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22-11-19 11:22鐘小領
新農民 2022年28期
關鍵詞:病蟲草害防治效果農作物

鐘小領

(廣東清遠市敬農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廣東 清遠 511500)

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內容,通過有效的防治對策,可確保農作物安全穩定生長,也可提升農作物抵御病蟲草害的綜合能力,保證農作物的品質?,F階段,部分地區在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中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農作物生長,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病蟲草害防治對策,進而為社會提供數量充足且質量達標的農產品。

1 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意識不足

部分地區采取小規模及小戶經營的農業生產方式,農戶缺乏病蟲草害防治意識,在防治過程中多采用應急防治的基本模式,主要防治手段為化學防治,且防治過程中僅完成單一病種及單一蟲類的防治[1]。同時,部分地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未綜合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的變化情況,未統籌安排農作物栽培管理與病蟲草害防治,生態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全新的病蟲害防治手段未得到廣泛應用。另外,在農作物病蟲草害化學防治過程中存在藥物類型選擇不當、用藥劑量不合理、用藥方法不當、用藥不及時等問題,導致有害生物產生較為嚴重的抗藥性,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2]。

1.2 病蟲草害危害性持續增強

受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耕作制度調整、品種抗性差異、氣候異常、農業生產水平提高等因素影響,農作物病蟲草害的危害性持續增強。目前,農作物病蟲草害的主要特點為發生頻率增加、影響范圍擴大、持續時間延長、種類增加、程度加重等。部分次要病蟲草害及新型病蟲草害逐步成為主要病蟲草害,防治難度顯著增加,比如溫室大棚栽種的蔬菜中,斑潛蠅、辣椒根腐病、蔬菜根結線蟲病、白粉虱等次要病蟲害逐漸成為主要病蟲害,發生頻率較高,防治難度偏大[3]。

1.3 對病蟲草害預防重視程度不足

部分地區對病蟲草害預防重視程度不足,在農作物栽培及日常管理中未采取合理灌溉、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田園清潔等預防性措施,待病蟲草害大規模發生并產生嚴重后果時采取防治措施,整體防治效果不佳。同時,部分農戶為及時控制病蟲草害,大量施加劇毒農藥,導致農作物中農藥殘留量增加,嚴重污染農作物種植環境,并可提升病蟲的抗藥性[4]。

1.4 農藥市場管理及施藥技術存在問題

部分地區對農藥市場管理不夠嚴格,無證經營農藥問題突出,假冒偽劣農藥充斥農藥市場。部分農藥經營人員存在誤導用藥、亂混亂配等問題,嚴重影響病蟲草害防治效果。同時,部分農戶對施藥技術缺乏了解,施藥器械陳舊落后,施藥過程中跑冒滴漏等問題突出,霧化效果不佳,霧滴過大,無法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2 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則

2.1 栽培管理與病蟲草害防治有效結合

農作物種植的主要目標是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產量及經濟效益。種植過程中須選擇優質且高產的品種,并采取適宜的耕作制度,加強栽培管理。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須妥善處理病蟲草害防治與優質、高產、低成本間關系,如病蟲草害對農作物優質高產產生不利影響,則須依據病蟲草害防治措施調整種植方案。另外,農作為病蟲草害防治的目的與農作物種植的目標一致,為此,須在病蟲草害防治過程中兼顧優質高產,并在農作物栽培中融入病蟲草害防治措施,以提升病蟲草害防治的實際效果[5]。

2.2 綜合運用各種病蟲草害防治措施

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過程中,須綜合利用高產栽培管理措施,如配方施肥、輪作、田間清潔、水肥管理等,以達到最佳防治效果。同時,須在保證高產優質的基礎上選用抗病農作物,并采用適宜的栽培方案,以降低病蟲草害發生率。另外,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過程中須妥善處理有益生物與化學藥劑的關系,積極利用生物防治措施,將化學防治作為補救措施,以維持農作物所在區域的生態平衡。

2.3 預防為主,提升綜合效益

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過程中,須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病蟲草害,將危害控制在發生初期。同時,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須堅持效益第一的基本原則。開展病蟲草害防治過程中分析防治后對產量、經濟效益、生態環境、人畜安全的影響,進而確定適宜的防治策略。另外,病蟲草害是田間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為此須在田間生產管理的全過程實施病蟲草害防治,以達到最佳防治效果[6]。

3 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技術

伴隨科學研究的逐步深入,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日趨多樣化,農戶須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用,以達到最佳防治效果。第一,物理措施。物理措施主要包括機械捕捉害蟲、性誘劑誘殺、色彩誘殺、燈光誘殺等。第二,農業措施。農戶可引入抗病蟲品種,并利用非化學藥劑處理種子,培育壯苗,加強田間管理,妥善完成中耕除草及秋冬季深翻曬土,并實施輪作倒茬、田園清潔、套種間作等措施,使農作物種植環境不利于病蟲草害發生,進而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第三,化學措施。如其他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措施無法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則須采取化學防治措施[7]?;瘜W防治過程中,須選用生化制劑或微生物農藥,也可限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量的化學農藥,并選擇適宜的時期施用農藥。同時,開展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過程中,須重點關注不同農作物、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耐藥性,依據病蟲草害發生情況、農藥毒性、氣候、苗情等因素,選擇適宜的農藥種類及農藥劑型,嚴格控制藥物配制濃度與用量,交替輪換使用不同類型的農藥,減少用藥次數,提高藥物綜合利用率,以減輕環境污染,提高防治效果。

4 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對策

4.1 加強農作物病蟲草害的監測預警

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過程中須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并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監測預警機制。各地區須切實提高對病蟲草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積極引入新技術,配備各類儀器設備。建立病蟲草害控制系統及監測預警機制,以提高病蟲草害的預防能力。同時,農業、通信、廣電等部門須在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中開展合作,通過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平臺預報農作物病蟲草害,通報病蟲草害發生的相關信息,通過可視化及網絡化的病蟲草害預報,提高病蟲草害防治的整體效果[8]。

4.2 組織開展病蟲草害防治綜合培訓

為提高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效果,須對農業技術人員及農戶開展綜合培訓,使其掌握病蟲草害防治的相關知識,并能夠在實踐中合理應用。開展農業技術人員培訓過程中,政府農業農村部門可定期組織集中專家講座等活動,聘請病蟲草害防治領域專家為其講解相關知識,重點介紹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蟲草害防治技術,講解最新的病蟲草害防治理念,使其能夠依據地區實際情況合理選用病蟲草害防治措施。開展農戶培訓過程中,政府農業農村部門須采用田間學校、現場講座、培訓班等方式,推廣病蟲草害防治農民培訓工程項目,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指導農戶掌握病蟲草害防治知識,并能夠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應用各種藥物,以實現對各類病蟲草害的有效預防及處理[9]。

4.3 提升病蟲草害防治綜合能力

為提升農作物病蟲草害的綜合能力,相關部門須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政府部門須積極推廣國家公益性植保技術,深入農村地區對農戶進行技術服務及技術指導,以提高農戶對病蟲草害防治的重視程度,并能夠采取合理的措施應對各類病蟲草害。第二,政府部門須引導市、縣、鄉、村等多種力量參與病蟲草害防治工作,建立植保技術服務網絡,逐步擴大服務范圍,以促進病蟲草害防治水平不斷提高。第三。積極推廣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提升農民的技術應用水平,進而促進防治效果的全面提高。

4.4 強化農藥市場管理,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

農藥在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須加強農藥市場的綜合管理。具體開展農藥市場管理過程中,政府部門對強化崗前培訓,規范農藥經營行為,針對從事農藥經營的機構須嚴格審核評估其經營資格,審核合格后須對相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聘請專家為其講解農藥使用的相關知識,完成培訓后須進行考核,考核成績合格后頒發上崗證,要求全部農藥經營人員持證上崗,并在農戶購買農藥過程中給予正確指導,以確保農藥的合理使用,提升病蟲草害防治效果。同時,政府部門須加大農藥監督管理力度,嚴把農藥流通的各個關口,清除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及假冒偽劣農藥,嚴格監管國家限用農藥,以保障農戶的基本利益。另外,開展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過程中,須積極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等新技術,指導農戶合理使用各類化學農藥,構建農產品無公害生產基地,進而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農產品[10]。

4.5 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

開展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過程中,各地區須積極引進農業措施、物理措施、化學措施、生物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技術,引入新藥劑與植保技術,并開展試驗、示范及推廣。同時,政府部門須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建立多種技術綜合應用的試驗示范基地,使基地成為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并在基地內組織農戶學習先進的病蟲草害防治技術,使農戶感受到綜合防治技術的優勢,在農業生產中自覺應用相關技術。

5 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實例分析

廣東省清遠市蟲源數據分析顯示,水稻越冬蟲源重點以二化螟、大螟為主。為有效控制蟲源發生基數,清遠市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農作物病蟲草害,為保障農業生產質量奠定基礎,具體分析如下:

5.1 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問題分析

清遠市部分地區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第一,防治意識不足。部分地區農作物生產規模較小,經營相對分散,農戶病蟲草害防治意識不足,預防措施不到位,化學農藥防治技術占據主導地位,病蟲草害抗藥性持續增強。第二,病蟲草害危害加重。部分縣區病蟲草害呈現發生頻率增加、種類增多、范圍擴大、時間延長等趨勢,第三,施藥技術落后。部分地區農作物未形成規模種植,統防統治未得到廣泛應用,多采用電動人工噴霧技術,施藥效果有待提高。

5.2 病蟲草害防治對策

清遠市病蟲草害防治對策如下:第一,加強病蟲草害監測預警。引入先進儀器設備,建立病蟲草害監測物聯網,及時準確預報重大病蟲草害,并通過新媒體及傳統媒體發布病蟲草害相關信息,以提高控制效果。第二,積極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積極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玉米播種前采用綠色殺菌劑及殺蟲劑拌種,推廣低毒性、低殘留新農藥,如氯蟲苯甲酰胺、戊唑醇等,并推廣生物藥劑,如白僵菌、枯草芽孢桿菌等。同時,積極引入植保無人機、自走噴桿噴霧機等先進設備,以提高防治效果。第三,加強培訓指導。積極開展科技扶貧、基層農技推廣等活動,科技人員深入農村地區開展培訓指導,為農戶講解病蟲草害防治技術,以提高其防治能力。

6 結語

農作物病蟲草害可對農業生產產生嚴重不良影響,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開展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過程中,須加強農作物病蟲草害的監測預警,組織開展病蟲草害防治綜合培訓,不斷提升病蟲草害防治綜合能力,強化農藥市場管理,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以到達良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歡
病蟲草害防治效果農作物
用料不當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雙環磺草酮與吡嘧磺隆混用對稻稗的防治效果試驗
苦參堿對小麥蟲害的防治效果試驗分析
作物病蟲草害的農業防治措施
330 g/L二甲戊靈EC、36%異惡草松SC對直播稻田雜草防治效果
2017年浙江省主要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藥劑推薦名單
水稻標準化生產中病蟲草害防治問題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