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輝煌十年”亮眼的科技成果

2022-11-22 07:37
發明與創新 2022年30期
關鍵詞:潛水器深海空間站

在先進科技理論的指導下,我國科技發展迅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變化,科技實力躍上新的臺階,我國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2012年

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7000米級海試,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世界深潛紀錄,為中國人進入深海世界打開了大門。

2013年

我國第一個無人登月探測器“嫦娥三號”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任務,實現了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戰略目標,同時創造了當時在月工作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

2014年

我國自主研制的 “海馬”號無人遙控潛水器(ROV)通過4500米海上試驗驗收。

2015年

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這標志著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且創造了中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

2016年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升空。

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巨型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落成啟用。

2017年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正式開通。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實現貫通。

2018年

有著“超級顯微鏡”之稱的散裂中子源通過國家驗收,投入運行,這標志著我國成為繼英、美、日三國之后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

2019年

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5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為快速進入太空提供了新的發射方式。

2020年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月球表面采樣后順利返回地球。袁隆平團隊雙季稻實現畝產1500公斤。

2021年

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

中國空間站首艙“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圓滿完成。兩批航天員先后進駐中國空間站。

“海牛Ⅱ號”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鉆機系統下鉆231米,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鉆機鉆探深度。

2022年

我國創造大氣科學觀測世界紀錄。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深海原位實驗室在南海冷泉區的海試任務。

猜你喜歡
潛水器深海空間站
首個第三代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
到中國空間站里上課!
“深海一號”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水下輻射噪聲控制關鍵技術
自制空間站模型
隱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在國際空間站上吃大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