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井岡山時期黨的文化建設

2022-11-21 06:50魏辰伊
河北開放大學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根據地井岡山軍隊

魏辰伊

(新疆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所在,文化建設是提高人民道德水平和思想覺悟的重要途徑,它與物質文明建設相輔相成。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人為本,建設“紅色文化”,將“紅色文化”融入當地軍民的軍事斗爭和日常生活中去。

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之間產生了主要矛盾。1923年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這一時代任務,大會決定共產黨人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與國民黨展開黨內合作,建立國民革命軍。1927年國民黨內部的反革命力量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導致國共合作破裂,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嚴重受挫,這使得共產黨人清楚地認識到獨立自主發展和掌握武裝領導權的重要性。1928年4月,朱德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將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建立了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毛澤東在這一時期寫成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重要著作。

毛澤東領導的井岡山地區的土地革命,為當地帶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村社會大變革,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廣大的貧苦農民分得了土地,不再承受被地主壓迫的命運。農民通過這些改變清楚地看到了紅軍是為老百姓的利益而奮斗、努力的,因此愿意追隨紅軍、加入紅軍、支持紅軍。

在進入井岡山的初期,許多人都對紅色政權能否長期建立、存在并得到發展有所疑慮,被白色政權包圍的紅色政權能否站穩腳跟還需要經過實踐才能得知。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決定,敵人長期占據中心城市,而其薄弱環節則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類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農民作為無產階級,是中國共產黨可靠的同盟軍和主力軍,緊緊依靠和團結農民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必然。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符合中國革命現狀的決定,共產國際與蘇聯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為中國革命給予過巨大幫助、作出過重大貢獻,但在指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犯了許多錯誤,做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指導。大革命時期就對共產黨的領導權問題有過輕視,在國共合作期間示意共產黨將領導權交予國民黨,導致共產黨在革命中失去了領導權和主動權,放棄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的權利。在八七會議之后,中國共產黨正式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方針政策,并且發動了由農民舉行的秋收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重新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的領導權和主動權。

所以說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

二、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相輔相成,是指通過知識教育、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提高民眾的受教育水平,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民眾的思想與道德水準,構建具有良好精神風貌的社會環境。

一段時期的精神文化建設可以體現出這一時期的歷史任務與社會風貌。不同社會、不同時期的精神文化建設也有不同的主體、內容和特征。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其精神文化建設是以人民為主體,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為教育的主要內容,體現了以人為本、民主科學、先進優秀的主要特征。根本任務和目標是要創造出和諧、健康、先進的文化事業,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事業。

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人為本,建設其獨特的“紅色文化”?!凹t色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讀書識字、學習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以及反封建反迷信思想的普及等,中國共產黨將“紅色文化”融入當地軍民的軍事斗爭和日常生活中去,為根據地的建設和黨的建設掃清思想文化的障礙,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中國共產黨確立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將文化建設作為根據地建設的重要一環。堅持以改造社會為根本目的,致力于傳播新文化運動的果實和馬克思主義的學說,喚醒民眾的政治覺悟和革命熱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在當地發展“紅色文化”,積極推進先進文化在根據地的建設,將“紅色文化”融入當地軍隊和人民的日常生活與戰斗中去。其主要內容有成立軍官教導隊、建立農民夜校以及加強黨內建設三個方面。

三、井岡山時期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為了在當地進行文化建設,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成立了軍官教導隊,在部隊中普及文化知識、教授軍事理論和促進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第二,建立農民夜校,在農活閑余之際,安排為當地農民開展掃盲工作,使農民群眾可以讀書識字、學習知識;第三,加強黨內建設,對黨員進行教育,高標準、嚴要求地培養黨員。

1.成立軍官教導隊

首先是成立軍官教導隊。[1]農民革命軍普遍文化水平較低,沒有受過專業、系統的軍事培訓,并且缺少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正確認識,大多帶有封建主義思想和資產階級的思想。

由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農民革命軍大多由農民組成,沒有受過系統、專業的訓練,缺乏基礎的軍事理論教育。所以當地的工農政府決定在軍隊和地方武裝部隊中選取一部分積極分子,成立軍官教導隊。主要教授軍事理論,同時學習政治、文化知識。其中軍事理論的內容主要有:士官的指揮能力培養;士兵的單兵刺殺能力培養;對地形地貌的分析能力培養等。全方位提高戰士的軍事素養和作戰能力,為革命隊伍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開展文化知識教育,利用訓練中休息的時間,由軍隊組織開設補習班,教授軍人識字讀書,提高軍隊內部整體的文化素養。還將文化學習與政治學習結合起來,向軍人講授階級斗爭、土地革命、政權建設等知識,印刷和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以便軍隊內部學習、普及馬克思主義知識,由軍隊政工干部講解國際國內形勢,開展時事教育等。

加強軍隊中的組織建設,在軍隊中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的人生觀,鏟除了軍隊中的封建思想和資產階級思想,克服了悲觀主義等錯誤思潮,解決了軍隊內部思想比較混亂的問題,使軍隊面貌煥然一新,純潔了黨和軍隊的隊伍,保證了黨和軍隊的先進性。

建設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軍隊,通過武裝奪取政權,是保證中國革命勝利的關鍵所在。所以首要任務就是建立一支服從于中國共產黨,由黨指揮的馬克思主義的先進軍隊,用科學的方法帶領中國人民走向解放。

2.建立農民夜校

受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井岡山地區早期出現了一批接受過新興思想的進步青年和學生[2],他們提倡民主、反對專制,倡導新文化、反對舊文化。這些進步的青年和學生都為后來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傳播新文化運動的果實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結晶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樣也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后期的“紅色文化”思想建設埋下了種子。

精神文化建設從思想上解決了“來自誰?為了誰?依靠誰?”這一問題,井岡山地區的農民群眾長期受封建王朝統治和地方軍閥的壓榨,生活艱難,完全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思想深處仍舊保持著舊社會的封建小農思想,極其不利于開展工作。少年強則國強,工農政府根據這一情況,在當地建立了紅軍小學、列寧小學,讓適齡的兒童都進入學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并且組織創辦農民夜校、識字班和掃盲班等學習場所,毛澤東親自改寫課本,組織帶領當地青壯年農民群眾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動員成人參與學習,并且在村頭掛識字牌向群眾普及文化。1928年1月,《遂川縣工農縣政府臨時綱領》正式要求開辦工人學校、農民學校和工農學校,從思想上徹底肅清封建主義思想與資產階級思想,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為革命培養了大批后備軍。

除了學校教育外,紅軍宣傳隊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經常在村子內表演帶有革命內容的“紅色”節目。其中有話劇《活捉肖家壁》《打倒尹道一》《交槍》《活捉狐貍精》和《打土豪》等,話劇《活捉肖家壁》是以殺害井岡山革命群眾的匪首肖家壁為原型,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以后,肖家壁帶領土匪不斷地偷襲共產黨的軍隊和游擊隊,燒毀了當地村民的房屋,還殘忍地殺害革命進步人士,其行為令人發指,其罪行罄竹難書。

話劇是當時根據地的軍人和群眾主要的娛樂方式,廣受人民群眾的歡迎,演出期間許多領導干部參與進來,扮作演員為群眾演出,體現了平等與民主,人與人之間不再有階級的壁壘,而是都變成了志同道合的革命者,在革命根據地實現了人人平等。這些話劇的劇名簡單明了,批判對象大多是群眾內心最深惡痛絕的地主、土豪、軍閥以及國民黨舊勢力等。通過諷刺、戲謔、詼諧的戲劇形式,用最簡單直接的表演,宣泄了人民群眾一直以來飽受摧殘的情緒,使人民群眾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

紅軍宣傳隊通過歌舞表演和話劇,極大地豐富了當地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激發了廣大農民群眾的革命熱情。除了話劇和歌舞表演,還在當地以漫畫形式宣傳紅軍的形象、鼓舞士氣,積極印刷革命標語,[3]破除封建文化活動,提倡科學、民主和新文化,鏟除根植于農民群眾中的封建主義思想和小資產階思想,確立無產階級革命的人生觀,向新型紅色革命文化轉型。由此紅色革命文化開始滋生,“紅色文化”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呈現勃勃生機。

3.加強黨內建設

井岡山時期對于黨內干部的思想文化建設是重要內容,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方法論而不是教條地與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斷推進自我革命,完成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歷史任務。

在此之前,由于黨的力量比較弱小,根據地建立以后急需發展和吸納更多群眾成為黨員,加入黨組織,擴大黨的規模。因此吸收了許多農民群眾和小資產階級進入革命隊伍,導致黨員干部內部存在有文化素質低、思想不純潔,依舊保持封建小農思想和小資產階級思想等問題。這些黨員和干部大多沒有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沒有正確、深刻的理解,甚至對于革命任務也沒有清楚的認識。根據這一情況根據地的工農政府加大對于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統地安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用正確的政治思想指導工作,加強與群眾之間的聯系,用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革命。堅持從嚴治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為人民服務。

在黨和軍隊的部分干部中存在對舊軍閥“三金五皮”“四菜一湯”奢侈生活的留戀,內部充斥著舊軍閥時期的陋習,打罵士兵的軍閥習氣嚴重。這一點在三灣改編之后得到了有效的解決,重新建立了新型的軍隊黨政關系。

在井岡山艱苦的生存條件下,當地群眾和軍隊士兵吃不飽、穿不暖,在這種情況下,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帶頭吃苦,與群眾同吃同住、共同勞動。農民群眾吃不上油鹽,領導干部也一樣,毛澤東作為黨代表,朱德作為軍長經常帶領軍隊一起挑糧、運糧,與舊式軍閥的軍官完全不同。[4]人們都說雖然生活條件很艱難,但是每個人的精神面貌都是積極向上的。同時黨內還有嚴格的紀律和懲罰條例,堅決防止貪污腐敗的行為發生,并且在根據地開辦黨團訓練班和工農干部培訓班,加強對于黨內領導干部的思想教育。踏踏實實幫助當地農民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團結人民群眾,用實際行動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堅持黨的政治建設,全面從嚴治黨。這樣的中國共產黨自然也就贏得了群眾的支持,群眾愿意相信中國共產黨。

四、結語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中國共產黨向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傳播了無產階級思想、馬克思主義思想以及社會主義革命的思想。為井岡山地區帶來了先進的文化,推動了當地各項事業的發展,促進了黨在這一時期的壯大,為后期的革命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井岡山時期的文化建設,為“紅色文化”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本色。這些舉措為后來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積累了經驗,中國共產黨人從現實出發,從具體國情出發,選擇了一條適合的道路,帶領人民群眾進行中國革命,完成了歷史的任務。

猜你喜歡
根據地井岡山軍隊
百年大黨壯闊歷程《井岡山會師》
包圍童話鎮的“軍隊”
建立自己的寫作根據地
建立自己的 寫作根據地
走進革命圣地:井岡山
窗臺上的媽媽
美要派上萬軍隊阻止“大篷車”
星火燎原的井岡山記憶
學術研討會征稿函
四位軍隊黨代表直面敏感話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