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薤白食藥用價值及栽培技術研究進展

2022-11-30 08:58李瓊戰宇王恩鵬黃鑫匙坤劉侗楊德輝
特產研究 2022年1期
關鍵詞:藥用價值鱗莖

李瓊,戰宇,王恩鵬,黃鑫,匙坤,劉侗,楊德輝※

(1.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省人參科學研究院,吉林 長春 130117;2.吉林省東方制藥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13;3.延邊特色產業發展中心,吉林 延吉 133000)

薤白(Allii macrostemonis Bulbus)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或薤(Allium Chinese G.Don)的干燥鱗莖,具有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等功效[1]?,F代藥理研究表明,其有抗氧化[2,3]、抗腫瘤[4]和抗菌[5,6]等作用。除藥用外,薤白也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小根蒜作為薤白的來源之一,口感甘甜辛辣,不僅能提高食欲,還具有殺菌作用,是百姓餐桌上常見的小菜之一[7]。小根蒜和薤均分布廣泛,資源豐富,以野生品供應市場。近年來,由于各種農藥試劑的使用和人們的過度采挖,導致野生資源逐漸減少,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目前,雖在我國一些地區已進行人工栽培,但栽培方式較為傳統。因此,探尋新的栽培方式對實現薤白全年批量生產、滿足食藥用市場需求和提高經濟效益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對薤白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植物學特征和生物學特性進行簡述,從選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間管理和采收等方面對其栽培技術進行總結,并對未來研究方向進行展望,以期為薤白的生產、開發和利用提供參考。

1 食用、藥用價值

薤白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入藥,是典型的藥食同源類植物[1]。據記載,我國殷湯時就有食用小根蒜的習慣,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關于小根蒜的入藥治病,在歷代重要本草書中都有詳細的記載和說明[8]。此外,民間流傳的“小根蒜真頂用,蘸醬下飯又治病”,“小根蒜,蘸著醬,山珍海味趕不上”等順口溜也是對薤白食藥用價值的肯定。

1.1 藥用價值

薤白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薤,味辛溫,主治金創,創敗,輕身,不饑,耐老,生平澤”是對薤白藥用價值的描述[16]。此外,在《唐本草》、《本草綱目》、《金匱要略》和《傷寒論》等醫書中也均有記載[17]。薤白常與桂枝、川芎、丹參、半夏、瓜蔞和當歸等藥物配伍,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肺心病、心律失常和哮喘等疾病的良藥[18]。例如,薤白與瓜蔞配伍治療冠心病[19,20],與枳實配伍治療泄利下重[21],與桂枝配伍治療痰結氣逆胸痹[21]。此外,薤白還含有揮發油、多糖和脂肪酸等成分[22,23],其中揮發油中主要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甾體皂苷等,以含硫化合物居多,占揮發油總量的50%以上[24,25]。含氮化合物中主要有腺苷、生物堿、核苷酸、氨基酸及酰胺等,腺苷是薤白成分中抑制血小板活性最強的化學成分[26,27]。除此之外,其鱗莖中還含有豐富的大蒜糖、-谷甾醇和蒜氨酸等。近年來,已申請薤專利2 000余項,其中1 000多項用于提取工藝的研究,10余項作為復方藥物用于治療心臟早搏、腎病、心絞痛、冠心病、高血壓和脂肪肝等疾病[15]。

1.2 食用價值

小根蒜和薤均全株可食,既可生食、炒食,也可洗凈后進行腌漬做成咸菜,或曬干后搓成碎末做調料[9,10]。其干燥的鱗莖薤白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氨基酸、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鉀、鈣、鎂和磷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粉碎后可添加到包子、饅頭及面條等食品中,一方面可以增加營養,另一方面還可以改善口味;也可將其腌制成醬菜或泡菜,我國朝鮮族人民的飯桌上一年四季都離不開它[11,12]。同時,還可以將其開發成具有降血脂、抗癌和防衰老等功效的功能性食品,例如用薤白汁與紅棗、山楂混合制作的保健飲料[13]。此外,還可以將其添加到食品中使其具有抗凝血、清除自由基、抑菌等功效[14]。因此,經常食用薤白,不僅可以預防貧血、促進毛發生長和防止皮膚老化,還對體弱多病、缺鈣的人有一定的滋補作用,利于強筋健骨[15]。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薤白食藥用價值高,營養成分和化學成分豐富,市場需求量大,是一種極具開發價值的中藥材,因此,對其栽培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植物學特征

小根蒜與薤雖同為百合科蔥屬植物,但在生物學特征上還存在一定差異[28]。小根蒜呈不規則卵圓形,高0.5~1.5 cm,直徑0.5~1.8 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皺縮,半透明,有類白色膜質鱗片包被,鱗莖近球形,常具小鱗莖,底部有突起的鱗莖盤。葉條形,扁平,具明顯中脈,近與花葶等長?;ㄝ憷庵鶢?,傘形花序,松散。質硬,角質樣。有蒜臭,味微辣[1]?;ü?~10月。

薤呈略扁長卵形,高1~3 cm,直徑0.3~1.2 cm,表面淡黃棕色或棕褐色,具淺縱皺紋。鱗莖數枚聚生,狹卵狀,外皮白色或帶紅色,膜質,不破裂。葉具3~5棱的圓柱狀,中空,近與花葶等長?;ㄝ銏A柱狀,傘形花序,較松散,花淡紫色至暗紫色?;ü?0~11月。質較軟,嚼之粘牙[1]。

因此,可從以下4點區分小根蒜與薤。鱗莖:小根蒜鱗莖近球形,薤鱗莖狹卵形;花葶:小根蒜花葶棱柱狀,薤花葶圓柱狀;質地:小根蒜質硬,薤質較軟。

3 生物學特性

小根蒜和薤均為易種好管的粗放型經濟作物,適應性極強,喜涼爽氣候條件。但在土質、產地等方面卻略有不同。小根蒜以地勢平坦、向陽、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生長在海拔1 500 m以下的田間、山坡、荒地、丘陵、林緣、溝谷或干草地上,近年,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云南和西藏的山坡上也有發現[29]。春秋季生長旺盛,夏季高溫期休眠,冬季土壤凍結后小鱗莖在地下越冬,常成片生長,形成優勢群體。多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湖北、江西、貴州、云南、甘肅和江蘇等地。薤以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土壤或沙質土壤為宜,能適應弱光照,生育適溫為15~21℃,鱗莖膨大適溫為20℃,氣溫高于30℃以上時休眠[30]。原產于我國,在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廣泛栽培,現在日本、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美國等地也有引種栽培,因此,對其進行開發利用,批量生產以供應市場,必定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4 栽培技術

小根蒜和薤雖同為薤白的來源,但在栽培技術上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對兩者的栽培技術分別進行總結顯得尤為重要。

4.1 選地與整地

小根蒜以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向陽、透氣性和排水性良好的砂質土壤為佳。選好地后需進行整地、施肥,一般先將土地深翻20~25 cm,在翻地時施入腐熟農家肥和尿素作為基肥,然后將地整細耙平,做成寬1.2~1.5 m的床,澆透水覆地膜待播。若土壤較干旱,可將順序顛倒,先澆水后翻地、施肥[29]。

薤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為宜,但忌重茬或與蔥蒜類作物連作。種植前需清除雜草雜物,每667m2撒施腐熟農家肥2000~3000kg(人畜糞與草木灰比例按2:1),翻曬1個月后整細耙平、開溝做畦,畦寬3~4 m,溝寬40 cm,深30 cm,做到排灌暢通[31,32]。

4.2 繁殖方法

小根蒜可選用種子、珠芽或鱗莖進行繁殖,播種可在春末和秋末兩季進行。但薤只能以鱗莖進行繁殖,并在秋季進行播種。

4.2.1 種子繁殖小根蒜種子繁殖,一般在8月份進行育苗,且要選用當年采收的種子,貯藏1年以上的種子不能進行繁殖[33]。小根蒜種子有60 d左右的休眠期,所以要在育苗前用4~5 mg/L的GA3浸種12 h或對種子低溫處理5~6 d,使其解除休眠期。適宜種子發芽的溫度為20~25℃,當種子發芽率達到50%以上時,可進行播種[34]。播種方式一般為條播,即在床面上橫向或順向開5 cm深溝,然后將種子拌細沙撒于溝內,行距為10 cm 5 cm,播種量為75 kg/hm2,播種后覆土2 cm,并使溫度保持在20℃(促進出苗)[34,35]。目前,由哈爾濱市龍江生態農業研究所選育的薤白品系-龍引薤白1號,經過3年的推廣實驗證明具有耐寒性和抗旱性,是一種很好的品種選擇[36]。

4.2.2 珠芽繁殖小根蒜珠芽繁殖,可以在春季和秋季進行播種。春季播種,在當年的秋季就可進行采收,秋季播種可在次年的春季進行采收。珠芽繁殖一般在床面上開5 cm深溝,然后按行距8 cm、株距5 cm進行點播,播種量為35 kg/hm2[37]。

4.2.3 鱗莖繁殖小根蒜鱗莖繁殖,可在春末、夏初或秋末進行播種。播種前,需先將鱗莖按大小分級,棄掉個頭小、有病斑或組織損傷的鱗莖,選擇大小均勻、無病區、健康的鱗莖。在除去干葉和部分須根后,按株距5 cm、行距8 cm進行播種,播種量為600 kg/hm2(300粒/m2)[37]。

4.2.4 薤鱗莖繁殖一般在8月下旬開始播種,9月上旬播完。播種過早地溫高,鱗莖易腐爛;播種過晚,影響產量。播種前,需選擇整齊肥大、無病無傷口的鱗莖作種。按株距10 cm、行距20 cm進行播種,播種量為3 000 kg/hm2[31]。目前多選用耐貧瘠、陰涼、寒性的薤鱗莖進行播種,因為分生能力較弱,通常2~4個鱗莖并生。

4.3 田間管理

小根蒜和薤的田間管理除適當澆水、防寒外,還體現在合理施肥、中耕除草和病害防治這3個方面。

4.3.1 合理施肥小根蒜和薤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在生育期還應分期追肥。張麗娜[38]進行盆栽試驗時發現,N、P、K 3元素對小根蒜產量有一定影響,其影響因素從大到小分別是P>N>K,N、P2O5、K2O按1:0.5:0.88比例配施時,產量達到最大值;進行微區試驗時發現,微區試驗產量基本都低于盆栽產量,N、P2O5、K2O按1:2.91:5.12比例配施時,產量達到最大值;小根蒜在不同階段的養分吸收量有一定的規律,在花芽與鱗芽分化期到花莖伸長期對N、P、K的吸收最多,這表明小根蒜的最大養分效率期在花芽與鱗芽分化期到花莖伸長期階段。因此,小根蒜在植株返青時,需施用尿素和過磷酸鈣;返青30 d左右進入發葉期時,需施用尿素;當鱗莖開始膨大時,需施用尿素和硫酸鉀[29]。薤苗長到5 cm時,需施用尿素、硫酸鉀和腐熟農家肥[32]。

4.3.2 中耕除草小根蒜開始膨大前,需進行中耕除草2~3次,耕深3~4 cm,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濕度,促進根系發育。薤也需進行中耕除草2~3次,一般在第2年的3月進行鋤草松土,第2年的5月中旬進行鋤草培土,可達到改善品質、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4.3.3 病害防治小根蒜和薤均時有病害發生,因此,從種植開始就要注意病害的發生并及時防治。小根蒜的常見病害為疫病,會導致鱗莖受害、根部腐爛,在發病初期可交替用25%甲霜靈800倍液、64%殺毒礬500倍液或72.2%普力克800倍液每7~10 d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薤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紫斑病和薊馬等,霜霉病采用65%代森鋅、75%百菌清或25%瑞毒霉500~600倍噴霧防治;紫斑病可用70%可濕性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70%代森鋅或64%殺毒礬500倍液防治;薊馬可用50%樂果乳劑1 000倍液防治[39,40]。

4.4 采收

小根蒜和薤的采收時間尤為關鍵,采收過早,會導致產量低;采收過晚會導致抽薹、質量差。小根蒜春季播種應在抽薹前采收,秋季播種應在封凍前采收。此外,種子繁殖需生長5~6個月采收,珠芽和鱗莖繁殖需生長3個月及以上采收。薤一般當地上部分開始發黃時采收為宜(6月下旬至7月中旬),此時薤鱗莖的品質最好,適宜加工食用。采收時,也可選擇個頭較大的整珠掘起,扎成束,掛在陰涼通風處,供加工出售。

5 結論及展望

薤白作為一種藥食兩用植物資源,既符合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需求,又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一種可在國內外市場暢銷且可獲取高額利潤的商品。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薤白有效成分和藥理藥性的研究已取得積極進展,其他潛在價值也被進一步挖掘。但由于薤白人工栽培規模不大,品種選育鮮見報道,薤白的栽培技術研究基本處于野生資源引種階段。同時,薤白具有小根蒜和薤兩種來源,兩者在分布區域、生物學特性和栽培技術等方面均有差異,研究時應將其正確進行區分。此外,由于薤白栽培技術不規范,管理較為粗放,嚴重妨礙了薤白產業化發展。因此,在充分探究其醫療、保健功效的同時,應加快薤白的種植開發,形成完整的繁育栽培和開發利用體系。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在種質調查和良種選育上,應對各地的薤白種質資源進行系統調查,對其形態和產量等性狀進行比較分析,再結合分子手段對其遺傳多樣性和基因組表達差異性進行研究,篩選出優良種質資源。在栽培技術和標準建立上,應用現代技術、方法和手段對其進行全方位系統研究,建立區域化標準化栽培標準,為薤白的規范化種植提供支持。在食藥用價值上,應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其各部位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并對各成分藥理活性和臨床應用進行探討,在明確其化學成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薤白的營養保健作用,開發出獨具特色的營養保健食品;此外,諸多研究表明,品種、產地、土壤和氣候等條件的不同,會造成薤白品質和藥效的差異。因此,篩選出一種可有效補充傳統栽培技術的現代栽培模式也是研究的重點。無土栽培是一種常見的栽培模式,主要包括基質培和水培兩種方式,基質培是用人工配制的營養液代替土壤進行袋培、立體培或巖棉培,人為控制植物對營養的吸收,降低疾病的發生率[41,42]。由此可見,無土栽培技術是通過人工對生長環境進行控制,若將無土栽培技術運用到薤白種植中,不僅能夠節省水資源和肥料,還能縮短生長周期,進行全季生產、全季供應,增加種植收益。

猜你喜歡
藥用價值鱗莖
百合鱗莖的采收與貯藏保鮮技術
低溫與GA3對大蒜氣生鱗莖萌發的影響
百合
迷你文心蘭養護手冊(下)
蝸牛
細說荷花的藥用價值
淮安地區野生薤繁殖技術研究
梅片樹藥用價值與栽培技術探析
藥食同源植物紫背天葵周年設施栽培技術
百合鱗片扦插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