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醫療機構內部控制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研究

2022-11-27 07:33紀德雙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孫家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品牌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醫療機構評估基層

文/紀德雙(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孫家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要確?;鶎俞t療機構在改革背景下充分發揮其功能與優勢,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大眾,需要從內部控制工作入手,通過采用合理內部控制手段、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管理效率,保障醫療機構服務質量。而要確保內部控制的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首先需要提高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明確內部控制工作對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重要性。

一、基層醫療機構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隨著基層醫療改革制度的不斷推進,基層醫療機構要適應時代發展趨勢,保障自身更好地服務于群眾,需要提高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視程度。內部控制不僅能夠保障基層醫療機構的穩定發展,而且能夠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運營效率、降低基層醫療機構的運營風險、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管理水平。具體分析如下。

(一)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運營效率

基層醫療機構在各項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通過采用內部控制手段,能夠有效提升運營效率。如部分基層醫療機構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部門之間的聯系較少,一旦部門之間信息受到阻礙,或關系不協調,將會直接影響到各項工作的開展。通過內部控制工作,促使部門之間建立高效的溝通,能夠進一步加強部門之間的聯系,促使部門之間能夠從多角度對自身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解決方案,從而促使部門之間形成和諧共進的關系。

(二)降低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風險

在基層醫療機構中也存在一系列發展風險,如技術落后造成醫療機構公信力度下降,救助資源緊缺影響相關工作的推進等。通過內部控制,能夠有效解決機構發展中存在的部分問題,保障基層醫療機構能夠緊隨時代腳步獲得發展。在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內部控制工作過程中,內部控制會對基層醫療機構的內部環境進行全面分析,并通過風險評估,識別出可能對基層醫療機構各項業務產生影響的因素,并對風險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判定風險等級,從而作出有效的處理。通過發揮內部控制的風險控制功能,降低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風險。

(三)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管理水平

內部控制工作能夠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管理水平。通過幫助基層醫療機構管理人員全面了解機構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管理的優勢及劣勢,促使管理人員主動對基層醫療機構各項事務進行調整,對管理辦法進行改進。通過形成內部控制制度,確保管理工作在開展時有所依據,從而提升機構管理水平。

二、基層醫療機構內部控制風險分析

基層醫療機構內部控制風險的常見原因包括內部環境了解不全面、風險評估不到位、控制措施不恰當、內部溝通不充分以及監督職能缺失等,展開分析如下:

(一)內部環境了解不全面引發的內部控制風險

了解內部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工作能夠全面開展的前提條件,但是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內部控制工作中,部分機構由于對內部控制理解存在偏差以及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造成內部控制的職能發揮不充分。具體表現在內部控制部門在開展內部控制工作時未能對機構內部環境進行全面了解,造成內部控制信息不全面。如內部控制未能考慮到機構發展的整體情況是否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發展方向是否與國家政策方向相一致。未能充分了解到機構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以及組織結構問題等。

內部控制工作僅就某一方面開展,從而造成部分內部控制范圍內的工作不能得到具體的執行與落實,引發內部控制風險[1]。

(二)風險評估不到位引發的內部控制風險

風險評估作為內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是降低機構發展風險的重要手段。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基層醫療機構的部分業務也逐漸實現信息化管理,在此過程中,新的風險問題也在不斷產生,如系統安全問題、操作問題等。但是由于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相對穩定,因此對風險評估工作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在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風險評估工作開展不到位的情況,從而引發內部控制風險。具體包括管理層不能結合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識別出風險的影響因素,風險評估能力不足,在風險管理相關工作人員發現風險因素后,未能對風險發生的頻率以及風險因素的影響力進行判斷,并做出妥善處理。未能制定出完善的風險評估系統,以及風險應對方案。

(三)控制措施不恰當引發的內部控制風險

內部控制措施較為多樣,針對不同的控制目標,需要采用相應的控制手段,如在人力方面的控制手段包括考核評價、內部監督等,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以及監督體系不完善等都會造成控制措施不恰當,從而引發內部控制風險。但是在現階段的基層醫療機構中,還存在依靠制度開展管理工作、人性化管理缺失的情況,而制度內容又缺乏全面性,造成制度管理推進難度較大,在發生具體問題時,工作人員不能從制度中找到具體應對措施解決問題,造成管理存在的問題逐漸增加,并且制度化管理下,工作人員潛能不能得到充分激發,出現工作人員主動性不足的情況,造成基層醫療機構工作效率偏低[2]。

(四)內部溝通不充分引發的內部控制風險

在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過程中,由于部分業務內容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通過高效的溝通能夠確保信息得到及時快速的傳輸,使管理人員能夠全面了解基層醫療機構的整體發展情況,并結合市場發展形勢,了解機構發展動向,調整發展策略。但是由于基層醫療機構性質的原因,內部控制往往缺少對高效溝通的重視,而構建信息系統作為實現高效溝通、加快信息傳播速度的重要手段,也多處于缺失狀態,高效溝通未能實現。信息傳輸效率較低造成部門工作人員不能全面了解機構的發展動態以及發展目標,了解各項策略與自身之間的關聯,進而在工作時缺乏方向感,不能結合發展目標靈活調整自身的工作內容,在執行力方面也相對較差。造成內部溝通不充分的內部控制風險。

(五)監督職能缺失引發的內部控制風險

內部控制并非是一項制度條例,而是一個動態的控制監管與行為過程,由制度與行為共同構成,并且在內部控制的過程中,需要通過監督保障制度和行為的合理性。通過監督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通過調整促使內部控制系統逐漸完善。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監督職能的重要行使形式,對于促進內部控制持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基層醫療機構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造成內部控制監督職能缺失。具體表現包括內部審計工作僅向下級部門開展,未能對同級以及上級部門進行有效的監管,審計功能發揮不充分,并且受到單位經濟關系以及人際關系限制,工作開展缺乏公正性,且獨立性不足。審計范圍不全面,將審計重點放在財務會計信息方面,但是在機構運營方面,缺乏有效的監管,未能對運營管理等進行有效的監管,如僅考慮財務預算與實際支出是否相符合,而未對支出款項的利用是否合理進行有效的監管,造成監管具有局限性,缺乏整體意識以及戰略意識,進而引發內部控制監督職能缺失風險[3]。

三、基層醫療機構內部控制風險應對策略研究

要切實解決基層醫療機構內部控制風險問題,需要從多角度對內部控制工作進行調整,結合基層醫療機構的內部環境,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了解基層醫療機構內部環境,調整內部結構

要避免內部控制風險的發生,充分發揮出內部控制在基層醫療機構的作用,首先需要對基層醫療機構的內部環境進行全面了解,結合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目標,制定發展策略。并結合以往機構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及時對內部結構進行調整。隨著我國基層醫療機構改革的不斷推進,基層醫療機構需要明確自身的發展重點,提升服務質量,應用先進技術,通過對崗位進行合理的調整,并形成培訓機制,確保醫療機構內部形成穩定向上的發展形態,確?;鶎俞t療機構的發展方向與國家政策推動方向相一致,并確?;鶎俞t療機構實現高效、高質量發展。以發展目標為核心,做好基層醫療機構工作開展的統籌規劃,保障基層醫療機構的穩定發展。

(二)科學采用風險評估辦法,提升內部控制風險防范能力

基層醫療機構內部控制部門需要明確風險評估的重要性,通過科學采用風險評估辦法,提升內部控制風險防范能力。對此,基層醫療機構首先需要明確風險對自身發展的影響,了解常見的風險形勢,結合具體工作內容,靈活采用內部控制評價法、風險率風險評價法以及風險因素分析法等一系列風險評估方法。對基層醫療機構各項工作內容展開全面、系統的評估,找出重點風險因素,了解重點風險因素的影響力,并做好應對措施。如采用風險轉移法、風險回避法等,解決風險問題,從而提升風險防范能力。制定完善的風險評估系統,制定完善的風險評估工作條例,從確定風險評估目標開始,到解決風險問題,對各項工作內容的具體開展辦法進行明確規定。確保內部控制的風險防范功能得到全面發揮[4]。

(三)合理采用控制手段,提升成員執行力

在內部控制方面,需要選擇合理的內部控制手段,從多方面開展內部控制工作。如制定授權批準制度、預算控制制度、風險控制制度等,結合基層醫療機構未來發展趨勢,還需要逐漸完善電子信息技術控制制度。在控制手段的選擇上,需要結合控制對象以及控制目標進行選擇。如在人力資源的控制上,內部控制需要明確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要求人力部門加強與單位成員的溝通,及時了解單位成員的發展情況,并促使單位成員了解基層醫療機構本身的意義,以及發展目標,確保單位成員與基層醫療機構形成一致的價值觀,從而激發單位成員的發展潛能,促使單位成員主動對自身的工作內容進行探索,從而提升單位成員的行動力。在管理方面的控制上,需要發揮部門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作用,做好權責劃分工作,確保部門之間分工明確,相互配合,共謀發展。

(四)加強內部溝通,提高對信息傳遞重視程度

為實現高效溝通,基層醫療機構需要明確信息傳遞的重要性,構建信息系統。信息系統不僅能夠促使基層醫療機構內部信息得到高效傳遞,能夠改變傳統的內部控制思維,改變解決風險滯后性的問題,通過及時了解相關信息,明確風險內容,能夠確保及時對信息作出正確的處理,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并且信息系統需要與網絡相連接,可以及時接收外部信息,促使基層醫療機構能夠了解其他同類機構發展情況,并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及時對自身的發展策略進行更新。通過構建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的公開化和透明化,確保部門之間信息的一致性,從而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運營效率。

(五)發揮內部控制監督職能,強化內部控制開展力度

在內部控制的監督職能上,需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從審計角度實現對內部控制的監管,保障審計部門的獨立性,采用追責制,避免外在因素對審計部門工作產生影響,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對于違規違紀等行為進行嚴厲懲治,避免徇私舞弊、公款挪用等情況的發生。另外對于關鍵崗位的工作人員,需要采用輪崗的方式開展工作,確保監督工作能夠高效地進行[5]。

四、結語

通過采用了解基層醫療機構內部環境,調整內部結構、科學采用風險評估辦法,提升內部控制風險防范能力、合理采用控制手段,提升成員執行力、加強內部溝通,提高對信息傳遞的重視程度、發揮內部控制監督職能,強化內部控制開展力度等一系列手段,能夠有效確保內部控制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保障基層醫療機構的順利發展。

猜你喜歡
醫療機構評估基層
湖南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評審與分析
兩款輸液泵的輸血安全性評估
不同評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風險評估中的應用
FMEA法應用于現代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工作中的體會
基層為何總是栽同樣的跟頭?
核電工程建設管理同行評估實踐與思考
第四代評估理論對我國學科評估的啟示
在醫改大背景下醫療機構財務管理人員如何適應發展需求
基層在線
基層治理如何避免“空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