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歌劇《阿依古麗》的民族性

2022-11-21 22:24朱軒萱
黃河之聲 2022年11期
關鍵詞:哈薩克哈薩克族民族音樂

朱軒萱

引 言

歌劇《阿依古麗》是根據電影《天山上的來客》改編。1949年后,大型歌劇的題材多數為神話、傳說或者愛情,一部分是在講少數民族,極少部分在講當前社會中的階級斗爭?!栋⒁拦披悺凡煌谶^去那些創作,它積極地描述了少數民族在社會主義中的英雄形象,在音樂上通過運用哈薩克民族音樂元素來進行的創作。是歌劇《阿依古麗》的一大特點,通過歌劇《阿依古麗》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深入了解哈薩克族的音樂及生活。歌劇《阿依古麗》的成功,為創造適合我國群眾的新型歌劇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突破,使西方歌劇的音樂、藝術形式與中國民族音樂的結合,在我國近代音樂史發展中有深遠影響。

一、歌劇《阿依古麗》的概述

(一)創作簡介

《阿依古麗》的創作者是石夫,石夫是湖南湘潭人,我國著名作曲家。1950年隨軍進入新疆。在新疆七年的工作中,相繼創作了400余首,題材多樣。有很多朗朗上口的好歌如:《舉杯祝賀》、《阿瓦古麗》等。1964年到1965年之間,創作出了《阿依古麗》。歌劇《阿依古麗》的成功讓石夫在中國新歌劇的創作中添了濃濃一筆,并為新中國民族歌劇起到了探索和引導的作用。石夫用在新疆生活的這七年為創作基礎把哈薩克族的音樂風格融入歌劇《阿依古麗》中。這樣的作品聽眾必然會隨著作曲家創作的心境一同體驗,讓聽眾能在強烈的新疆音樂風格中遨游。

第二作曲烏斯滿江是新疆伊寧的維吾爾族人,他是一位作曲家和器樂演奏家,烏斯滿江從小因生活在能歌善舞的新疆所以在少數民族藝術的熏陶下他的音樂和作品都很有民族特色,而且是他本民族獨有的音樂特色。在歌劇《阿依古麗》的配器方面很好地體現了他作為少數民族給這部歌劇帶來了極大的幫助。

(二)《阿依古麗》的劇本

劇本由電影《天山上的紅花》改編,由中央歌劇舞劇院于1966年在北京首演。

來自伊犁哈薩克草原上的阿依古麗,在牧民中深得群眾喜愛有較高的威望,并通過牧場選舉成功地成為了伊犁草原上第一位女隊長。她在解放前是一個曾受盡牧場主折磨的小奴隸,內心對舊社會的制度十分痛恨和絕望,她在這種情形之下依舊有一顆善良純樸、熱愛家鄉、草原,信守社會主義共產黨的一顆初心,同時在毛澤東思想的引領下,自己得到迅速成長。

哈斯木在一個大暴雪的夜晚利用因暴風雪生病的羊羔們這一條件下,給羊羔注射了青霉素,試圖將其嫁禍于阿依古麗。但阿依古麗的細心,還有群眾對阿依古麗的信任,最終識破了哈斯木的計謀。哈斯木知道計謀被發現,準備逃跑,這時阿依古麗帶著牧民們奮力追趕,但不幸的是,途中受到了槍傷。哈斯阿爾知道后匆忙趕來,看到受傷的阿依古麗內心十分的后悔,最后經過搶救,阿依古麗漸漸恢復了健康,而哈斯木也得到了該有的懲治。

在黨和牧民群眾的支持下阿依古麗克服了重重困難,戰勝了反動勢力,牧民群眾才是伊犁草原真正的主人,草原上有呈現出了一片生機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二、西方歌劇與傳統戲曲的結合

(一)西方歌劇和中國新歌劇的音樂形式

歌劇是一種用音樂來表演的戲劇,它是以歌唱為主,配樂常用管弦樂隊,有舞臺布景、獨白、對白等。十七世紀在意大利格局誕生,隨之傳播到歐洲各國。歌劇的主要歌唱形式有宣敘調、詠嘆調、重唱、合唱等。

隨著西方音樂的形式逐漸流傳到中國,西方歌劇與中國歌劇的融合形成了中國新歌劇。新歌劇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萌芽時期、探索時期,20世紀50、60年代。

(二)新歌劇《阿依古麗》的音樂形式

石夫創作《阿依古麗》的音樂時吸取了傳統音樂的音律和特色,劇中多處運用到了哈薩克族和少部分維吾爾族的旋律,大都以西方音樂的“一段式”、“二段式”為主要結構,以聲樂為主導的音樂形式,在句式上與中國民族音樂進行融合?!栋⒁拦披悺返膭撟魅诤狭酥袊鴳蚯?、中國民族音樂和西方歌劇這三種創作手法,表現形式是以西方歌劇為主,有以下三種不同形式的唱法:

其一為詠嘆調形式,用音樂形象來描繪主人公內心活動,并在重要情節中演唱,給人物發展做鋪墊。例如劇中阿依古麗演唱的《??!草原》此部分是在描寫暴風雪已經過去的畫面,就像雨過天晴的感覺,看著風雪烏云慢慢地散開,迎來的是明媚的陽關和生的希望,這次的風險已過,但接下來還會有困難需要去面對,這個唱段也為下個情節做了鋪墊。這段的拍子是四四拍,四四拍的長音通常在第一拍或第三拍,長音本身就能表現出強化樂曲曲調的感覺,四拍與長音的結合,更能完美地呈現出唱段的情感和旋律的延展。樂句中多使用二度音程,二度倚音,二度音在新疆少數民族音樂中經常會使用到,通過二度可以較好地表現出異域和神秘的感覺,旋律有較強的民族特點,配樂使用的是管弦樂,這二者的搭配使音樂更為豐富,在民族的基礎上又使之富有國際化。在唱腔上是美聲和傳統民歌的結合,之所以說是結合是因為運用的是美聲的表現手法,還有美聲發聲的基礎,但在演唱上發聲位置明顯靠前,唱腔還是更多地運用傳統民歌的方法。

其二為宣敘調形式,打破歌劇的單一,讓劇情更具有戲劇性,并用對白代替歌唱,節奏自由。例阿斯哈爾在阿依古麗受傷后演唱的《我要做一匹駿馬,在社會主義大道上》這個段運用了一些宣敘調的特點,連續使用了四個疑問句,一次一次情感的遞進,同時也表現出阿斯哈爾的痛惜和懊悔。這段獨唱是由四二拍、四四拍和四三拍的交替,根據語氣,情感的不同來進行變換,例:第一句在說阿依古麗是用的四二拍,第二句喊你叫你不答應是四四拍和四三拍,這時阿斯哈爾的情緒是低落的,接下來第三句呼喊阿依古麗再次問,你怎么不說話,最后用長音四拍延長他的情緒,希望阿依古麗可以醒過來,他期待著健康的阿依古麗出現在他面前。在節奏上雖然是在訴說,但沒有很單一用常見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進行寫作,而是運用了小附點、大附點(后十六分音符)和空四十六音符這些節奏,這些節奏在哈薩克民歌中常會運用。

其三為合唱形式,劇中表現群體思想情緒的歌唱,例第六場第二年接生小羊羔的季節,從歌詞看出全部隊員開心幸福的心情,是由四個聲部進行的合唱,但作者是把男女聲部分開合唱,先是由阿依古麗帶領女聲合唱,再是由男聲加入,氣氛一片歡樂,那些不愉快的事情隨著迎接新生命的到來都不那么重要了。

三、哈薩克族音樂的主體作用

(一)哈薩克族的音樂特點

哈薩克的民族音樂對于我國音樂事業是不可或缺的,哈薩克族也是馬背上的民族,唱歌和音樂對于他們來說也是日常的生活場景。冬不拉是哈薩克民族重要的樂器,也是我國民族音樂中具有代表性的樂器,它只有兩根弦,一般由右手指頭彈撥而發音。冬不拉的材質主要用木頭組成,體積小,且重量很輕便,非常適合隨身攜帶,這樣也跟哈薩克族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彈唱結合,是哈薩克民族演唱歌曲的重要形式之一,作為游牧民族,人民生活在草原上,很多情感表達也自然地源自草原。這種彈唱,很多也源自這片草原的自由歌唱,表現為即興彈編唱。自由地彈唱,也讓音樂結果不盡規整,節奏較為復雜,但是唱詞上的敘事性比較強,強調口語化。在節拍上也多使用混合式,每個小節的節奏多呈現出前短后長的形式。

這部劇中能體現的其民族性和哈薩克音樂特點的唱段有很多,如在歌劇《阿依古麗》第四場的一個獨唱曲目《花到春天才能香》,唱段的中心思想是想告訴阿斯哈爾沒有社會主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美好幸福的今天。希望阿斯哈爾不自私,為了草原這個大家庭著想。第一句“花到春天才能香”弱起,小六度開始接大連線,營造一種悠長、異域的感覺,第一樂段尾聲與其呼應使用同一樂句素材,曲中“切莫忘”中使用波音作為裝飾,這種裝飾是哈薩克族音樂中常見的特點。A段情感舒緩,多為敘述,用花到春天比喻群眾和共產黨,因為有了共產主義我們才能住上雪蓮般的氈房。B段四三拍接四二拍進行,情感、態度更為堅定我們要依靠共產黨哈薩克才能過上好的生活。

(二)哈薩克“牧歌”

牧歌原意為牧人唱的歌謠。從古至今哈薩克族人民隨著水和草生活環境而遷移,特定的生活環境和游牧的生產方式,是產生牧歌的源泉。由于哈薩克族人民世代受到游牧生活的影響,性格具有開朗,豪放等特點,因此牧歌也反映了哈薩克族人民的生產方式、生活態度等等。

哈薩克民歌《阿吾力》旋律高亢嘹亮,有濃郁的大草原“牧歌”特色,以四二拍和四三拍的混合拍為主。歌劇《阿依古麗》是由哈薩克民歌《阿吾力》貫穿全劇,許多唱曲都是由它派生而出,作品《東方升起紅太陽》就是由主題進行的再度創作,在拍子上也是四二拍和四三拍的交替,在旋律和節拍上,比主題音樂會稍復雜一些,在原來的基礎上把兩個八分音符的節奏型改成了前八后十六和前十六后八的節奏型,旋律音也隨著小幅度的改動。

四、歌劇《阿依古麗》的藝術價值

《阿依古麗》這部歌劇,在音樂性上表現出了極高的成就。第一,它在既保持了音樂在歌劇中的完整性,同時又將說白和唱詞完美地勾連起來。比如,唱段在和對白直接的過渡,作曲上各種器樂的持續演奏以烘托,其中再插入說白,結合得十分緊密,幾乎可以說是融為一體的。在人物獨白時,樂隊的配樂也極為重視故事人物的情緒的鋪墊,然后是渲染,在故事沖突強烈時還運用了對比強烈的轉折,以緩板的節奏,過渡到激烈的快板,這樣就加強了整部劇的戲劇張力。第二,《阿依古麗》的音樂具有非常高的融匯價值,它將民族音特色和西洋經驗貫通得恰如其分。我國現代歌劇都有著民族音樂的傳統,這部歌劇以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等民族音樂為基調,具有很強烈的民族特色,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它同時從西方歌劇的傳統中,探索出利用聲樂和器樂上的發揮,將西方音樂的優勢消化成我們自己的東西,這樣給這部劇增添不少張力與豐富性。無論形式還是表現力方面,《阿依古麗》將中西音樂貫穿到歌劇當中,都給我們當代歌劇以重要的啟發,民族音樂也是可以和西方音樂融會貫通的。第三,《阿依古麗》的音樂和劇本恰如其分地吻合與相互促進,極大地提高了整部歌劇的質量,也啟發了我們在思考劇本和音樂誰應該是主導邁向更高層次的探索。歌劇中,戲劇性的成分要有,音樂性的內容也要有,兩者的結合需要辯證和具體的分析,并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完美地融合才能創作出令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栋⒁拦披悺返奶剿髡窃趯⒗碚撨\用到實踐,讓我國歌劇的美學價值走得更遠、更深。

結 語

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歌劇在描寫少數民族生活題材上,大部分以傳說和神話為主要故事,也有一些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愛情題材為主的故事。首先這部歌劇在音樂風格上有了較大的創新,富含了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的音樂風格,同時又完美地結合了西方現代音樂的編曲和器樂的運用,并且將西方歌劇的表現手法融合得恰如其分。其次描寫社會主義初期的階級斗爭的題材并不多見,但這樣的題材卻很重要,它能融合各個民族的生活面貌,又能展現新中國歷史背景下人民的所思所想以及他們的政治覺悟性?!栋⒁拦披悺非∏∈沁@樣一部在當時很合時宜的歌劇,它有別于此前的主題和創作方法,將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生活納入其中,并且將社會主義英雄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素材上有了很大進步和發展,將階級斗爭時期的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與政治描述得既形象又深入。

可以說,《阿依古麗》在我國民族歌劇的發展史上,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在創新和藝術成就上也樹立了一個標桿,對當代民族歌劇具有很大的啟發性意義,激勵著當代歌劇藝術的長足發展?!?/p>

猜你喜歡
哈薩克哈薩克族民族音樂
在高一年級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的實踐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論高校音樂教育在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地位與作用
新疆哈薩克族鷹舞
適彼樂土
民族音樂教育的傳承與創新
哈薩克族2型糖尿病的發病特點與飲食結構分析
與生靈共舞
阿勒泰地區哈薩克文化發展與傳承問題
祖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