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體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22-11-26 11:58王振廣
遼寧自然資源 2022年6期
關鍵詞:集體土地公共利益民眾

王振廣

(朝陽縣自然資源局,遼寧朝陽 122600)

放眼全球,我國土地管理制度是世界上最嚴格的,國家頒布《土地管理法》,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相關人員將農業用地非法轉變為非農業用地,以此確保我國的基本耕地面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隨著我國步入工業化時代,農耕從業者越來越少,大量農耕個體戶逐漸成為工業散工,耕地出現大批荒廢現象,近年來我國大量進口糧食,因此國家開始出臺相應法律法規,將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通過一系列法律程序轉化為國有行政單位,由于其中涉及多方利益,導致集體土地征收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尤為重要。

一、當前集體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集體土地征收涉及到社會民眾的切身利益,相關部門在處理相關問題時尤為謹慎,針對集體土地征收問題,我國《憲法》規定,“土地征收的唯一條件只能為了‘公共利益’目的方能實施”。但由于“公共利益”的范疇比較廣泛,部分人員會鉆空子,導致我國集體土地征收雖有法律規定,但實際實施處理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1.集體土地征收的目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各地區經濟皆出現了直線上升之姿態,在巨大財政經濟利益的趨勢下,諸多地區相關單位逐漸以公共利益為借口,大肆征收土地使用權。另外,隨著各地政府存在著巨大經濟指標壓力,近年來國家推出了各種土地補償機制,其中包金錢補償、就業補償、調地補償等方式,此種方式背后的驅動力皆是經濟和利益,這逐漸讓地方政府在征收土地過程中忽略了要以公共利益為主導目的的首要條件,集體土地征收制度逐漸偏向服務于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違背了集體土地征收制度目的的設定。

2.集體土地征收目的的界定問題

由于“公共利益”范疇較廣,個別地方借機模糊化“公共利益”的邊界,打著公共利益的幌子,作出滿足個人利益和需求的行為,損害集體公眾利益。

任何個人或集體都不可以個人利益或個人名義為理由申請國有土地,集體土地不可進入一級市場進行買賣交易,土地交易必須經由國家通過合理程序征收后,才可進行債務分配,在相關法律法規范圍內進行科學合理買賣交易。

為發展經濟,部分地方以公共利益的名義進行土地征收,更有甚者直接通過非公有利益用途對集體土地進行征收分配處理,一旦此種行為形成風氣,大量這類案例出現,就會導致當地土地征收管理出現混亂,甚至有“征地悖論”的出現,進而導致農村土地征收目的的界定出現嚴重問題,界限的模糊不清進一步延緩了集體土地征收制度地推進與實施。

二、解決集體土地征收制度問題的相應對策

1.完善集體土地征收制度公共利益的界限制定

目前,我國集體土地征收制度在具體落實過程中的最大阻力之一便是對公共利益的界限設定模糊所致。

集體土地征收制度地完善和優化首先需要從此入手,必須形成高度共識,即集體土地征收制度需要依靠在明確嚴格的公共利益界限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發展需求和方向,制定出具備針對性、科學性、合理性、高效性的相關法律制度。

另外,相關法律制度的確定需要建立在符合公共利益法律法規的范疇內。筆者經過對比研究發現,目前最為實用且廣受相關工作者接受的立法方式便是概括列舉,通過概括列舉的方式合理限定公共利益范圍,明確其界限,其中包括原則性概括、程序劃分性概括等。

原則性概括能夠讓集體土地征收過程中公共利益被嚴格標準化和規范化,且操作過程中更加高效便捷。而程序劃分性概括則能夠有效解決相關人員在具體落實土地征收過程中的工作效率,遇到一些棘手問題時,能夠合理走程序,減少不必要的溝通麻煩,提升工作效率。

2.補償制度多元化方向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經濟、人文、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加之民眾綜合素質的提高,社會群眾對于國家政策的理解和包容程度也越來越高,對此,相關地區政府可在當下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集體土地征收制度,以保障公共利益為目的和宗旨,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方式,對集體土地征收制度進行科學合理改革。

近年來我國支付方式逐漸由貨幣支付轉變為數字支付,加之社會群眾對于土地債券的認知和了解程度加深,相關政府完全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探索新型土地債券的開發,以此確保民眾的長遠利益。例如,政府部門可鼓勵個體民眾與用地企業進行股份合作制方式進行土地分配與管理,使合作雙方形成良性競爭關系,進而在競爭博弈中達到“雙贏”的局面;政府部門可根據土地實際情況,為民眾實行多渠道、多形式的補貼方式,給民眾提供更多選擇,讓補償制度朝著多元化發展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滿足民眾需求。

3.優化集體土地征收的調查和審批制度

調查與審批是集體土地征收過程中的關鍵程序,更是相關人員在以公共利益為基礎,科學處理好各方利益的底層性環節,一切后續程序的推進皆需要從調查和審批開始。

地方政府在進行集體土地征收過程中,首先需要制定出具備科學性、合理性的調查和審批制度,讓相關人員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有據可依,所有數據來源不可憑空捏造,在確保數據資料客觀性的同時,還應結合當地實際發展狀況,對相應數據進行嚴格審核,最終決策人員通過分析數據,形成準確判斷,作出合理行政決定。

在我國,國家對土地制度進行了多次深入改革,出臺了《土地管理法》,對集體土地征收,相關人員在調查和審批的過程中需要嚴格以相關法律法規為基礎,在滿足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征收以公共利益為主要目的基礎上,且在補償制度達到各方期望后,方可對集體土地進行征收處理。

由此可見,地方政府在進行集體土地征收時,需要結合當地社會輿論環境、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構建專業的調查和審批小組,在日常的集體土地征收過程中,嚴格把關土地調查和審批工作,平衡好各方利益,確保集體土地征收能夠始終在相關法律法規范圍內的同時,高效推動集體土地征收的實施與推進。

三、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人口大國,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民眾對于日常生活的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而土地作為人民群眾的立身之本,不僅能直接影響到民眾日常生活,對國家發展也是至關重要。對于集體土地征收,相關部門需要與當地人民群眾進行高效溝通,不斷完善集體土地征收制度公共利益的界限制定,不斷優化集體土地征收的調查和審批制度,在確保公共利益的同時,不斷完善集體土地征收制度。

猜你喜歡
集體土地公共利益民眾
集體土地征收法定程序變遷研究
韓美聯合軍演遭民眾抗議
兌現“將青瓦臺還給民眾”的承諾
以公共利益為核心的城市軌道交通企業經營戰略
烏克蘭當地民眾撤離
基于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
淺論經濟法的公共利益價值
如何實現房地登記與土地等管理工作有效銜接(二)
當前集體土地征收拆遷的困境與對策分析
圣誕禮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