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琵琶協奏曲《云想·花想》鋼琴伴奏演奏技法分析與應用

2022-11-22 11:18林舒雅
黃河之聲 2022年6期
關鍵詞:琵琶小節力度

林舒雅

一、創作背景

琵琶歷史悠久,經優秀的音樂家們不斷改造,使之成為音域寬廣、形象豐富、功能多樣的民族樂器,享有民樂之王的美譽,同時也深受作曲家們喜愛?!对葡搿せㄏ搿繁闶峭醯ぜt專為琵琶而作的協奏曲,這首作品的靈感來源于唐代詩人李白的《清平調》三首里的第一首的首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意為:“看見天邊的云彩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衣裳,看見嬌嫩的花兒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容顏?!痹娋渲懈叨荣潛P了楊貴妃衣裳和容貌的美,間接表達了對大唐盛世的贊美。毫無疑問,琵琶是最適合演奏這首作品的樂器,琵琶音色幽而不怨,如果把琵琶比作一位女子的話,一定是像楊貴妃般美麗大氣的女子,況且,唐朝也是琵琶發展的第一個歷史高峰。

王丹紅為《云想·花想》創作了兩個版本,一首是琵琶與樂隊協奏,一首是琵琶與鋼琴協奏。其中琵琶與鋼琴協奏在各大高校師生中彈奏最為廣泛。

二、作品結構

(一)曲式結構

引子(1-19小節):調式為A羽調,速度為66的范圍內,節拍為四四拍,由12+7的2個片段構成。進行氣氛的渲染。

A段(20-37小節):調式為A羽調,速度為60,節拍為四四拍,進行主題的呈示。

A1段(38-65小節):調式為A羽調,速度為60,節拍為四四拍,還是對A的重復。雖然A段與A1段在力度、節奏、旋律運用方向上都屬于蓄積力量較弱的寫法。但經過兩次樂段間的重復仍為音樂的后續發展積累了一定的力量,使得A1段形成了一個小的高潮。從引子、A到A1,音樂是整體上看是一種持續上升的運動狀態,并且在A1段中高潮的回退階段,由于出現了引子材料的片段,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回顧意義。

連接(66-73小節):調式為A羽調,速度為138,節拍為四三拍,以一個級進四音列為原型進行多次的重復。形成一種具有步伐感運動的背景,描寫舞蹈的步伐感。通過對舞蹈動作的描寫使音樂具有了舞蹈的氣氛,并且起到了音樂背景的填充與鋪墊的作用。

B段(74-97小節):調式為E商調,速度為138,節拍為四三拍,由四個樂句構成,以兩句為一個環節形成材料上的對比。在每個環節內部又構成重復關系。此段為3/4拍具有一定的舞蹈氣質。鋼琴以八分的均分律動做節奏的填充。

C段(98-113小節):調式為B羽調,速度為138,節拍為四四拍,由三個重復性樂句構成的樂段。

B1段(114-137小節):調式為D宮調,速度為138,節拍為三四拍。

D段(138-157小節):調式為A商,速度為138,節拍為四四拍,由兩個樂句構成,由于第二句的擴充使結構呈現出8+12的非方整狀態。

A段(158-181小節):調式為A商,速度為138-144。

E段(182-252小節):調式為A商,速度為144-72,節拍為四三拍-四四拍-四二拍,把D段展衍出的材料進行了擴大,形成了一個一句一段式。

A1段(253-301小節):調式為A商,速度為69,節拍為四四拍。

此曲由9個段落構成(引子、A、A1、連接、B、C、B1、D、E),他們彼此之間既相互關聯又相互獨立。

三、鋼琴伴奏演奏技法的分析與應用

(一)力度方面

《云想·花想》中鋼琴作為協奏樂器,那么力度的處理是尤為重要的。首先,需要鋼琴演奏者做好案頭工作,將作品中琵琶和鋼琴的聲部關系劃分清楚,之后的合奏中再將兩個聲部間的主次關系、旋律的交替與銜接處理的更加精細。

慢板部分共分為三部分(引子、A段、A1段),從整體來看,可以將慢板部分中的琵琶和鋼琴想象成兩位舞者,樂曲的引子部分首先展示出了鋼琴的舞者形象,奠定了樂曲淡淡憂傷的情緒基調和優雅縹緲音樂氛圍,接著,“主角”琵琶舞者徐徐走出,展示自己的音樂形象。在彈奏引子時,鋼琴一定要起到烘托作用,既要營造出朦朧的意境美,又要將旋律都彈清楚。

A段中鋼琴沒有完整的樂句,只是對琵琶的樂句進行襯托和點綴,仿佛是琵琶舞者與鋼琴舞者在舞臺上距離較遠,鋼琴舞者遙望著琵琶舞者,被她美妙的舞姿所吸引,并遠遠的進行模仿。因此,在演奏這一段時,鋼琴需要注意好自己的力度,處理好伴奏和補充旋律的力度對比。

A1段中,鋼琴的旋律與琵琶的旋律相交織在一起,猶如兩位舞者在舞臺中間共舞,用舞蹈來相互傾訴,且在交流中達到了共鳴。在這一段中鋼琴要時刻把握好旋律的力度,既要突出,又要與琵琶配合好,在琵琶演奏旋律時進行協作。

樂曲慢板部分是整首曲子最為抒情的部分,這一部分情緒的把握尤為重要,而把握好情緒的最關鍵一部分就是對力度的把握,筆者認為,將慢板部分加入想象后,可以更有利于對作品情緒的把握,能夠把這首作品的更生層次的內涵通過力度的變化展現出來。

快板部分從66小節開始,通過8小節(66-73小節)的連接進入樂曲的B段,在演奏連接部分時,前4小節是鋼琴富有節奏感的固定音型的跳音,力度雖然標記的是p,但可以在這四小節中進行稍漸強處理,直至第5小節琵琶的進入,鋼琴的力度再重新回到p的力度,通過這樣的力度變化,可以更好的為琵琶的進入做好鋪墊。

在B段中,鋼琴基本都是模仿打擊樂的伴奏,力度隨著琵琶的旋律起伏變化,但在第77小節和第81小節琵琶演奏長音時,鋼琴的右手部分有補充旋律,所以這兩小節時右手需要注意把握好力度,把補充旋律突出出來。

C段依然是由鋼琴先演奏,琵琶再進入,但不同的是,鋼琴這次從98小節到105小節都是演奏的旋律,力度也變為了mf,鋼琴一定要把聲音亮出來,在101小節時,鋼琴是長音,琵琶來補充旋律,因此鋼琴聲部要稍弱,但左手向下的音階要比琵琶稍弱比右手的和聲要稍強,這樣才能展示出作品的層次性。在105小節時,琵琶的旋律正式進入,鋼琴的左手也可做稍漸弱至mp的力度,在進行4小節的伴奏后,從110小節開始與琵琶進行齊奏。

B1段中,主旋律都由琵琶來演奏,鋼琴則是以模仿打擊樂的節奏型進行伴奏,需要注意的是,122-125小節中,鋼琴以震音進行伴奏時,一定要控制好力度,使琵琶的旋律更加清晰。

D段中,由鋼琴先以f的力度演奏旋律,在147-148小節和琵琶交替演奏旋律時需要注意力度的統一。

從158小節開始,全曲進入高潮部分,琵琶和鋼琴進行齊奏,兩個樂器的力度也相統一,鋼琴和琵琶都不用收著音量,可以放開了彈,讓力度隨著旋律的起伏進行變化,使樂曲在兩個樂器大氣恢弘的演奏中結束。

(二)速度方面

從作品譜面的整體上看,這首作品的速度分布為:

1-19小節速度為66;20-37小節速度為60;38-65小節速度為66;66-165小節速度為138;166-238小節速度為144;239-251小節速度為72;252-271小節速度為69。

速度的統一對協奏的效果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演奏時,除了要嚴格按照譜子上標記的速度來演奏外,也需要兩個樂器相互配合,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將速度進行調整,畢竟太過嚴格的拍子和速度演奏出來的音樂是死板的,沒有靈魂的,音樂需要有流動性。

例如引子部分,整體的速度還是按照譜面標記的66的速度來演奏,但鋼琴右手的旋律聲部可以在演奏二分音符和全音符這些時值較長的音符時,可以演奏的更加舒展一些,而當演奏到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這些時值較短的音符時,可以演奏的更加緊湊一些,左手的伴奏則根據右手的速度變化而變化,每個樂句所占的時長還和以前一樣,但樂句中加入了這樣的彈性節奏后,會讓音樂更具有流動性,更符合作品所要展示的空曠幽靜的氛圍。

但要注意的是,彈性節奏演奏的難度較大,在鋼琴獨奏時可以自如使用,但當兩個樂器同奏時,則需要兩位演奏者提前規劃好節奏的律動。如果是琵琶演奏旋律,鋼琴伴奏時,鋼琴則要非常了解琵琶演奏時的節奏律動,對速度的處理,時刻關注琵琶的氣口,這樣才能演奏整齊,兩個樂器配合的效果也會更加完美。如果是鋼琴演奏旋律,則需要提前和琵琶演奏者溝通好自己的處理細節,在演奏時,除了要彈好旋律外,還要時刻聽琵琶的伴奏,畢竟所有的音樂處理都是在兩個樂器配合好的前提下進行的,如果聽到有脫節時也應該及時調整。

作品中需要有彈性節奏,但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用彈性節奏來演奏,該保持速度穩定時,也需要兩位演奏者能夠穩住速度,不至于越彈越快或者越彈越慢。例如105-138小節,這一部分正是作品情緒越來越激昂的部分,尤其在110-113小節處旋律由前面緊湊的八分音符變成舒展的附點四分音符時,速度一定要穩住,這幾小節如果沒有控制好速度,那么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則會越彈越快,最終這首曲子就會像脫了韁的野馬一樣收不回來。

(三)音色方面

鋼琴被稱之為“樂器之王”很大原因在于鋼琴音域寬廣,能夠演奏的力度范圍也較大,且能夠模仿多種樂器的音色。在演奏鋼琴伴奏版本的譜子之前,可以先查閱樂隊伴奏版本的譜子進行比較,理解鋼琴每一部分都是對哪一樂器的模仿,同時也要了解該樂器的音色特點,這樣在演奏時通過使用踏板和不同的觸鍵方法使鋼琴的音色接近要模仿的樂器的音色,才能更加生動形象的表現這首作品。

例如26-51小節,鋼琴右手的旋律是對樂團中這一部分的笛子和拉弦樂器的模仿,這些樂器共同的特點是聲音綿長,而鋼琴是通過敲擊琴弦而發聲的,所以這一部分右手觸鍵要更加小心一些,可以通過手指貼鍵彈下去的方法,把音頭盡可能的都弱化掉,再加上音后踏板的配合,使鋼琴的音色也更加綿長。但值得注意的是,鋼琴的左手部分在44-46小節和49-51小節琶音的上行則是對豎琴音色的模仿,而豎琴是撥弦樂器,音色透亮干凈,音頭圓潤飽滿。因此,在鋼琴上彈奏左手的琶音時,左手要和右手的奏法區別開,左手應該保留每個音的音頭,而且要把每個音都彈得有彈性。這部分要做到兩個手同時模仿和各自所以模仿的樂器比較難,需得多加練習才行。

(四)演奏者的自身修養

筆者認為,除了對譜面有足夠的分析外,作為鋼琴伴奏還需要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

首先是演奏者自身的演奏技術需要達到作品的要求,在力度、速度、觸鍵及踏板的使用上都能夠運用自如,只有自己先對伴奏部分完全掌控后,才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兩個樂器的協奏當中,才能真正演奏出協奏的音響效果。其次是需要鋼琴演奏者具有豐富的樂器知識,能夠了解更多的樂隊中的樂器,這樣在彈奏伴奏時才能更好的把握鋼琴的音色,使作品的層次更加豐富,充分展現出作品的內涵。最后,就是提高合作意識與能力,作為鋼琴伴奏應多多觀摩樂隊的排練與演出,了解不同樂器之間合奏是在音量與音色上的細節,在聽與看中培養自身的合作意識,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

結 語

《云想·花想》這首作品在內容上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音樂之美,結構上將中國傳統音樂結構與西方音樂結構完美結合,演奏上也將琵琶與鋼琴的優點全面發揮出來,這樣一個優秀的作品值得我們細心認真的進行研究,在充分了解這首作品的相關知識后再盡自己所能將這首作品的內容盡可能完整的呈現給聽眾,這個過程不僅是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過程。本文通過對這首作品的創作背景、曲式結構和伴奏技法的分析與應用,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演奏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這首作品,將這首優秀的作品演繹的更加完美?!?/p>

猜你喜歡
琵琶小節力度
山西出臺八類三十一條 政策措施支持鄉村振興
探析鋼琴即興伴奏在聲樂表演中產生的藝術效果
快把我哥帶走
一兩江湖之 琵琶誤[連載七]
“琵琶”和“枇杷”
中紀委加大國際追逃追贓力度
節節草的秘密
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加大立法決策服務力度
演奏西貝柳斯《d小調協奏曲·作品47號》有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