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Space的蒙學教材研究可視化分析

2022-12-02 09:58張新珍韓夏怡
肇慶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蒙學發文文獻

張新珍,韓夏怡

(湖北工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430068)

一、引言

《易經·蒙訓》有言“蒙以養正,圣功也”,可見早在我國西周時期統治者就已經重視到童蒙教育,也將啟蒙教育視為成就圣人的必經之路。研究童蒙教育溯其源應聚焦在古代蒙學讀本中,蒙學讀本是專為學童編寫或選編的在小學、書館、私塾、村學等蒙學場所中進行啟蒙教育的課本,又稱蒙養書、小兒書[1]。根據啟蒙時所教授的內容不同,可分為識字類、訓誡類、歷史掌故類、閱讀類、詩集類以及工具書類,當然不同時期的蒙學教材所蘊含的思想也會受到時代主流思想的影響而變化。明人呂坤說:“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義理?!边@類蒙學經典讀本一直沿用到現代啟蒙教育中,可見其中教育思想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所以蒙學教材的研究對于現代語文教育特別是低年級語文教育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傳統文化知識融入現代小學課堂也起到促進作用。

若要全面客觀地了解我國近年來對古代蒙學教材的研究歷程與結果,需對文獻進行定性分析,但傳統的文獻分析法難以窮盡所有文獻,得出的數據結論往往因不夠全面而缺乏說服力。因此,利用信息可視化技術,通過科學計量的方法對中國古代蒙學教材研究的文獻進行統計分析,探究學科的研究熱點與動態,是目前較為準確嚴密的方法。

二、研究對象和研究工具

本文在中國知網(CNKI)以主題詞=“蒙學教材”、時間=“2006年-2021年”進行檢索,共檢索到603篇文獻。為了使分析的樣本具有學術性,本文分析所建立的數據庫需要剔除非學術文獻包括會議紀要、講話稿、報紙、工作總結等,最終得到570篇有效文獻,并以此為本文分析的定量樣本。

本文主要使用的研究工具為美國德雷塞爾大學陳超美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的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近年來,該軟件被廣泛運用于語言學、教育學等領域,在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領域也存在著廣泛的應用空間與應用前景。在收集整理檢索的文獻后,再利用CiteSpace和Excel對知網中收錄的蒙學教材文獻進行分析,具體分為描述性分析和動態分析。

三、蒙學教材研究文獻特征分析

對蒙學教材研究文獻從年代分析、作者分析以及發文機構進行統計分析,可以直觀地發現數據背后的現象。

(一)年代分析

不同年份發表文獻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直觀地反映了該研究主題地發展歷程以及相應地研究趨勢。圖1為知網可視化統計出的蒙學教材研究文獻的歷時分布??v觀2006年至2021年的發文數量,學者們對蒙學教材的研究在數量上呈現增長的趨勢,其中2019年發文數量為60篇,是發文數量最多的一年,這說明蒙學教材這一領域的研究開發空間尚大。不過2008、2009、2013、2015、2017、2020年發文量均比上一年份有所減少,其中2017年最為明顯,下降幅度達24%,由此也可得出蒙學教材研究有大小年之分的特征,在近幾年表現得尤為明顯。

圖1 蒙學教材研究文獻數量的歷時分布

(二)作者分析

對作者的分析,有利于尋找對學科有突出貢獻的學者,從量上分析著眼于發文數量,從質上分析著眼于作者文獻的被引頻次,有突出貢獻的學者不僅有一定的發文數量,還要保證發文質量??梢园l現該學科基于發文數量,位于第一的是學者馮文全,其發表的5篇關于蒙學教材的研究,有4篇是關于蒙學教材對于當代教育的價值,例如,2017年發表的《關于運用傳統蒙學創新小學德育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蒙學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特色對創新小學德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并提出注重生活化的德育、制定適合兒童的德育目標等基于蒙學教材內容所啟發出的創新策略[2]?;谖墨I被引頻次,位于第一的是學者吳小歐,其發表的《清末民初教科書的啟蒙訴求》[3]被引頻次高達101次,文中提出清末民初的蒙學教材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是非常關鍵的啟蒙文本。文章分為3大板塊,分別研究了清末明初蒙學教材的發展、蒙學教材的巨大影響力以及對于蒙學教材的科學理性啟蒙,對后來研究蒙學教材的其他學者提供了豐富的研究思路及啟發。

表1 對蒙學教材研究發文和被引位居前10作者統計

(三)發文機構分析

從文獻的發文機構可以分析出研究該學科領域的機構分布特征,表2顯示了對蒙學教材有關領域研究的核心機構,可從中發現師范類高校占據較大比例。其中,位居發文數量前三的單位分別是上海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其中上海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均位于上海市,說明該地區對蒙學教材的研究處于研究數量優勢地位。筆者通過進一步對位列前三的發文機構的研究內容進行分析,最終發現,上海師范大學27篇中有2篇為博士論文,21篇為碩士論文,4篇為期刊文獻。華東師范大學23篇中有5篇為博士論文,11篇為碩士論文,7篇為期刊文獻。東北師范大學19篇中有1篇為博士論文,16篇為碩士論文,2篇為期刊文獻。這說明從2006年至21年,對于蒙學教材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生階段所研究的重要課題。

表2 發文數量位居前10發文機構統計

四、蒙學教材研究熱點分析

關鍵詞是對一篇文章內容的高度提煉,研究內容中心一般都聚焦在關鍵詞上。從文章作者的角度來看,關鍵詞幫助其凝練文章主要內容,高度概括其觀點及思想;從讀者的角度來看,關鍵詞幫助其快速檢索目標文獻,以小見大地反映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

(一)關鍵詞突現分析

關鍵詞的突現體現出該學科研究方向的動態發展,關鍵詞突現圖可以清晰展現某個研究領域的新興趨勢,突現時間較早的詞顯示出早期受關注的主題,突現時間較近的詞顯示出近年來受關注的主題。利用Citespace分析出自2006年來研究的關鍵詞演變趨勢,并將其分為前突現關鍵詞和后突現關鍵詞兩個部分。突現時間最早的關鍵詞為“古代”“教材”“蒙學讀物”,可以分析出,在較早的一段時間內,研究的主體主要放在蒙學教材本體研究上;突現時間較近的關鍵詞有“蒙學教育”“識字教學”“小學語文”,可以分析出,最近幾年的研究總趨勢由蒙學的本體研究轉向蒙學的應用研究。

圖2 蒙學教材研究關鍵詞突現圖

(二)高頻關鍵詞聚類分析

圖3 對蒙學教材研究高頻關鍵詞聚類圖

通過運行CiteSpace共算出10個熱點關鍵詞,按照頻次排序前10分別是蒙學教材、蒙學、傳統蒙學、《三字經》、啟示、教材、蒙學教育、小學語文、傳統文化、宋代;按照中心性排序前10分別是:蒙學教材、蒙學、《三字經》、啟示、傳統蒙學、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材、《千字文》、蒙學教育。

表3 對蒙學教材研究位居前10高頻關鍵詞統計

整體來看,搜索關鍵詞蒙學教材,其相關研究關鍵詞也緊緊貼合研究中心,從時間角度去看,大體上可以分成2類,一類是對于蒙學狀況和發展研究,即古代時期蒙學的本體研究,另一類是對于蒙學在現代產生的影響進行研究,即蒙學傳承下來的思想對于現代的啟示。著眼于蒙學本體研究視角,《三字經》和《千字文》的研究占有較大比例,可以看出,這2部古代童蒙教材有較大的研究價值,也是相對于其他蒙學讀本更有影響力?!度纸洝繁蛔u為“千古奇書”,相傳是宋末大學問家王應麟編撰,三字成句,句句葉韻,內容豐富,涵蓋極廣?!肚ё治摹啡臑樗淖志?,共千字,享有“小百科全書”的稱號。

更為重要的是,基于共時研究視角,其關鍵詞“啟示”“小學語文”“傳統文化”等表明以下特點。

首先,古代蒙學教材中的內容運用到現代教育中時,對于大部分學生起著思想教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道德的啟蒙?!霸蝗柿x,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三字經》)體現的道德教育與知識教育是共同協作發展的,從基礎階段抓緊道德教育啟蒙更能體現“蒙以養正”的教育目的。第二,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如“知過必改,得能莫忘”(《千字文》),蒙學教材中摒棄一些落后思想后還是有很多值得學習的積極人生觀。第三是人格的修養。蒙學教材中的內容要求孩童在遵守道德準則的基礎上,重視個人的修身養性,如“靜以修身,儉以養得”(《誡子書》),所以在理解蒙學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去掌握內容所映射的倫理價值,以指導兒童的行為與實踐。

其次,蒙學是指中國古代對孩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夏商周時期早已有之,發展到漢代稱為“書館”或“學館”,唐宋以后逐漸形成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程序,教學內容主要有習字、讀書、寫作等為進入官學及書院以及參加科舉考試做準備。發展到清末后,蒙學漸被新式小學替代。而現代小學教育又稱為初等教育,與古時的蒙學階段有著相適應的特點。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該階段需要培養學生的識字、說話、閱讀、作文的能力”,又強調“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毕噍^于“四書五經”,蒙學教材凸顯以低齡兒童為本的特點,其涵蓋知識面廣,句式簡短整齊,講究押韻對仗,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理解記憶。學者唐芳也指出在如今兒童習得漢字艱難的情況下,運用傳統蒙學教材進行識字教學應該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4]。蒙學教材的內容強調倫理道德的教化以及生活基本技能訓練。蒙學教材的內容設定和形式安排,與現當代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相一致,為小學生社會化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所以蒙學教材研究大多聚焦小學教育,探索蒙學內容融入小學語文教育的途徑。

最后,蒙學教材中所蘊含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智慧是不可以忽略的。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并倡導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講好中國故事。蒙學教材研究需認真甄別傳統文化,對蒙學教材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知識取其精髓、去其糟粕,語文知識與文化知識相結合,從基礎教育階段就牢牢抓住本民族的傳統文化。

五、關于蒙學教材研究展望

對蒙學教材本體的研究要加強,對蒙學教材在當代的使用價值要不斷開發,特別是與蒙學適齡階段相對應的中小學教育。重視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入,讓中小學生從小養成閱讀經典的好習慣。

(一)增強蒙學教材本體研究

中國古代蒙學教材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載體的組成部分之一。對蒙學教材本體的分類研究有利于建立古代蒙學教材的體系,學者陳黎明、邵懷領[5]在其發表的《古代蒙學教材的分類》一文中詳細介紹了對于古代蒙學教材的分類研究,從教育內容、教育功能、學習程度3個方面進行分類,較為完整地整理出古代蒙學教材的類別。對蒙學教材本體進行研究,尋其特點,更能有利地探尋出一條適合現當代語文教育的路子,學者徐梓在其發表的《傳統蒙學教材中歷史類教材的編纂特點》一文中提出了蒙學歷史類教材的3大特點:體裁千變萬化、句式整齊押韻、史觀頗具特點[6]。正因為蒙學教材具有以上特點,才能夠吸引較低年齡階段的孩童,使其掌握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變得更加容易。所以,挖掘、梳理和萃取傳統蒙學的優秀文化內容,給其注入現實生命力,讓其在中小學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仍然是未來蒙學教材研究的著力點。增強對蒙學本體研究,促進孩童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認同,從而珍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有利于培育價值觀自信。

(二)加快構建蒙學教材在中小學教育階段的應用體系

蒙學教材的本體研究固然重要,如何發揮蒙學教材的現當代價值是蒙學研究新趨勢。上文關于蒙學教材的關鍵詞分析顯示近幾年來古代蒙學教材內容應用到現當代啟蒙教育中比比皆是,無論就其知識層面還是文化層面都有較為系統的應用模式。

就知識層面,要重視方法遷移。學者吳音瑩在其發表的《傳統蒙學的特色及其對當代兒童教育的啟示》一文中基于教材和教法的視角,分析出蒙學教材具有的特色有:注重識字常識啟蒙,注重倫理道德教育以及注重兒童心理特征,而傳統蒙學還有吟詠背誦,因勢利導,耳提面命3種具有特色的教法,從以上特色中總結出傳統蒙學教材教法的啟示為重拾經典教材,重視方法遷移,回歸家庭教育,該啟示給蒙學教材在現當代語文教學的應用注入了新內容[7]。

就文化層面,要建立有效的形象識別系統。就如學者沈立所言,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建立一套有效的傳統文化識別系統,從校園環境和視覺形象入手,深入理念到達行為層面,建立一個基于傳統文化的學校形象識別系統,再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地向學生輸入中國傳統文化知識[8]。這是古代蒙學教育能夠服務當代,面向未來,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猜你喜歡
蒙學發文文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日新才能啟蒙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蒙學:古人的兒童教育智慧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教授經典的蒙學,還是蒙學的經典?
《三字經》在蒙教中的地位與文化蘊含管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