”的持久爭論,以及反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錯誤觀點。這些錯誤的方法論認知有一個共同特征,即將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內在屬性簡單化、機械化、形而上學化,看不到世界市場雖由資本建立但無產階級可以利用世界市場發展自己、解放自己和全人類的辯證方法論,從而在社會主義實踐中遇到了挫折與損失。隨著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國共產黨沖破了各種錯誤認知的束縛,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實現了由排斥世界市場到參與世界市場再到共建世界市場的角色轉變。習近平指出,中國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融入全球化及世界市場有過疑慮,但還是勇敢地邁向了世界市場,因為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于參與世界市場的競爭。(1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78、522頁。

三、重構世界市場: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塑世界市場發展進程

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13)《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37頁。2015年9月,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正式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1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78、522頁。2017年10月,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隨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被寫入黨章和憲法,成為黨和國家的最高意志,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走向成熟。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提出,標志著中國自1840年以來被動卷入世界市場到主動參與世界市場再到引領世界市場的巨大轉變,意味著中國沒有陷入世界市場姓“資”姓“社”的討論泥潭中,而是在繼承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基礎上,根據實踐的發展需求開始更加積極主動地塑造世界市場的發展進程。

(一)從地理大發現到經濟全球化: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于應對世界市場面臨的共同機遇和挑戰

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將世界各國緊密聯系起來。伴隨著兩極格局的崩塌,社會主義世界市場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重新走向統一。習近平指出:“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15)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5月5日。經濟全球化推動世界市場走向新的發展階段,現代意義上的世界市場已經不是地理大發現之后資本所主導的世界市場了。在馬克思恩格斯時代,世界市場由資本主義國家所把控,大多數落后國家只能是被動參與,成為少數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和原材料供應地,資本的原始積累給這些落后的國家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在世界市場形成的第一階段,馬克思在世界市場理論中對資本建立的世界市場持批判態度是合乎理性的。

習近平將經濟全球化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殖民擴張和世界市場形成階段,第二階段是冷戰期間“兩個平行市場”階段,第三階段是經濟全球化階段。(16)《習近平談“一帶一路”》,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00頁。按照習近平的三階段劃分法,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市場的第三個階段。在經濟全球化階段,世界市場的制度屬性仍然存在,但已大大弱化,世界市場不再只屬于資本主義國家,而是不同制度、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都可以參與其中,在普遍交往中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從亞洲金融風暴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事實證明,人類已經結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經濟全球化給人類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早已超越地域范疇,不同制度和發展階段的國家和公民都會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深刻影響。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符合世界市場發展的現狀和人類歷史發展的潮流。它實現了對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創新性繼承與創造性發展,是符合當下及未來的最大的理性。

(二)從批判世界市場到批判貿易保護主義: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于構建更加開放的世界市場

世界市場在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給工人階級帶來了沉重災難,這決定了馬克思對待世界市場的態度是批判性而非建設性的。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持相似看法,他指出雖然世界市場帶來資本和財富的增長,但卻使“工人階級失去一切財產,失去獲得生計的任何保證,道德敗壞,政治騷動”。(1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2頁。世界市場形成的第一階段是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資本實現原始積累的方式方法堪稱野蠻、暴力、非正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恩格斯對世界市場持批判態度。同樣,與世界市場相對應的自由貿易制度,馬克思也持批判態度。但有一點除外,即自由貿易制度使兩大階級的對立達到頂峰,無產階級革命隨之到來,并埋葬資產階級,使無產階級獲得解放,馬克思指出,“也只有在這種革命意義上我才贊成自由貿易”。(1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59頁??傊?,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認為世界市場和自由貿易制度本質上是為資本增殖服務,因此對其采取了批判性態度,而只在有利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發展時才對其持肯定態度。

時過境遷,今天的世界市場在推動力量、階級關系、發展動力等方面與馬克思恩格斯時代有了明顯的變化。經濟全球化極大地促進了世界各國資金、技術、人員、商品等要素的自由流動,推動了各國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生活的家園逐漸變成一個“地球村”。世界市場公共產品屬性的強化為各國發展帶來了機遇,一些原本對世界市場持否定態度、對自由貿易制度持排斥態度的落后國家也開始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參與到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然而,一些發達國家卻依然抱著贏者通吃、零和博弈的資本斗爭原則揮舞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棒”,世界市場出現了反轉一幕,“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自由貿易問題上消極退縮,而以中國為代表的一些新興國家則積極推動自由貿易”。(19)劉明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恩格斯世界市場理論的創新與發展》,《社會主義研究》2020年第1期。其根本原因在于,今天的世界市場主要推動力量已經發生了變化。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20年前甚至15年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今天反而是我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積極主動同西方國家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作斗爭?!?2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第212頁。經濟全球化時代,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退回自我封閉的孤島,否則必將被歷史所淘汰。中國在多個外交場合呼吁,世界各國應摒棄貿易保護主義,“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2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62頁。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從階級斗爭到命運與共: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于建立相互信任的世界市場伙伴關系

從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暴力革命論到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過去160多年,“階級斗爭形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2)沈斐:《“人類命運共同體”何以超越烏托邦?》,《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7年第2期。然而,資本與勞動之間對立關系的這條主線始終沒有發生改變。這條主線帶來的主要矛盾始終困擾著世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由資產階級占據主導地位的世界市場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危機與挑戰。資本與勞動之間矛盾的對抗形式正逐漸被金融戰、貿易戰、網絡戰等所取代,但贏者通吃、零和博弈、森林法則、以鄰為壑等行為背后卻到處都有階級斗爭的影子。如果任由世界市場中的階級矛盾以各種隱蔽或非隱蔽方式持續斗爭下去,而不代之以新的思想觀念,則必然束縛世界市場的發展壯大,進而影響到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如果說在世界市場的第一階段資產階級是世界市場形成的主導階級力量,那么在人類命運共同體階段,世界市場的主導力量已經不再只是資產階級或資本主義國家了,世界各國包括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國家都將成為世界市場的重要參與力量,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推動力量。在這一階段,由于普遍交往的延伸,任何社會制度的國家都有可能對世界市場產生影響,世界市場已經不再僅僅屬于資產階級或資本主義國家了。在這個命運共同體時代,任何一個國家的治理失敗都有可能對世界其他國家產生影響,這就決定了推動世界市場的各力量主體之間應該超越階級斗爭的狹隘范疇,謀求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關系。當今世界,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威脅與重大挑戰不再局限于階級斗爭范疇,恐怖主義、跨國犯罪、難民危機、氣候變化、流行性疾病等都在困擾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面對如此眾多的全球治理難題,習近平指出:“信任是國際關系中最好的黏合劑?!?2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461頁。在多主體共同推動世界市場發展的情況下,各主體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伙伴關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階級斗爭關系,直接關系到整個人類的未來和各國人民的福祉。

(四)從零和博弈到共同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于營造合作共贏的世界市場發展氛圍

在世界市場的第一階段,資本扮演著極為關鍵的作用,資本為實現增殖在全球各地建立聯系,成為世界市場的形成的根本驅動力量。資本為實現原始積累靠堅船利炮敲開各國的大門,這一階段的世界市場是資本靠著無情和野蠻方式建立起來的,以至于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剝削制度是“一切形式的奴役的基礎,是一切社會貧困、精神沉淪和政治依托的基礎”。(2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71頁。資本對落后國家的無情剝削和殘酷掠奪是導致世界近代歷史以來這些國家貧困落后的總根源。資本作為世界市場形成的原始驅動力,在播種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同時,由于其實現增殖的本性,決定了資本的擴張是盲目的、無情的,甚至是相互斗爭的。贏者通吃是資本的本性,零和博弈是資本之間的游戲,是資本主義國家為實現自身資本無限增殖的手段。兩次的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的災難,從根本上說是資本主義國家為實現自身利益的無限擴大化所導致,是資本盲目性、無情性、斗爭性的重要體現,在今天的世界市場中,再也不能采取這樣的方式了。

當資本撬開各國大門建立起普遍聯系之時,資本作為世界市場形成的驅動力使命已經完成。當今世界市場,既不是資本征服尚未開化的民族國家之際,也不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相互敵對之時,世界各國的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世界市場已進入到縱深發展之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治理方案認為,世界市場中的各成員國應當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世界各國同處一個地球,資本從現階段來看尚無法拓展到其他星際空間,贏者通吃、零和博弈解決不了人類的共同威脅,只有堅持合作共贏,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才有可能實現矛盾的消解、利益的融合、普惠的發展,進而釋放出世界市場發展的內源性、持久性動力,實現世界市場的新舊動能轉換。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治理方案符合世界市場發展的現狀和各國人民的真誠愿望,只有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才能匯聚世界市場發展的最大公約數,讓各國資本擺脫贏者通吃、零和博弈的斗爭陷阱,營造世界市場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為人類整體發展謀求共同的福利。

(五)從實現資本增殖到造福人類: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于引導世界市場朝著健康、開放、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

在馬克思恩格斯時代,世界市場的推動者是資產階級,資產階級是世界市場的主要獲益者。伴隨著世界市場的開辟,資產階級成功地將其他階級甩到身后,而成為統治階級。在發展方向上,資產階級采取各種手段引導世界市場朝著為資本增殖的方向發展。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建立是為資本而服務,然而對于廣大的無產階級而言,資本主義國家“不僅是虛幻的共同體,而且是新的桎梏”,(2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頁。與之相對應的世界市場也應當是虛幻的,無產階級將在世界市場中受到資本更大的剝削與壓制。資本對剩余價值的嗜血追求使得一切未開化的民族被卷入世界市場之中,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原材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這一階段的世界市場是不健康、不完善的,甚至是充滿血腥和暴力的。在世界市場的第二階段,“兩個平行市場”之間相互隔絕、敵對使得這一階段的世界市場難言開放。在世界市場的第三個階段,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加速促進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安全、生態等多方面的問題,全球治理面臨困境與挑戰。

針對世界市場的問題,人類命運共同體治理方案將引導世界市場朝著健康、開放、可持續方向發展,讓世界市場真正造福于整個人類。習近平指出:“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26)習近平:《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在世界經濟論壇 2017 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人民日報》2017年1月18日。應當看到,在經濟全球化階段,雖然世界市場的推動力量和階級屬性發生重大變化,但資本與勞動之間的根本矛盾并沒有消失,資本仍然在世界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人類命運共同體治理方案并不是要消除資本,而是引導資本朝著有利于世界市場健康的方向發展。例如,限制資本的盲目性和斗爭性,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維護國際金融秩序,打擊擾亂市場的各種投機行為等。人類命運共同體支持世界市場更加開放,維護自由貿易體制,反對逆全球化和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在人類命運共同體階段,中國是世界市場的參與者、維護者和引領者,對此習近平指出:“中國支持對世界貿易組織進行必要的改革,更好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引導經濟全球化更加健康發展?!?2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462頁。

四、發展世界市場: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市場邁向新階段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世界各國,為阻斷疫情傳播,各國紛紛關閉國門,逆全球化思潮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統一的世界市場面臨倒退的風險?;粮?Henry A.Kissinger)在《冠狀病毒大流行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TheCoronavirusPandemicWillForeverAltertheWorldOrder)一文中提出,由于疫情暴發,各國開始重回“城邦國家”。(28)Henry A.Kissinger,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Will Forever Alter the World Order: The U.S.must protect its citizens from disease while starting the urgent work of planning for a new epoch,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coronavirus-pandemic-will-forever-alter-the-world-order-11585953005.為維護開放統一的世界市場,中國在全球疫情防控中承擔了重要角色,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自身防疫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向世界各國提供寶貴的疫苗和醫療援助,以實際行動推動后疫情時代世界市場邁向新階段。

第一,新型世界市場是更有公平、更有正義、更有信任的世界市場。習近平指出,面對嚴峻的全球性挑戰,世界應“堅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2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460、433頁。世界市場進入到命運共同體階段后,每一個成員國和國際組織都是推動世界市場的重要力量,能否營造一個更加公平、正義、信任的市場環境直接關系到世界市場能否“破繭成蝶”進入下一個更高階段。當前,經濟全球化逆流而上,新冠肺炎疫情將世界市場沖擊得支離破碎,各種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沖擊著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在各種治理赤字面前,作為新型世界市場的各主體之間應當營造更有公平、正義、信任的市場環境,堅持全球事務由世界各國參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在世界市場的前三個階段,世界市場推動主體和參與主體之間難言信任,雖然經濟全球化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生產力的發展和財富的累積,但獲益者主要是發達國家。而當一些發達國家看到經濟全球化越來越有利于發展中國家時,就揮舞起了貿易保護主義大棒,成為世界市場的反對力量。以上種種問題的主要根源在于公平與正義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世界市場成員國之間難言信任,這些問題阻礙世界市場進入到更高階段。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各成員國和國際組織秉持命運共同體意識,打造更加信任的伙伴關系,努力營造更為公平、正義的市場環境,這也是命運共同體時代新型世界市場建設的內在要求。

第二,新型世界市場是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趨繁榮的世界市場。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遠離貧困、共同繁榮的世界?!比祟惷\共同體要構建的是一個共同繁榮的命運共同體,是物質極大豐富的共同體,而不是一個貧窮的共同體。新型世界市場要想實現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趨均衡的普遍繁榮,必須將世界上的所有國家和地區納入世界市場的軌道中來,實現最普遍的市場參與,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再平衡。新型世界市場要想徹底解決極端貧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貧富差距拉大等全球治理難題,必須實現更加緊密的市場分工與合作,提升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新型世界市場要想實現各國之間互通有無、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必須打破各種貿易壁壘、文化壁壘、政策壁壘,實現資本、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當前,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造成一些國家和地區土地閑置、資本受限、技術阻塞、發展賦能缺失。馬克思指出:“各民族之間的相互關系取決于每一個民族的生產力、分工和內部交往的發展程度?!?3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7頁。構建共同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新型世界市場,需要世界各國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上進行更深層次的開放合作。

第三,新型世界市場是更富韌性、更富效能、更富安全感的世界市場。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遠離恐懼、普遍安全的世界?!?2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460、433頁。自世界市場形成至今,各種傳統或非傳統安全問題時刻威脅著世界市場的平穩運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各國重回“城邦”時代,更凸顯出世界市場的韌性不夠,全球治理的效能不足以及各國安全感的缺失,導致經濟全球化的“雙刃效應”在此刻充分顯現出來。面對這一難題,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新型世界市場更富韌性、更具效能、更有安全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更富韌性是指新型世界市場不會因為偶發性的問題而出現運行不暢、系統癱瘓等現象;更具效能是指圍繞世界市場所建立起來的一系列全球治理機制能夠有效避免“治理失靈”現象,在面對全球治理難題時能夠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保障世界市場的平穩運行;更富安全感是指世界市場中的每一個成員國或國際組織都能夠從參與全球分工合作體系中分享機遇而免受恐懼的威脅,避免資本主導世界市場下只有少數國家有足夠的安全感的現象。世界各國只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關注本國安全發展的同時關照他國合理利益,才能最終建立起一個更富韌性、效能與安全感的新型世界市場。

第四,新型世界市場是更趨開放、更趨包容、更趨和諧的世界市場。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遠離封閉、開放包容的世界?!?3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434頁。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使得世界市場的制度屬性弱化,但由于資本與勞動之間的矛盾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世界市場的不穩定性依然存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新型世界市場應當更趨開放、更趨包容、更趨和諧。更趨開放是指新型世界市場在廣度、寬度和深度等多個維度進一步開放,國際分工合作體系朝著精細化、縱深化方向發展;更趨包容是指在資本-勞動之間的關系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的情況下,世界市場的各參與主體之間要更加包容,攜手消除各種文化壁壘、階級壁壘、貿易壁壘、觀念壁壘等。更趨和諧是指新型世界市場中各主體之間達到求同存異、相互學習、交流互鑒,資本-勞動之間的矛盾關系進一步緩和并最終達成和解,實現共存,世界市場呈現出和諧有序的良好狀態。開放、包容、和諧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在要求,也是新型世界市場的基本特征。

第五,新型世界市場是更加綠色、更加清潔、更加美麗的世界市場。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山清水秀、清潔美麗的世界?!?3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434頁。地球家園作為世界市場的依托載體,是目前世界市場所能涉足的最廣空間。經濟全球化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全球化,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命健康和地球家園的可持續發展。新型世界市場建立在地球家園之上,空間并沒有突破,但它對清潔美麗的世界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綠色是指新型世界市場要轉變發展方式,綠色、低碳、環保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階段新型世界市場的一大特色,實現人類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是新型世界市場的奮斗目標。更加清潔、美麗是指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兼顧生態環境的保護,為人類的永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支撐??傊?,新型世界市場是對生態環境更加友好的世界市場,是人類由向自然索取轉變為保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世界市場。

五、結 語

馬克思的世界市場理論為我們認識世界市場和改造世界市場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引導,今天的世界市場雖與馬克思恩格斯時代有了明顯不同,但仍然帶有明顯的資本邏輯色彩,馬克思對這一問題的科學闡釋為我們認識世界市場、改造世界市場指明了方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世界市場不再只屬于資產階級階級或少數幾個國家,而是世界各國和全體人類共同生產與生活的家園。新型世界市場建設是克服資本邏輯缺陷的重大突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在要求。如果說馬克思恩格斯時代的世界市場是資本支配下的世界市場,那么在人類命運共同體階段,“和平、發展、公平、正與、民主、自由”的人類共同價值作為“普照的光”將成為新型世界市場建構的價值指引,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的新型世界市場必將超越階級與資本的狹隘范疇,為捍衛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全人類共同發展、增進全人類共同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世界市場恩格斯馬克思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馬克思像
德國多種活動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一帶一路”倡議是對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新實踐
習近平: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用現代化史觀淺析世界市場的形成
母親永遠只有一個
母親永遠只有一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