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數字經濟發展現狀研究

2022-11-23 19:53鄒越昆明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品牌研究 2022年21期
關鍵詞:農民電商智慧

文/鄒越(昆明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農業興盛與否、農村發展與否、農民富裕與否決定著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質量和底色。鄉村振興戰略是實施加快農民獲得幸福感、榮譽感、歸屬感的重要抓手,是實現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實施‘數商興農’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村?!蓖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數字經濟賦能鄉村發展,加快發展鄉村數字經濟步伐,推進新“三農”欣欣向榮。

一、數字經濟相關內涵

(一)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是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產物,是以現代信息網絡和大數據資源為依托的新興經濟業態,也是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和推動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首先,數字經濟的出現在國際經濟交易、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數字經濟的發展首先突破了傳統國家、地域之間的界限,將整個世界以大數據的形式整合在一起,使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交往互通有無;其次,數字經濟一改時間界限限制,縮短一、二、三產業間的信息傳播、經濟交易的時間跨度。將數字經濟運用到我國農村發展,將會推動農業農村深刻變革,有效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的難題,最終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

(二)鄉村數字經濟

鄉村數字經濟是技術化、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在農民經濟收入和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運用,也是伴隨著農民現代信息技術技能的提高而產生的。發展鄉村數字經濟,要著手從農業生產端和農產品銷售端發力。在農業生產端,主要表現在智慧農業的發展上。要大力推進先進科技,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高分辨率的觀測系統、滴灌技術在農業生產的運用,充分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對農情進行精準測量和計算,保持規?;?、技術化生產,加快數字信息技術與農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形成智慧農業生產帶動鄉村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在銷售端,當前,數字鄉村經濟的銷售模式的主要模式是電子商務。通過實施“數商興農”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村;依托“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快電子商務進村進社,充分利用數字信息福利來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從總體上帶動農村數字經濟的發展。

二、鄉村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

(一)生產端發展現狀

1.智慧農業發展成果

盡管我國智慧農業發展起步較晚,但隨著我國在農業科學技術上的突破以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全黨全社會都聚焦到數字鄉村和智慧農業身上,這使得我國部分區域的農業取得了顯著成績。

(1)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前提下,農業專家依據農業大數據,將包括農業生產過程的管理數據、農業資源數據和農業生態環境管理數據、農業裝備設施大數據在內的實時數據進行實時監測,以此來制定出適合區域農業發展的生產計劃。例如在春小麥進入拔節孕穗期,我國部分地區使用了衛星遙感技術和大數據分析來開展春管春孕工作,加快農戶對農田的苗情、蟲情、墑情的掌握程度。在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情況下,實現春季田間管護信息化、數字化,在節省春耕春管用工成本的同時也加快了傳統農業朝著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在對農業大數據的使用過程中,改變了我國傳統農業依賴落后技術的局面,讓數字科技助力農耕,筑牢農民豐收基礎,加快我國傳統農業轉型升級,讓智慧農業生產為鄉村數字經濟打好生產基礎。

(2)我國農業智慧化、精準化生產大幅提升

在政府政策的助力、農業科研技術人員和農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部分區域已建立起精準化、集中化的包括智慧水產養殖、智慧農業種植等在內的智慧農業示范園區,這些農業示范區的建立依賴于數據化分析、科技化監測等一系列數字科技。例如我國長江中下游的智慧水產養殖,是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對養殖水域水質、溫度、光照進行監測來自動開啟水口電磁閥和增氧泵,來達到對水產智能化養殖。該智慧養殖不僅降低了農民人力、財力的投入,也使得農民從精細化管理入手、減少原有養殖用藥量,實現了綠色養殖和收益最大化,讓智慧化、精準化生產成為可能,也讓鄉村數字經濟的發展成為可能。

2.智慧農業發展困境

(1)農業生產數據庫建設落后

大數據背景下,一批批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得以催生,這無疑加快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鄉村數字經濟的發展步伐。物聯網、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的運用給智慧農業提供了數據基礎。但就目前農業生產數據庫的建設來看,數據更新實效性不強、農業生產信息滯后現象普遍存在。農業生產數據庫的落后將給農情、農耕監測造成不利影響,弱化了大數據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農業生產數據庫的落后是弱化大數據在農業生產作用的結果,將對鄉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阻礙。除此之外,當前我國大部分鄉村地區存在農業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據調查,截至2020年,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達71%;2021年,我國機械總動力為10.71億千瓦,盡管相對于改革開放時期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的農業機械化水平來說,當前我國的農業科技基礎設施仍需極大改進。先進的農業設施不僅是衡量地區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落后的農業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數字鄉村的建設。缺乏健全的數字基建,只會讓鄉村發展成為空話,讓鄉村數字經濟成為空談。

(2)智慧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缺乏

智慧農業體系的建成依賴于計算機、互聯網等前沿技術,這就對農業經營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由于該體系的建成要駐足于農村,立足于鄉村振興,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受環境、薪酬的考慮加入該隊伍中的意愿較低,導致了該領域專業技術人員的嚴重短缺。除此之外,智慧農業是以農業數據的收集進行資源整合,對農民有一定的知識文化水平要求。在2020年中國鄉村教育水平的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居民家庭戶主文化程度較低,初中學歷占比50.8%,小學學歷占比32.5%,尤其是在更加偏僻的山村地區,受教育程度遠比調查數據更低,故在文化程度較低的地區發展數字經濟和智慧農業難度較大。一般來說,低文化教育水平農民對現代農業生產意識相對薄弱,所以對智慧生產農業的推廣和運用更為困難。加之當前我國針對新農村農民農業生產相關培訓較為缺乏,高質量的技術性職業農民的數量較少,這就給智慧農業的發展帶來一定困難,對鄉村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阻礙。

(二)銷售端發展現狀

1.農村電商發展成果

中央網信辦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中指出:“到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將取得重要進展,強調培育形成一批叫得響、質量優、特色顯的農村電商產品品牌,鄉村網絡文化繁榮發展?!睘榧涌爝@一目標的實現,必須依據鄉村實際農情發展電子商務,以此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助力鄉村數字經濟穩步發展。

(1)農民增收大幅提升,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在“數商興農”的深入推進下,電子商務進村進社數量穩步提升,規模逐步擴大,解決了農產品有產無銷的困境,帶動了農民收入的增長、生活水平的提高。據商務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農村網絡銷售額達2.05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11.3%,增長速度加快2.4%。且2021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銷售額4221億元,同比增長2.8%。在巨大的數字紅利面前,農村電商的發展不僅解決了農產品的銷路問題,也為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根據農業農村部消息: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實際增長9.7%,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2.6個百分點。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提升很大程度上離不開農村電商的發展,離不開數字經濟的推動。

(2)電商市場規模擴大,農民就業渠道拓寬

在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的《“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的推動下,加快了農村電商與數字鄉村銜接,政府與社會各界加大力度統籌社會資源,促進農村電商蓬勃發展。今年3月,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全國農村網商網店數超過1632家,相較去年數量規模大幅提升。農村電商暢通了工業加工品進村、農產品進城渠道,這必然促進了農產品供應鏈、物流運輸業、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此類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動人員,這就給農村剩余勞動力帶來大量的就業崗位,改變了農民靠天吃飯、靠地耕作的傳統模式,拓寬了農民的就業渠道,緩解了當前農民就業難的困境。

2.農村電商發展困境

(1)物流體系不健全,銷售成本高

物流企業是農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經電商銷售的農產品需要通過物流才能將其配送到消費者手中。盡管2021年8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中指出,要強化農村寄遞物流與農村電商、交通運輸等融合發展,但在些較為偏遠的地區該政策還沒有得到全面落實,導致了部分農村地區物流企業入駐較少以及物流下沉不足,物流企業僅在鄉鎮設立了物流點,而物流服務點卻沒有下沉到村社中,沒有完備的物流服務點阻礙了農產品的銷售,也阻礙了農村數字經濟的發展。加之農村地區生產呈分散化特點,必須將農產品二次運輸才能實現物流的集中運輸,再加上受部分地區交通道路的限制,更是造成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此外,由于部分地區農業產品無論是在生產質量上還是包裝上都沒有達到精準化水平,價格競爭力不足,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導致其產品價格相對較低。再加上高額的物流運輸成本更是導致了農村電商利潤不高,長此下去會泯滅電商與農戶的生產積極性,不利于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

(2)農民發展電商意識薄弱,且缺乏專業電商人才

在大數據時代下,網購已成為一種普遍消費形式下沉到農村地區,不少農戶意識到了網購帶來的便捷的同時但卻沒有形成發展電子商務的意識。特別是對于年齡較大的農戶來說,農產品的銷售模式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線下零散銷售或依靠中間商集中銷售,農戶的辛勤付出并沒有獲得可觀的利益增長,生活水平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就是因為農戶的銷售觀念沒有跟上大數據發展的步伐,沒有發展電子商務的意識。此外,電子商務是依靠互聯網和大數據為基礎的,要求主播和操作者擁有專業性的操作方法,但是對于農戶來說其教育背景和生活環境并不賦予他們相應的專業性技能,通過電商進行直播帶貨對農戶更是不可能。盡管國家對發展鄉村電商的支持力度較大,但由于依靠電商進行農產品直播帶貨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數字經濟業態,故對該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和實地推廣的技術性人才也較為缺少,所以通過電商發展數字鄉村經濟面臨著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困境。

三、以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推動鄉村數字經濟跨越式發展

(一)以數字基建為前提,鞏固數字鄉村基礎

實現鄉村數字經濟的發展關鍵在于有堅實的數字基建作保障。要重點推進農業生產基礎設施配套,推進農產品銷售、物流體系數據鏈整合,實現農村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加快推進鄉村數字經濟發展。

首先,要推進農村地區農業生產基礎配套設施。依靠互聯網在全國范圍內建設起農業農村生產大數據平臺,將農業落后區與農業先進區的生產數據進行集中收集與分析,對先進區農業生產方式進行推廣,加快形成先進區扶助落后區、落后區學習先進區的扶助機制,為不同層次的農業生產區提供差異化、體系化的生產數據,使各個地區農業生產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實現差別整合。在農業生產端,實現農業生產大數據推動農業區域化運用和農業基礎設施升級,鞏固數字鄉村發展基礎。其次,要加快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保障農產品銷售暢通?;鶎诱e極鼓勵物流企業入駐鄉鎮、下沉村社,對于響應號召的物流企業要給予相應的福利政策,以不斷加強農村地區的物流體系,保障農產品銷路暢通。除此之外,基層政府要加大對鄉鎮道路的維修力度,根據農村交通狀況,對路況較差的地區及時進行道路維修,改善原有交通基礎建設狀況。最后,要實現互聯網的普及推廣。截至2020年,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為59.2%,要想以數字經濟帶動農村發展,就要運用互聯網對農村的全覆蓋進行資源整合,充分利用互聯網鼓勵農民發展電子商務,在農產品銷售端保障農產品信息化、數據化。通過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彌合城鄉發展差距、釋放數字紅利,鞏固鄉村數字經濟發展根基。

(二)以數字素養為導向,激發農民內生動力

農民是數字鄉村經濟發展成果的受益者,也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過程的踐行者,要充分激活農民內生動力,提高農民數字素養,轉變農民思維方式,讓農民加入鄉村數字經濟建設中來,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

一方面,要轉變農民思想觀念,提高農民對數字經濟的認識。要想農民參與到鄉村數字經濟建設中來,讓農民相信數字農業是有發展前景的。另一方面,在農民認同數字經濟的基礎上,要著力培養農民的數字技能和數字素養。在條件允許的地區開設農民數字技能培訓課,經過數字技能培訓的農民再到全村進行推廣,以點帶面,以個體帶動群體數字技能的提升,讓涉及農業生產、農業銷售的各種數字產品被農民所熟知、所掌握,推動數字產品下鄉鎮、下村社和數字產品的大眾化、普及化。除此之外,通過全方位的宣傳來提高農民的數字素養。依據農民知識體系和實際情況,開展適合農民易于接受的形式來對農民進行數字素養的宣傳,培養一批批先進的新時代新農人,不斷激發農民內生動力,讓農民為鄉村數字經濟的發展貢獻應有力量。

(三)以數字人才為培養目標,健全人才支撐體系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專業技術人才是推動數字鄉村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力,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驅動要素。要推動鄉村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人才是第一要素。

首先,要大力培養農村專業數字人才。依據農村現有勞動力情況,由政府聘請高校學者或專業學者組建專業數字培訓班,對農民進行培訓教育,切實提高農村專業數字人才能力。其次,優化農村專業數字人才引進力度。加大對鄉村數字經濟領域高、精、尖人才引進,推動數字經濟專業人才下鄉駐村。政府在引進外來人才的同時也要留住本地人才,對于有真才實干且愿意加入數字經濟建設隊伍和鄉村振興戰略隊伍中的人員要給予相應獎勵,鼓勵專業人才下鄉駐村,發揮真才實干,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鄉村數字經濟跨越式發展。

猜你喜歡
農民電商智慧
電商助力“種得好”也“賣得火”
對比示范,才是打開農民心結的“金鑰匙”
耕牛和農民
新電商 潮涌風勁向未來
農民
有智慧的羊
大型電商十大熱賣玩具排行榜
智慧派
大型電商十大熱賣玩具排行榜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